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 (共3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5课《秋天的怀念》课件 (共3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1.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19:01:5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秋天的怀念
史铁生
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史铁生《我与地坛》
你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感情?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请学生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明确:“我”瘫痪后,喜怒无常,母亲要推我去北海看菊花,要“我”好好儿活。
第一部分
“我“不懂
那时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想,他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史铁生《我与地坛》
思考:我为什么不懂?
明确: 瘫痪之后,“我”完全沉浸在自己的痛苦中不能自拔,又因为“太年轻”还不能设身处地地为母亲着想。
请同学看课文第一段,母亲的一句话却深深地刻在“我”的心底,说说是哪一句话。
这是母亲对儿子说的话,儿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亲才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作者是怎样表现自己的痛苦,请用课文中的句子,朗读给大家听。
(1)双腿瘫痪后,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2)“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3)“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
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阵,
我会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会猛地把手边的东西摔向四周的墙壁;
“突然”与“猛然”表示没有任何征兆,动作具有突发性,“猛地”还表示动作幅度很大。“望着望着”和“听着听着”是“望着”和“听着”的同义叠词,与“突然”“猛地”相呼应,具体形象地诠释了“我”的“暴怒无常”。
比较下列两段文字
“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着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
“不,我不去”与“我不去”相比,对否定词“不”的反复使用,增强了否定的效果。
“我可活什么劲!”比“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更短促有力,因而也更能表现“我”内心的无助与绝望。
第二部分
母亲的“柔情”
面对这样一个“暴怒无常”的儿子,母亲的“柔情”又是怎样体现的呢?
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听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听说北海的花儿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
母亲扑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明确:“偷偷”“红红”和两个“悄悄”这四个叠词,突出表现了母亲的隐忍——内心的痛苦挣扎与言行举止上的如履薄冰、小心翼翼。朗读时要读的低沉,读出“我”内心的悔恨与自责。
“扑”“抓”“哭”这几个动词疼惜儿子的心情跃然纸上。“好好儿活”意思是于绝境中探求希望,朗读时要在压抑甚至哽咽中读出坚韧。
请注意:母亲的自身情况又是怎样?请也找课文相关句子读给大家听。
a.可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
b.她出去了。就再也没有回来。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大口大口吐血……
这些痛苦儿子知道吗?除了外人不能知道的痛苦,还有一点,就是病人清醒地知道她离死亡更近的痛苦啊。然而,即使面对死亡,母亲有没有把玻璃砸碎?有没有把东西摔向墙壁?有没有喊着我活着有什么劲?
史铁生的发怒我们都可以理解,母亲的发怒我们更可以理解啊。可母亲为什么没有那样做,而要这样做?!
通过体会,此时的母亲已是万箭穿心啊,自己身体的毁灭性打击让母亲“苦”;还要面对的是自己抚养了21年的儿子的瘫痪,可以说,对母亲的打击可谓“苦上加苦”。可无论如何还要让儿子好好活!母亲的爱——用心良苦!
我们跟随史铁生一道去体会母亲,发现母亲。那么,在这秋天的故事中,母亲这两个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总结:母亲的意义,蕴含于平常生活的点点滴滴,我们并不觉得。可是,这种意义只有在秋天的场景中,才会凸现出来。由于母亲的疾病,失去生命夺目的光华。可我们对母爱的意义有了特殊的发现——正是她的要好好活,让我们懂得母爱不仅仅是爱和给予,还担起一份责任——就是教给儿子如何面对有缺憾的生命。正是她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儿子的后半生,让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
“咱娘俩,要好好活,好好活……”
第三部分
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
揣摩母亲和“我”对话时双方的表情和动作,填在相应的括号里。
母亲( ① ):“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
我( ② )“什么时候?”
母亲( ③ )“你要是愿意,就明天 ”
我( ④ ) “好吧,就明天。”
她( ⑤ ):“那就赶紧准备准备。”
我( ⑥ )“唉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
她( ⑦ ):“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 ⑧ )
明确:①满脸憔悴,央求;② 爱理不理,敷衍; ③喜出望外,小心翼翼,试探,商量 ; ④漫不经心 ⑤高兴,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来; ⑥不耐烦,烦躁; ⑦幸福,絮絮叨叨; ⑧后悔,愧疚 ,悄悄地离开。
第四部分
懂你
1.自由朗读最后一段,体会文字背后的情感与深意。思考:说说文章为什么取题为《秋天的怀念》?
表层意思:文章回忆的往事发生在秋天,文章表达的是对母亲的怀念。
深层意思:“秋天”常常隐喻着生命的成熟、思想感情的沉淀;“秋天的怀念”,暗示着作者经受过命运残酷的打击,经历过暴躁绝望的心理过程,在母亲去世后,在风轻云淡的秋天,在菊花绽放的时节,才真正体会到母爱的隐忍和伟大,懂得了母亲的期望,悟出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如果说,题目中的“怀念”直接指向母亲,那么“秋天”则蕴含着“生命”的意味。
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
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
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
意志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
中愈加鲜明深刻。
---------史铁生《病隙碎笔》
又一个秋天,
望着望着天上北归的雁群,
我——————;
听着听着李谷一甜美的歌声,
我—————————;
看着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我————————————。
好好活着:
小结:
“我”带着无限的悔恨和深深的自责,更带着对“好好儿活”的坚定信念,去北海看了母亲一直想让“我”看的菊花。此时的菊花已不仅仅是一种生机盎然的景象,俨然成了一场生命仪式的无声告白。这是对母亲的承诺,也是对自己的鞭策。事实上,史铁生也是这么做的,他用一生的时间践行了他在生命仪式上许下的神圣诺言。
生病也是生活体验的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念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以加上一个“更”字。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
《病隙碎笔》
关于活着:
谢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