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单元目标
单元学习目标
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审美的鉴赏与创造
文化的传承与理解
了解恩格斯、毛泽东、卢梭、柏拉图等人所处的历史背景,做到知人论世;抓住文章的主要概念,把握核心观点,理清论述思路,感受文章强大的逻辑力量。
了解议论文的论证结构,掌握其论证方法。注意体会文章的论辩艺术和严密、准确的语言表达。
研读经典理论文章,获得思想启迪,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水平,增强理论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决定社会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情境导入
决定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
想一想
你还记得《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中的相关论述吗?
19世纪90年代,资产阶级学者和德国党内的机会主义者大肆歪曲、攻击和篡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背景简介
或鼓吹思想、理性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否定经济条件归根到底具有决定性作用。
这些谬论,在德国大学生中引起了思想混乱。
或宣扬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唯一积极的因素,否认上层建筑的作用,进而达到解除无产阶级思想武装,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目的。
恩格斯于1894年1月25日写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信,就是为了澄清这些错误思想。
文体——书信
①开头称呼。顶格,有的还可以加上一定的限定、修饰词。
②问候语。如写“你好”“近来身体是否安康”等,可以接正文。
③正文。这是信的主体,可以分为若干段来书写。
④祝颂语。最一般的是“此致”“敬礼”。
⑤署名和日期。写信人的姓名或名字,写在祝颂语下右侧。
自我研习
惰性(duò) 虔诚(qián) 编纂(zuǎn)
米涅(niè) 枯燥(zào) 沿袭(xí)奴颜婢膝(bì)
开辟(pì)
复辟(bì)
轴线(zhóu)
压轴(zhòu)
轴
辟
读准字音
自我研习
字斟句酌、咬文嚼字
辨 析 字斟句酌 咬文嚼字
相同点 都有斟酌字句的意思。 不同点 对每一字、每一句都仔细推敲,形容说话或写作的态度慎重。(褒义) 过分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贬义)
造句与用例 古今中外的著名诗人,于诗歌创作的过程当中,莫不字斟句酌,反复修改,体现了对诗歌艺术的不懈追求。 学习文件不能只咬文嚼字,关键是领会文件的精神实质。
辨识近义词
自我研习
界限、界线
辨 析 界限 界线
相同点 都有表述“不同事物的分界”的意思。 不同点 界限:不同事物的分界;尽头处;限度。 多用于抽象事物。 两个地区分界的线;不同事物的分界线;某些事物的边缘。多用于具体事物。
造句与用例 人们现在已经明确,新冠病毒是由动物传播给人类的,但是其中具体的传播路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这有助于了解病毒是如何打破物种界限,传给人类的。 过去由农户单独种植的小块田地,如今打破了地块界线,被改造成了连片的水肥一体化的灌种植耕地。
自我研习
贯穿、贯串
辨 析 贯穿 贯串
相同点 二者均有“穿过”“贯通”的意思。 不同点 穿过,连通,对象可以是抽象事物,也可以是具体事物。 指从头到尾穿过一个或一系列事物,一般用于抽象事物。
造句与用例 这条公路贯穿全省各县。 “贯串着革命精神”“这篇讲话贯串着民本思想”。
任务一 厘清论述思路
内容理解
1.本文的论述思路是怎样的 请简要概述。
1-3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4-5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8-9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6-7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两者与经济基础的关系。
①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1~3)
②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4~5)
③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6~7)
④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8~9)
理清思路
活动二:文本研讨
1.第一小节出现了大量提示概念内涵及其关系的动词,有一个“是指”三个“包括”和4个“决定着”。请同学们依托这些提示词,画出本段核心概念之间的关系。
经济关系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是指
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包括
过去阶段的残余
地理基础
外部环境
分配方式
决定
阶级的划分
统治关系
奴役关系
决定
国家、政治、法等
全部技术
决定
科学
依赖
经济关系指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经济关系中的技术具有很大决定性
技术推动着科学发展
为什么这么论述?
为什么这么论述?
语序的调换使得论述的重点及经济关系中技术的部分对上层建筑的决定性作用更加突出,针对性也更强。
这为下文能够提出科学在更大的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做出了铺垫。
论述的针对性:调整陈述顺序;突出论述重点。
问题1:“在恩格斯看来,技术和科学的关系是怎样的 谁依赖着谁呢?
问题导引,文本研讨
参考:如果像您所说的,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科学状况,那么,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恩格斯的这句话运用对比手法,假设论证的方式形象地揭示出技术上的需要对科学发展巨大的促进作用。
举例论证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予以简要分析。
活动三:深入研读,分析论证
观 点 事 例
科学则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依赖于技术的状况和需要。 整个流体静力学(托里拆利等)是由于16世纪和17世纪意大利治理山区河流的需要而产生的。
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国家就是通过保护关税、自由贸易、好的或者坏的财政制度发生作用的。
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是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做了被本身的战争弄得精疲力竭的法兰西共和国所需要的军事独裁者,这是个偶然现象。但是,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
举例论证
迁移练习
例证法(举例论证)就是举出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摆事实”的方法。
例证法
例证法的原理如同逻辑推理的归纳法。“事实胜于雄辩”,利用事实论证最具说服力。
运用例证法,首先是所选事例要真实、确凿、典型、新颖。
其次,概述事例要简洁,突出事例中与要证明的论点关系密切的方面。
最后,要注意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点明事例之所以证明论点的地方。
定义
作用
使用
理清思路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经济
关系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归根到底制约历史发展
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地理基础和先前经济阶段的残余
围绕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作用
人们创造历史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思维导图课文结构
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的方式。
内容
科学与技术
研究的领域越是远离经济,越是表现为偶然现象。
要学习经济史
技术依赖于科学,更推动科学。
相关问题
2.在文中,恩格斯认为经济关系和上层建筑、社会历史的关系如何?
①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
②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上层建筑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经济关系不是制约历史发展和上层建筑的唯一因素。
举例论证
比喻论证
3.在“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一句中,“偶然性”和“必然性”分别指什么
参考:“偶然性”指看似偶然发生的某种历史现象,如某个历史人物的出现等;“必然性”指产生这种历史现象的经济基础。
某种历史现象的产生看似偶然,实则是经济基础在发挥作用,从这个角度而言,历史现象的产生又具有必然性。
偶然性
具体的历史人物实际上是可以代替的
必然性
社会矛盾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召唤历史人物
下面一段文字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请予以简要分析。
课堂检测
比喻论证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行文安排目的?
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
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
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
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定义
内容
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
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作用
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经济关系
难点探究
?
强调技术对上层建筑中很多方面的决定性作用
既突出重点,又保证内容的准确严谨
针对性强,要点突出
请以“磨难”为话题,运用例证法,写一段300字左右的议论性文字。
拓展延伸
有时候,磨难恰恰是一种历练,能让人生绽放光彩。
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困境中创造出不朽的乐曲,撼人心魄,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打击,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写出人类的心灵之歌。
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耻辱中挺直腰杆,写成《史记》,汗青溢彩,那是因为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羞辱讥讽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成为一代“史圣”。
一代体操王子李宁黯然退出体坛,却能另辟天地,成功开创新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全国,走向世界,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磨难,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人生新路。
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坚强者来说,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场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就是另一片蓝天。
本文运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予以简要分析。
活动三:深入研读,分析论证
比喻论证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思维辩证,逻辑严密
请您不要过分推敲上面所说的每一句话,而要把握总的联系;可惜我没有时间能像给报刊写文章那样字斟句酌地向您阐述这一切。
“请您”“可惜”“向您”等敬语或词语的使用,体现了恩格斯对青年朋友的真诚尊重和殷切期望。
写法探究
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这并不是说,只有经济状况才是原因,才是积极的,其余一切都不过是消极的结果。
关联词语的使用,使表达的意思缜密严谨,具有很强的逻辑性,体现了社会科学论著的语言特色,也显示了恩格斯高超的理论思维水平。
思维辩证,逻辑严密
小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参考:①针对性强,要点突出。恩格斯针对博尔吉鸟斯提出的问题,同时也是针对德国大学生对历史唯物主义理解上的一些恩想混乱,集中闸述了唯物史双中的两个重要原理:一是经济基i与上层建筑的群证关系,三是分析了社会历史发展中偶然性 与必然性的关系。
②结构严整,层次清晰。全文采取了 “分一总” 的结构,并用“1”“2.”“a)”“6)”这样简洁、鲜明的方式作了标识( 回答第二个问题时分了两个要点),使收信人和其他读者能够一日丁然。
③思维辩证,逻辑严密。比如,在阐达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时,恩格斯运用辦证思维,举了几个例子进行分析,如拿破仑、凯撒”等。 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阐明了伟大历史人物的出现是历史的产物的思想。
恩格斯在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中指出: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结合刘邦和项羽,谈谈你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
拓展延伸
所谓伟大人物,是指为着完成某种历史任务而出现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的杰出者。伟大人物的出现,都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后胜利的刘邦就是这样一位偶然性与必然性统一的伟大人物。比如,刘邦的出身、起家,及至鸿门宴脱险、夺取关中先入咸阳等,充满了偶然性,稍有差池结果便会大相径庭。但不能把这些偶然因素绝对化、神秘化,偶然性的背后,是必然性在起决定作用。刘邦能最后胜出,是具有必然性的。因为刘邦审时度势、知人善任,实行的方针、政策受到了广大士兵和人民的拥护,特别是得到了当时秦人的拥护,他的胜利是大势所趋,必然性使然。而项羽的失败也是必然的,因在刘邦成功的必然性因素方面,项羽大多相反,最后只能落得众叛亲离的结局。
拓展延伸
偶然性表明的是客观事物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种有可能出现、也有可能不出现的趋向。“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从“胜败乃兵家常事”的角度立论,用大胆的假设与推理来揭示历史的发展可以是另外一种情形,“已然的”未必就是“必然的”。从当时形势看,刘邦虽然战胜项羽,但项羽的巨大影响仍在,刘邦并没有取得全局的最后胜利。其实,项羽与刘邦一样都是反抗暴秦的英雄,没有说谁胜就是应该的,是正统的,设若项羽拥有远见卓识和不屈不挠的意志,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卷土重来”,或许会改写历史。
拓展延伸
我们把经济条件看作归根到底制约着历史发展的东西。而种族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因素。不过这里有两点不应当忽视……
任务四 品味语言特色
这篇文章的语言表达严密、准确,请赏析下列各句的语言特色。
观点提出鲜明有力,不蔓不枝;“归根到底”言辞准确,语气恳切;“不过”巧妙引起转折,引人思考。
写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