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测试卷
第八单元 数据的表示和分析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平均数的说法错误的是( )。
A.5、4、7、5、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由计算得出,也可用移多补少得到。
B.5、6、7、8、9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变化,平均数都会变化。
C.5、6、7、8、9的平均数是7,和这组数据中的7表示的意义相同。
2.下图是甲,乙两辆工程车从建材市场到工地的行程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从建材市场到工地一共有12km
B.甲工程车从建材市场到工地用了10分
C.甲工程车比乙工程车的速度快
3.学校要统计1~6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应选择( )统计图。
A.折线 B.条形 C.复式折线 D.复式条形
4.南南三天看完一本故事书,平均每天看40页。她前两天每天看的页数都超过40页,那么她第三天看的( )。
A.比40页多 B.正好40页 C.比40页少
5.曲曲早上7时出门,先走路半时,然后骑车半时到达图书馆,看书2时,然后骑车回家,下面( )能表示曲曲的活动情况。
A.
B.
C.
D.
二、填空题
6.
(1)上图中1段代表( )。
(2)三种蔬菜学生最爱吃的是( )。
7.学校举办阅读比赛,五(1)班一名参赛选手得分如下。(单位:分)
分数 100 95 90 85 80 75
人数 1 1 1 4 2 1
比赛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这名选手的平均成绩是________分。
8.在一次讲故事比赛中,几位评委给淘气的打分分别是98、95、93、99、95、96、94,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后,淘气的平均得分是( )。
9.新冠肺炎疫情正在全球蔓延,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成为世界上率先控制住国内疫情的国家之一。下面是根据2020年1月23日至3月29日这段时期的部分数据完成的统计图。
全国新冠肺炎现有确诊人数与现有治愈人数情况统计图
2020年4月1日
①现有确诊人数从( )月( )日至( )月( )日上升最快。
②现有确诊人数从( )月( )日至( )月( )日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全国疫情防控已经( )。
③现有治愈人数从( )月( )日至( )月( )日一直呈上升趋势。
10.读图,回答问题.
(1)两个年级( )书捐的最多,( )书捐的最少;
(2)( )年级捐书的总数最多,多( )本.
三、判断题
11.某地五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8℃,表示这个月某天的气温一定是28℃。( )
12.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 )
13.四年级(1)班某小组同学两次跳绳测试成绩如下图。 请根据图回答问题。小方第二次跳远成绩好于第一次。( )
四、作图题
14.某小学举行跳绳和踢毽子比赛,下面是五名同学的成绩表。
姓名 小明 小东 小白 小北 小南
跳绳成绩(个) 130 120 90 130 100
踢毽子成绩(个) 40 20 50 60 20
根据成绩表中的信息,把下面的统计图画完整。
五、解答题
15.下面是、两个城市2019年上半年的降水量情况统计图.
(1)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什么变化趋势?
(2)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哪个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16.下表是甲、乙单位普通员工在2019年1月~5月的工资情况统计表。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甲单位/元 6000 6200 6100 6300 6900
乙单位/元 12000 5400 5800 5600 2700
(1)完成下面的统计图。
(2)根据完成的统计图,回答下面问题:
①在______月甲、乙两单位普通员工的月工资相差最多;
②有______个月甲单位普通员工月工资比乙单位的多。
(3)如果你去应聘这两个单位的普通员工,你想去哪一家?写出一种合理的计算方法,来说明你的理由。(要求有计算过程)
17.下表是某公司2020年1—12月的收入、支出统计表。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收入/万元 40 60 30 30 50 60 80 70 70 80 90 80
支出/万元 20 30 10 20 20 30 20 30 40 50 40 50
(1)请根据上表绘制一幅复式折线统计图。
(2)请根据统计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 )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②6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 )万元。
③第四季度实际收入( )万元。
④平均每月支出( )万元。
18.统计与分析。
五(1)班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表
故事书 科技书 文学书
第一学期 85 75 60
第二学期 70 80
(1)五(1)班学生第一学期借阅最多的是( )书。
(2)第二学期借阅科技书的本数比第一学期多( )本。
(3)经统计,平均每学期借阅文学书75本,第二学期借阅文学书( )本。
(4)把统计表补充完整,并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复式条形统计图。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平均数一般是指一组数据和除以这组数据的个数所得的商,在统计中平均数常用于表示统计对象的一般水平,它是描述数据集中位置的一个统计量,既可以用它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一般情况和平均水平,也可以用它进行不同组数据的比较,以看出组与组之间的差别,一组数据的平均数可以计算得出,也可以用移多补少得到, 任何一个数变化,平均数都会有反应, 计算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有时可以去掉最高分和最低分。
【详解】
A.5、4、7、5、9这组数据的平均数可由计算得出,也可用移多补少得到。题干正确
B.5、6、7、8、9这组数据中,任何一个数变化,平均数都会变化。题干正确
C.5、6、7、8、9的平均数是7,和这组数据中的7表示的意义不同。题干错误
故答案为:C
【点睛】
判断该题的关键在对平均数的理解与运用。
2.C
【解析】
【分析】
根据统计图找出从建材市场到工地的距离;甲车从建材市场到工地用的时间;再根据速度=距离÷时间,求出甲工程车的速度和乙工程车的速度,再进行比较,进行解答。
【详解】
A.从建材市场到工地一共有10km,原题干说法错误;
B.甲工程车从建材市场到工地用了8分钟,原题干说法错误;
C.甲工程车速度:
10÷8=(千米/分)
乙工程车速度:
10÷10=1(千米/分)
>1
甲工程车比乙工程车速度快,说法正确。
故答案选:C
【点睛】
本题考查折线统计图的实际应用,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解答问题。
3.D
【解析】
【分析】
条形统计图是用一个单位长度表示一定的数量,根据数量的多少画成长短不同的直条,然后把这些直条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从条形统计图中很容易看出各种数量的多少。
【详解】
学校要统计1~6年级男、女生的人数,应选择复式条形统计图。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中需要表示出男生、女生的人数,所以应该用复式条形统计图。
4.C
【解析】
【分析】
首先根据平均数的含义和求法,用南南平均每天看的书的页数乘3,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然后用它减去前两天看的页数,求出他第三天看的页数和40的关系即可。
【详解】
40×3-40×2
=120-80
=40(页)
因为他前两天每天看的都超过了40页,
所以他第三天看的页数比40页少。
故答案为: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乘法、减法的意义的应用,要熟练掌握,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求出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5.A
【解析】
【分析】
折线统计图:用不同位置的点表示数量的多少,并用折线的上升和下降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据此解答。
【详解】
曲曲早上7时出门,先走路半时,对应时刻为7.5时;然后骑车半时到达图书馆,对应时刻为8时,因为骑车的速度大于走路的速度,所以图上骑车的倾斜度较大;看书2时,也就是从8时到10时,路程保持不变,然后骑车回家,路程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
据此分析,A能表示曲曲的活动情况。
故答案为:A
【点睛】
从图中折线的每条线段的上升或下降以及它的倾斜度,可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的幅度或发展趋势。
6.(1)50人
(2)土豆
【解析】
【分析】
(1)从统计图中可知:1段代表50人。
(2)分别用加法计算出爱吃白菜、土豆、豆角的总人数,再比较大小即可解答。
(1)
上图中1段代表50人。
(2)
白菜:100+150=250(人)
土豆:250+220=470(人)
豆角:240+180=420(人)
470人>420人>250人
所以三种蔬菜学生最爱吃的是土豆。
【点睛】
本题考查条形统计图的数据分析和整理。根据统计图找出需要的数据,列式计算即可。
7.85.625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了合理平均数的应用,根据比赛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用剩下的总得分÷总人数=平均成绩,据此列式解答。
【详解】
(95+90+85×4+80×2)÷(1+1+4+2)
=685÷8
=85.625(分)
【点睛】
掌握平均数的求法,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8.95.6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计算平均分”,即去掉最高分99分与最低分93分,把剩下的5个分数加起来再除以5就是淘气的平均分,即可解答。
【详解】
(98+95+95+96+94)÷5
=(193+95+96+94)÷5
=(288+96+94)÷5
=(384+94)÷5
=478÷5
=95.6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及求法,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要仔细认真计算。
9. 1 23 1 29 1 29 3 17 得到控制 1 23 2 28
【解析】
【分析】
实线表示现有确诊人数,虚线表示现有治愈人数,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人数,结合折线统计图回答问题即可。
【详解】
根据统计图可知,①现有确诊人数从1月23日至1月29日上升最快。
②现有确诊人数从1月29日至3月17日一直呈下降趋势,说明全国疫情防控已经得到控制。
③现有治愈人数从1月23日至2月28日一直呈上升趋势。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从复式折线统计图中寻找有效数学信息,认真解答即可。同时也要加强防范,与新冠肺炎作斗争。
10. 科技 故事 五 15
【解析】
【详解】
(1)看图,两个年级中,每一类别的数加起来,然后再比较哪类书最多,哪类书最少.
(2)四年级一共捐了110本书,五年级一共捐了125本书.
11.×
【解析】
【分析】
五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8℃,是五月份每天气温的平均数,而每天的气温可能是28℃,也可能高于或低于28℃。
【详解】
通过分析可知,某地五月份的平均气温是28℃,不表示这个月某天的气温一定是28℃。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考查平均数的意义。平均气温表示一组气温的平均数,不代表每天的气温都是这个值。
12.√
【解析】
【分析】
根据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来判断即可。
【详解】
条形统计图能清楚地表示出每个项目的具体数目,折线统计图能清楚地反映事物的变化情况。原题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特点,作图时要学会灵活选择。
13.×
【解析】
【详解】
略
1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从统计图中可知,每格表示20个。分别用灰色直条和白色直条表示出他们跳绳成绩和踢毽子成绩即可。
【详解】
【点睛】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准确用直条表示出对应的数据。
15.(1)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
【解析】
【分析】
(1)找出A市的降水量折线图,可以看出A市的降水量总体在上升;
(2)降水量最接近表示的是降水量的差值最小,降水量相差最大表示的是降水量差值最大,可以采用将每个月降水量数值相减后比较各个月的差的方法,也可以根据图中两点的距离判断。
【详解】
根据分析可知:
(1) A 市上半年的降水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2)6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最接近,为20mm;4月这两个城市的降水量相差最大,为65mm。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折线统计图的相关知识,能够准确获取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16.(1)
(2)1;四;
(3)甲单位;理由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要求统计甲乙两人的1至5月的每人月工资收入情况,根据统计表中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即可。
(2)根据绘制的统计图,进行数据的对比即可。
(3)可计算出甲乙两人每月的平均工资,再进行选择即可。
【详解】
(1)
(2)①在1月甲、乙两单位普通员工的月工资相差最多;
②有四个月甲单位普通员工月工资比乙单位的多;
(3)甲单位5个月平均工资:
(6000+6200+6100+6300+6900)÷5
=(12200+6100+6300+6900)÷5
=(18300+6300+6900)÷5
=(24600+6900)÷5
=31500÷5
=6300(元)
乙单位5个月平均工资:
(12000+5400+5800+5600+2700)÷5
=(17400+5800+5600+2700)÷5
=(23200+5600+2700)÷5
=(28000+2700)÷5
=31500÷5
=6300(元)
甲单位平均工资=乙单位平均工资
甲单位工资比较稳定,选择甲单位工作。(答案不唯一)
答:选择甲单位工作。
【点睛】
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绘制出条形统计图,并能进行数据的选择、分析,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数据的对比、计算,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7.(1)见详解
(2)①7;②30;③110;④30
【解析】
【分析】
(1)根据表格中的数据,描点连线即可;
(2)①观察统计图,找出纵坐标距离相差最大的两点对应的月份即可;
②6月份收入-6月份支出即可。
③第四季度的收入总和-第四季度的支出总和即可;
④全年的支出总和÷12即可。
【详解】
(1)作图如下:
(2)①7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最大。
②60-30=30(万元)
6月份收入和支出相差30万元。
③(80+90+80)-(50+40+50)
=250-140
=110(万元)
第四季度实际收入110万元。
④(20+30+10+20+20+30+20+30+40+50+40+50)÷12
=360÷12
=30(万元)
平均每月支出30万元。
【点睛】
此题考查了折线统计图的绘制以及相关应用,能够根据问题从统计图中提取有效数学信息是解题关键。
18.(1)故事(2)5(3)90(4)见详解
【解析】
【分析】
(1)把第一学期借阅的三种书的数量比较即可;
(2)第二学期借阅科技书80本,第一学期借阅科技书75本,用80-75算出结果即可;
(3)由题意可知,平均每学期借阅文学书75本,根据总数=平均数×总份数;则两个学期借阅文学书75×2=150本,两个学期借阅文学书总的本数减去第一学期借阅文学书的本数即可;
(4)把(3)求出的文学书数量补全,然后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即可。
【详解】
(1)85>75>60
第一学期借阅故事书的人数最多。
(2)80-75=5(本)
(3)75×2-60
=150-60
=90(本)
(4)
故事书 科技书 文学书
第一学期 85 75 60
第二学期 70 80 90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统计图表的分析以及平均数的公式,熟练掌握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画法以及平均数的公式并灵活运用。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