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力的分解同步练习(word版无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3.4力的分解同步练习(word版无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9.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物理
更新时间 2022-08-10 06:3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5力的分解同步练习
知识点:力的分解
题型1.合力和分力
【例1】已知合力的大小和方向求两个分力时,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若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B.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C.若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及另一个分力的方向,分解是唯一的
D.此合力可以分解成两个与合力等大的分力
【变式1】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力的时候(  )
A.一个分力变大时,另一个分力一定要变小
B.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变大
C.无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小于这个力的一半
D.无论如何分解,两个分力不能同时大于这个力的2倍
题型2.力的分解
【例1】请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把各力分解。
【变式1】三段不可伸长的细绳OA、OB、OC能承受的最大拉力相同,它他共同悬挂一个重物,如图所示,其中细绳OB是水平的,细绳的A端、B端均固定,若逐渐增加C端所挂物体的质量,则最先断的绳子是 ( )
A、必定是OA B、必定是OB
C、必定是OC D、可能是OB,也可能是OC
【变式2】在一根细线上用轻质挂钩悬挂一重为G的物体,挂钩与细线之间的摩擦忽略不计。已知细线所成的张角为θ,求细线的张力为多大?
知识点2.正交分解
【例1】某人用力F=20 N 斜向上30°的力拉物体,请利用正交分解法求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力。
【变式1】一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请利用正交分解法求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力。
【变式2】如图所示,重力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力为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请利用正交分解法求绳子对人的拉力在水平和竖直两个方向上的分力。
知识点3.利用正交分解求合力
【例1】三个共点力F1=20 N、F2=30 N、F3=40 N,它们相互间的夹角为120°,求合力
【变式1】某人用力F=40 N 斜向上60°的力拉物体向右运动,已知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10 N.求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的合力为多少
【变式2】如图所示,重力为500 N的人通过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牵引重力为200 N的物体,当绳与水平面成60°角时,物体静止。不计滑轮与绳的摩擦,求地面对人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当堂检测
1.(多选)以下关于分力和合力的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合力和它的两个分力同时作用于物体上 B.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分力大小的代数和
C.合力可能小于它的任一个分力 D.合力的大小可能等于某一个分力的大小
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
B.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这两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应当与该力作用的效果相同
C.力的合成和力的分解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部分小于全体,分力一定小于合力
3.(多选)关于力的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力的分解的本质就是用同时作用于物体的几个力产生的效果代替一个力的作用效果
B.一个力可分解为任意大小的两个分力
C.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D.分解一个力往往根据它产生的效果来分解
4.(多选)如图所示,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受到mg、FN、F1、F2四个力的作用
C.物体只受到重力mg和斜面的支持力FN的作用
D.力FN、F1、F2三个力的作用效果与mg、FN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5.(多选)如图所示,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所受重力为G,斜面支持力为FN,设使物体沿斜面下滑的力是F1,则(  )
A.G是可以分解为F1和对斜面的压力F2
B.F1是G沿斜面向下的分力
C.F1是FN和G的合力
D.物体受到G、FN、F1和F2(垂直于斜面使物体紧压斜面的力)的作用
6.受斜向上的恒定拉力作用,物体在粗糙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重力 B.拉力在竖直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重力
C.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大于摩擦力 D.拉力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一定等于摩擦力
7.(多选)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作用下沿水平地面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为(  )
A.Fsin θ B.Fcos θ C.μ(Fsin θ+mg) D.μ(mg-Fsin θ)
8.在斜面上的人,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的作用,但又不可能竖直落下,而是要沿着斜面滑下,如图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应将重力怎样分解?已知人所受的重力为G,斜面的倾角为θ,求分力G1和G2的大小.
9.如图所示,荡秋千的小学生所受的重力为400 N,秋千最大摆角为60°,当他处于最高位置时,把他所受的重力在垂直绳方向和沿绳方向进行分解,求这两个分力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