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五单元 从国共合作到国共对立 单元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48.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9 20:57: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第五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下列历史事件按照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A. B. C. D.
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孙中山先生之所以伟大,不但因为他领导了伟大的辛亥革命,而且因为他能够‘适乎世界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对三民主义作了新的解释,树立了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这里的“三大政策”是指( )平均地权
扶助农工
联共
联俄
A. B. C. D.
孙中山说:“国民党正在堕落中死亡,因此要救活它,就需要新血液。”为此,他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接受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B. 重新解释三民主义
C. 建立黄埔军校,培养新式军事干部 D. 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共产党合作
1924年5月,孙中山在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说:“要从今天起,重新做革命的基础,另外成立一种理想上的革命军。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两年后,该校师生积极投身的“救国救民的事业”是( )
A. 护法运动 B. 新文化运动 C. 五四运动 D. 北伐战争
“(民国)十五年六月,国民军入湖南,克长沙,吴佩孚来援,败绩,国民军遂下武汉,入江西,败孙传芳之兵,分军为左右,夹江东下。”这段材料描述了北伐战争的(  )
A. 背景 B. 进程 C. 性质 D. 作用
1927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指(  )
A. 蒋介石发动“四一二”政变 B. 国民党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
C. 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 D. 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没有完成
南京国民政府代表的是(  )
A. 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 江浙财团的利益
C. 无产阶级的利益 D. 民族资产阶级的利益
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完成对全国的统一的历史事件是()
A. 黄埔军校建立 B. 国民党一大召开
C. 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D. 张学良改易旗帜
据统计,1927年3月至1928年上半年,中共党员的人数由6万人减至1万人,其原因是( )
A. 北洋军阀政府的白色恐怖 B. 长征初期的巨大损失
C. 国民党军队围剿中央革命根据地 D. 国民党右派与共产党决裂
“这个伟大的事件,以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英雄壮举,以党独立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诞生的重要标志,载入了中国革命史册。”“这个伟大的事件”是( )
A. 中国共产党成立 B. 南昌起义 C. 秋收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某学生制作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的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丙三处空白应为(  )
三次探索 开始于
革命方向的变化 甲____
革命道路的变化 乙____
中央领导的变化 丙____
A. 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中共七大
B. 秋收起义、长征的胜利、遵义会议
C. 南昌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遵义会议
D. 秋收起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中共七大
毛泽东作了这样一首词:“军叫工农革命,旗号镰刀斧头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这首词赞颂的历史事件是( )
A. 北伐战争 B. 秋收起义 C. 南昌起义 D. 井冈山会师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苦探索,逐步走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探索这一道路的起点是(  )
A. 秋收起义 B.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
C. 遵义会议召开 D. 红军长征胜利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发展壮大与一座山的名字紧紧相连,这座山就是被称为“革命摇篮”的井冈山。关于井冈山,下列对其判断正确的是( )
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起点
在这里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首先开展了中国历史上的土地革命运动
A. B. C. D.
2020年美国疫情期间多次派战机战舰搅乱台海局势,大陆要继续加强台海军事斗争准备,我们的直觉是,台海局势隧道的尽头很可能还是军事摊牌。人民解放军已喊出“丢掉幻想,准备打仗”的口号。成为中国人民军队建军节和确立“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历史事件分别是()
A. 南昌起义,三湾改编 B. 秋收起义,古田会议
C. 南昌起义,古田会议 D. 秋收起义,八七会议
小明准备利用假期前往军旗升起的地方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诞生地参观,他应该选择()
A. 南昌、瑞金 B. 北京、南京 C. 武昌、上海 D. 井冈山、长沙
民谣具有时代特点,如图民谣内容最早可能出现在什么时候()
A. 北伐战争时期 B. 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
C. 井冈山会师后 D. 中华苏维埃一大后
近年来,遵义市开展了“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长征故事”系列活动。某中学讲长征故事:生死攸关——遵义会议;战略转移——瑞金出发;转危为安——会宁会师;得意之笔——四渡赤水。按事件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讲解,“得意之笔——四渡赤水”应排在( )
A. 第一 B. 第二 C. 第三 D. 第四
2016年是长征胜利80周年,某班计划组织“重走长征路”活动,请你帮助设计一条符合史实的线路()
A.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吴起镇—会宁
B.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吴起镇—会宁
C. 瑞金—遵义—赤水河—泸定桥—会宁—吴起镇
D. 瑞金—遵义—泸定桥—赤水河—会宁—吴起镇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举世无双的壮举,它像一条永远铭刻在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人类坚定无畏的象征。在小明同学对这条“红飘带”进行探究的笔记中,不正确的是
A. 原因: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B. 时间: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
C. 结束:红一方面军在吴起镇与陕北的红军胜利会师
D. 意义: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精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材料一 周恩来曾说:“革命靠军阀的部队是靠不住的,我们必须建立自己的武装来打倒反革命。现在,我们起义成功了,从此这里的军队归共产党领导”
材料二 讲起“八一”历史长,南昌打响第一枪;工人士兵齐暴动,红军战士最光荣;朱德率领队伍走,进军湘南改红军;秋收暴动毛泽东,闹得湘东遍地红;井冈山上朱毛合,创建四军建奇功。
(1)材料一中“起义”指的是哪次起义 分析这次起义的爆发在中国革命史上产生的重大意义。
(2)材料二中的歌谣涉及了哪些历史事件 反映了中国革命的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指出从“南昌打响第一枪”到“井冈山上朱毛合”,中国共产党探索出的革命道路是什么。
观察图片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 观察图片信息,请你给此图取个恰当的名字?
(2) 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中涌现了很多战争场面和克服困难的故事,请你写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场景?
(3) 此图反应的历史事件,给后人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4) 在这个历史事件中,有一个会议至关重要,这个会议是什么?这个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地位如何?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列强侵华史,又是一部中华民族的抗争史,也是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旧;1921 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
材料三:据统计,中央红军长征路上一共368天,有15天用于打大的决战,有235天用于白天行军,有18天用于夜晚行军;整个长征途中,只休息了44天,平均走182公里才休整一次,日均行军37公里;共翻越了18条山脉,其中5条山脉终年积雪;渡过了24条河流;穿越了11个省;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从瑞金出发时有8.6万人,到达陕北时,仅剩6500人,平均每行进1公里,就有3至4名战士壮烈牺牲……
--摘编自中共党史研究室文献
(1) 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什么?“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指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有何历史意义?
(2) 依据材料二,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什么?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开始长征的原因。材料三体现了怎样的长征精神?依据材料三,分析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D
5.【答案】B
6.【答案】D
7.【答案】A
8.【答案】D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B
13.【答案】B
14.【答案】C
15.【答案】C
16.【答案】A
17.【答案】D
18.【答案】C
19.【答案】A
20.【答案】C
21.【答案】(1)南昌起义;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2)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井冈山会师、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变化:由城市转移到农村。
(3)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22.【答案】【小题1】(1)由图片信息“瑞金、泸定桥、吴起镇、会宁”可知,图片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长征途中发生的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有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
(3)长征给后人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包括:不怕艰险,勇往直前,战胜一切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永不言败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4)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是红军长征途中召开的具有转折意义的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故答案为:
(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
(2)四渡赤水河、飞夺泸定桥、巧渡金沙江等。
(3)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等。
(4)遵义会议;遵义会议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成为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这次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小题2】
【小题3】
【小题4】
23.【答案】
【小题1】(1)材料一所述“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的依据是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通过这一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911年的闪电“指的是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是指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据材料二“毛泽东曾对一位外国来访记者说:‘1927年,他(蒋介石)把我们像鸡蛋一样地摔在地上,可他没想到,当时国外的许多人也没想到,我们还会孵出小鸡来’”可知,1927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孵出”了两只“小鸡”。这两只“小鸡”指的是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是长征的直接原因。材料三体现了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据材料三“…雄师刀坝(地名)告大捷,工农踊跃当红军。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红军都是钢铁汉,千锤百炼不怕难…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可知,红军长征胜利的原因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故答案为:
(1)1901年签订的《辛丑条约》;辛亥革命;中共一大召开;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中国共产党不仅代表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2)人民军队、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3)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怕困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理想坚定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同甘共苦的集体主义精神,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精神。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正确运用,人民群众的支持等。 【小题2】 【小题3】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