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强化测试-第四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旧的观念、旧的礼教依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和行动。为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A. 提出三民主义革命纲领,发动了广州黄花岗起义等武装起义
B.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C. 发动“二次革命”和护国战争,反对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D. 高举民主和科学旗帜,掀起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
蔡元培、陈独秀和胡适三人年有长幼,但生肖都属兔,因此他们被后人形象地称作新文化运动中的“三只兔子”。下列有关他们在新文化运动中的活动,叙述正确的是 ( )
A. 陈独秀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B. 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发起了新文化运动
C. 胡适发表《文学革命论》,提倡白话文
D. 陈独秀和胡适都在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文中的这次“文化启蒙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
A. 《新民丛报》 B. 《民报》 C. 《新青年》 D. 《新华日报》
曹汝霖在回忆录中写道:“一天,吴总监来电——天安门外有学生千余人,手执白旗,标语为‘和会失败’,攻击曹总长诸位,请诸位暂留公府。”这段文字讲述的历史事件是( )
A. 公车上书 B. 五四运动 C. 新文化运动 D. 百日维新
以下内容是张老师在讲述五四运动时整理的表格,a、b处分别应填的内容是 ( )
阶段 运动中心 运动主力 斗争形式
第一阶段 北京 学生 罢课
第二阶段 a b 罢工、罢市
北京
上海
工人
农民
商人
A. B. C. D.
1919年6月的英国《泰晤士报》评论说,巴黎和会与其说引起了中国学生的争取国权运动,不如说它是近代中国人第一次对西方人说“不”的国际会议。这主要是因为( )
A. 巴黎和会促使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
B. 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C. 五四运动迫使北洋政府废除了“二十一条”
D. 中国在巴黎和会上收回了山东主权
“五四运动不仅有青年学生的参与,广大工人、商人、教师、市民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相互呼应,取得了运动的初步胜利。”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的原因在于( )
A. 社会各界形成斗争合力 B. 采取武装斗争的方式
C. 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D. 中国人民开始觉醒了
五四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
A. 李大钊等先进知识分子起了领导作用
B.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并发挥主力军作用
C. 提出了“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主张
D. 运动席卷全国,得到社会各阶层人士的广泛拥护
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一直为这场运动缺乏传统文化支撑、处于浮游漂离状态而苦恼,五四运动令他们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传统价值的立足点。这里的“立足点”是( )
A. 尊孔复古 B. 三民主义 C. 民主科学 D. 爱国主义
一位中国国家领导人在参观了某景区中的纪念船后,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一景区位于( )
A. 上海 B. 浙江嘉兴 C. 湖北武汉 D. 北京
某学校师生前往上海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
A. 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俄文版纲领原件
B.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包括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党纲
C. 《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
D. 十几位代表围坐于长桌四周的雕塑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在它成立的大会上,被选为中央局书记的是()
A. 陈独秀
B. 李大钊
C. 毛泽东
D. 董必武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党成立后的中心工作是 ( )
A. 推翻资产阶级政权 B. 打倒封建军阀统治
C. 宣传马克思主义 D. 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90年之际,让我们重温鲁迅先生对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咏赞:“它是远方地平线上已经看得见桅杆的那一艘轮船,是挣脱母腹的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是林中的响箭,是报春的惊雷。”由此可见中共的诞生 ( )
A.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D. 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中共二大与中共一大相比,最重要的贡献是制定了()
A. 以工人运动为中心任务 B.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目标
C. 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 D. 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
梁启超说:“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机器上感觉不足……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由此得出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特点是()
A. 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 B. 道路曲折最终失败
C. 借鉴了各国探索成果 D. 从学器物到学制度再到学文化
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虽遭帝国主义和军阀吴佩孚的镇压,但它显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力量,扩大了党在全国人民中的影响,同时也使中国共产党认识到( )
A. 工人阶级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B. 无产阶级是革命的领导阶级
C. 必须团结同盟者才能战胜敌人 D. 帝国主义与封建军阀勾结
中国近代史上救亡图存的探索都以思想传播为先导,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维新思想—百日维新 ②三民主义—五四运动 ③“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 ④马克思主义—中共建立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下边是某历史兴趣小组绘制的知识简图,据此推断他们学习的主题是 ( )
A. 新体制的创立 B. 中国近代化的探索
C. 工业革命的冲击 D.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
A. 反对封建专制 B. 救亡图存 C. 反抗外来侵略 D. 追求民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时间 陈独秀的活动
1915年 创办《青年杂志》
1917年 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
1919年 起草《北京市民宣言》
1920年 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
1921年 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局书记
材料二 1918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的姊妹刊物《每周评论》。从这以后,新文化派知识分子由批判封建旧传统等一般宣传,开始转向宣传现实的政治斗争,把民主与科学思想同时事政治结合起来。五四运动前后,《新青年》刊登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文章;《每周评论》也刊载了摘译版《共产党宣言》以及陈独秀《二十世纪俄罗斯的革命》等文章。
(1)材料一中陈独秀的活动反映了中国近代哪些重大历史事件
(2)据材料二,陈独秀等知识分子思想宣传的内容有了哪些新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变化的原因。
(3)综上所述,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的品质
三、综合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4.0分)
20世纪初,在中国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了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毁灭——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材料一 辛亥革命以后,袁世凯复辟帝制,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我们中国多数国民口里虽然不反对共和,脑子里实在是装满了帝制时代的旧思想,如今要巩固共和,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
——陈独秀
【拯救——新文化运动的历程】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1)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几个青年凭空造出来的。”结合材料一判断这种说法对不对,并说明理由。
(2)据材料二指出陈独秀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3)新文化运动中的代表人物在语言文学方面力倡白话文,开展了文学革命,并影响至今。请举出这一时期的一部代表作品。提倡白话文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均属于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范畴。按要求回答问题。
【时空观念觉醒】
张海鹏教授的《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中写道:“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轨迹像个一元宝形,开始是下降,降到谷底,然后上升,升出一片光明”由此,我们绘制了下图。
(1)图中A段“开始是下降”和“降到谷底”分别源于什么历史事件
(2)在B段中有一个重要历史事件,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这个历史事件是什么 这次斗争的先锋和主力分别是谁
【史料实证抗争】
材料一 “学生罢课半月,政府不惟不理,且对待日益严厉。乃商界罢市不及一日,而北京被逮之学生释;工界罢工不及五日,而曹、章、陆去。”
——《上海学联告同胞书》
材料二 工人罢工口号:“为国家之土地,再为学生被拘速求释放。”商人罢市口号:“忍痛停业,冀救被捕学生,不除国贼,誓不开市!”“罢市救国,不办卖国贼不开行,为良心救国牺牲私利。”
(3)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五四运动扩大的表现及这场运动的最终结果。
【唯物史观转折】
材料三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北京学界全体宣言》
(4)材料三反映出五四运动性质是什么 为什么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家国情怀弘扬】
材料四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历经苦难,但没有任何一次苦难能够打垮我们,最后都推动了我们民族精神、意志、力量的一次次升华。
——习近平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5)根据材料说明五四运动对民族精神升华的影响。
1.【答案】D
2.【答案】A
3.【答案】C
4.【答案】B
5.【答案】C
6.【答案】B
7.【答案】A
8.【答案】B
9.【答案】D
10.【答案】B
11.【答案】B
12.【答案】A
13.【答案】D
14.【答案】A
15.【答案】C
16.【答案】D
17.【答案】C
18.【答案】D
19.【答案】B
20.【答案】B
21.【答案】(1)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增加了现实政治的宣传;增加了马克思主义的宣传。(符合题意的其他答案也可)原因:十月革命的影响;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知识分子的不懈探索。(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责任与担当;创新精神。(答出其中任意一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2.【答案】(1)不对。理由:窃取辛亥革命果实的袁世凯,以孔教作为复辟帝制的工具。这是违背民主潮流的倒行逆施,必然会遭到全国人民的反对。陈独秀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正是全国人民反封建斗争意志的集中体现。
(2)民主与科学。
(3)《狂人日记》《文学改良刍议》《文学革命论》等。(举一部)影响:开启民智,推动文化平民化,传播新思想,等。
23.【答案】(1)“开始是下降”源于鸦片战争;“降到谷底”源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2)五四运动。先锋是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主力是工人阶级。
(3)表现:运动的主力由学生变为工人阶级;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斗争扩大到全国性的“三罢”斗争;等。
结果:北洋政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了曹汝霖等人的职务,中国代表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初步胜利。
(4)性质: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理解:在这场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力量;一些初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在运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5)五四运动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五四精神,丰富了民族精神的内涵,促进了民族精神的升华。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