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测试-第一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他受命清拆大臣,后赴广东禁烟。“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他爱国情怀的真实写照。他是( )
A. 关天培 B. 林则徐 C. 琦善 D. 奕山
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A. 戚继光抗倭 B. 虎门销烟 C. 太平天国运动 D. 义和团运动
下列各项最能说明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必然性的是( )
A. 英国要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产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B. 清政府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 中国落后于英国,落后必然挨打
D. 中国禁烟运动激化了中英矛盾
近代中国饱受列强侵略,下面这幅漫画反映的不平等条约
A. 是在上海签订的
B. 是甲午战争的结果
C.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D. 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843年,中英双方在香港议定了160余种货物的税率,中国的关税税率较以前降低了许多。这些税率的调整主要依据()
A. 世界市场的形成 B. 贸易平等互利的原则
C. 中英两国友好协商的结果 D. 《南京条约》的规定
历史学家陈旭麓在他的《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写道:“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说“这场战争”是中国“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的主要依据是( )
A. 中国市场大门被打开 B. 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C. 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D. 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1840年,英国政府借口“保护通商”,发动侵华战争。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中国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A. 加强军队建设,实现富国强兵 B. 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C. 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 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
1852年,一位英国驻广州的商务代办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十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已废除了一切独占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为改变“这一奇怪的结局”,列强发动了()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标志着鸦片贸易在中国合法化的是( )
A. 《天津条约》 B. 《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C. 英法联军攻陷大沽炮台 D. 《北京条约》
“迟至1863年,中国的皇帝致函林肯,告知中国致力于保持与美国的友好关系 发此函时,中国已经输掉了与西方列强的两场战争。”这“两场战争”中攻入北京城的是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太平军北伐 D. 太平军西征
清末民初平民教育家陈荣衮的白话教材《妇孺三字书》中写道:“到咸丰……第十年,英法国,打京城。圆明园,放火烧。”从中可知,火烧圆明园的刽子手是()
A. 英美盟军 B. 反法联军 C. 英法联军 D. 法俄联军
太平天国的都城,曾是哪一个不平等条约中开放的通商口岸?()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天津条约》 D. 《马关条约》
下面是近代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年代尺,其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阶段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目前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分布在全世界多家博物馆。从下图可以看出,近代我国文物流失海外第一次高潮是在 (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本质上相似之处是()
A. 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
B. 都直接威胁到清政府统治的中心京津地区
C. 侵略者都以武力击败了清政府的抵抗
D. 都有利于侵略者进行经济侵略
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①统治者的腐败和沉重剥削
②西方势力对传统社会的冲击
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
④自然灾害严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
A.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洪秀全金田起义 C. 关天培虎门战死 D. 陈化成吴淞牺牲
太平天国面对的是“中国历史上农民战争所不曾有的新情况”。这个“新情况”是指
A. 统治阶级的镇压 B. 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进攻
C. 尖锐的阶级矛盾 D. 起义军内讧导致力量削弱
“太平天国运动不过就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农民大暴动,十几年席卷大江南北,除了带给社会巨大的破坏,似乎没有任何值得称许的建树。而且,假如太平天国成功了,……甚至远不如中国的传统帝制社会”。有关这段话,说法正确的有( )
①指明了太平天国运动对社会和文化的巨大破坏
②太平天国运动让农民获得了自由与幸福
③太平天国运动仍属于旧式的农民战争
④揭示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局限性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③④
下图目录所示的单元主题应是()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近代化的探索
C. 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始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材料一:应伊丽莎白二世女王邀请,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于2015年10月19日起访问英国,中英共同开启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黄金时代”。然而中国的近代史,就是以中英两国的战争开端的。
材料二:凌青(原中国驻联合国大使,林则徐的后人)1990年讲话:“……150多年前,中国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幕,也是世界禁毒史上的一件大事。当前,中国再次成为毒品的受害国,希望社会各方面都来关心、支持禁毒事业。”
(1)请完成下列笔记:
(2)材料二中“光辉的一幕”指哪一历史事件?
(3)简述中英之间签署的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
(3)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包括《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和在上海订立的《通商章程善后条约》)。
……
二、如前所述,俄国攫取到了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极其广大的领土,共一百万平方千米有余。……
三、除鸦片战争已开放的五口外,沿海又开放天津、牛庄(后改营口)、登州(后改烟台)、台南、淡水、汕头、琼州这七口,并在长江沿线开放镇江、南京、九江、汉口四口。在新疆,对俄也加开了喀什噶尔一口。
四、外国船(包括兵船)可以往来于沿海各通商口岸,也可以在长江一带自由通航……
……
八、鸦片烟成为合法的进口商品。
九、条约中准许华工出国到英、法属地或其他外洋地方作工,当时外国侵略者已经在东南沿海掠卖华工,大批贩运出洋,这种暴虐行为从此得到了“合法”的保障。
十、外国派遣公使以征服者的姿态进驻中国的京城。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归纳“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主要内容。(不得摘抄原文,答出三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一连串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答出三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按照《天朝田亩制度》所宣布的目标,太平军运动确实是一场深刻的社会革命。在这场革命中经济竞争被完全消灭;家庭被剥夺了它在经济和社会上的重要作用;国家获得了一种新的合法性和更广泛的权力。然而甚至在最初那些有希望的年代中都有迹象表明,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太平军叛乱》
材料二:洪仁玕在1859年发表的《资政新篇》中概括地提出了强化中央集权、采用西方技术以使中国经济和交通现代化以及发展与西方列强友好关系的政策。洪仁玕所提出的开设现代银行、颁发专利权、建造铁路和轮船以及发展采矿业等建议表明,他对西方力量所在的若干因素抱着全心全意的、虽然认识很不全面的赞赏态度。这些建议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太平天国是怎样进行“社会革命”的?为什么“太平军制度不可能在长时期内制止私人财富的积累和特权的膨胀”?
(2)为什么说《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经济理论的一个重大转变”?分析这种转变未能成功的原因。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转变说明了什么?
1.【答案】B
2.【答案】B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D
6.【答案】B
7.【答案】C
8.【答案】B
9.【答案】B
10.【答案】B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B
14.【答案】B
15.【答案】D
16.【答案】C
17.【答案】B
18.【答案】B
19.【答案】D
20.【答案】A
21.【答案】(1)《南京条约》,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虎门销烟。
(3)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4)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22.【答案】(1)沙俄占领中国北方一百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增开从东南沿海至内地十余处通商口岸;开通内河航行权;鸦片贸易合法化;掠买华工合法化;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2)这些条约使中国丧失了更多主权;使中国丧失了大片领土;英法美等西方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一带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客观上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清王朝腐朽性进一步暴露。
23.【答案】(1)说明: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实行国库(圣库)制度,平均分配产品。原因:小农经济的存在。
(2)转变:仿效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近代工业和各项近代事业。原因: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战争的紧张环境;得不到广大农民的支持。
(3)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