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蔼/雾霭 洋溢/谥号 兵痞/癖好
B.够呛/呛声 抖擞/唆使 肺腑/拊掌
C.渗出/掺和 过磅/滂沱 咽气/呜咽
D.询问/徇情 亲昵/泥古 凌辱/棱角
【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 A.分别读作:ǎi,yì/shì,pǐ。
B.分别读作:qiàng,sǒu/suō,fǔ。
C.分别读作:shèn/chān,bàng/pāng,yàn/yè。
D.分别读作:xún/xùn,nì,líng/léng。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2月2日,一座寺庙由于香火燃烧幔帐引发火灾,消防员__________,将火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②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__________。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_________”。
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本题中的,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偏重“不顾危险”,适用于①。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强调“不能退缩”,适用于②。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突出“主动性”,适用于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摹拟 簿膜 和颜悦色 熙熙攘攘
B.嗜好 谥号 全神贯注 吮痈舔痔
C.弹劾 隔阂 赅下之围 体贴入微
D.竣工 疏浚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 A.“簿膜”中“簿”应写作“薄”;
B.“吮痈舔痔”中“舔”应写作“舐”;
C.“赅下之围”中“赅”应写作“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另外注意“民族”“时代”“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
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D.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A.偷换主语,“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的主语不再是“我们组”,语被偷换,将“自”移到句首。
B.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去掉“和思考”。
C.句式杂糅,“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两句式杂糅在一起,应该删去“为了”。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 ,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 。
A.①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②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
B.①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
②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
C.①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②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同时拿糖、过磅、包包、打捆
D.①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
②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同时拿糖、过磅、包包、打捆
【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语境“他抬头售货”后面应该承接“及时发现”;从后文的“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来看,应紧承“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可排除B、D两项。从事物的先后关系来看,“用心算代替算盘”应在后面,可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二、阅读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进诗的世界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在此,我只是指出某些关于诗的认识,廓清一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
首先,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现代诗有时行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安排的。它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可是,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分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构成诗的决定因素。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语口号能算诗吗?
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押韵不仅使诗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注重押韵的。不过,有的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绝对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为了押韵甚至矫揉造作,削足适履。其实,韵并非构成一首诗的决定因素,押韵的不一定是诗。
再次,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或抒发美好的情感,或表达发人深省的哲理,或描绘动人的场景。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崭新发现或超拔领悟,用一种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不写诗则已,要写就要力求出新,要让作品有独特的情思,独特的神韵,独特的风采。
最后,诗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有人认为,既然诗来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有什么我就照样写什么,于是大量罗列生活现象的“诗”就制作了出来。其实,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诗不是生活的“照相”。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因此,诗与现实生活相比,有省略,有集中,有变形,而这归根结底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的主观性最强,一般不宜太实。当然这不是说诗排斥写实,实的细节、情景、场面,放在一个特定的诗的构思中去,也会有妙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关于诗的定义,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
B.古诗大量押韵,相同的韵脚构成了一种复沓,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
C.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因此,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
D.诗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将现实放到诗的构思中会有妙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立论平实公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B.文章将诗与其他文学形式作比较来说明诗的特点,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作者扣住“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来论证,辩证思维十分明显。
D.文章引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象论证了诗歌的内在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诗的分节可以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也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
B.《再别康桥》让读者感受到优美的韵律、节奏,这与它押韵是有关系的。
C.诗在各种文学形式中主观性最强,诗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了诗歌的艺术成就。
D.分行、押韵、词藻华丽、罗列生活现象,满足这些条件的作品可能仍不是诗。
【答案】(1)B
(2)A
(3)C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A项,“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说法属于无生有和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指出“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但并没有相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关于诗的定义,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相关的信息;C项,“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因此,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说法强加因果,想象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并不是说因为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D项,“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
(2):A项“层层递进”说法错误,文章是并列结构,故选A
(3):C项,A项在文章中体现,B项与文意相符,D项与文意相符,C项在文章中没有体现,故选C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
材料四:11月24日上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论坛。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首先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材料二表明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逐年上升,尤其在2015年增长迅猛。
C.材料三表明在“双11”农产品在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D.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传统农业必须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B.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C.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综合以上材料,请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答案】(1)D
(2)A
(3)①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②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④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⑤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⑥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报告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D项,曲解文意。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2)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C项,项无中生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于文无据。D项,张冠李戴,“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
(3)本题抓住关键句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厦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概括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D;(2)A;
(3)①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②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④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⑤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⑥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祖母的季节
苏 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
(2)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答案】(1)D
(2)①命运悲苦。新婚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④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3)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一是祖母的一生。作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枯萎。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分析】(1)A项,“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错误。运用的是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达观,还表现出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伤感;B项,不是紧张的心理,因为后文是母亲告诉父亲金锁不见了。C项,前部分正确,祖母珍视二胡,因为二胡是祖父让老寿爷带回的,在她心中,二胡就意味着祖父。但后一部分错误,祖父并没有对祖母有忠贞,他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表明他背叛了祖母。故选D。
(2)结合“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分析可知,祖母命运悲苦;结合“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分析,祖母宽容;结合“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分析可知,祖母忠贞;结合“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分析可知,祖母能干。
(3)答题关键词“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理解这里的“季节”的含义,也就是它的内涵与外延。“季节”在本文主要指春秋两季,因为与祖母相关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两个季节,从深层来看,春秋又代表的一个轮回,即指季节的轮回,同时还指一个人的 意思。理解的“季节”的含义后,接着分析为什么是“祖母的”,这就需要围绕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D;
(2)①命运悲苦。新婚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④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3)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一是祖母的一生。作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枯萎。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远 航
陆颖墨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但愿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不要把父亲从梦中惊醒,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肖远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本来,医院坚决不同意他再走出病房,但是,他坚决要求参加这个仪式。
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西昌”舰的历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排在最后的肖海波看到身边的几位老舰长泪流满面。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有表达过他对“西昌”舰的特殊情感,他不明白父亲和军舰作最后告别时,为什么依然没有表达,甚至没有评价“西昌”舰。原以为父亲会流泪,但是没有。他命令自己,自己也别流,但眼前还是模糊了……
父亲可能不知道,这个军舰第二天就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便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肖海波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一事无法瞒住父亲。为这件事,他专门与他父亲的主治医生商量多次,医生们研究了半天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问题,因为首长的癌症已到晚期,浑身都在剧痛,每天晚上需要注射镇痛剂才能入眠。他腰部原来的隐隐作痛和现在的病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再察觉了。
“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地惊醒。
突然,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
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
父亲那边又问: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
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
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两段紧扣题目,描写了“西昌”舰开始最后一次远航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引出父亲与“西昌”舰的故事。
B.“西昌”舰一起航,肖远身体就有感应,此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与战舰已经是人舰合一,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C.小说写肖远用手电发信号的情节,意在表现肖远对老“西昌”舰结局的关切,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
D.小说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家国情怀与父子情、战友情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2)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远航”的内涵。
(3)“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你认为肖海波读懂了什么?
【答案】(1)C
(2)①“远航”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老“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贯穿全文,与“西昌”号有关的人和事都围绕远航展开。②“远航”具有象征意义,老舰长的退役和老“西昌”号的最后一次悲壮远航,新旧替代,预示着新一代军人、新一代战舰和新一代海军的诞生,他们也将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
(3)①父亲与战舰心有灵犀,时刻关注老“西昌”舰,说明父亲对军舰和海军的热爱。②作为一名军人也应该像老“西昌”舰一样,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地远航。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分析】(1)C项,“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错误,从原文 “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可知,应该是“羡慕”。
(2)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文本的核心内涵,“远航”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文中大部分内容和人物与“远航”有着紧密的联系,“远航”也突出的是一种象征内涵,象征新一代舰战和海军序列的诞生,突出航海者扬帆远航的姿态。
(3)“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一句极具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进一步显示出父亲与“西昌”舰心有灵犀的特点,形象表明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对海军的无限热爱,也表明军人应该像西昌舰一样,随时准备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故答案为:(1)C;
(2)①“远航”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老“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贯穿全文,与“西昌”号有关的人和事都围绕远航展开。②“远航”具有象征意义,老舰长的退役和老“西昌”号的最后一次悲壮远航,新旧替代,预示着新一代军人、新一代战舰和新一代海军的诞生,他们也将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
(3)①父亲与战舰心有灵犀,时刻关注老“西昌”舰,说明父亲对军舰和海军的热爱。②作为一名军人也应该像老“西昌”舰一样,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地远航。
【点评】(1)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主要抓住原文内容进行鉴赏。把握内容要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的曲解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辨别正误。
(2)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文章的题目一定与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这类题目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全文的信息来考虑。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小说探究题常见的探究方向有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对小说构思(如情节安排、结尾效果、某一段落的合理性等)的不同看法,对小说内容(或人物、或标题)的探究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认真审题,从题干中“切”出要点,审准探究点,是探究人物、情节还是主旨。
三、综合表达
1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此段文字体现张秉贵怎样的性格特点?
先卖给赶火车的顾客
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答案】表现了老张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本题张秉贵把糖卖给赶火车的顾客,“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不仅提前卖糖给顾客,而且“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体现张秉贵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故答案为:表现了老张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2.阅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析这两个句子的作用。
接受教育明方向
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答案】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是他前期服务态度遭到顾客的不满。新中国成立后,张秉贵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旧社会里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当时的他认为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因而怠慢了买的少的顾客,引起顾客的不满;
之后党支书找他谈心,告诉他“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他深受触动,及时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从此成为一个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为人民服务的人。
从前冷漠的态度与后来“为人民服务好”的态度形成对比,体现出他的成长转变,让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
故答案为: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语句,再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在结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上的作用,所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等。
13.阅读下面文段,并分析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受到爱戴和尊重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答案】运用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文章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选段是文章的第八个场景。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晚上下班后,他“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这些都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张师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这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张师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顾客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这是语言描写,也是侧面描写,体现了张师傅关爱顾客,顾客关爱张师傅这种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故答案为:运用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
14.指出下面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柜台忙碌像团火
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答案】比喻,点明标题,指出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文章标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文段是文章的第一个场景。“像一团火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售货员的动作与接待顾客的热情,比喻为一团火,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又点明了主旨,写出了张秉贵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故答案为:比喻,点明标题,指出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2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同步练习
一、基础运用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和蔼/雾霭 洋溢/谥号 兵痞/癖好
B.够呛/呛声 抖擞/唆使 肺腑/拊掌
C.渗出/掺和 过磅/滂沱 咽气/呜咽
D.询问/徇情 亲昵/泥古 凌辱/棱角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12月2日,一座寺庙由于香火燃烧幔帐引发火灾,消防员__________,将火扑灭,没有造成重大损失。
②资料显示,从2008年至2012年,牺牲在救火一线的消防人员超过140人。然而,职责所在,他们依然__________。
③如何做到责任到位?山东省济南市委副书记孙述涛认为,落实主体责任不能“坐而论道”,必须做到“__________”。
A.当仁不让 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B.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奋不顾身
C.义无反顾 奋不顾身 当仁不让
D.奋不顾身 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摹拟 簿膜 和颜悦色 熙熙攘攘
B.嗜好 谥号 全神贯注 吮痈舔痔
C.弹劾 隔阂 赅下之围 体贴入微
D.竣工 疏浚 全力以赴 座无虚席
4.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每一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精神象征。十多万青藏铁路建设者在世界屋脊上,筑就了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新高度。建成青藏铁路这一壮举将永远载入共和国史册,青藏铁路精神将永远光耀神州大地。这种精神, 。
①是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②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
③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
A.①②③ B.③②① C.②③① D.③①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组自听了张秉贵的事迹介绍之后,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
B.央视《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反响巨大,工匠们精益求精、无私奉献的精神引发了人们广泛而热烈的讨论和思考。
C.过去资本家做买卖,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D.张秉贵将自己的柜台服务经验,编写成《张秉贵柜台服务艺术》,并到各单位表演、讲课,听众达十多万人次。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正确的一项是( )
你看,他在柜台里,眼、耳、口、手、脚、脑这6部“机器”同时开动,他抬头售货, ,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还要不停地 。
A.①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②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
B.①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
②拿糖、过磅、包包、打捆,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
C.①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
②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同时拿糖、过磅、包包、打捆
D.①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及时发现需要照顾的老弱病残顾客
②同时用心算代替算盘,同时拿糖、过磅、包包、打捆
二、阅读理解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走进诗的世界
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在此,我只是指出某些关于诗的认识,廓清一下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
首先,所有的现代诗在外形上的一个基本的共同点就是分行。还有一种不分行的诗体叫散文诗,但它与一般意义的诗不大一样。现代诗有时行数多了还要分节,这主要是根据内容需要而安排的。它依据人们呼吸的休止,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使小的停顿与大的间歇更为明晰;它又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把重要的东西用分行来强调。可是,分行写的不一定是诗。分行只是一种辅助手段,不是构成诗的决定因素。有些非诗的东西,即便分了行也丝毫不会令其增色,比如分行写的标语口号能算诗吗?
其次,一些诗总会让读者感受到一定的韵律、节奏,这往往是通过押韵来实现的。押韵不仅使诗具有了音乐性,便于记忆,而且相同的韵脚本身构成了一种复沓,这就起到强调的作用,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正因为如此,我国古代诗人、民歌手以及不少新诗人都是很注重押韵的。不过,有的人把押韵强调得过分甚至绝对化了,就难免适得其反。某些初学者把凑字找韵的顺口溜当成诗,他们为了押韵甚至矫揉造作,削足适履。其实,韵并非构成一首诗的决定因素,押韵的不一定是诗。
再次,诗有比其他文学样式更精美、隽永的语言,或抒发美好的情感,或表达发人深省的哲理,或描绘动人的场景。但是,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诗人善于将自己的崭新发现或超拔领悟,用一种十分形象的语言表达出来。诗人不写诗则已,要写就要力求出新,要让作品有独特的情思,独特的神韵,独特的风采。
最后,诗同其他文学艺术一样,从根本上说来源于生活。有人认为,既然诗来源于生活,那么生活中有什么我就照样写什么,于是大量罗列生活现象的“诗”就制作了出来。其实,生活现象的罗列不一定是诗,诗不是生活的“照相”。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因此,诗与现实生活相比,有省略,有集中,有变形,而这归根结底是由诗人的思想感情决定的。在各种文学形式中,诗的主观性最强,一般不宜太实。当然这不是说诗排斥写实,实的细节、情景、场面,放在一个特定的诗的构思中去,也会有妙趣。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关于诗的定义,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
B.古诗大量押韵,相同的韵脚构成了一种复沓,可帮助情感和意义的集中。
C.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因此,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
D.诗来源于生活,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将现实放到诗的构思中会有妙趣。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论证结构清晰,层层递进,立论平实公允,具有较强的说服力。
B.文章将诗与其他文学形式作比较来说明诗的特点,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
C.作者扣住“什么是诗,什么不是诗”来论证,辩证思维十分明显。
D.文章引用“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形象论证了诗歌的内在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现代诗的分节可以把空间间隔转化为时间间隔,也适应人们的感情波动。
B.《再别康桥》让读者感受到优美的韵律、节奏,这与它押韵是有关系的。
C.诗在各种文学形式中主观性最强,诗人的主观情感决定了诗歌的艺术成就。
D.分行、押韵、词藻华丽、罗列生活现象,满足这些条件的作品可能仍不是诗。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材料一: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全国各地都在深耕产业兴旺这篇“大文章”,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
科技支撑农业发展走上“快车道”。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产业形式从单一向多元化发展,农业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业新型生产经营主体得到大力发展。2017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7.5%,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达96%以上,全国大中型拖拉机670万台,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7%。这些年,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耕,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都更为丰富、健康、多元。
“当前,农村产业发展不断催生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如田园综合体、农业特色小镇、农业产业互联网等。这些都是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结果,也是农村产业兴旺的必然选择。”省农科院农信所党支部书记田建民认为,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
(摘编自“央视网”2018年11月24日)
材料二:
材料三:来自湖北秭归的脐橙、甘肃礼县的苹果……数据显示,“双11”当天阿里巴巴全平台农产品交易额超45亿元。产自东北的五常大米仅用10秒钟便卖了100万斤,四川的平武蜂蜜,更是在售罄后预售到明年9月。火爆的销售,让这些农产品走出田间地头,走向全国各地。撑起这些数据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但我们也应当看到的是,由于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城乡之间的数字鸿沟依然突出。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及水平较低的地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看,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使用率也远远低于城镇网民。这些问题制约着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动能的释放,农村居民生活便捷、现代化水平的提升,亟待在推动城乡融合发展中统筹解决。
(摘编自《人民日报》2018年11月)
材料四:11月24日上午,长沙国际会展中心迎来了第三届全国民族地区投资贸易洽谈会——中国一乡一品产业发展论坛。
兴仁市委副书记、市长方先红首先介绍了兴仁市的基本情况。兴仁市于2018年8月撤县设市,同时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这里享有“中国薏仁米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中华诗词之乡”“中国牛肉粉之乡”等称号。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杭州筑家易集团董事长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提升农村影响力。比如精选一乡一品,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让农民种出来的东西能更方便、更快捷地卖出去。科技还可以赋能生态宜居。比如建设平安乡村、素质乡村,比如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在健康医疗方面,科技也可大有作为。比如可以打造专家远程在线系统,不用跑城里就可以连接专家服务乡村。浙江创业学院院长何伏林则分享了高校的举措和思考。他认为,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
(摘编自“北国网”2018年11月26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从传统走向现代,从单一走向多元,生产技术装备不断升级,农产品产量快速增长都得益于科技对农业的支撑。
B.材料二表明近年来我国乡村旅游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数据显示,我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人数逐年上升,尤其在2015年增长迅猛。
C.材料三表明在“双11”农产品在网上热销的背后,离不开买家的热情,更离不开网络等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数字基础设施在农村地区的逐渐普及。
D.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兴仁市努力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拉动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
A.为了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传统农业必须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做出相应调整。
B.由于我国农村地区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再加上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所以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网络普及水平较低。
C.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在农业领域运用的不断深入,我国主要农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D.杨斌认为,在振兴乡村经济的过程中,要让科技在提升农村影响力、乡村生态宜居、乡村健康医疗和打造一乡一品平台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
(3)“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重要的战略选择。综合以上材料,请具体谈谈如何实现乡村振兴。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祖母的季节
苏 童
祖母天天坐在门槛上听雨,神态宁静而安详。那是去年秋天的事情。去年秋天是我祖母的弥留之际。我们家的人都记住了那些下雨的日子。
春天的时候我祖母还坐在后门空地上包粽子呢。有一只洗澡的大木盆装满了清水,浸泡着刚从湖边苇地里劈下的青粽叶,我家屋前屋后都是那股凉凉的清香味。我走过去把手伸进木盆,挨祖母骂了,她不让人把码齐的青粽叶搞乱了。
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这水里有小青蛇。小青蛇游过的水里,长苇子都是甜的。”祖母采着青粽叶,时不时俯视身下的湖水,湖水波动着,把她穿蓝袄的影子搅碎了。突然手里抓的苇叶掉落了。祖母颤抖着,告诉我她刚才看见了祖父的脸。“老家伙来拉我走了。”祖母对着湖水自言自语。
家里人猜祖母是看见了游过水下的小青蛇。我祖父属蛇,村上人都喊他小蛇儿。他十七岁娶了我祖母,我祖母就成了“小蛇儿家里的”。
去年端午节前后,祖母坐在后门空地上不停地包粽子,几乎堆成了一座粽子山。
“小蛇儿从前最能吃粽子,一顿能吃八个。”有一天村西的老寿爷踱过我家门前,看见了门楣上一捆捆的粽叶,这样对我父母亲说。
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许多年了村里人还是喊我祖母“小蛇儿家里的”。有一年老寿爷跟着贩米船来到湖北一个码头上,遇见了我祖父。他正在码头的石阶上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他跟着老寿爷上了贩米船。他帮着村里人把船上的米袋卸完,拉着老寿爷进了一家小酒店。就是那次我祖父酒后还吃了八只粽子。“你回去吧,你儿子会满村跑了。”老寿爷说。祖父摇着头说,“出来了就不回去了。”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
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有一年过年前,我母亲想找块布把那把二胡擦一擦,但是猛听见下面祖母惊恐的喊声:“凤英子,你不要动它。”
“我把它擦擦干净。”母亲回过头来说。
“不要擦。”祖母固执地说,她盯着我母亲的手,眼神里有一种难言的痛苦。
去年秋天不是好季节,那没完没了的雨就下得不寻常。祖母仿佛意识到了什么,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
“活不过这个冬天了。”我听见父亲对母亲说。
就是那个下雨的午后,祖母第一次让我去把房梁上的二胡取下来。我在梯子上向那把二胡靠近时,心止不住狂跳起来。“刚才你看见他的脸了吗?”祖母问我。她的脸上浮起了少女才有的红晕,神情仍然是悠然而神秘的。我摇头。“你这个傻孩子,我死了二胡就是你的了。”祖母说,她闭着眼睛回忆着什么,脸上的红晕越来越深,“那老鬼天天跑到我梦里拉琴,拉得好听呢。”有一个瞬间我感到紫檀木二胡在怀里躁动,听到了一阵陌生的琴声从蛇皮琴筒里涌出来,越过我和祖母的头顶,在茫茫的雨雾里穿行。我抓住了马尾琴弓。琴弓挺轻的,但是似乎有股力要把我的手弹回来。“你这个傻孩子,你怎么不拉呢。”祖母焦灼起来,她猛地睁开眼睛,带着痛苦的神色凝视那只二胡。
秋天下最后一场大雨的时候,我母亲从箱子里找出了祖母的老衣。母亲把红色的老衣挂在她房里,光线黯淡的房间便充满了强烈的红光。后来我母亲打开了祖母常年锁着的一只黑漆木盒,木盒里空空的,我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
“没有了。”母亲对父亲说。“什么没有了?”“那块金锁。”母亲说。
我父亲沉默了一阵子,来到祖母身边,轻轻地把她从昏睡中唤醒。“娘,你的金锁呢?”
“没了,早没了。”祖母那会儿依然清醒,她定定地看着父亲的脸。“娘,我们不要,让你老带走的。”母亲说。“我不带走,死了还带金锁干什么?”祖母说完真切地微笑了一下,那是她一辈子最后一次微笑。祖母闭上眼睛了,不再说话,微笑也渐渐消退。
清明去扫墓的时候,母亲带着锡箔和纸钱,我拿着一株迎春,父亲却在臂弯里挟着祖父留下的那把二胡。祭坟以后,我看见父亲把那把紫檀木二胡放在坟头上,坟上的火光猛地黯淡了一下,随之又蹿出一群枫叶般的火苗来。
我祖父的紫檀木二胡被点燃了。在一片寂静中,我们听见那把二胡在火苗的吞噬下发出一阵沉闷的轰鸣,似乎有什么活物在琴筒里狠狠地撞击着。“是你爹的声音吗?”母亲的声音打着颤。“不,是娘的声音。”父亲庄严地回答。
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她向每一个走过家门的村里人微笑,目光里也飘满了连绵的雨丝”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
B.小说注重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心理,如母亲“眼里闪过一丝慌乱,急忙走到后门去”,表现出母亲害怕被婆婆发现的紧张心理。
C.二胡在小说中有重要作用,在祖母心中,二胡是祖父的寄托;祖父让老寿爷将二胡带回,表明他对祖母爱情的忠贞。
D.小说不靠情节取胜,作者不动声色地表情达意,如包粽子、金锁藏在二胡之中等情节都具有深刻含义。
(2)小说在刻画祖母这个形象时,突出了她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
(3)小说以“祖母的季节”为题目,如何理解标题的含义和作用?请结合文本,谈谈自己的看法。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远 航
陆颖墨
“西昌”舰要走了,是最后一次远航。
舰长肖海波下达了起航命令,“西昌”舰悄悄地驶离了海军博物馆的码头。它走得很沉重,似乎满腹心事。在舰桥上的肖海波看了看手表,已是凌晨两点。他朝左前方张望了一下,整个城市都熟睡了。但愿父亲这时候真的已经睡着了,不要把父亲从梦中惊醒,他在心里默默地想。
父亲叫肖远,今年七十多岁了,是“西昌”舰的第一任舰长。三十多年前,国产的“西昌”号驱逐舰刚刚服役下水,就参加了一次海战。激战中一颗炸弹在后甲板爆炸,头顶的一根横梁朝两个水兵砸了下来。肖远冲过去,用身体挡住了。“西昌”舰得救了,肖远在医院躺了三个多月。以后的日子,无论是他担任支队长,还是舰队司令,只要“西昌”舰一起航,肖远受伤的腰部就会隐隐作痛。
昨天上午,在海军博物馆隆重举行了“西昌”舰退役仪式。肖远在舰队医院已经住了一年多了,记不清的化疗和放疗,已经让他铁塔一样的身子虚弱不堪。本来,医院坚决不同意他再走出病房,但是,他坚决要求参加这个仪式。
肖远从救护车上下来时,身穿脱下九年的海军中将军装,“西昌”舰的历任舰长跟在他的身后,依次走上军舰。现任舰队司令宣布“西昌”舰退役命令后,肖远缓缓地站立起来,给后任的八位“西昌”舰长点名。而后,他用沙哑的嗓子慢慢地说了起来,讲得很平静,只是详细地讲“西昌”舰年龄、吨位、各个部位的尺寸,以及“西昌”舰执行的每一次任务和受过的伤。排在最后的肖海波看到身边的几位老舰长泪流满面。这么多年,父亲从来没有表达过他对“西昌”舰的特殊情感,他不明白父亲和军舰作最后告别时,为什么依然没有表达,甚至没有评价“西昌”舰。原以为父亲会流泪,但是没有。他命令自己,自己也别流,但眼前还是模糊了……
父亲可能不知道,这个军舰第二天就要离开博物馆,去执行它最后一次任务。
肖海波已经被任命为新的“西昌”舰舰长,这是国产最新型导弹驱逐舰。新舰已经下水。最后一次试验成功后,就要服役。这个试验就是要验证舰上新型导弹的打击能力,如果仅用一枚导弹便能击沉一艘驱逐舰,新“西昌”舰就合格了。而老“西昌”舰就是这次试验的靶舰。肖海波面临的是,他只有亲手击沉老舰,才能驾驶新舰进入人民海军的序列。
肖海波知道,过去,老“西昌”舰只要一起航,父亲腰部就会疼,所以担心老“西昌”舰离开博物馆一事无法瞒住父亲。为这件事,他专门与他父亲的主治医生商量多次,医生们研究了半天拍着胸脯说保证没有问题,因为首长的癌症已到晚期,浑身都在剧痛,每天晚上需要注射镇痛剂才能入眠。他腰部原来的隐隐作痛和现在的病痛相比,可以忽略不计,自然也不会再察觉了。
“西昌”舰缓缓地沿着海湾航行,除了左边远处海岸边偶尔冒出的点点渔火和航标灯,剩下都是漆黑一片,大海也仿佛睡着了。
肖海波回到舰长室,躺在铺上,刚睡着没几分钟,就莫名其妙地惊醒。
突然,信号兵报告左侧海岸边山头有信号。
肖海波也知道信号兵肯定弄错了,这段航道他太熟悉了,左边山头是……忽然他身子一激灵,跳了起来,赶紧拿起望远镜朝山顶看去,马上呆住了。
山顶上有一个小亭子,亭子里有几个人,父亲肖远坐在轮椅上,正用手电朝军舰发着信号,反复只有两个字:去哪?
父亲果然没有被瞒住。
他马上对信号兵说回信:军舰要去远航,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父亲似乎明白了什么。
父亲那边又问:真是最后一次了吗?
肖海波回答:是最后一次,也是第一次。
父亲好一会儿没有回信,军舰快要驶远了,肖海波命令放慢航速再等待一会儿,终于父亲回信: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
军舰渐渐远去,山上再也没有信号发出。
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
一个月后,按照肖远的遗嘱,在我国最新型的导弹驱逐舰——西昌舰上为这位老舰长举行了海葬。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小说开头两段紧扣题目,描写了“西昌”舰开始最后一次远航的情景,同时巧妙地引出父亲与“西昌”舰的故事。
B.“西昌”舰一起航,肖远身体就有感应,此细节让读者感受到将军与战舰已经是人舰合一,融为一体,感人至深。
C.小说写肖远用手电发信号的情节,意在表现肖远对老“西昌”舰结局的关切,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
D.小说把个人命运与军队发展结合在一起,把家国情怀与父子情、战友情结合在一起,彰显了作者构思的精巧。
(2)请简要分析小说题目“远航”的内涵。
(3)“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你认为肖海波读懂了什么?
三、综合表达
11.《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中,此段文字体现张秉贵怎样的性格特点?
先卖给赶火车的顾客
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
12.阅读《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分析这两个句子的作用。
接受教育明方向
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
13.阅读下面文段,并分析文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受到爱戴和尊重
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可晚上下班后,他就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
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顾客就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14.指出下面文段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表达效果。
柜台忙碌像团火
售货动作的迅速劲儿,接待顾客的热情劲儿,像一团火一样。
(《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 A.分别读作:ǎi,yì/shì,pǐ。
B.分别读作:qiàng,sǒu/suō,fǔ。
C.分别读作:shèn/chān,bàng/pāng,yàn/yè。
D.分别读作:xún/xùn,nì,líng/léng。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字音,生僻字、多音字、形似字容易读错。多音字有时会因为作动词和作名词的不同,读音也不同。形似字按照意义的不同,读音也不一样。在分析思考时,要注意声调、韵母是否正确。没有把握的可以用排除法,省时省力。
2.【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
本题中的,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偏重“不顾危险”,适用于①。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头。强调“不能退缩”,适用于②。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突出“主动性”,适用于③。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意思和用法的辨析。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把握成语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
3.【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 A.“簿膜”中“簿”应写作“薄”;
B.“吮痈舔痔”中“舔”应写作“舐”;
C.“赅下之围”中“赅”应写作“垓”;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汉字字形的书写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注意对形似字、生僻字的写法,做到书写规范,不写错别字。
形近字的区分:在平时学习中要观察偏旁,有些可以通过词语的意思来记忆。平时学习中,要注意区分形近字的偏旁、意义和读音本题考查汉字的正确书写能力。汉字中有很多形近字、同音字,这是都是使用中经常混淆的字,要正确书写这些汉字,就要做到平时多留心,书写时仔细体会它们的差别。
4.【答案】C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本题中,这段文字对“这种精神”的诠释有三句话,这三句话是有着严密的逻辑关系的:先有“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升华”,再有“时代精神的延伸和拓展”,在此二者的基础上,才有了“激励我们56个民族、13亿中国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传承和升华”及“延伸和拓展”这两组词语本身,就透露出了句子间逻辑关系的信息,另外注意“民族”“时代”“中国”之间的逻辑关系。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5.【答案】D
【知识点】语序不当;结构混乱
【解析】【分析】 A.偷换主语,“组员的服务意识大大增强了”的主语不再是“我们组”,语被偷换,将“自”移到句首。
B.搭配不当,“广泛而热烈的”只能和“讨论”搭配,而不能和“思考”搭配,去掉“和思考”。
C.句式杂糅,“唯一的目的是为了赚钱”两句式杂糅在一起,应该删去“为了”。
D.没有语病。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
6.【答案】A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前语境“他抬头售货”后面应该承接“及时发现”;从后文的“不断解答顾客的询问”来看,应紧承“随时倾听顾客的要求和意见”,可排除B、D两项。从事物的先后关系来看,“用心算代替算盘”应在后面,可排除C项。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除了关注语境、关键语言如“关联词”“语气词”等外,还要注意首尾句及其与上下的联系,也要关注每句句末的标点。
7.【答案】(1)B
(2)A
(3)C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A项,“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说法属于无生有和强加因果,文章第一段指出“尝试给诗下定义的人很多,但是到现在为止,为所有诗人和读者所公认的定义还没有出现”,但并没有相关“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被公认的关于诗的定义,因此,没有必要给诗下定义”相关的信息;C项,“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因此,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说法强加因果,想象信息在文章倒数第二段,原文为“诗的美却不是靠华丽词藻装饰起来的,华丽词藻的组合不一定是诗。诗的美应该是内在的美、本质的美,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而不应该是浮艳的美、矫饰的美”,并不是说因为华丽的词藻会让诗变得浮艳,写诗不能追求华丽,只能朴实。D项,“是现实生活的直接反映”说法错误,相关信息在文章最后一段,原文为“诗与现实的关系,不像平面镜似的直接反映,而是要经过诗人头脑的折射”。
(2):A项“层层递进”说法错误,文章是并列结构,故选A
(3):C项,A项在文章中体现,B项与文意相符,D项与文意相符,C项在文章中没有体现,故选C
故答案为:(1)B;(2)A;(3)C;
【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2)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查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侧重根据文意进行推断。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的细微差别。
8.【答案】(1)D
(2)A
(3)①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②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④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⑤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⑥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报告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1)D项,曲解文意。这些措施都是兴仁市已经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后的下一步计划,并不是为了摘掉贫困县的帽子。
(2)B项,扩大范围,原文是“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并不是指我国所有的农村地区。C项,项无中生有,“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于文无据。D项,张冠李戴,“打造一乡一品平台”不是杨斌的看法。
(3)本题抓住关键句 “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的区域特色产业正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传统的农业已经不能适应三产融合发展的需要,必须做出相应调整,从生产、加工、流通、产业融合模式、营销方式、管理运行机制等各个方面,适应新格局,支撑新格局,引领新格局”“从硬件看,目前宽带网络仍未覆盖的地区、网络普厦水平较低的区基本上都是地处偏远、自然环境复杂的农村地区,这些地方网络建设难度大、投入成本高。从软件,在与日常生活质量密切相关的网络购物、旅行预订、网上支付及互联网理财等应用方面,农村网民的用率也远近低于城镇网民”“下一步,兴仁市将从打造产业展示唯一平台、打造薏仁米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当地旅游业发展,推动兴仁市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一乡一品最关键的是平台,需要整合各方力量。要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和农民在一起,帮助他们实现一乡一品的梦想”,概括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1)D;(2)A;
(3)①坚持发展科技,推动我国农业快速发展。②加快农村产业调整。使农村产业尽快适应、支撑、引领新格局。③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绿色农业和文旅IP,打造绿色生态小镇来拉动旅游业发展。④加快偏远农村地区的网络建设,通过互联网连接全国销售通路,提升居民生活便捷度。⑤打造一乡一品,推动产业再上新台阶。吸引并留住人才。⑥鼓励大学生上山下乡,让更多大学生到农村去,与农民一起建设美丽乡村。
【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
(2)本题考查对文章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其做法是,全面准确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并对文章中所述的事件或所述道理进行综合性分析、判断,进而推理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9.【答案】(1)D
(2)①命运悲苦。新婚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④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3)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一是祖母的一生。作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枯萎。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
【知识点】对文本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分析】(1)A项,“采用了动作描写,表现出祖母达观地对待生死”错误。运用的是神态描写,除了表现出达观,还表现出对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伤感;B项,不是紧张的心理,因为后文是母亲告诉父亲金锁不见了。C项,前部分正确,祖母珍视二胡,因为二胡是祖父让老寿爷带回的,在她心中,二胡就意味着祖父。但后一部分错误,祖父并没有对祖母有忠贞,他为一个瞎女人操琴卖唱,表明他背叛了祖母。故选D。
(2)结合“我祖父也死于秋天。死于异乡异地一个叫石码头的地方。据说他是在新婚的五天后出走的,走了就没再回来”分析可知,祖母命运悲苦;结合“祖母守着他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祖父的事”分析,祖母宽容;结合“后来祖父把他的二胡交给贩米船上的人带回家。从我记事起,那把二胡一直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当蛇皮琴筒发出清脆的开裂声时,我先看见了从琴筒里滚出来的金光闪闪的东西。那东西渡过火堆,渡过父母亲的身边,落在我的脚下。那是我祖母的金锁”分析可知,祖母忠贞;结合“祖母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我跟着她”分析可知,祖母能干。
(3)答题关键词“标题的含义和作用”“结合文本”“谈自己的看法”。首先要理解这里的“季节”的含义,也就是它的内涵与外延。“季节”在本文主要指春秋两季,因为与祖母相关的故事都是发生在这两个季节,从深层来看,春秋又代表的一个轮回,即指季节的轮回,同时还指一个人的 意思。理解的“季节”的含义后,接着分析为什么是“祖母的”,这就需要围绕着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来分析。这是一道综合探究题,联系文章内容答题,适当加入自己的见解,言之成理即可。
故答案为:(1)D;
(2)①命运悲苦。新婚后五天,丈夫就出走了,而且走了就没再回来。②宽容。她守着丈夫留下的老屋过日子,闭口不谈丈夫的事,并没有责怪丈夫。③忠贞。她将丈夫让人带回的二胡高高挂在一家人的头顶上,她思念丈夫,有看到丈夫的幻觉,她将自己的金锁放在二胡之中,表明自己与丈夫永远在一起。④愚昧。丈夫背叛了她,她却一直守在老屋里,即使丈夫死去,她仍然如此。⑤能干。去五里外的白羊湖边采青粽叶,包粽子。
(3)含义:一是文中写到的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主要指离开人世的秋季;一是祖母的一生。作用:①组织情节,小说中的主要故事按照季节展开,祖母生活中的春季和秋季是明线,祖母的一生遭遇是暗线。②象征人物命运。祖母在春季等待,春天象征希望;祖母在秋季离开人世,秋季象征生命枯萎。③暗示小说主题。祖母的季节不是很好的季节,暗含作者对祖母的同情和对祖母的怀念。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解答此题,可将各选项文字同文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以确定正误。
(2)本题主要考查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解答此题,阅读全文,逐段逐句地筛选文章信息,并加以概括。分析注意从小说的情节入手,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或其它的侧面描写进行分析总结。
(3)本题主要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及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这是一道理解文章题目的含意和分析题目作用的试题。题目的含意要结合文章的主旨来解释其表层意、深层意和象征意等,题目的作用要从结构作用、内容作用和表达作用等几个方面分析。
10.【答案】(1)C
(2)①“远航”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老“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贯穿全文,与“西昌”号有关的人和事都围绕远航展开。②“远航”具有象征意义,老舰长的退役和老“西昌”号的最后一次悲壮远航,新旧替代,预示着新一代军人、新一代战舰和新一代海军的诞生,他们也将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
(3)①父亲与战舰心有灵犀,时刻关注老“西昌”舰,说明父亲对军舰和海军的热爱。②作为一名军人也应该像老“西昌”舰一样,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地远航。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赏析文本的内涵;领悟文本的艺术魅力;小说
【解析】【分析】(1)C项,“其身上流露出的伤感令人唏嘘不已”错误,从原文 “我真羡慕它,能在轰轰烈烈中远航”可知,应该是“羡慕”。
(2)解答时要结合文本内容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文本的核心内涵,“远航”是小说的主要线索,文中大部分内容和人物与“远航”有着紧密的联系,“远航”也突出的是一种象征内涵,象征新一代舰战和海军序列的诞生,突出航海者扬帆远航的姿态。
(3)“肖海波这才发现自己刚刚读懂父亲”这一句极具内涵,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进一步显示出父亲与“西昌”舰心有灵犀的特点,形象表明父亲作为一名军人对海军的无限热爱,也表明军人应该像西昌舰一样,随时准备为祖国做出应有的贡献。
故答案为:(1)C;
(2)①“远航”是小说的主要情节,老“西昌”舰最后一次远航贯穿全文,与“西昌”号有关的人和事都围绕远航展开。②“远航”具有象征意义,老舰长的退役和老“西昌”号的最后一次悲壮远航,新旧替代,预示着新一代军人、新一代战舰和新一代海军的诞生,他们也将以崭新的姿态扬帆远航。
(3)①父亲与战舰心有灵犀,时刻关注老“西昌”舰,说明父亲对军舰和海军的热爱。②作为一名军人也应该像老“西昌”舰一样,随时接受祖国的召唤,轰轰烈烈地远航。
【点评】(1) 本题考查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解答时主要抓住原文内容进行鉴赏。把握内容要点的命题方向主要是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混淆和关键词的曲解等,可以到文中找到选项所在的句子,并将选项的意思与原文进行比较,辨别正误。
(2)本题考查把握标题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时注意结合文本内容,由表及里的分析。文章的题目一定与文章的内容、人物、情节、主题等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所以这类题目一定要从这几个方面综合全文的信息来考虑。
(3)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小说探究题常见的探究方向有对小说主旨的多维解读,对小说构思(如情节安排、结尾效果、某一段落的合理性等)的不同看法,对小说内容(或人物、或标题)的探究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认真审题,从题干中“切”出要点,审准探究点,是探究人物、情节还是主旨。
11.【答案】表现了老张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知识点】欣赏文本的形象;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张秉贵,1918年出生于北京,11岁时到纺织厂当童工,17岁到北京一家杂货店当学徒。旧社会的苦难经历,让张秉贵不堪回首。新中国成立的50年代初,即将开业的北京百货大楼招聘营业员,尽管规定只招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已经36岁的张秉贵因有“多年的经商经验”被破格录取,当上“新中国第一店”的售货员。他从1955年11月到百货大楼站柜台,30多年的时间接待顾客近400万人次,没有跟顾客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嘴,没有怠慢过任何一个人。他苦练售货技术和心算法,练就了令人称奇的“一抓准”“一口清”技艺。所谓“一抓准”,就是指一把就能抓准分量;“一口清”则是非常神奇的算账速度。本题张秉贵把糖卖给赶火车的顾客,“老张立即征得前面顾客的同意,很快给他称完糖”,不仅提前卖糖给顾客,而且“又告诉他应该在哪儿坐车去火车站”,体现张秉贵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故答案为:表现了老张关怀备至,耐心劝慰,急人所急、解人所难的品质。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
12.【答案】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
“顾客生气地质问他:‘你是不是嫌我买得少,看不起我’”是他前期服务态度遭到顾客的不满。新中国成立后,张秉贵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关怀。在旧社会里他受尽资本家的压迫和凌辱,新中国成立后,他打心眼里感谢党和毛主席,决心做好本职工作,报答党的恩情。当时的他认为多销货多卖钱就是做好本职工作,因而怠慢了买的少的顾客,引起顾客的不满;
之后党支书找他谈心,告诉他“我们社会主义商店做买卖,首先要为人民服务好”,他深受触动,及时端正了自己的服务态度,从此成为一个热情周到、耐心细致为人民服务的人。
从前冷漠的态度与后来“为人民服务好”的态度形成对比,体现出他的成长转变,让人物形象更丰富立体。
故答案为:刚成为售货员时对顾客的冷漠与后来热情为顾客服务的对比,表现了张秉贵的不断成长与变化。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语句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在原文中找出语句,再结合上下文分析语句在结构、人物形象、主旨表达上的作用,所用的表现手法以及表达效果等。
13.【答案】运用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
文章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选段是文章的第八个场景。在柜台里,他“三步并作两步走,一点儿不知累”,晚上下班后,他“感到有些支持不住,有时连上楼还要扶着墙”这些都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张师傅一心扑在工作上的敬业精神。当他累得“额头渗满汗珠”这也是细节描写,表现了张师傅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顾客按住秤盘说:“老同志,您先擦擦汗!”这是语言描写,也是侧面描写,体现了张师傅关爱顾客,顾客关爱张师傅这种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故答案为:运用侧面描写和语言描写,写出了人人平等、互相关爱的良好社会风气。
细节描写,通过在柜台里和下班后的不同表现,写出了张秉贵工作时认真负责的态度,表现了他的“一团火”精神。
【点评】此题考查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能力。首先要明确常见的刻画人物的手法,主要有: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正面描写(直接描写),侧面描写(间接描写),白描和工笔等。
14.【答案】比喻,点明标题,指出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知识点】修辞手法的分析、运用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文章标题为“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文段是文章的第一个场景。“像一团火一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售货员的动作与接待顾客的热情,比喻为一团火,既照应了文章的标题,又点明了主旨,写出了张秉贵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故答案为:比喻,点明标题,指出他卖糖果的技艺和对顾客的热忱。
【点评】此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赏析句子的题目主要是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常见的修辞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表现手法主要是对比、衬托、动静、虚实和视听结合等,答题时先辨析手法,然后结合文句进行解释,最后明确效果。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