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教师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东营中考20)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B)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D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3.(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D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4.(2021恩施州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D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5.(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D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6.(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D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7.(2021恩施州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D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8.(2020孝感17.)《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A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9.(2020昆明17.)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D )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10.(2020淮安2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B )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11.(2020攀枝花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C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12.(2019百色11.)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D )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2019遂宁6.)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D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14.(2019临沂19.)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9世纪和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 D )
A.庄园、土地私有 B.土地国有、手工工场
C.庄园、租地农场 D.手工作坊、租地农场
15.(2019赤峰13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C )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二.非选择题
1.(2022桂林中考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发发展。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历史》
材料三: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出谋划策。
【答案】(1)因素:耕作技术的进步;耕地面积的扩大;手工业的发展;商业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深化;城市的发展。
(2)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哥伦布发现美洲;殖民掠夺。
影响:推动全球农业革命;扩大农作物的种植区域:提高农作物产量;促进人口增长。
(3)贡献:保障中国人民粮食供给;帮助发展中国家发展农业;传播先进农业技术;推动农业对外投资。
出谋划策:重视粮食生产;发展农业科技;注重保护耕地;加强国际合作。
2.(2021安徽中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答案】(1)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封君封臣制度。
(2)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了封建统治,促进了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等等。
(3)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等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上第13课 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学生版)
中考真题凝聚全国各地历史精英智慧,准确把握大纲要求,紧跟时代步伐,展示各地中考文化。本专辑精选2022—2018年本课全国各地中考真题,助力同步教学,欢迎下载。
一.选择题
1.(2022东营中考20)下面是某同学在预习《西欧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课的设计的部分知识结构图,其中①处应是( )
A.手工业行会 B.租地农场 C.手工业者 D.工厂制度
2.(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3.(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4.(2021恩施州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5.(2021阜新市8.)14世纪中叶以后,欧洲一些人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租地农场,建立者是( )
A. 手工业者 B. 庄园主 C. 奴隶主 D. 富裕农民
6.(2021攀枝花4.)14世纪前后,西欧社会萌发新的生机,其在经济上的表现是( )
A.庄园经济自给自足 B.自由放任理论产生
C.城市自治司法独立 D.雇工分工合作兴起
7.(2021恩施州11.)构建知识结构图,能很好地从整体驾驭和把握所学知识。下面是一幅未完成的知识结构图,其中“?”处是( )
A. 西欧城市的兴起 B.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C. 西欧庄园的出现 D. 生产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化
8.(2020孝感17.)《全球通史》记载:“西欧到14世纪,城市成为贸易中心,……佛罗伦萨市区有手工工场300家,年生产呢绒十万匹;1343年佛罗伦萨市中有九万余人,从事呢绒生产约三万人,占全城居民的三分之一。”材料说明这一时期的西欧( )
A.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B.开始了文艺复兴
C.完成了新航路开辟 D.垄断了东西方贸易
9.(2020昆明17.)近代欧洲文明是从中世纪欧洲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14世纪中期以后,一些有经济实力的农民通过各种途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雇佣少地或无地的农民为自己耕种,由此开始形成的小规模的资本主义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庄园经济 B.手工作坊 C.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
10.(2020淮安20.)中世纪晚期,欧洲社会处于转型时期,生产组织逐渐资本主义化,出现雇佣与被雇佣的生产关系。这一现象主要表现在( )
A.庄园经济和现代工厂制的形成 B.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的产生
C.种植园经济和工业革命的扩展 D.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11.(2020攀枝花4.)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11世纪以后,欧洲各地开展垦殖运动,大量林地、荒地被开发
B.领主出租自营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不再参与生产管理
C.欧洲手工工场中出现的雇佣关系具有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
D.富裕农民、骑士、乡绅不断集中土地,逐渐控制乡村行政事务
12.(2019百色11.)中世纪晚期,西欧社会处于转型时期,原来的封君封臣制度和庄园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随之而来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出现,它们是( )
A.工厂和乡镇企业 B.租地农场和工厂
C.乡镇企业和手工工场 D.租地农场和手工工场
13.(2019遂宁6.)11~14世纪的西欧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和政治发生了巨大变化,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A.近代工厂制度普遍确立 B.普遍确立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地位
C.封建庄园经济逐步繁盛 D.农村货币地租逐渐取代劳役地租
14.(2019临沂19.)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其经济组织形式也不相同。9世纪和14世纪,逐渐在西欧流行开来的新的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分别是( )
A.庄园、土地私有 B.土地国有、手工工场
C.庄园、租地农场 D.手工作坊、租地农场
15.(2019赤峰13 .)“14世纪中叶以后,越来越多的领主出租直领地,他们依靠土地租金生活,一些富裕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或者转租、购买其他佃户的地产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这种新的生产和经营方式是( )
A.西欧庄园 B.自由和自治的城市
C.租地农场 D.封君与封臣
二.非选择题
1.(2022桂林中考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9世纪前后,欧洲耕地面积不断扩大、耕作技术也不断提高,突出表现在三圃制的广泛推行,导致农业剩余产品不断增加。与此同时,在封建主的领地内。……成批的手艺人出走,到适合他们生产和生活的地方居住。他们把生产的手工业品卖给农村,买回粮食和原材料。社会分工逐渐加强并得以深化,城市在此基础上也进一发发展。
——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古代卷》
材料二:新的农作物也传到美洲,包括小麦、燕麦和甘蔗……美洲向非洲和欧亚大陆传输出本地农作物,如玉米、马铃薯、烟草、西红柿的甘薯以及南瓜,全世界的农业社会可以获得更多样化的农作物,它们可以在最适合的区域内种植。由此带来的一个影响,就是全球农业革命,这场革命是接下来两个世纪人口增长的基础。
——[美]大卫·克里斯蒂安 辛西娅·斯托克斯·布朗 克雷格·本杰明:《大历史》
材料三:联合国粮食峰会特使卡里巴塔说:“中国很好地管理好了自己的粮食库存,不仅保障了中国人民的粮食供给,也为世界人民的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在马达加斯加,中国提供的杂交水稻技术让很多当地人“再也没有饿过肚子”……在“一带一路”倡议沿线国家,中国推动农业对外投资合作,把当地的生产能力,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生产能力提高了很大一步。
——韩冰:《保障世界粮食安全的中国贡献》(《新华每日电讯》2021年10月17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影响农业产量的因素。
(2)指出与材料二中农作物交流相关的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归纳农作物交流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中国为粮食安全做出的贡献。综合上述材料,请你为提高世界粮食产量出谋划策。
2.(2021安徽中考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4分)
材料二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2)根据材料二,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2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