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第二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平定农民起义),可以勤远略(抵御外来侵略) ”。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 平定太平天国农民起义 B. 抵御外来侵略
C. 维护清朝的统治 D. 发展民族工业
曾纪泽说:“办洋务的难处,在于外国人的不讲道理,中国人的不明时势,只有徐图自强,才能扭转形势。”洋务派“徐图自强”的最早措施是( )
A. 仿效西方政治制度 B. 学习西方自然科学
C. 创办近代民用企业 D. 兴办近代军事工业
从下面的表格中,我们可以看出洋务运动 ( )
时间(年) 创办人 企业 类型
1861 曾国藩 安庆内军械所 军事工业
1865 李鸿章 江南制造总局 军事工业
1872 李鸿章 轮船招商局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1890 张之洞 湖北织布官局 民用工业
A. 整个运动以创办军事工业为主 B. 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 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 D. 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
陈旭麓在《中国近代史十五讲》中提到:张之洞为了使汉阳铁厂放在他的湖广总督府鼻子底下,厂址选在地势低洼,离煤铁资源很远的地方,仅垫高铺平就花去三十多万两银子,资金超出计划,只好一再追加。这反映出洋务派( )
A. 办军事企业缺乏经验 B. 对企业管理封建落后
C. 办企业是为中饱私囊 D. 办企业资金严重匮乏
1894年12月,《世界报》记者发表了《日军大屠杀》的文章,该报评论说:“是日本文明的最大污点,日本人在这件事中重新回到了野蛮”这篇报道提及的是( )
A. 平壤战役 B. 威海卫战役 C. 大东沟战役 D. 旅顺大屠杀
“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这副挽联哀悼的是甲午中日战争中牺牲的( )
A. 左宗棠 B. 邓世昌 C. 李鸿章 D. 关天培
下图是《甲午中日战争示意图》, 其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于( )
A. B. C. D.
以下示意图从某个角度反映了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不断加深,其中应为( )
A. 俄国割占外兴安岭以南、黑龙江以北
B.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投资开设工厂
C. 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D. 允许列强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
甲午战败“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上述关于甲午战争战败的影响论述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给中华民族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 B. 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C. 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 刺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1875年,中国近代第一批海军留学生出国时曾宣言:“此去西洋,应深知中国自强之计,舍此无所他求。背负国家之未来,取尽洋人之科学。赴七万里长途,别祖国父母之邦,奋然无悔。”可见,他们当时出国留学的最终目的是( )
A. 游历西洋 B. 兴办洋务 C. 学习科技 D. 救国图强
为挽救民族危亡,康有为在“公车上书”中提到了四项建议,其中最根本的一条应是( )
A. 下诏鼓天下之气 B. 迁都定天下之本 C. 练兵强天下之势 D. 变法成天下之治
“戊戌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内容是( )
A. 裁撤冗官冗员 B. 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C. 开办新式学堂 D. 训练新式军队
下图描绘的是在戊戌政变中被捕遇害的“戊戌六君子”,下列人物属于“戊戌六君子”的有( )
曾国藩 康有为 谭嗣同 康广仁 梁启超 陈天华 鲁迅 胡适
A. B. C. D.
1896年春,谭嗣同写下《有感》一诗:“世间无物抵春愁,合向苍冥一哭休。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谭嗣同之所以如此悲愤伤感是因为(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C. 戊戌变法失败使得维新派痛心疾首 D. 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写实的民谣能够勾勒出一幅幅尘封的历史画面,常常唤醒人们的历史记忆。义和团民谣“拆铁路,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义和团运动( )
A. 盲目排外 B. 斗争矛头是帝国主义
C. 主张推翻清朝统治 D. 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
1902年伦敦《泰晤士报》报道说,慈禧太后在接见驻华公使和公使夫人时“抽泣哽噎地说进攻使馆区是极大的错误,她后悔莫及”。早在1901年初,慈禧就曾借光绪之名下诏,表示要“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因此,时人激愤地指斥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下列能说明清廷已成为“洋人的朝廷”的主要依据是( )
A. 开放沿海通商口岸 B. 纵容列强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 允许列强开设工厂 D. 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冯骥才的小说《神鞭》中描写了天津卫小贩傻二练就了辫子功,人称“神鞭”。他跟随头领曹福田去紫竹林攻打洋人。出征前,头领画了个避洋枪的符咒给他。傻二把符咒塞进辫根儿里,感到满脑袋的头发都发烫,似乎真有法力注入其中。尽管傻二英勇无畏,但仍挡不住洋枪洋炮,辫子也被打断了。傻二的经历表明义和团运动存在的严重缺陷是( )
A. 带有迷信色彩 B. 借拜上帝会欺骗民众
C. 对清政府抱有幻想 D. 盲目排外
《辛丑条约》与《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相比,列强侵华表现出的新特点是 ( )
A. 割让大片土地 B. 巨额赔款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出现政治控制
下列组合中,因果关系错误的一组是( )
A.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破坏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允许列强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 甲午中日战争——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材料中“三次灾难性的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 )
A. 中国独立主权逐步丧失 B. 使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C. 战后开放的通商口岸均在沿海地区 D. 列强的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列强争相在华设立银行,如英国的有利银行,法国的东方汇理银行在中国开设工厂,如英国的增裕面粉厂、和丰船厂,美国烟草公司还争夺中国的铁路权,如俄国修筑满洲里至绥芬河、哈尔滨至大连、石家庄至太原等铁路。
材料二 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在华强租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情况表
国别 强租租借地 “势力范围”
德国 胶州湾租借地 山东
沙俄 旅大租借地 长城以北、新疆、东北
法国 广州湾租借地 广东、广西、云南
英国 九龙租借地、威海卫租借地 长江流域
日本 — 福建
材料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激起了全国的悲愤和抗议。3年以后,发生了戊戌维新运动;5年以后,发生了义和团运动;16年以后发生了辛亥革命。如果没有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会激起中国这样迅速地奔跑。这次战争确实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它的意义就在于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戴逸《甲午战争深刻影响世界历史》
(1)依据材料一,指出甲午战争后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哪些。
(2)依据材料二,谈谈表格内容反映的状况最终给中华民族带来巨大的危害是什么。
(3)依据材料三,概括其主要观点。
(4)结合所学知识,谈谈《马关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的影响。
(5)依据材料一、二、三,为三则材料确定一个研究主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学东渐冲击了中国的传统思想和文化教育。自 19世纪60年代起,为了适应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的需要,洋务派相继创办了一批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艺的新式学堂,至甲午战前,全国各地共创办新式学堂三十余所,主要分为“西文”“西亦”两种类型,前者专门培养精通外国语言文字的外交人才和翻译人才,后者专门培养技术(包括军事技术)人才。
——摘自《中国近代 危机与改革》
材料二湖南时务学堂创办于维新运动期间,梁启超、利瓦伊格分别担任中、西总教习,在办学宗旨方面,时务学堂以保国、御侮、创新相号召,提倡新学,鼓吹维新,致力于培养学通中西的新型人才。
——摘自《中国近代史 危机与变革》
材料三由于国家得不到急需的军事、外交、科技等人才。洋务派大臣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考试,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建立起包括初等、中等、高等三个学堂的新式教育体系,并于 1905年宣布废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举制度。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新式教育出现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新式教育出现的影响。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湖南时务学堂创办的目的。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再举一例在此期间创办的学校。
(3) 综上所述,分析影响教育制度变化的因素。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郊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1) 以上材料分别出自中国近代史上的三个不平等条约,请写出它们的名称。这三个不平等条约分别对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后果?
(2) 材料三是在哪一次战争后签订的?材料三中的哪一项条款最能说明清政府已经成为洋人的工具?
(3) 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作为一个爱国者,你得到什么启示?
1.【答案】C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D
11.【答案】D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A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A
21.【答案】(1)设立银行、开设工厂、修筑铁路。
(2)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3)《马关条约》的签订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
(4)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激发了全民族的觉醒,一种要求改革和进步的觉醒、富强意识的觉醒、爱国主义和自救的觉醒。
(5)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22.【答案】【小题1】原因:西学东渐的冲击和影响;中外交涉和开展洋务的需要。影响:推动了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新式人才和翻译人才。
【小题2】目的:提倡西学,鼓吹维新,培养学通中西的新型人才。学校:京师大学堂。
【小题3】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社会政治制度的影响;社会思潮等社会文化因素等。
23.【答案】【小题1】《南京条约》、《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小题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小题3】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