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元春 雪》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上册1《沁元春 雪》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21:46:5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沁元春 雪》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沁园春·雪》是毛泽东诗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现代特坛的一首杰出的词作。全词熔写景、议论和抒情为一炉,意境壮美,气势恢宏,感清奔放,胸襟豪迈,颇能代表毛泽东诗词的豪放风格。
学情分析
学生在学习此诗作前,已经接触过毛泽东同志的一些作品,初步了解了毛泽东诗词的风格特点,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同时所面对的是九年级学生,对诗词的领悟、品味已有了一定的能力。但是因为年龄及阅历的限制,对诗词意境的把握还会比较肤浅。
教学目标
1、掌握重点生字的字音,理解重点词语的含义;有感情地诵读作品,培养学生阅读和欣赏诗词的能力。
2、在诵读词的过程中,体会词作语言运用的准确性,描写的形象性,蕴含的深刻性;学习本文正确运用比喻、拟人、对偶的修辞方法,增强文章的形象生动性。
3、通过诵读词,体会词所展现的意境,作者表达的情感;领略词人在特定历史时期伟大的胸襟、坚定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朗读理解诗词,分析词中语言形象、精辟、优美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词的意境。
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及学情分析,安排一课时完成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立足教材、立足学生实际,运用现代教学媒介,通过具体、直观材料,调动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来提高学生朗读能力,提升学生对作品的品味能力,在读中品,在品中读。同时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注重学生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探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使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合作中提高、在合作中成长。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课题
1、出示白雪皑皑的高山图片,问:假如你站在这座高高的山峰
上,你看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场景?(生......)
2、1936年2月,抗日战争爆发前,毛泽东登上了陕北清涧县海拔千米、白雪覆盖的塬上视察地形,面对祖国壮丽山河,他意气风发,一气呵成写下了一首不朽名词。这首词在抗战胜利后,公开发表在《新民晚报》,迅速被人民广为传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和胜利的信心。本节课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沁园春·雪》。
二、明确学习目标
三、反馈交流预习结果
1、用自己的话介绍文章的写作背景。
2、根据自己的了解介绍作者毛泽东。
3、分享你认为重要的词语,正音或解释。
(1)正音: 分外妖娆(fèn)(ráo) 成吉思汗(hán)
数风流人物(shǔ) 还看今朝(hái)
(2)解词: 惟余 竞 折腰 红装素裹 风骚
4、结合书下注解再读课文,能初步把握文意,把词的上下两阙的意思归纳出来。
上阙:
下阙:
四、品读课文
(一)细读课文,思考:
1、总写北国雪景的句子是哪几句
2、作者以“望”统领哪几句,都望到了什么
3、上阙中哪几句是实景,哪几句虚景
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找出诗中最能体现本诗主旨的诗行。
6.这首词上下阕各写了什么 各用了什么表达方式
(二)学习词的上阙。
1、上阕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2、这里作者怎样来写北方雪景 具体用了什么方法 写出什么特点
3、逐层分析上阕结构:
①前三句从哪个角度写雪景 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②“望”字统领到哪一句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脉怎会像银蛇在舞动,高原怎么像白象在奔跑
③问题:“须晴日”三句中,哪个字表明是虚写 试用散文化的语言描述三句诗的意境。
(三)学习下阕。
1、下阕可分几层
①为什么说前两句是过渡句 它的作用是什么
②“惜”字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评论了哪几位历史人物
“略”“稍”有什么作用 “略输”“稍逊”和“只识”有什么区别
③“俱往矣”一句包含着作者什么感情 “风流人物”指什么人 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2、下阕写无数英雄竞折腰,“折腰”的意思为(鞠躬、倾倒)。
哪些英雄为之折腰呢 对他们,作者用了一个“惜”字,惜什么 什么人 最后两句有何含义
五、深读诗文
1、“山舞银蛇,原驰蜡象",山、原都是静物,却写它们“舞”和“驰”,为什么这样写 给你怎样的感受
2、“惜”字领起哪些句子 有何含义
3、“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怎样理解
六、比较阅读。
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写过一首题为《江雪》的(PPT)“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五言绝句描写了冰封雪冻的千山万径,寒江垂钓的孤独渔夫,言简意深,请同学们分析,这首诗与《沁园春,雪》在感情基调上有什么不同
全词小结,检测评价。
作业
背诵、默写这首词。
回忆自己看过的雪景,写一个片段,字数不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