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4张PPT)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那些他们所征服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这是一条永恒的历史规律。” ——马克思
“(陆)乃负(赵)昺投海中,后宫及诸臣多从死者,七日,浮尸出于海十万人。”
——《宋史》
崖山之战
文天祥
第12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修史)明确规定:“金、宋死节之臣,皆合立传,不须避忌。”实际上,这也是出于元末亟需鼓励忠义,以维系摇摇欲坠的现实政治考量。
——孙廷林《正史忠义类的新变化》
元顺帝
(1333-1370在位)
1343年,命丞相脱脱等人主持修撰《宋史》,其中《忠义传》凡10卷280人,卷次之多、人物之众,在正史忠义类传中空前绝后。
思考:在宋代,为何忠义人士辈出?
一、儒学的复兴
1、背景
从北宋中期起,一批学者掀起了儒学复兴运动
从三国到五代,儒学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道
“敬鬼神而远之”
成人、成君子
“天子宁有种乎?兵强马壮者为之耳!”
——安重荣(唐末军阀)
(乱世居多,实力的重要性大于道德)
(身处治世,思考人的终极意义)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精神栖息地
于“乱世”无补
2、从学说到信仰:程朱理学
程颢
程颐
朱熹
理学,是一套包括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理者,……本也 ——程颢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 ——朱熹
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
“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
万物中包含“理”
“理”是伦理道德
信仰什么
信仰的途径
信仰的目的
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
——程颐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
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
循序渐进、格物致知
“格物致知”
(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小学”、“大学”)
有一次朱熹奉召入都,路上有人对他说,皇帝不喜欢什么“正心诚意”,你见了皇帝切勿以此为言!
朱熹严肃地回答:“吾平生所学,惟此四字,岂可隐默以欺吾君乎?”
——陈来《宋明理学》
编注“四书”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张载
内圣外王
存天理
灭人欲
“正君心”
世界的本原是空
终极目标是成佛
世界的本原是道
终极目标是成仙
世界的本原是
终极目标是成
理
圣
“但求一方净土”
“治国平天下”
3、影响: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
义
节
孝
忠
勇
跪羊
蹲虎
立马
东钱湖南宋石刻公园
“士大夫忠义之气,至于五季,变化殆尽。宋之初兴…于是中外缙绅知以名节相高,廉耻相尚,尽去五季之陋矣。…及宋之亡,忠节相望,班班可书。”
——《宋史·忠义传序》
“历代以来,捐躯掏国者,惟宋末独多。”
——赵翼《廿二史札记》
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元朝的科举
【课堂探究】
除了儒学,宋元时期还有哪些文化的传承?
(试从文艺、科技、文字三方面论述)
领域 表现 二、文艺 文学 宋词 元曲 话本
书法 绘画 三、科技 印刷术 火药 指南针 杰出人物
四、文字 辽 西夏 金 蒙元
婉约、豪放
散曲、杂剧
早期白话小说
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题材丰富,注重意境、笔墨
雕版普及,毕昇活字
大量制造并用于军事,火器升级
人工磁化,应用于航海
沈括
郭守敬
王祯
契丹大小字
西夏文
女真文字
女真科举
畏兀体蒙古文
八思巴文
根据材料,指出宋词得以兴盛的社会条件有哪些?
宋代文学的最高成就集中体现为宋词,它是中国汉语言文学的一朵奇葩。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兴起,宋代的俗文学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宋词数量剧增,依托城市娱乐中心而起的说话和戏曲艺术空前繁荣,话本小说流传甚广,开启了元明清俗文学发展的先河。
——改编自卜宪群《中国通史:隋唐五代两宋》
2020年10月18日摄于甘肃博物馆藏“丝绸之路”来甬巡展
八思巴文虎头银符牌
辽·镂空凤鸟纹金冠
西夏文草书(残片)
金·壁画砖上的女真文字
1114年契丹大字“耶律习涅墓志”拓片局部
1101年契丹小字“辽道宗哀册”拓片局部
畏兀体蒙古文书法作品
思考:其字型结构反映出什么信息?为什么各政权都会致力于发展本民族文字?
新疆街头的广告牌
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相对于宋朝来说,辽、夏、金都不再是周边附属性的民族政权,而已经成长为在政治、军事、经济诸方面都能够与赵宋长期抗衡的少数民族王朝。
中原王朝的核心地位和领头作用,不是体现在统一大业的领导权上,而是表现在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巨大深远影响上。
——虞云国《试论10-13世纪中国境内诸政权的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