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3-04-10 08:54:2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四单元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2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及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 )
A.酷热(kù) 悬崖(yá) 鄙薄(báo) 拈轻怕重(niān)
B.扒车(pā) 突兀(wù) 怦怦(pēng) 沉默寡言(guǎ)
C.挪动(nuó) 参差(cī) 恍惚(huǎng) 惊慌失错(cuò)
D.晕眩(yùn) 坍塌(tān) 灼人(zhuó) 哄然大笑(hōng)
2.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 )
A.她对工作认真负责,精益求精,十年来她经手的三百余起案件,无一起错案。
B.康复的希望渐渐渺茫后,瘦弱的父亲便开始对着家里的神龛麻木不仁地抱怨。
C.他们守着北冰洋海岸这片不毛之地,在这个北美大陆上最荒凉、最寒冷、最严酷的地方建起了自己的家,很少离开它一步。
D.他这个人有个特点,遇事就是喜欢刨根问底,弄个水落石出。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革命文物承载着党和人民英勇奋斗,记载着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感人事迹,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
B.对于考试,如果你真正地面对过、征服过、挑战过,你就不会留有遗憾。
C.“七一勋章”获得者都来自人民、植根人民,他们都是立足本职、默默奉献的平凡英雄。
D.学校本着以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为原则,开展了一年一度的秋季运动会。
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民生为大,为谁辛劳为谁忙 总书记给出了清晰答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B.革命历史剧《觉醒年代》令不少观众感叹:陈独秀、李大钊等人物从历史课本中“活”了起来。
C.嘉兴南湖红船、井冈山革命旧址群、红安革命烈士陵园……一件件实物、一处处旧址、一座座纪念馆,都记录着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历史。
D.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待人处世就要宽容:宽者,宽宏大量,不斤斤计较,容者,海纳百川,不心胸狭隘。
5.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①我们只能迎难而上,努力向前方挺进。
②因为退缩解决不了问题。
③人走在路上,可以停歇一下,却不可能停一辈子。
④纵使前路布满荆棘,也不能退缩。
⑤前方的路还是需要自己去探索,去经历。
A.④②①③⑤ B.③⑤④②① C.③⑤①④② D.①④②⑤③
6.四位同学在观赏天坛公园的四棵古柏后分别写下了以下感受,其中修辞手法或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莲花柏好似盛开的木莲花,为庄严肃穆的天坛增添了几分趣味。
B.问天柏苍劲挺拔,树顶的枯枝如同屈原以张牙舞爪的气势质问苍穹。
C.迎客柏枝繁叶茂,热情地展开双臂,拥抱来自天南海北的朋友。
D.人字柏树干似“人”顶天立地,谁能说这不是天地造化的大手笔呢
7.仿照画线的句子,补写句子,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语意连贯的排比句。(4分)
人生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索取。如果你是一棵大树,就留下一片阴凉;如果你是一泓清泉,就滋润一方土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38分)
(一)(2022山东武城期末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21分)
[甲] 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 曾国藩家书
(一) 世家子弟最易犯“奢”字、“傲”字。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但使皮袍呢褂俯拾即是,舆马仆从习惯为常,此即日①趋于奢矣。见乡人则嗤其朴陋②,见雇工则颐指气使③,此即日习于傲矣。京师子弟之坏,未有不由于“奢”“傲”二字者,尔与诸弟其戒之。至嘱,至嘱!
(二) 初五夜,又接弟信,余固恐弟之焦灼也。一经焦灼,则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总宜平心静气,稳稳办去。
(有删改)
[注] ①日:一天天地。②朴陋:粗俗鄙陋。③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或口鼻出气发声来示意,形容有权势的人随意支使人的傲慢神气。
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4分)
(1)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年与时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即日习于傲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余固恐弟之焦灼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下列句子的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夫君子之行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B.静以修身 可以为师矣
C.淫慢则不能励精 见乡人则嗤其朴陋
D.将复何及 白雪纷纷何所似
10.下列词语中的“致”与“非宁静无以致远”中的“致”意思相近的一项是(3分)( )
A.错落有致 B.闲情雅致 C.学以致用 D.毫无二致
11.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余前年所以废弛,亦以焦躁故尔。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诫子书》中,作者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__________”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也归结为一个“_________”字,对比鲜明。《曾国藩家书》中曾国藩以自己为例劝诫弟弟,提出做事宜“______________________”,否则会导致“心绪少佳,办事不能妥善”。(3分)
13.《诫子书》中诸葛亮提出“俭以养德”的观点,请你结合《曾国藩家书》的内容,谈谈在生活中该如何培养“俭”的习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17分)
高贵的清贫
徐贵祥
①油菜花开时节,我们来到方志敏的故乡——江西省弋阳县漆工镇的湖塘村。此处是个适合人居的山坳,四面环山,一幢古色古香的木楼坐落在山根处,旁边是两汪平静的水塘。毫无疑问,在一百年前,这幢阔大的木楼象征着主人的富足和气派。这就是方志敏故居。
②一路上,不时听到当地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历史,有几个年轻女子,还眉飞色舞地说方志敏是她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据说,方志敏身高一米八二,高大俊朗,才华横溢自不必说,在担任闽浙皖赣苏维埃主席的时候,身穿白色西装,骑一匹白色骏马,当真是白马王子的标志性装束。当地人说,方志敏很讲生活质量,他喝的咖啡,那是要从外国进口的。
③是的,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事实上,回顾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那些投身革命的知识分子,大都有殷实的家境,他们不缺吃穿,不乏体面的生活,可是他们放弃了,因为信仰,因为要革命,因为要建设可爱的中国。他们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着精神上的高贵。从他们的手里经过的财富成千上万,可是他们自己的身上,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
④并不是每个人都配得上“清贫”这个字眼的,仅仅身无分文,还不是清贫。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高贵着的清贫才是清贫。
⑤方志敏的故事很多,散珠碎玉一般遗落在闽浙皖赣的山水草木之间。给我印象深刻的,还是在他被俘之后,国民党屡次派出高官劝降,甚至蒋介石亲自出面许以高官厚禄,均被方志敏在谈笑中拒绝。
⑥我们后来从各种渠道看到的方志敏,戴着镣铐,神色泰然自若。在方志敏创立的闽浙皖赣苏维埃根据地首府葛源,我看到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那是在他率部北上抗日的前夕,在葛源的枫林村,那个高高举过头顶、直直指向天空的手势,让我好像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女孩子说方志敏是她的梦中情人。那个手势沉稳、自信、决绝,释放出一个男人、一个具有骑士精神的革命者勇敢无畏的力量。那一瞬间,我对身边的朋友说,方志敏不仅是一位革命英雄,也是一个贵族。
⑦贵族是什么 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这个当年才30多岁的年轻人,在闽浙皖赣四省交界的地方创建了革命根据地,发行货币,兴办学校,开设医院,还构建了股市,这一切都是超前的,他是按照苏联社会主义的模式经营着他的根据地,让那里的老百姓都过上好日子。那时候的方志敏,掌管着闽浙皖赣苏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大权,可谓一言九鼎,从他手里经过的真金白银不在少数。可是,在“方志敏式”的苏维埃政府内,节俭却蔚然成风,连铅山县委买了12元黄烟,都受到严厉的批评,被挖苦为“好阔气的铅山县委”。
⑧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我突然发现那个时候我并没有真正读懂,不,几十年后仍然没有读懂。放眼望去,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心里再默默地诵读那些文字,似乎从字里行间领略到另一种风景。北上部队受到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在生死考验的关头,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后因叛徒出卖,在藏身的柴堆里被俘。在敌人的刺刀面前,这个命悬一线的囚徒,就像个调皮的孩子,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因为搜不到铜板而失望的士兵,冷静地看着他们的眼神和表情,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是不是还要问问我家里有没有一些财产,请等一下,让我想一想,啊,记起来了,有的有的,但不算多。去年暑假我穿的几套旧的汗褂裤,与几双缝上底的线袜……但我说出那几件‘传世宝’来,岂不要叫那些富翁齿冷三天 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⑨尽管多少年过去了,我至今仍然记得伏尼契的小说《牛虻》中,作为革命者的牛虻——亚瑟被执行枪决的那个情节,亚瑟从一开始就对即将到来的死亡谈笑风生并且评头论足,唇枪舌剑拒绝忏悔。在士兵向他射击时,他一次次地嘲笑和校正士兵的枪法,“来吧,孩子们,不要害怕,朝这儿打!”
⑩而在今天,行走在蒙蒙细雨的湖塘村,我清晰地看到了另一个更加伟大的亚瑟,因为他领导了更多的亚瑟,还因为他的清贫,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今天的清贫是为了明天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
14.具体分析文章⑧—⑨段所展现的方志敏的形象。(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结合文中两处画波很线的语可,谈谈你对“局贵的清贫”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梳理文中所使用的材料,简要分析文章选材的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赏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4分)
贵族是什么 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也不是显赫的权势,真正的贵族,有一颗悲天悯人的心,有一腔实现理想信仰的热血,有一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铮铮铁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写作(4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40分).
“满意”是指愿望得到满足,符合心意。“最满意”是一种精益求精的高要求,追求“对自己最满意”是经历波折、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
请以“这一次,我对自己最满意”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参考答案
1.D A.薄bó。B.扒bā。C.错→措。
2.B 麻木不仁:肢体麻痹,没有感觉,形容对外界的事物反应迟钝或漠不关心。此处用词不当。
3.C A.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奋斗”后加“的光荣历史”。B.语序不当,应先“挑战”后“征服”。D.句式杂糅,“本着……的原则”和“以……为原则”两种结构混合在一起。可删去“以”,把“为”改为“的”。
4.D “不斤斤计较”后面的逗号应改为分号。
5.B ③句引出论述,应为首句。⑤句中的“前方的路”与③句中的“走在路上”紧密连接,⑤句应为次句。④句中的“前路”紧承⑤句中的“前方的路”,④句应为第三句。②句与④句构成了先果后因的关系,②句应为第四句。①句为末句。故选B。
6.B 张牙舞爪:形容猖狂凶恶的样子。不能用来形容屈原。
7.答案 (示例1)如果你是一棵小草,就增添一份绿意
(示例2)如果你是一朵鲜花,就装点一分春色
解析 画线句运用了“如果你是……,就……”的句式,补写时要保持句式一致、意思连贯。
8.答案 (1)懈怠 (2)疾行,指迅速逝去 (3)习惯 (4)本来
9.C A.德行,品行/行走。B.表示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凭借。C.都是“就”的意思。D.怎么/什么。
10.C “非宁静无以致远”的“致”是“达到”的意思。A.情趣。B.情致。C.达到。D.情趣。
11.答案 (1)不内心恬淡就无法明确志向,不集中精神就无法达到远大目标。
(2)我前年之所以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
解析 注意对重点词语的准确翻译。(1)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明志,明确志向;致远,达到远大目标。(2)废弛,颓废松弛。
12.答案 静 躁 平心静气
解析 第一空:根据甲文中的“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等句子可知,作者着重围绕着一个“静”字加以论述,概括了做人和治学的经验。第二空:根据“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作者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为一个“躁”字。第三空:根据乙文中的“总宜平心静气”可知,曾国藩提出做事应“平心静气”。
13.答案 (示例)培养俭的习惯要从日常小事做起。如《曾国藩家书》所说,并不是“锦衣玉食”才是奢,如果“皮袍呢褂”随处都是,“车马仆从”成为习惯,这样就靠近奢而远离俭了。所以要提醒自己,在衣食住行等方面注意节俭,不过度消费。
解析 《曾国藩家书》中关于“奢”的内容是“不必锦衣玉食而后谓之奢也 此即日趋于奢矣”,这句话是从日常生活小事说起的,突出了“多”即是浪费。这提醒我们,平常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衣食住行,能满足自己的日常所需即可,不可过度消费,追求物质方面的享受。
[参考译文]
[乙] 曾国藩家书
(一) 世代显贵人家的后代最容易犯“奢”字、“傲”字的毛病。不一定华美的衣食才算是奢侈,只要皮袍呢褂随手可得,使用车马仆人习以为常,这就一天天地趋于奢侈了。见到乡下人就讥笑人家粗俗鄙陋,见到雇工就态度傲慢随意支使,这样就一天天地习惯于傲慢了。居住在京城的官宦人家后代的堕落,没有一个不是因为“奢”“傲”这两个字的,你与你的弟弟们要戒除这些毛病,一定要记住,一定要记住!
(二) 初五的晚上,又接到弟弟你的来信,我本来就担心弟弟焦躁。一旦焦躁,心情就不好,做事就不能稳妥周全。我前年之所以颓废松弛,就是因为焦躁。弟弟你一定要平心静气,稳妥办事。
14.答案 文章⑧—⑨段通过回忆读《清贫》的感悟,想象方志敏拒绝逃生、最后被俘,并在敌人刺刀面前临危不惧、冷嘲热讽的情景,以及联想《牛虻》中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节,展现了方志敏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形象。
解析 依据第⑧段“回想小学时代读过的《清贫》……仍然没有读懂”“方志敏拒绝脱离部队,拒绝逃生,坚持和同志们战斗在一起”“在敌人的刺刀面前……甚至还有几分幸灾乐祸”“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等内容可知,作者回忆了读《清贫》的感悟,想象方志敏拒绝逃生,被俘后临危不惧的场景。由第⑨段“我至今仍然记得……亚瑟被执行枪决的那个情节”可知,作者联想《牛虻》中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节。这些内容展现了方志敏虽然清贫,但志向坚定、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英雄形象。
15.答案 答题要点:①高贵的清贫,是指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高贵的清贫。②高贵的清贫,是指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为了明天不再清贫的清贫。
解析 由第③段“方志敏有阔绰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们不缺吃穿……却往往连一个铜板也没有”,以及第④段“清贫是一种境界,只有高贵着的清贫才是清贫”可知,“高贵的清贫”是指方志敏等革命者为了建设可爱的中国、为人民带来美好的生活而放弃了高贵的物质生活,追求精神上高贵的清贫。据此归纳答案要点①。由第⑩段“而他的清贫是为了更多的人不再清贫……这样的清贫才是高贵的清贫”可知,作者所说的“高贵的清贫”是指不为名利所动,为更多的人谋幸福而甘愿自己清贫的高尚品质。据此归纳答案要点②。
16.答案 文章围绕中心(高贵的清贫)选取了一系列材料,如探访故居、听朋友介绍、回顾所知故事、描述所见照片、回忆读书感悟、联想小说人物等等,材料丰富多样、有代表性。
解析 本文第①段写作者到方志敏的故乡,探访故居;第②段写听朋友介绍方志敏家族历史;第③段和第⑤段回顾了方志敏的一些故事;第⑥段描述了作者看到的“一张方志敏身穿军装挥手告别的照片”;第⑧段作者回忆了读《清贫》的感悟;第⑨段联想小说《牛虻》中亚瑟被执行枪决的情节。以上这些内容充分体现了作者选材丰富多样且有代表性,说明了什么是“高贵的清贫”。
17.答案 (示例1)这个语句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引发读者思考,然后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
(示例2)这个语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三个方面回答了“贵族是什么”的问题,强调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增强了语言气势。
解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正确选择赏析角度,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画线句“贵族是什么 不是世代因袭的爵位 ”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先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再从三个方面予以回答,使读者对“真正的贵族”的印象鲜明而深刻。“有一颗 ,有一腔 ,有一副 ”的句式构成排比,增强了语言表达的气势,也强调了“真正的贵族”的含义。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18.[写作指导] 题目的关键词是“这一次”“对自己”和“最满意”,作文应从材料的第二句话入手,写经历波折、突破自我、不断完善的过程。“这一次”提示所写事例应具有特殊性,需写已经发生过的或者当下正在发生的事,不能写未来的事。“对自己”提示写作主体是“我”,用第一人称写作,自己是事件的亲历者。“最满意”是“我”对自己的表现做出的评价,应选取经历中令自己最满意的事件。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最满意”不一定是事件的结果令自己满意,也可以是过程令自己满意,但要写出事件给自己带来的启迪,或让自己获得的感悟、收获,重点写出事件的波折和突破自我的过程,体现自己的成长。
[例文] 略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