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1.观潮(第二课时)
备课组 四年级组 主备人 复备人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3、4自然段。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比较阅读,体会“奇”。
教学重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教学难点 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涌来之时的雄伟壮观。
教学过程 复备记录
复习导入 听写课后词语 课文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哪几个画面? 聚焦“潮来时”景象 1.学习活动三:借助表格,梳理画面 这些画面中印象最为壮观的就是“潮来时”的画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四自然段,找一找文中什么在变?(时间在变,观潮人的反应在变,潮水的声音、样子在变) 小组填写表格,交流表格。 一列一列看表格,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你的发现。 (第一列发现作者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第二列、第三列发现潮水由远及近,声音逐渐变响,这些变化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的,人群是因为潮水的变化而变化。) 随机教学:“人声鼎沸”词义 生活中哪些景也属于变化的景?(日出、日落、下雨、下雪、四季的变化等)我们也可以直接描写景的变化,还可以加上人们的反应这样去写。 三、潮来时,感受“奇”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大潮,奇在哪里? 2.请默读具体写潮水的3、4自然段 ,找一找,哪些描写你觉得特别精彩,特别能写出“天下奇观”? 学生先交流。 ①随机交流:点一下闷雷滚动的意思和读音 一条白线 ②重点交流:围绕两个重点句,开展比较阅读 第一组: (1)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越来越长,越来越粗,好像一条巨龙横贯江面。 小结:a对比读两个句子,你比较喜欢哪种写法?(拉长、变粗,横贯江面,短句、节奏快,简简单单却写出了江潮的变化很快,很迅速,江潮来势汹汹) b朗读指导 第二组: (1)浪潮越来越近,犹如战马飞奔而来。 (2)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飞奔而来。 (3)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 (4)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 a提问:从第一句读到第四句,你就发现第四句的“好”了,第四句好在哪里?(有画面,有声音;三个犹如;战马、千万匹、浩浩荡荡写出了气势;浩浩荡荡、山崩地裂的意思来理解气势) b朗读指导 看到了画面,听到了声音,钱江潮仿佛就在我们眼前,想不想亲眼目睹?(播放视频) 借助关键词,尝试背诵3、4自然段。 四、学习“潮去后”,感受奇 1.潮来前,江面平静;潮来时,江面有吞天沃日之势;那么潮过后,是不是又立刻恢复平静了呢?指名读第5自然段。 2.你为什么把‘还在’这个词重读?学生说。(此时的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更能说明刚刚潮来之势浪头之大、速度之快。)与之相对应的是哪个词?(依旧)指导学生朗读。 还有哪些词你认为用得很妙?引导学生关注“涌”“风号浪吼”等词并赏析。 通过余波的描写,我们可以想象到潮头到来时的气势之大。接下来的两句话还从哪里可以读出潮来之时的气势汹涌澎湃呢? 引导学生读:过了好久,钱塘江才恢复了平静。看看堤下,江水已经涨了两丈来高了。指导学生朗读,关注“好久、才、已经、两丈来高”等词。 即使潮头过后,我们通过余波的描写,依然能够想象到钱塘江大潮的雄伟气势。难怪作者写到—— PPT出示: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 五、小结 1.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历代有不少诗人写过钱塘潮。(出示《浪淘沙》) 2.从课文中找到与诗句对应的句子。并交流。 3.谁来说说写景文章,我们可以怎么读?引导学生小结。(边读边想象画面)
板书设计 天下奇观 潮来前 潮来时 潮去后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