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19:23: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3 不懂就要问
目录
CONTENTS
阅读与鉴赏
01
字词学习
02
阅读与鉴赏
01
认识孙中山先生
孙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载之,号日新,又号逸仙,又名帝象,化名中山樵,伟大的民族英雄、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的缔造者,三民主义的倡导者,创立了《五权宪法》。他首举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旗帜,“起共和而终两千年封建帝制”。
今天我们来学习课文《不懂就要问》,看到这个题目,大家心中会产生哪些疑问?
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去课文中寻找答案吧!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写了小时候孙中山在私塾读书,他背书很流利却不懂书里的意思,于是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事。
2.什么叫“私塾”?私塾与现在的学堂教与学有什么不同?
正因为先生只教读和背从来不讲意思所以才发生了孙中山提出问题要先生讲意思的故事。
私塾是私学的一种,清代地方儒学有名无实,青少年真正读书受教育的场所,除义学外,一般都在地方或私人所办的学塾里。因此清代学塾发达,遍布城乡。以经费来源区分,一为富贵之家聘师在家教读子弟,称教馆或坐馆;二为地方(村)、宗族捐助钱财、学田,聘师设塾以教贫寒子弟,称村塾、族塾(宗塾);三为塾师私人设馆收费教授生徒的,称门馆、家塾、学馆、书屋。塾师多为落第秀才或老童生,学生入学年龄不限。自五六岁至二十岁左右的都有,其中以十二三岁以下的居多。学生少则一二人,多则可达三四十人。
3.和同学交流你对这件事的看法。私塾先生是非常严厉的,为什么孙中山还要壮着胆子问先生?当先生拿着戒尺厉声问孙中山的时候,孙中山害怕吗?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不怕。
说明孙中山先生身上有一种勤学好问的精神。
4.课文句子: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不改变句子的意思,换一种说法)
改: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5.学习了课文,你觉得孙中山是个怎样的人?
①孙中山小时候读书刻苦,背诵非常流利,这一点很值得我们学习;②在别人都不敢问时,孙中山为弄清道理,敢于向先生提问,他认为“为了学知识,不懂就要问”,这种“勤学好问”的精神太值得我们学习了。
6.学习了这篇课文,以后遇到不懂的问题,你会怎么办呢?
遇到问题及时向老师提出,不懂就要问,学习孙中山先生勤学好问的精神。
7.学了这篇课文,请思考一个问题,以前的学生为什么不敢向先生提出问题呢 而今天的老师为什么却鼓励我们提问呢
私塾教育和如今的教育是不同的,过去很多学生不敢问老师向老师提出问题,是因为他们接受的是“尊师重教”的教育,不敢质疑老师。而现在的老师比较开明,希望学生比自己有更好的想法。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本文成语
糊里糊涂:指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摇头晃脑:形容讲话或吟诵时自得的样子,也形容自以为是的样子。
鸦雀无声:意思是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静。
一字不漏:意思是一个字也没有漏掉,没有偏差,形容很全面,非常细心的意思。
字词学习
02
生字学习
①多音字“背”“圈”。“背”读第四声时,组词“背诵、后背”;读第一声时,组词“背包、背起”。“圈”读“quān”时,组词“圆圈、铁圈”;读“juàn"时,组词“羊圈、猪圈”。
②“戒尺”“厉声”“挨打”都是跟私塾学习有关,可以看课文插图帮助理解。
感谢观看!
THANK FOR YOU WAT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