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强化测试-第二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的历史功绩是 ( )
A. 创办近代工业 B. 黄海海战壮烈殉国
C. 矢志为变法献身 D. 虎门销烟
某同学参加班级举办的历史知识竞赛,其中一题要求在下列四个选项中找出不属于洋务运动创办的军事工业的一项内容,他的正确选择应该是 ( )
A. 安庆内军械所 B. 江南制造总局 C. 福州船政局 D. 轮船招商局
下面图片是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课程计划表。这体现了,洋务派创办新式学堂的目的是( )
A. 完全实现教育西方化 B. 仿效西方的政治制度
C. 宣传维新变法的思想 D. 培养翻译、科技人才
洋务运动的后期,洋务派提出了“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企业。这些民用企业大多采用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的管理方式,基本上是以利润、市场和价值规律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这段材料说明了洋务运动 ( )
A. 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
B. 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C.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D. 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下面是王明同学设计的某次战争主要战役表,选项中主要战役与史实对应正确的是( )
主要战役 史实
A.威海卫战役 左宝贵中炮牺牲
B.辽东半岛战役 丁汝昌自杀殉国;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C.平壤战役 徐邦道孤军迎敌;旅顺大屠杀
D.黄海海战 邓世昌怒撞“吉野号”
A. A B. B C. C D. D
甲午战争前,李鸿章认为“海战唯恃船炮”,军事优势是战争的关键。但慈禧太后的意识比李鸿章的见识更能发挥影响:每年“由海军经费内腾挪三十万两”以建造颐和园。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 军备废弛 B. 观念落后 C. 资金短缺 D. 制度腐败
两江总督刘坤一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这表明 ( )
A. 《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 B. 有识之士反对清政府与日本屈辱议和
C. 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 D. 清政府在和、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
“赔两亿、割三地、设工厂、开四地。”这句口诀反映的不平等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北京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虎门条约》
如图是近代两次列强侵华战争后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 )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总数不断减少
B.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列强侵略势力由东南沿海深入到中国腹地
D. 清政府从“天朝上国”沦为“洋人的朝廷”
2020年11月16日,美国国际教育协会IIE发布最新的《2020美国门户开放报告》。近代中国历史上,美国曾先后向英、俄等六国政府提出了“门户开放”政策,其实质是( )
A. 保持中国领土完整 B. 要求西方国家之间互相开放
C. 形成列强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D. 保证美国在华经济利益
战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损失,唯一值得中国人庆幸的是,失败后的中国没有就此沉沦,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奋起,坦然承认失败,毫不犹豫转身向东,向打败自己的敌人学习。材料中的“战败”指的是中国在哪场战争中失败 ( )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
在戊戌变法的诏令中,致使“举国守旧迂谬之人,失其安身立命之业,自是日夜相聚,阴谋与新政为敌之术矣”的内容是 ( )
裁撤冗员
兴办商会、农会等民间团体
废除八股
裁减绿营
A. B. C. D.
《马关条约》签署后,廷臣交章论奏。顺天府尹胡燏棻说:“但求皇上一心振作,破除成例,改弦更张,咸与维新。”这说明 ( )
A. 甲午战争是导致维新变法爆发的根本原因
B. 资产阶级维新派成为官僚体系的重要成分
C. 光绪帝成为变法图强的实际领袖
D. 维新变法得到部分清政府官员的支持
他放弃了逃生的机会,愿以自己的流血牺牲来唤醒民族觉醒,他在刑场上悲愤地朗诵了自己的绝命诗“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义,他是( )
A. 康有为 B. 光绪帝 C. 梁启超 D. 谭嗣同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帝国主义在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驻军,这一规定的实质是 ( )
A. 对清政府实行武装监督 B. 保护列强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C. 保护外国铁路公司的利益 D. 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
下图是位于天津红桥区如意庵大街何家胡同18号的义和团纪念馆,这里保存着大量与义和团运动有关的历史文物和资料。下列情节不应该出现在该纪念馆解说词中的是( )
A. 京津地区贴有“扶清灭洋”的揭帖
B. 义和团在天津老龙头火车站与侵略军展开激战
C. 《天朝田亩制度》是其土地纲领
D. 廊坊一带阻击八国联军
清末一位小商贩说:在北京东交民巷这地界,我们这些个卖瓜的、卖菜的不能随便出入了,更不要说居住了,说什么皇上把这地界划给了洋人。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清政府被迫签订了( )
A. 《南京条约》 B. 《瑗珲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有人对近代中国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如下描述: 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地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地开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此条约的主要影响是 ( )
A. 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B.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同学们在研究性学习中查阅了如下资料:《中日甲午战争之威海战役》《唐景嵩与乙未反割台斗争》《义和团》等,同学们探究的主题是()
A. 近代中国求民主的历程 B. 近代中国反侵略的历程
C. 近代中国求发展的历程 D. 近代中国反封建的历程
下图是小张同学制作的年代尺。对图中四处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
A. 这场战争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 这场战争后,中国开始不再享有完整独立的主权
C. 这场战争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这场战争后,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88年北洋舰队建成时,即拥有七艘2000吨级以上的战舰,雄踞亚洲第一、世界第六,当时日本望尘莫及。但是,北洋舰队从建成到甲午战争爆发前的整整六年间,再未添置一舰一炮。而这六年,正是日本海军发展最快的时期,其高薪聘请外国著名舰船设计师专门设计了针对中国的新型军舰。这六年,日本共添置了15艘新舰。这样,中日海军力量对比的天平迅速、极大地向日本方面倾斜。
(1)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
材料二 恩格斯论及船舶建造问题时说:“现代的军舰不仅是现代大工业的产物,同时还是现代大工业的样板,是浮在水上的工厂——的确,主要是浪费大量金钱的工厂。”
材料三 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只是保卫海防的单纯军事需要,而不可能同国家发展海外贸易的经济需求联系起来,海军的变革发展也就失去了内在的经济动力。同时建筑在这个自然经济基础上的封建制度也是制约近代海军装备建设的重要原因。封建制度的保守性,决定近代海军的使命仅在于抵御侵略,维护统治。各种封建制度的落后思想无时不在抵触着先进军事理论的深入,从根本上阻止着海军近代化向更深的制度层次发展。
(2)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探究中国近代海军建设存在的重大问题的成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既占上海,又割台湾,胶州强立埠镇,中国意欲瓜分;自古夷狄之横,未有如今日者。
材料二义和团各坛场 ,均门前竖立大旗,上书“保清灭洋”等字,人皆耀武扬威。
材料三
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 义和团运动
外因 鸦片战争加深清朝统
治危机 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
狂潮
目的 推翻清朝统治 扶清灭洋
影响 打击了清朝统治者和
外国侵略势力 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野心
(1)结合材料一说明义和团运动爆发的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义和团对“洋人”和“清政府”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会这样
(3)依据材料三,总结近代列强多次侵略中国却未能将中国完全变成殖民地的主要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咸丰十一年 恭亲王和文祥设立同文馆于北京,是为中国新学的起始。
同治二年 李鸿章设外国语文学校于上海;同治四年 曾国藩、李鸿章设江南机器制造局于上海,附设译书局。
同治十一年 曾国藩、李鸿章挑选学生赴美国留学;同年李鸿章设轮船招商局。
光绪七年 李鸿章设开平矿务局;光绪八年 李鸿章创办上海机器制布厂;光绪十四年 李鸿章成立北洋海军。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臣窃闻东西各国,皆以立宪开国会之故。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可计日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1)根据材料一回答,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方面 洋务派为什么重视“新学”
(2)根据材料二,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对比材料一、二,说明洋务派、维新派近代化探索的不同侧重点。
1.【答案】A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B
5.【答案】D
6.【答案】D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C
10.【答案】C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D
14.【答案】D
15.【答案】A
16.【答案】C
17.【答案】D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D
21.【答案】(1)近代海军建设停滞。
(2)中国近代工业刚刚起步,不能为近代海军建设提供物质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海外贸易落后,使海军建设缺乏经济动力;中国自然经济和封建制度的制约;清朝统治者落后的防卫思想;清政府财力的匮乏;清政府的腐败等。
22.【答案】(1)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十分严重。
(2)扶清灭洋;当时民族矛盾尖锐,义和团对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认识不清。
(3)中国人民连续不断进行反侵略的斗争,打击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企图。
23.【答案】(1)方面:兴办新式学堂;兴办近代工业(或者兴办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近代海军。原因:为了适应中外交涉,适应开展洋务运动的需要。
(2)政治主张:君主立宪。不同侧重点: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维新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