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19:26: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语文小学三年级上册
10、《在牛肚子里旅行》教案
教材简析:
《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有趣的科普小品文。文章通过两只小蟋蟀玩捉迷藏,其中一只叫“红头”的蟋蟀不幸误入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惊险的“旅行”,最后侥幸逃脱的危险经历,使学生懂得一个科学小知识:牛有四个胃,吃食时具有反刍现象。本文虽然篇幅较长,但是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活泼,内容充满童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为学生提供了很好的发散性思维的空间和表达的机会。文章渗透的科学知识,将一个有关动物生理学上的知识讲得有声有色,通俗易懂。同时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要关爱朋友,帮助朋友。
教学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咱”等13个生字,认识多音字“答、应、骨、几”。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3.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教学重点:
结合文本了解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过程。抓住描写青头行动和语言的语句,感受青头的遇事冷静、机智、勇敢和见多识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咱、答”等15个生字,会写“旅、命”等生字。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文中词语的意思。
2. 借助关键词句,体会红头的心情,能读出相应的语气,进一步感受童话故事丰富的想象。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课前谈话
同学们,古人曾经说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一次旅行都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收获?你们都去旅行过吗?去过哪些地方呢?玩得开心吗?今天我们要和两位动物朋友一起去参加一场特别的旅行。板书:在牛肚子里旅行
2、揭示课题
(1)认识“旅”字。
(2)个别读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
(1)课件出示阅读要求。请一位同学读一读。
自由朗读全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思考一下刚才大家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翻越词语山
(1)出示生字词,自由朗读。(同学们自己读读看)
(2)展示读。(请四位同学展示一下)教师正音。
(3)小老师带读。
(4)齐读
3、翻越朗读山
请两位同学轮流朗读课文,朗读完请小评委评价一下
三、精读课文
1、过渡:我们好不容易跨过词语山、朗读山,这下终于要去旅行了......那,作者是想让我们跟着谁去旅行呢?
(1)思考:是谁在牛肚子里旅行?(请一位同学回答)
预设:小蟋蟀红头。(如果回答红头,要纠正是小蟋蟀红头)板贴:蟋蟀红头
(2)红头为何会到牛肚子里旅行呢?(请你读一读1-7段,找找原因,并把它划下来?哪位同学来回答呢?)
预设:红头和青头玩捉迷藏,红头躲在草堆里,被大黄牛吃到肚子里去了。
2、默读第1-7自然段,找到红头的语言,感受红头心情变化。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状况,红头心情是如何的呢,让我们读一读红头的话,体会它的心情变化。
师:同学们都很会读书,一下子就把红头说的话都划下来了。那么我们现在一起来读一读,看看他的心情究竟是怎样变化的。
两人读“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地叫起来”。(发现学生读得平淡,同学们如果你是红头,你正玩得好好地,突然被大黄牛给吃了,你会怎样?对啊,你也会拼命喊叫,那么你再来试试)
“救命啊,救命啊,红头拼命叫起来。”(两个救命看出来红头很害怕,拼命看出来它很着急、恐惧),教学“拼命”,结合生活事例用拼命说话。
师:是的,拼尽全部力气就是拼命,此刻红头正在拼命喊叫,如果你能配上动作或者表情就更好了。再来试试
带着这种感觉来读一读,男生、女生读一读。(读出急迫、害怕,表情要到位),你还从哪里看出了他的害怕?板贴:害怕、着急
(2)“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指名读
对比出示句子: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学生发现,原文运用了省略号。联系红头现在的处境想想为何作者使用省略号呢?师:是的,他在牛肚子里,害怕极了,所以说话都断断续续。而且此刻红头和草一起进牛肚子里了,声音更是不清晰了。
(5)齐读。“我被牛吃了……正在它的嘴里……救命啊!救命啊!”
3、PPT出示:
“那我马上就会死掉了。”
“可是你说这些对我有什么用呢?”
师:不管红头如何拼命呼救,他依旧还被困在牛肚子无法动弹,他喊得没力气了,他喊得喉咙都嘶哑了,他喊不动了......他说:
生读
师:你为何声音读得如此沉重
生:因为他觉得自己快死了,他很难受(绝望)
生2:他觉得自己不可能再出去,必死无疑了。
师:老师和大家的感受是一样的,那么谁将这种绝望读出来(板书:悲哀、绝望)
4、“谢谢你!”红头的声音小得几乎听不见了。它咬着牙不让自己失去知觉。
红头看见自己的朋友,高兴地流下了眼泪:“谢谢你……
师:同学们,红头最后——得救了。此时此刻他非常:感激(板书:高兴、感激)
5、教师范读,学生思考
师:红头这场旅行真的太不容易了,可以说是经历了九死一生。他之所以能够得救多亏了——青头,他那一位非常要好的朋友。那么青头是怎么救出她的呢?
(1)听教师朗读8-18自然段,找出相关语句用横线划下来,读一读。
(2)学生圈画,教师出示圈画重点。
(3)青头为什么能救出红头?我们下节课再进行学习。
四、学习生字
1、学生打开课堂作业本。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旅:左半部分“方”先写横折钩再写撇。右下部分笔顺是撇、竖提、撇、捺,捺是主笔,要舒展。
命:mìng这个读音只有这一个字,所以人命就一条。人字头的撇、捺要写得舒展。中间短横不能漏写。左下“口”要写得上宽下窄。右下单耳旁的竖靠近竖中线。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进行补充指导。
五、板书设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通过抓住重点语句的理解、引导、感悟,帮助学生揣摩红头和青头对话的的心情,读出相应的语气。
2.默读课文,体会红头和青头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从文中找出三处。让学生懂得当遇到困难时,朋友的作用是非常大的。
3.厘清课文脉络,能画出红头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图,并借助路线图讲故事。
教学过程:
一、生字检查,复习引入。
1、出示生字,认读。
(1)同桌互相检查。
(2)开火车朗读。
2、识字游戏。
二、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一)听同学读8-21自然段,这是一只怎样的青头?
1.学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采用超链接的方式随机出示相关PPT)
2.预设答案,品读有关青头的句子。以下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进行补充。
(1)不怕危险
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躲过它的牙齿,牛在这时候不会仔细嚼的,它会把你和草一起吞到肚子里去……”
个别读。(青头一系列的动作和语言可以看出青头对红头的关心)
对比阅读两句话的不同。说明要把重要的话放在前面说。
(2)知识丰富
“红头!不要怕,你会出来的。我听说,牛肚子里一共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个别读。(这段话说明青头知识丰富,了解牛胃的构造及其功能)
(3)鼓励朋友
“当然有用。等一会儿牛休息的时候,它要把刚才吞下去的草重新送回嘴里,然后细嚼慢咽……你是勇敢的蟋蟀,你一定能出来的!”
个别读。(红头这时候非常的悲观绝望,认为自己都没有活下去的希望了,青头仍然不放弃鼓励红头,让他坚持下去,他们真是一对好朋友)
(4)聪明勇敢
这时,青头爬到牛鼻子上,用它的身体在牛鼻孔里蹭来蹭去。
(青头不仅在精神上鼓励红头,为了让红头可以从牛肚里出来。青头不顾生命危险,爬到牛鼻子上面,蹭来蹭去,帮助红头出来。)
(5)乐观
“不要哭,就算你在牛肚子里作了一次旅行吧!”
(面对哭泣的红头,青头乐观地安慰着红头,将这次惊险的经历看着一次旅行。)
3、在青头的帮助下,红头死里逃生,这时他会对自己的朋友说些什么呢?
生回答,教师进行补充。
红头最终可以化险为夷,离不开青头的帮助。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也要帮助红头,说明它们真是一对要好的朋友。课文第一自然段就写到了它们是“一对非常要好的朋友”。
4、分角色朗读课文。
老师请两位同学上台来演一演这一对好朋友,谁来试一试?
(二)画“旅行”,梳理路线
1、红头的旅行真是惊险。画出它在牛肚子里旅行的路线,再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1)红头的这次旅行路线是怎么样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圈出关键词。
(2)小组合作交流。
2、小组展示交流。
(1)请同学回答写上关键词。
(牛嘴 第一个胃 第二个胃 牛嘴)
3、尝试复述:引导学生用上先后顺序的词语,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的旅行路线。
同学们,我们试着用上“先、接着、然后、最后”来说一说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行路线,看谁说的清楚。
4.理解难点“反刍”。
(1)完成学习单。
(2)结合视频,解释:牛把草吞到肚子里,草从第一个胃到第二个胃,再从第二个胃回到嘴里,就叫“反刍”。
(3)小结:张之路爷爷真厉害,不仅富有丰富的想象力,还把科学知识巧妙地放在了童话故事里。我们称这样的童话叫科普童话。
四、学习生字
1、学生打开课堂作业本。
2、教师讲解书写要点。
偷:整体安排紧凑。“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俞”撇捺开张,下部紧凑,疏密大致均匀。
算:“目”宽窄适中,横画均匀。“廾”横要长,竖撇稍短,竖画正直,两笔距离适中。上中下各部中心对齐。
3、教师范写,学生练习。
4、教师展示学生书写,进行补充指导。
五、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