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神舟十三号飞船顺利返回舱回到地球
八下历史第六单元 科技文化与社会生活
第18课 科技文化成就
【课程标准】了解“两弹一星”和杂交水稻等,认识科学技术的重要作用。
惊天巨响 --“两弹一星”
1
"两弹一星"长了中国人的志气,助了中国人的威风,为中华民族赢得了莫大的辉煌和荣耀。
1945年美国首次试爆原子弹;1949年苏联首次试爆原子弹;1952和1960年英法两国相继首次试爆原子弹。美苏英法都已经有了原子弹,联合国“五常”当中就只有中国没有。在整个50年代,中国曾经三次面临美国赤裸裸的核威慑和核讹诈。
材料:1956年4月25日, 毛泽东提出:“我们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 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思考:当时的中国为什么要下决心发展“两弹一星”?
原因:为了抵制帝国主义的核讹诈,打破帝国主义的核垄断,保卫我国的国家安全。
“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964年
第一颗
原子弹
核弹
导弹
人造地球卫星
1967年
第一颗
氢弹
1966年
第一颗
导弹核武器
1970年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东方红一号
材料:“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邓小平《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两弹一星”成功研制的历史意义
意义: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Add the text you need to show here. Add the text you need to show here.
致敬先辈的奋斗
1924-1986年
“两弹”
元勋邓稼先
著名核物理学家
1911-2009年
中国导弹
之父钱学森
著名科学家空气动力
学家
邓稼先:为搞科研8年不回家,不幸遭辐射离世
钱学森:无论走到哪里,都抵得上 5 个师的兵力
“我不爱武器,我爱和平,但为了和平,我们需要武器。假如生命终结后可以再生,那么,我仍选择中国,选择核事业。”
“我的事业在中国,我的成就在中国,我的归宿在中国。”
这23张“两弹一星”面孔背后,潜藏着一个东方大国崛起的精神密码
无私奉献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勇于登攀
“两弹一星”精神
飞天逐梦 --“漫步太空”
2
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类共同的梦想,也是中华民族一直以来,坚定不移的追求。
载人航天工程
1999年11月
神舟一号无人飞船
开启了我国的飞天之旅
2003年10月
神舟五号飞船
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2008年9月
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实现了太空行走
Add the text you need to show here. Add the text you need to show here.
星空浩瀚无比,
探索永无止境: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
神舟13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183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载人航天精神
特别能吃苦
特别能战斗
特别能攻关
特别能奉献
端牢饭碗 --“杂交水稻”
3
1959-1961年连续三年自然灾害,人民口粮严重短缺。粮食安全问题不解决,中国的国家安全就很难得到保障。
籼型杂交水稻
20世纪70年代(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为解决我国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
“我一直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世界梦。”
济世神药 --“青蒿素”
4
20世纪60年代初和70年代初我国曾出现两次大范围的疟疾暴发流行,最高峰出现在1970年,全国疟疾发病人数超过2400万。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多由蚊子叮咬传播,其独特症状为间歇性发冷发热。如不及时治疗,疟疾可通过破坏对重要器官的供血而致人死亡。
疟疾是当今危害人类的流行病杀手之一。全世界约有40%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域,仅2020年,全球大致有2.41亿疟疾病例,疟疾死亡人数约为62.7万人,其中90%的病例来自非洲大陆。
青蒿素
20世纪70年代初,屠呦呦科研团队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开创了治疗疟疾的新方法。2015年10月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造成疟疾的疟原虫
精神引擎--文化事业的发展
5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是一个国家和民族赖以存在的基础、发展的根基,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新力的不竭源泉。
“双百”方针
1956年,毛泽东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双百”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文化领域出现繁荣景象。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成果丰富。
【颁奖词】莫言将魔幻现实主义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是个诗人,他撕下了程式化的宣传海报,让个人在芸芸众生中凸显而出。莫言用讥讽和嘲弄的手法向历史及其谎言、向政治虚伪和被剥夺后的贫瘠发起攻击。他用戏弄和不加掩饰的快感,揭露了人类生活的最黑暗方面。
2012年中国作家莫言
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探究: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原因
原因:①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我国科技文化教育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②党和人民政府的重视、支持。
③广大科技文化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劳动。
( )1.“中国的经验第一条就是自力更生为主。我们很多东西是靠自己搞出来的……这样,就可以振奋起整个国家奋发图强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的科技成就中,能印证这观点的是
A.第一颗原子弹、氢弹爆炸成功
B.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C.首次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D.成功掌握载人航天技术
D
( )2.日本官员承认,进入核俱乐部使中国“获得了亚洲第一大国的称号”。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后,英国媒体评论说,如果“四大国”继续假装中国弱,这是在发疯,赶紧让中国进安理会。据此可知
A.核试验的成功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
B.安理会担负着维护世界和平的责任
C.新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新中国得到了西方各国的普遍承认
A
( )3.“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在距离地球1.9亿千米的太空中送出了它对祖国最独特的祝福——一张超级自拍。回望历史,我国太空探索开端于
A.“长征一号” B.“东方红一号”
C.“神舟五号” D.“嫦娥五号”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