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教材《经济与社会生活》第三单元第8课,主要涉及两个学习要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同时要注意两个子目的关系,世界市场的形成如何促进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开始连成一个体,世界市场逐渐形成。世界市场的形成使全球性的商业贸易成为可能,这极大地丰富了世界各地民众的生活,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态度。通过近代东西方航路、三角贸易、马尼拉帆船、价格革命、商业革命等内容,认识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学情分析
有利条件: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二学生,他们历史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欲旺盛,喜欢挑战具有探究性的历史问题,并且学生经过高一年级的学习,具有一定知识基础,核心素养也得到一定发展。 不利条件:本课所涉及的时间和空间都比较广,需要学生对之前所学知识进行整合汇总。高二学生的逻辑思维有待发展,分析能力需要加强,尤其是时空观念方面。在总结“过程”“影响”类问题时有一定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多用地图建立起学生的时空观念,并且多用知识结构引导学生总结。
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并结合2017版新课标对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要求,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 运用历史地图和时间发展轴,认识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2. 运用唯物史观分析世界市场形成对商业贸易的影响,理解商业革命、价格革命的原因与内涵。 3. 通过阅读分析材料,世界市场的形成对商业贸易的意义; 4. 密切联系实际,了解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全球史观,塑造家国情怀。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内容。 难点:世界市场形成对商业贸易的影响,商业贸易变化的原因。
教法学法
(一)教法:图片展示法、史料教学法、探究引导法。 (二)学法:小组讨论法
板书设计
第8课 海洋时代下的全球扩张 世界市场的形成 十五世纪以前 新航路开辟时期 17-18世纪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商业贸易的变化 (一)贸易中心 (二)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 (三)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四)股份公司 (五)垄断性贸易公司 (六)世界贸易格局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展示材料: 海洋,伴随着人类生生不息的成长!而海洋意识与海洋发展战略,对每一个国家来说,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向海而兴,背海而衰,这也是很多国家民族的历史都证明了的一个事实。 ——唐志拔《海船发展史话》 阅读材料,体会海洋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培养学生海洋意识。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 引入问题: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是怎样的? (一)十五世纪以前 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提问:为什么地中海成为海军和海权意识的摇篮,而中国却很难萌发海军和海权意识? (二)新航路开辟时期 目的:寻求财富 传播宗教 方式: 1.对印第安人金银财富的直接掠夺。 2.利用经济作物和畜牧业获取财富。 3.开采矿产资源直接为殖民者服务。 结果: 葡萄牙人垄断了东方的贸易,从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早期,运走亚洲香料总产量的1/10。 在入侵拉丁美洲的300年中,共运走黄金250万公斤,白银1亿公斤。 (三)17—18世纪 荷兰:17世纪海上马车夫。 英国与法国经过七年战争,英国战胜 英国与荷兰签订《航海条例》,18世纪成为海上霸主。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40年代 讲述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以机器代替手工劳动 材料: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认识到由于生产力提升,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以题说史,对接高考】 (2018.11·浙江高考·22)有学者认为,与工业化一起到来的是人口的大量增长、大规模移民与迅速的城市化,“劳动力在地理上的重新分化,一些地区提供原材料,而另外一些加工或者消费这些原材料,从而增加了世界贸易的总量……大船、巨大的码头、深水运河加速了贸易和运输的发展。这一新体系所带来的利润主要流向欧洲、北美洲和日本。”由此说明( ) D.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进程迈出关键性一步 (2014·浙江高考·2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成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对此最恰当的理解是( ) 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 以此讲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展示1914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示意图 讲述商品输出转变为资本输出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以题说史,对接高考】 (2020.7·浙江高考·21)读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有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考点】走向整体的世界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总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过程 1.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通讯工具的发展为世界市场形成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 2.两次工业革命是世界市场形成的助推剂。 3.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4.资本主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是世界市场形成的根本推动力。资本主义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总结: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原因 新航路开辟,开始形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初步形成。 第二次工业革命,最终形成。 跟随老师思路, 了解西方国家自古生于海洋,是海洋文明。中国主要开辟了陆上丝绸之路。 观察地图,认识葡萄牙和西班牙的地理位置,了解其殖民活动。 在之前学习基础上,了解三个国家的海上争霸活动。 结合教材内容,总结第一次工业后生产力发展的变化,如何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 通过高考题,对接考点,学生读题联系所讲内容作答。 观察图片,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范围建立市场,输出方式改变。 通过高考题,对接考点,学生读题联系所讲内容作答。 学生根据所讲内容,小组讨论,探究回答问题。 先引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 中西对比,先建立时空观念。 培育时空观念,增强历史读图能力。 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框架 培育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素养,增强合作探究意识,学习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培养唯物史观。 培养学生的联系能力,读图能力,建立空间意识。 培养学生总结归纳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能够概括总结,形成自己的历史解释。
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 思考:近代商业贸易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问: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有何关系 材料: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新的工业的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这些工业所加工的,已经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 ——[德]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 (一)贸易中心 (材料) 意大利人和阿拉伯人 15世纪末,平均每年获得的香料价值350万英镑。 16世纪初,平均每年仅值100万英镑。 葡萄牙人 1501年,香料进口价值23.4英镑。 1503年~1506年,平均每年230万英镑。 ——《大国崛起》 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二)商品流通的数量和品种 16世纪初,葡萄牙、西班牙和荷兰支配了早期的奴隶贸易。 纺织品、果酒、烟草、杂货;棉花、蔗糖、烟草、矿产品;黑奴。 通过商品交换把各国市场紧密联系起来。 思考物种交换的意义;体会奴隶贸易的血腥。 食物结构,粮食产量,人口增加;种族屠杀,疾病传播 。 (三)商业经营方式变化 更多的资金,更大的市场,更广的需求。揭示资本主义的本质,不断扩大再生产,由此产生了商品交易所,政权交易所,拍卖市场。 展示17世纪伦敦政权交易所图片。 讲述荷兰郁金香泡沫经济的故事,“盛开在金钱与泡沫之上的郁金香” 提问: 为什么要购买郁金香? 郁金香市场催生了哪些新贸易形式? 教师讲述1636年,郁金香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上市。为给普通人投资机会,交易所甚至把单株郁金香分割为细股,而且制定了一系列交易规范。 思考:公司在世界贸易中有何力量? 世界上第一家股份制公司是英国殖民公司1555年成立的莫斯科公司。 世界上第一家成熟的,永久股份制公司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 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股票市场的公司160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 (四)股份制贸易公司 材料: 东印度公司及其后继者有权在十五年的任期内,享有完全独占东印度的贸易的自由和特权,可以自由在东印度的所有岛屿、港口、城市、城镇进行贸易。 (东印度公司)总督及其临时代理人有权制定合理的法律。 一摘译自《 伊丽莎白女王授子东印度公司的特许证)1600年12月31日) 东印度公司有何特权? 自行铸币、拥有武器、对外宣战、缔结条约。 (五)垄断性贸易公司 产生时间: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含义:垄断是适应生产高度社会化而产生的资本主义社会化 目的: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组织形式:"卡特尔"、"辛迪加"、"托拉斯"、"康采恩" 材料: "帝国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1898~1914年间先在欧美然后在亚洲最终形成了" ——《列宁选集》第2卷 讲述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也就是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六)世界贸易格局 展示表格:1870年,1913年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所占的比重。 ——根据【德】库钦斯基《主要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和贸易中的比重(1820—1950)编制 提问:表中反映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英国贸易垄断地位,形成了多中心贸易格局。 中外联系,讲述世界与中国的关系。 西方寻求殖民地,而中国海禁闭关锁国,鸦片战争一触即发。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上海通商银行、轮船招商局股票、上海先施百货公司。 新的商业贸易形式在中国如何发展? 区域的世界 联系的世界 多样的世界 以世界洲际贸易的发展为视角,结合所学,对四幅图所蕴含的历史信息进行解读。(14分) 1.发展程度 世界贸易经历了从局部、间断、缓慢逐渐向全局、密切、快速的发展过程。 2.贸易中心 古代以区域贸易为主,没有世界性贸易中心。1400~1800年间,中国和印度是白银流向的中心,西班牙和葡萄牙一度成为大西洋贸易的中心。工业革命后,英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后来美国又取而代之。如今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 3.从贸易过程中反映的科技进步看 古代贸易借助人力和自然力,近代则以工业文明成果为主,如轮船、火车等,20世纪90年代后,网购成为更便捷的贸易方式。 阅读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观点。认识到世界市场促进了商业贸易发展的同时,商业贸易也反过来刺激世界市场不断扩大。 回顾第一章节知识,结合材料,认识到随着世界市场的扩大,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观察各大洲的贸易种类和范围。 主要分为三个区域:印度洋贸易、大西洋贸易和太平洋贸易。 引导学生思考不同贸易区物种交换的意义。 体会奴隶贸易的血腥。 阅读材料,理解东印度公司所享有的特权。 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发生的深刻变化。 联系所学知识进行中外对比。 认识到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影响下商业的发展状况。 观察图片的变化,学生能够自己总结不同区域的联系与发展。 帮助学生理解本课不同子目的关系,认识到第一二子目的联系。 锻炼历史分析能力,培育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 培养学生的世界意识,全球观念。同时让学生有人类命运关怀意识。 通过例子和故事加深学生经济学理论的学习,更加形象直观地理解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原因。 帮助学生理解跨国公司的发展对于商业贸易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子更加生动地展现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特权。表现英国的殖民罪行。 提高学生对表格的归纳理解能力。信息提取能力。 培养学生的联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中外对比的意识。 学生能够自主讨论探究,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历史解释的能力,锻炼学生历史思维。
三、总结提升 我们该如何利用海洋? 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着眼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统筹国内外两个大局,坚持陆海统筹,坚持走依海富国、以海强国、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发展道路,通过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方式,扎实推进海洋强国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 学生联系现实思考 塑造家国情怀,了解世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树立正确的全球史观。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