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三黑和土地
农民伯伯们在农田里要做哪些事情呢?
耕地
播种
插秧
秋收
走近作者
苏金伞 (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资料链接
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处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重新获得宝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创作背景
咸味 耙地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咸味 耙地 荞麦
蝈蝈 蹚水 闺女
字词学习
我会读
xián
pá
qiáo
ɡuō
tānɡ
ɡuī
1.合在一起(做某事)。( )
2.(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
3.方向一致,有次序,不参差。( )
4.考虑,计划。( )
A.松散 B.合伙 C.打算 D.顺溜
B
C
A
D
词语解释
整体感知
这首诗以___________为线索,主要讲的是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改变,他的内心洋溢着对土地的______之情和对____________的憧憬。
三黑和土地
热爱
未来美好生活
朗读诗歌,根据内容填空,并给诗歌划分层次。
第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获得土地,异常欢喜。(1-3)
第二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认真地对待土地。(4-8)
第三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现在的生活和心情与以往大不
同。(9-12)
第四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憧憬着美好的生活。(13-14)
第五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越想越感觉到甜。(15)
课文解读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
·
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依赖、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动、兴奋的心情。
有了土地
指土地革命以后农民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是如何将自己的生命投入土地的?
农民
土地
旱天的鹅
水
比喻
生动地展现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和热爱。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
表现出了农民对土地爱之深。
他们迫不及待地要“尝一尝”土地的味道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好到什么程度。
庄稼是农民的希望,所以他们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这片土地到底好不好。“尝一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对土地的渴望与热爱。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反复
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是不是多余的?
不多余。这三节诗总说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异常欢喜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这为下文具体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基础。
三黑是怎样对待土地的?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指的是农民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勤劳、积极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认真
翻好的地
妇女们刚梳的头
比喻
地:光、顺
三黑劳作认真
三黑得意的心理
我从中感受到当三黑真正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的劳作更认真、更积极了。
我会说
我从中感受到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一张软床
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珍贵,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比喻
将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宝贵。
三黑如此认真地对待土地的目的是希望庄稼能在这片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这么好的床,
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
就想发芽,
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朗读诗歌9-12节,说一说三黑在歇息的时候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
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所见
比喻
写出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表现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
所闻
荞麦地里
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好喜欢
点明三黑非常喜欢蝈蝈。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两个“骂”写出了三黑小时候由于没有土地,靠给地主种地谋生,生活困难,饱受压迫。
三黑、他的父母、地主对逮蝈蝈的态度有什么不同?
三黑对待孩子的态度与自己小时候大人的态度截然相反,这体现了新时代下农民的新面貌。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三黑小时候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民的生活自由了,他们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三黑的心情有怎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委屈
被骂
小时候
欢喜、热情
好喜欢;还招呼孩子抓蝈蝈。
现在
三黑得到属于自己的土地后思想观念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黑对未来有哪些憧憬?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反映出拥有土地后的农民因为生活改变,心里的想法也改变了,他们积极地交公粮,更加重视亲情等。这些都是土地改革以后的新情况,是农民在实际生活中受到了教育的缘故。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从神态、动作、心理三个方面具体表现了三黑心里的甜。
神态描写
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点明中心。
A.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民得到土地后异常喜悦的情景,所有农民的心里都是甜的。
B.第二部分具体描写三黑的劳作比往常好,而且自己欣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
诗歌是如何表现“甜”这一情感基调的?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C
C.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展现了今昔大不同,昔胜于今,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了甜。
D.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结构梳理
三黑和土地
有了土地,异常欢喜
热爱土地,憧憬未来
翻地耙地,愉快劳作
今昔对比,变化巨大
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对土地的热爱
主旨概括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获得土地的事情,表现了三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喜悦的心情,抒发了他对土地的热爱之情,展现了他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拓展延伸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
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
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
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爱这土地》 艾青
随堂练习
一、下面加色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A.地主骂:蹚(tánɡ)坏了他的庄稼。
B.地翻好,又耙(pá)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
C.看见自己种的荞(jì)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D.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驮(tuō)着老伴儿看闺女,上东庄。
B
二、读下面的比喻句,先指出本体和喻体,再体会其表达效果。
1.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本体是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___。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耙好的地
妇女们刚梳的头
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说明他的劳作很认真、很卖力
2.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本体是____________,喻体是___________。
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说明荞麦长势喜人
荞麦花
雪
读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是否有了新的感受?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课外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