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上册历史单元强化测试-第五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总分
得分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如图所示史实,标志着( )
A. 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
B. 全国基本统一
C. 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D. 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革命
孙中山在开学典礼上说:“我们今天开这个学校,要用这个学校内学生做根本,成立革命军,诸位学生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成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事业便可以成功。”这个学校是( )
A. 京师大学堂 B. 时务学堂 C. 黄埔军校 D. 京师同文馆
“国民政府秉总理之遗嘱出师北伐革命成功惟一之要素,在得民众扶助。”这次革命的重任是( )
A. 推翻清政府统治 B. 反对袁世凯独裁 C. 打倒列强除军阀 D. 打败日本侵略者
《毛泽东选集》写道:“由于国共两党在一定纲领上的合作,发动了一九二四年至一九二七年的革命……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巨大的成就”指的是( )
A. 中华民国创建 B. 黄埔军校创办 C. 北伐战争胜利 D. 抗日战争胜利
某班开展“看口号猜历史事件”的竞猜活动。下列竞猜对应正确的是( )
A. 自强、求富--辛亥革命 B. 打倒列强,除军阀--北伐战争
C.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五四运动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护国战争
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它的第一号命令就是“清党”通缉令,通缉毛泽东、周恩来等一大批共产党员。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失败了。这里所说的“失败”,主要是指( )
A. 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B. 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C. 共产党内“右倾机会主义”占了上风 D. 工农运动转入低潮
《时代》周刊是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新闻周刊,有“世界历史库”之称。1927年4月4日,蒋介石 第一次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蒋介石被《时代》周刊关注是因为( )
A. 他组建国民党,促成了国共第一次合作
B. 他担任北伐军总司令,取得了北伐战争的重大胜利
C. 他领导护国战争,彻底打败袁世凯
D. 他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在名义上统一了全国
南京政府在形式上统一全国的标志是( )
A. 张学良通电“改易旗帜” B. 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
C. 消灭军阀吴佩孚孙传芳 D.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爆发
某中学初二同学在复习中国历史时,整理了如下资料:“中共一大的召开”、“南昌起义”、“井冈山会师”、“遵义会议”、“四渡赤水”等。据此判断,他们复习的学习主题是
A.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B. 列强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争
C. 近代化的进步 D.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
在一次历史专题学习中,小史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_____”请你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
A. 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 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 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下列哪一事件,最能充分表现中国共产党善于开拓创新、实事求是的精神( )
A. 发动南昌起义 B. 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C. 发动秋收起义 D.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今年是党建党100周年,一百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系列重大会议,下列与古田会议相符的是()
A. 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 是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C. 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
D.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召开。这次会议上当选为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是()
A. 朱德 B. 刘少奇 C. 毛泽东 D. 刘伯承
在中国革命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史策上,井冈山都占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下列关于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论述,错误的是()
A. 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
B. 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战争年代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C.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的开始
D. 从这里点然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形成了燎原之势
如图史实反映的主题是()
A. 国民革命运动 B. 工农武装割据 C. 开辟敌后战场 D. 解放战争胜利
毛泽东曾在1958年的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指出:“不是我们自己要走两万五千里,你没事了,想散步,想散那么长 那都是蒋委员长逼着我们走嘛,所以一路扭秧歌就扭到了陕北。”毛泽东这番话所指的是( )
A. 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B. 红军长征
C. 北伐战争 D. 南昌起义
“扩大会最后作了下列的决定:(一)毛泽东同志当选为常委。(二)指定洛甫同志起草决议,委托常委审查后,发到支部中去讨论。(三)常委中再进行适当的分工。(四)取消三人团,仍由最高军事首长朱周为军事指挥者,而恩来同志是党内委托的对于指挥军事上下最后决心的负责者。”材料所示是某次会议的主要内容,下列结论与该次会议相匹配的是( )
A. 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B. 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C. 是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D. 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红军长征中发生的下列事件,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四渡赤水河
巧渡金沙江
翻越大雪山
飞夺泸定桥
A. B. C. D.
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唱道:“一道道的那个山来哟一道道水,咱们红军到陕北……”。歌词描述的是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胜利会晤的感人场景。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陕甘革命根据地)的( )
A. 遵义 B. 瑞金 C. 吴起镇 D. 会宁
毛泽东说: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的失败的结果而宣告结束。长征一完结,新局面就开始。以下说法不符合相关史实的是( )
A. 长征是历史上的壮举
B. 长征的胜利,为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C. 长征过程中宣传了革命的思想
D. 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中国民主革命取得了成功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0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伐初期,国民政府制定了“打倒吴佩学,联络孙传芳,不理张作霖”的策略,实行各个击破的战略,分化了敌人的势力。
材料二 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到达新的高峰。
材料三 在北伐进军的过程中,共产党人在军队政治工作和发动工农群众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苏联军事顾问的帮助和苏联提供的物资支援也起了重要作用。北伐战争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功,是国共两党合作结出的硕果。
——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1)材料一中,“打倒吴佩孚”的战斗主要发生在哪两个省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黄埔军校”建立于何地 它的创建有何重要意义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材料一、二,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拿起武器闹革命,工友农友真英雄。
秋收起义成了功,一杆大旗满地红。
工友农友团结一条心哎,
红色政权扎下万年根,
革命永远向前进!
(1)材料一中的图片和歌词反映的是哪两个历史事件 这两个历史事件的意义是什么
材料二 为了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中共中央在湖北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后,毛泽东等人发动群众,进行了武装暴动。在遭受较大损失后,毛泽东指着地图说,“我们要到这眉毛画得最浓的地方去当山大王”。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2)材料二中紧急会议指的是哪次会议 武装暴动受挫后毛泽东作出了什么样的战略转变
材料三 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在全国政治上有重大的意义。所以我们始终认为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是十分必要和十分正确的。
——摘编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3)材料三中“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创造和扩大”指什么 在长期的斗争与实践中,毛泽东为中国革命找到了一条什么样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正确道路
【长征】
材料一: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材料二:昼夜兼程二百四,猛打穷追夺泸定。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
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六盘山上红旗展,势如破竹扫敌骑。
横断山,路难行。天如火来水似银。亲人送水来解渴,军民鱼水一家人。……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
雪皑皑,野茫茫,高原寒,炊断粮。红军都是钢铁汉,……风雨侵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越坚。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
——长征组歌
材料三: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是以我们的胜利、敌人失败的结果而告结束。 ——毛泽东
(1)在长征途中,红军遇到的困难主要有哪些?
(2)结合材料三,谈谈你对红军长征的认识。
(3)长征的胜利给我们留下了哪些宝贵的精神遗产?
1.【答案】C
2.【答案】C
3.【答案】C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A
7.【答案】B
8.【答案】A
9.【答案】D
10.【答案】A
11.【答案】B
12.【答案】D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B
17.【答案】C
18.【答案】B
19.【答案】C
20.【答案】D
21.【答案】(1)湖南、湖北。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统一全国。
(2)广州黄埔。黄埔军校招收学生一万多名,培养出大批军事和政治人才,为国民革命军的建立和随后的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3)国共两党合作,共同推进,各革命阶级力量的空前团结;北伐师出有名,是正义战争,得到广大工农群众的大力支持;北伐作战目的明确,作战方针正确;广大官兵英勇作战,中国共产党党员、共青团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北洋军阀失道寡助,且各自为战,力量分散。
22.【答案】(1)事件:南昌起义、秋收起义。
意义: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序幕。
(2)八七会议;放弃攻打中心城市,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道路:工农武装割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23.【答案】(1)长征初期,红军在军事上的指挥错误;敌人的围追堵截;恶劣的自然环境;物资的严重匮乏。(评分说明:回答任意2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2)红军长征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壮举;红军长征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评分说明:回答任意2点即可,其它符合题意也可。)。
(3)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等。 (评分说明:符合题意即可。)。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