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纪念白求恩(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2 纪念白求恩(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08: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2 纪念白求恩
基础过关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派遣(qiǎn) 狭隘(ǎi) 微不足道(wēi)
B.殉职(xùn) 教训(xùn) 拈轻怕重(zhān)
C.鄙薄(báo) 纯粹(cuì) 见异思迁(qiān)
D.热忱(chén) 担子(dàn) 冷冷清清(qī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李老师几十年来如一日,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多次受到上级表彰奖励。
B.他响应国家号召,见异思迁,毅然放弃优越的条件,到西部扎根。
C.通过这次活动,我受到了很大启发,从一个对班集体漠不关心的孩子,变成了一个团结同学、被老师称为“得力助手”的好学生。
D.老师常常教育我们,同学之间要相互团结,不能因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而闹矛盾。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语境义相同的一项是( )
A.①学习知识和培养能力,要持之以恒,不能见异思迁。
②时过境迁,重回故园,他再也找不到当年的感觉了。
B.①这些词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②北极光被誉为地球表面十大胜景之一。
C.①暴雨过后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到处是大小不一的泥潭。
②她本来是翱翔天空的自由的鸟儿,不小心就掉入了现实的泥潭。
D.①白求恩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
②为应付老师检查而抄袭作业,纯粹是浪费时间。
4.阅读下面的语段,选出对情感分析不够恰当的一项( )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
A.“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的“只”表达了对只见过白求恩一面的遗憾之情。
B.“仅回过他一封信”的“仅”表达了对只回过他一封信的无限惋惜的感情。
C.“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中的“是”,在这里有总结作用,语气很沉重,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D.“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中的“很”,流露出作者内心的悲痛,表达了对白求恩深切的怀念之情。
能力提升
5.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某品牌手机机身设计为两种款式;蓝水翡翠款,将蓝色与绿色进行了结合;幻夜星河款,将黑色与紫色进行了结合。
B.各地不断完善脱贫攻坚系列政策,涉及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劳务输出扶贫……等,瞄准贫困人口,分类施策,成效显著。
C.我国研制呼休日土鹰控滑水器(简称“海斗一号”),近日成功完成万米海试任务,并取得多项重大突破。
D.敬畏生命的情怀,给“昆虫记”这部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和生气,使之成为“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
6.阅读下面的小说节选,回答问题。(19分)
题字慰英雄
陈忠实
①深秋时节的一天后晌,朱先生在书院背后的原坡上散步,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他看见一辆汽车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东疾驶,搅扇起来的滚滚黄尘骤起四散,汽车开到书院对面时却放缓速度,在滋水河边上停下来,一个人挽起裤子涉水过河,沿着通往书院的弯弯小路走上来,朱先生看清他的衣着原是一位军人,便转过身依然瞅着山坡和河川深秋时节的田园景致。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与整个即将沦陷的中国是如此不协调,他怨愤以至蔑视中国的军人,无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国如此庞大的军队怎么就打不过一个弹丸之地的倭寇 看门的张秀才在书院围墙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学生鹿兆海来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来。
②走进书房,鹿兆海神情激动地说:“先生,我想请你给我写一张字儿——”
③朱先生轻淡地问:“你大老远儿从城里开上汽车来,就要这一张字儿 ”鹿兆海诚挚地说:“是的,是专意儿来的。”朱先生调侃地笑笑:“你不觉得划不着吗 为我的那俩烂字值得吗 ”鹿兆海并不觉察朱先生的情绪,还以为是先生素常的伟大谦虚,于是倍加真诚地说:“我马上要出潼关打日本去了,临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宝。”朱先生扬起头来,急不可待地问:“你们开到啥地方去 ”鹿兆海说:“中条山。”
④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兆海,请宽容我的过失。我以为你们在城里闲得无事把玩字画。”鹿兆海连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么敢怪先生呢!我们师长听说我要来寻先生,再三叮嘱我,请先生给他也写一幅。他说他要挂到军帐里头……”朱先生的脸颊抽搐着,连连“哦哦哦”地感叹着,如此受宠若惊的现象在他身上还未发生过。朱先生近来常常为自己变化无常的情绪事后懊悔,然而现在又进入一种无法抑制的激昂状态中,似乎从脚心不断激起一股强大的血流和火流,通过膝盖穿过丹田冲击五脏六腑再冲上头顶,双臂也给热烘烘的血流和火流冲撞得颤抖起来,双手颤巍巍地抓住兆海的双肩:“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来:“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砚亲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无声而又坚决的拒绝。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劲,把渐渐变浓的墨汁研碾出砚台。朱先生亲自裁纸,裁纸刀在手中啪啪颤着,从笔架上提起毛笔在砚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笔依然颤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果然不再颤抖,一气连笔写下七个遒劲飞扬的草体大字:
砥柱人间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笔说:“这是我写的一首七绝中的一句。我刚中举那阵儿年轻气盛,南行回来登临华山诵成的。现在我才明白,我连一根麦秆儿的撑劲都没有,倒是给你的师长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绪波动,泪花涌出。朱先生重新铺就一张横幅,蘸饱墨汁再次毅然落笔:
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条幅和横幅左下方按盖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惊地看见朱先生中指上滴滴答答掉到字画上的血花儿,扑通一声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赔偿先生……”朱先生怆然吟诵:“王师北定中原日,捷报勿忘告先生哦!”
(节选自《白鹿原》,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3分)
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沟热烈灿烂的菊花掩盖不住肃煞的悲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围绕“题字”,选文中朱先生的情绪和行为有哪些变化 (2分)
轻淡调侃—( )—激动题字—( )—怆然吟诗
(3)赏析第⑤段中画横线的句子。(3分)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弯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进桌下的水桶,久久
地浸泡着,冰凉的井中水起到了镇静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三处提到“中条山”,试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简要分析朱先生这个人物形象。(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探究两处题字“砥柱人间是此峰”“白鹿精魂”的丰富意蕴。(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白求恩遗嘱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提要] 这是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临终前的遗嘱:请求国际援华委员会给我的离婚妻子坎贝尔夫人拨一笔生活款子,分期给也可以……一箱子食品和文学书籍送给董同志,算是我给他和他夫人、孩子们的新年礼物……
(1)白求恩的遗嘱为什么能让“钢铁将军”聂荣臻泪流满面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段资料,回答问题。
1970年10月,中国和加拿大正式建立外交关系。1972年,白求恩获得“加拿大历史名人”称号。1973年,加拿大联邦政府出资购买了白求恩降生时的居所,按白求恩出生时房子的原貌进行了修缮,建成了白求恩故居博物馆。
结合上述内容,请你为白求恩故居补写对联来凭吊这一伟人。
上联:伟人音容今宛在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横批:万古流芳
参考答案
基础过关
1.D A.隘ài。B.拈niān。C.薄bó。
2.B 见异思迁: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用于述说“响应国家号召”的人,不合适。
3.A A.改变。B.完、尽/优美的(景物、境界等)。C.本义,泥坑/比喻义,不容易摆脱的麻烦和困境。D.不掺杂别的成分的/表示判断、结论的不容置疑(多跟“是”连用)。
4.C “是”在这里有强调的作用,语气很沉重,表达了一种沉痛哀悼的心情。
能力提升
5.C A.“两种款式”后的分号应为冒号。B.省略号和“等”不能连用,可删去省略号。D.“昆虫记”应使用书名号。
6.答案 (1)景物描写(环境描写),描写原坡上菊花怒放的美景,表现出朱先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反衬朱先生因家乡也将沦陷而产生的悲愤。
(2)自责赧颜(自责愧赧) 咬指盖印(滴血盖印)
(3)细节描写(动作描写)。通过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朱先生受到爱国将士激励,准备书写、自我镇定的过程,表现了朱先生对为抗日将士题字的认真郑重。
(4)①突出“中条山”特殊的战略位置,暗示日军侵华形势的严峻;②推动情节的发展,促使朱先生下决心题字慰英雄,使小说波澜起伏;③凸显人物形象,表现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挚的爱国之情和刚烈的民族气节。
(5)他爱憎分明,他痛恨的,极尽挖苦之能;他敬佩的,又极尽支持之力。他坦诚真挚,在发现误会鹿兆海之后,真诚道歉。他正直爱国,作为知识分子有心报国却力有不逮,唯有以题字来寄托他的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6)砥柱人间是此峰:①表现了朱先生年轻时的雄心壮志。②对中国军人承担起抗击倭寇重任的敬佩。白鹿精魂:①“白鹿精魂”是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②对兆海在家国危亡之际奔赴关中行为的肯定。③对兆海抗日杀敌报国的勉励。两处题字:①寄托报国之志。②对中华民族勇于斗争敢于抵御外族入侵的讴歌。(写出五点即可)
解析 (1)从画线句子描写的内容来看,作者采用的是景物描写的方法,“金黄色的野菊花开得一片灿烂,坡沟间弥漫着馥郁的清香”写的是原坡上菊花怒放的美景,表现了朱先生对家乡大好河山的热爱。下文交代了故事背景,中国处在国土即将沦陷的境地,“这里宁静安谧的田园景致……”自然引起朱先生因家乡将沦陷而产生的悲愤之情。
(2)从第④段“朱先生从椅子上站起来,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可概括出:自责赧颜(自责愧赧)。从第⑦段“朱先生写完放下毛笔……重重地按上了血印”可概括出:咬指盖印(滴血盖印)。
(3)从句中“挽起”“捋到”“塞进”“浸泡”“擦擦”等表示人物细节的动词,可知画线句运用的是细节描写(动作描写)。这一系列动作,写出了朱先生受到爱国将士激励,准备书写、自我镇定的过程,表现了朱先生对为抗日将士题字的认真郑重。
(4)解答本题,先要找到文中三处对“中条山”的描写,然后分析其对情节和人物的表达作用。第一处是在第③段,是鹿兆海回答朱先生问话时提到的,所起的作用是推动情节的发展,促使朱先生下决心题字慰英雄,使小说波澜起伏。第二、三处是在第④段,“中条山,那可是潼关的最后一道门扇了”“要是守不住中条山,让日本兵进入潼关践踏关
中,我就不回来见先生,也无颜见关中父老”,分别由朱先生和鹿兆海言及,前者突出“中条山”特殊的战略位置,暗示日军侵华形势的严峻;后者凸显人物形象,表现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挚的爱国之情和刚烈的民族气节。
(5)解答本题,需抓住文中对朱先生这个人物的描写,用准确的语言概括出其特点即可。从朱先生对鹿兆海前后态度的变化可知他是个爱憎分明的人,对自己痛恨的,极尽挖苦之能;对自己敬佩的,又极尽支持之力。从第④段“满脸满眼都袒露出自责的赧颜”“请宽容我的过失”等对朱先生的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可以看出,朱先生是个坦诚的人,在发现误会鹿兆海之后,真诚道歉。第⑤—⑦段写朱先生题字并按上血印,他以知识分子的方式表达他的赤子之心和忧国之情。
(6)解答此题,要找准答题区域,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砥柱人间是此峰”是朱先生年轻时登临华山诵成的,表现了朱先生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将它送给鹿兆海的师长,表现出朱先生对中国军人承担起抗击倭寇重任的敬佩。“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把这四个字送给鹿兆海,是对他在家国危亡之际奔赴关中行为的肯定和对他抗日杀敌报国的勉励。两处题字,既寄托了朱先生的报国之志,又表达出他对中华民族勇于斗争敢于抵御外族入侵的讴歌。
7.答案 (1)因为在遗嘱中,白求恩首先想到的是别人——远在家乡的前妻和异国的朋友。这是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精神的体现,是一位伟人的真情流露。
(2)(示例)中加友谊世长存
解析 (1)细读遗嘱,根据“给我的离婚妻子”“送给董同志”等,可知白求恩临终前想到的仍是别人,这种精神是感人的。
(2)解答此题,要掌握对联的特点:①上下联字数要相等;②上下联对应位置的词语词性要相同;③上下联的意境要相似;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