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09 22:21: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导入新课
他本可以当东北王,安享权利与富贵,却毅然宣布“东北易帜” ;
他被骂“不抵抗将军”,也被赞“千古功臣”“学生的保护者”;
他活了101岁,却说“我的事情是到36岁,从21岁到36岁,这就是我的生命。”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不抵抗将军?
01
“东北那么大的事情,我没把日本的情形看明白……我就没想到日本敢那么样来……”张学良将其失误归结为一点:判断失误,没有看清形势,没有看明白日本人的真正用心。……对此,张学良并非不清楚,也正因为清楚,心里才有了更多的痛苦。所以,从1931年开始,直至去世,张学良每本日记的开始日期都是9月18日,“九一八”成为他一生不能忘记的伤痛。
张学良谈九一八
沈阳九一八事变纪念碑
九一八事变
01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
——明治维新后不久日本制定的大陆政策
日本大陆政策(蓄谋已久)
02
03
“今天之满蒙地位……不仅在我国国防上,就在经济上,也可以说是我国的生命线。——1927年,田中义一提出了《田中奏折》
日本将中国东北视为生命线
1929年--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波及日本,促使其国内阶级矛盾尖锐,日本统治集团急于利用侵略中国东北的对外战争来摆脱国内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略中国
1930年11月至1931年9月,国民政府集中重兵三次“围剿”红军,无心北顾。
蒋介石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日本有机可乘
04
01
“我认为日本利用军事行动向我们挑衅……当时没想到日本人会大规模地进攻,所以判断,不可乘日本军部的挑衅而扩大事件。”
——1990年张学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张学良误判为日军的挑衅
02
04
03
不先消灭赤匪,恢复民族之元气,则不能御侮;不先削平粤逆,完成国家之统一,则不能攘外。”
——1931年7月23日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同胞书》
国民政府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
“蒋介石说:中国枪不如人,炮不如人……拿什么和日本打仗呢?若抵抗日本,顶多三天就亡国了。”
——冯玉祥《我认识的蒋介石》
认为中国不具备抵抗日本的实力
“余敢信凡国际联合会之参加国及《非战公约》之签字国,对于日本破坏条约之暴行,必有适当之制裁……”
—— 1931年9月22日蒋介石演讲词
幻想依靠国联遏制、制裁日本
时间:1931年9月18日
地点:沈阳北郊柳条湖
九一八事变
制造者:日本关东军
经过:日军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进攻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最后占领东北三省,扶持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1. 为给侵略战争制造借口,欺骗世界舆论。
2. 柳条湖距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和东北重镇沈阳很近,便于日军在事件后迅速对这两个战略要地进行攻击,侵占东北。
思考:日本侵略军侵略中国东北,为什么先制造柳条湖事件?
1931年9月20日,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告全国国民书》,定九一八为国耻日
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九一八事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南京等地进行抗日募捐
东北抗日义勇军嫩江大桥之战
共产党人杨靖宇组建抗日游击队
九一八事变
上海等地成立抗日救国会
02
学生保护者?
日本侵占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华北。1935年又与国民政府签订《何梅协定》,控制了热河、河北、察哈尔三省;随后,日本策划“华北五省自治”,企图将华北五省变成第二个“满洲国”。
长春
沈阳
背景
一二.九运动
活动一:自主学习根据书本,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4
2
3
1
时间 主力
1935年12月9日
北平学生
口号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
影响
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抗日救亡高潮的来领
12月16日,西安学生数千人奔赴陕西省政府请愿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前,我跟蒋先生的冲突在于他要安内攘外,我要攘外安内。对于剿共,我跟蒋先生说,你剿不完的。因为我们没有老百姓支持,共产党有老百姓支持。他让我用机关枪打游行的学生。我话到嘴边了:“机关枪不打日本人,反而去打学生。”但没说出来。他,说他将成为民族罪人,袁世凯第二。苦谏不成,才有骂我是两面人,怎么可以代表他又代表学生。
张学良回忆录
一二.九运动
03
千古功臣?
.

活动三:学生展示西安事变话剧
张学良与杨虎城
兵谏亭(捉蒋亭)
1936年12月16日,日本东京《日日新闻》号外:蒋介石被杀
中央日报标题为:“张学良率部叛变,国府下令褫职严办”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
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
西安事变后,各派政治力量态度如何?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
提出“保蒋安全”的策略,联蒋抗日
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我等皆为炎黄子孙,断不应自相残杀,凡内政问题,皆应在政治上解决,而不应擅用武力
周恩来:(敬军礼)“校长!”“十年不见,您老了很多啊。”
蒋介石:(点头、叹气)“恩来,你是我的部下,应该听我的话。”
周恩来:“只要蒋先生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话,不仅我一人听蒋先 生的话,我们红军也都服从先生指挥。”
宋美龄:“不讨伐共产党了。这次周先生不远千里前来调解,实在是 感谢。”
蒋介石:(喃喃自语)“不能再内战下去了。”“内战时也经常想起 你们。在打仗的时候,也没忘记你们曾为我效力的时候。 能再合作一次也好。”
——以上对话摘编自《讲谈社·中国的历史》卷10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带来了什么变化?
材料1: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的大关键。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转圈。
——《中央日报》
材料2:“西安事变成为国民党转变的关键……西安事变的力量使国民党结束了十年的错误政策,这是客观上包含了这一意义。就内战来说,十年的内战,以什么来结束内战?就是西安事变。”
——毛泽东,1936年12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西安事变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张学良和赵一荻在张学良90大寿合影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向张学良的亲属发去唁电,高度评价他的历史功绩,称他是“伟大的爱国者”“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并代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对他表示深切的哀悼。
通过一二九运动中学生的表现,西安事变中张学良和杨虎城的行为,到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你从中学到什么精神?
祖国至上,不畏强权,
一致对外,捍卫主权,
永不言弃。
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