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答案】A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A无误;
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
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
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篮 漫山遍野 遴选 遐思迩想
B.蔽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
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
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
【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BC无误;
D.“娇揉造作”中“娇”应改为“矫”。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 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 2 000美元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 D.炙手可热
【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A.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使用正确。
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使用正确。
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使用正确。
D.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句中指“他”受欢迎,而不是权势大,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语言简洁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其它三句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B.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C.我在大连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喝口水吗?
D.当你洗手时,时间从你的指缝里溜走——于是你又慨叹:“时间过得真快了!”
【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补充说明;B、C、D表示转折中转换话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8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C.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 A.语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把“不仅”“而且”领起的内容互换。
C.成分残缺。句子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
D.成分残缺。“流传着”的宾语残缺,可在“民以食为天”后加宾语“的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7.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寻梦者。
【答案】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知识点】欣赏作品的形象;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文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利用文本中的四个小标题,概括所写的内容。四个小标题为: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一部分,结合“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分析,袁隆平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结合人物的精神品格分析,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第二部分,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 持慎重态度。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写出了人物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的品质。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第四部分,写了①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写出了袁隆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品格。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故答案为:第一问: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二问:袁隆平的品质: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②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③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④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
第三问: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文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活趣事
袁隆平老师的中国梦就是粮食增产,让十几亿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进而让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有饭吃,吃得好。从他的梦想来认识袁老师,就能理解这位老科学家为什么总是精力充沛,锲而不舍地追求杂交水稻增产的新高度,就能理解国际水稻专家们为什么给他取名为“杂交水稻之父”,就能理解湖南省近两届省委书记为什么称他为“80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身不离田间,被农民尊称为“米菩萨”。
“米菩萨”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关于他的外语水平,有人误认为不过是“二两棉花——弹(谈)不上”,其实不然1992年,我随袁老率领的代表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研讨会,并应邀在会上作报告,报告后留有十分钟时间给专家们提问。刚开始还比较顺畅,但当一位日本专家问到中国防治稻瘟病使用哪些农药时,我有点接不上。农药的名称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难记且不好发音。袁老师看到我面露难色,立即小跑着登上讲台,帮我救场事后,我很感激地说:“我还没来得及喊‘救火’,消防员就跑过来了。”
早在1999年,经专业评估事务所评估,仅“袁隆平”这个品牌,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另外还拥有“隆平高科”百分之五的股份。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1994年6月,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庆典活动上,袁老师将他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1.5万美元奖金全都捐献出来,设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首届颁奖评选出24人,他们是在艰难的开创年代大力支持杂交水稻研究和为推广杂交水稻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我曾陪他去北京出差,在国家计委、科委、农业部等机关奔忙。付的士费时,如果跑的这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袁老师会争着付钱;倘若无关,任凭我怎么赖着他掏钱他都是“冷水褪鸡——一毛不拔”。我笑着说:“都是办公事,何必泾渭分明。”他嘿嘿一笑。
“文革”期间,袁老师还在安江农校教书,春播季节指挥生产的上级领导不顾寒潮南侵,命令限期完成稻谷播种任务,结釆发芽的种谷全部烂在泥里。袁老师深感惋惜,就此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还应加一个“时”字,让生产领导者明白不违农时的重要性。这是何等科学合理的建言,可就是这个“时”字,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幸免这场大祸之后,袁老师自嘲:“只怪自己不关心政治。”
长期的工作劳累,特别是水稻杂交试验与推广中要熬受日晒、风吹、雨淋,再加上饮食不定时,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肠炎。而他又最怕在医院耽误时间,好在他有个特殊单方: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颇有临时性的疗效。袁老师的爱人邓哲随时为他备着这些“私家秘方”,连出国时也备以急用。我们都笑说:“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袁老师既是一个分秒必争忘我工作的科学家,又是个喜乐善玩的乐天派。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游泳、打麻将、下象棋、拉小提琴、打气排球、打乒乓球、开摩托车、驾驶汽车等,他都是行家里手,袁老师家住长沙市东湖街道,近年来,他年年参加社区的气排球比赛,特别喜欢与独居、空巢老人竞技,切磋球艺。他襟怀豁达,爱开玩笑,和蔼可亲。大千世界对他来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被尊称为“米菩萨”和“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的梦想是粮食增产,让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让全世界人有饭吃,吃得好。
B.“文革”期间,袁隆平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还应加一个“时”字,这一科学合理的建言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袁隆平自嘲“只怪自己不关心政治”。
C.文中说仅“袁隆平”这个品牌的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了,这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
D.最后一段说袁老师“分秒必争忘我工作”,又说他“喜乐善玩”,看似互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袁老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9.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照应了标题,引出下文对袁隆平的具体介绍,凸显了袁隆平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袁隆平的崇敬、赞美之情。
B.在选材行文上,文章选取了袁隆平老师生活中的几件趣事,且以“我”的口吻娓娓讲述,读来真实亲切。
C.语言质朴平实,趣味性强,比如“冷水褪鸡———毛不拔”“二两棉花——弹(谈)不上”等歇后语的运用,使文章显得生动诙谐。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首段统领全篇,以下具体讲述若干生活趣事,最后一段对上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10.文中写了袁隆平的哪些生活趣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中国梦以及他坚韧执着的追梦精神打动了很多人,通过本文来看,袁隆平有哪些优良品质?
【答案】8.C
9.D
10.①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
②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日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③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答“文革”那件事亦可)
11.①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②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针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言。④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只需答出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应明确写人物事迹的语段,并能够概括出主要事件,注意语言简洁,一定要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概况成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兴衰。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根据原文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8.C.“这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错,第三段提到“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另外还拥有‘隆平高科’百分之五的股份。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袁老师致身于农业,不是为了金钱,不是我们理解的创业,而是不断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研究杂交水稻作出自己的贡献。选项不合文意。
故答案为:C。
9.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最后一段对上文内容进行了总结”错,文章是总分式结构,最后一段继续讲述袁隆平的生活趣事,而并非对上文内容的总结。
故答案为:D。
10.由第二段“但当一位日本专家问到中国防治稻瘟病使用哪些农药时,我有点接不上。农药的名称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难记且不好发音。袁老师看到我面露难色,立即小跑着登上讲台,帮我救场”可知,袁隆平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由第四段“付的士费时,如果跑的这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袁老师会争着付钱;倘若无关,任凭我怎么赖着他掏钱,他都是‘冷水褪鸡——一毛不拔’”可知,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由倒数第二段“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肠炎。而他又最怕在医院耽误时间,好在他有个特殊单方: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我们都笑说:‘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可知,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故答案为:①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
②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日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③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答“文革”那件事亦可)
11.第一段提到“袁隆平老师的中国梦就是粮食增产,让十几亿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进而让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有饭吃,吃得好”,可见袁老师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第三段提到“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可见袁老师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倒数第三段提到“春播季节指挥生产的上级领导不顾寒潮南侵,命令限期完成稻谷播种任务,结果发芽的种谷全部烂在泥里。袁老师深感惋惜,就此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还应加一个‘时’字”,领导不顾实际情况,不能实事求是,胡乱指挥,袁老师针对这个情况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建言。倒数第二段提到袁老师生病时的行为,“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他人评价是“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可见袁老师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
故答案为:①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②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针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言。④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1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4.“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答案】12.C
13.B
14.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知识点】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然后通读全文,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
12.C项,“工作之谨慎”错,原文第一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13.B项,“心理描写”错,第一段中并没有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可见原因之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由原文“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可总结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
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见: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由原文“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可见: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故答案为: 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6.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7.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案】15.B;E
16.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且杂交水稻技术被他们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17.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首先确定信息所在的答案区间,然后加以分层概括最后提取答案。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观点,再从文本筛选信息分析自己的观点。
15.A 项,“……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表述不准确,由下文“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 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的表述来看,在这次会议之前,袁隆平就已经国内外闻名,广为人知了。C项,“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的表述有误,原文中“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的意思是说袁隆平培育出了好的水稻种子。
D项,“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曲解文意。由袁隆平的话语“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可知,袁隆平的学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是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和更好的研究条件。袁隆平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
故答案为:BE。
16.由文中“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可知原因,同时,这种联想是由斯瓦米纳森博士的一番话引起的。
17.首先要确定表达袁隆平看法。答案区间应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袁隆平回答别人的玩笑的话语中,把袁隆平的这段话加以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从“国家需要”“成长需要”的角度分析,注意对段内的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取。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
2014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发展、现实数据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文章不卑不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
材料二:
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年提供200万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材料三: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
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
B.袁隆平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和豁达,对于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
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承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下研究水稻的事业。
19.作为一位负有盛名的科研人员,袁隆平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袁隆平“坚守”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坚守”和“放弃”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答案】18.D
19.①专注科研 ②不慕名利 ③勇于担当 ④甘于奉献 ⑤乐于创新
20.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重点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做题时从原文中找到分析每个选项的有效内容,然后把选项与之一一对应,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传主的品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曲解文意,原文是“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B项,“对于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以偏概全,原文是“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
C项,“超级稻”和“三不稻”概念混淆。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概括出专注科研;由“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概括出不慕名利;由“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概括出勇于担当;由“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概括出甘于奉献;由“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概括出乐于创新。
故答案为: ①专注科研 ②不慕名利 ③勇于担当 ④甘于奉献 ⑤乐于创新
2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分析他的坚守;根据“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分析他的放弃;“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这是对“放弃”与“坚守”的辩证理解,据此分析“放弃”与“坚守”的关系。
故答案为: 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三、综合表达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今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等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专家公布了海水稻理论测产结果最高为亩产620.95公斤,远远超出了预估的亩产300公斤,这一数字基本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答案】袁隆平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中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
此题属于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抓住句子“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作答。
故答案为:袁隆平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点评】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中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一句话新闻是由一个短句构成的新闻。常常是用一句话把那些有重要意义的、为群众普遍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到更多的消息。一般压缩为“谁怎么样”,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多写。
22.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 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上联:
下联:
【答案】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文字创设的情境拟写一副对联。文字情境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写“杂交水稻之父”在长沙去世。第二段介绍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及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后产生的效益——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袁隆平的梦想。第三段,是一句抒情性文字,指出一片片稻田,一阵阵稻香,就是袁隆平留下的足迹。三段文字的关键点在第二段上,袁隆平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田间地头搞科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培育出杂交水稻,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对联要求进行拟写即可。拟写时最好突出袁隆平的贡献——解决人们吃饭问题。
故答案为: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拟写对联能力。拟写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
23.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答案】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一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的质疑: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一题两问,问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他遇到的困难是:从“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可概括出他研究杂交水稻,认为杂交水稻有前景,这是受权威论断否定的。从“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 可概括出,有人嘲笑他对遗传学无知。从“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可总结出,有些学者质疑,他们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而袁隆平应对的办法是,“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袁隆平不打算退却”“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可总结出面对困难时,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故答案为: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一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的质疑: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24.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答案】①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一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结构、手法等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结构方面主要是概括行文思路,需要分层并归纳层意。首先总体说明结构特色,即使用小标题的结构模式。然后结合小标题分别说明大体意思。最后总结小标题结构模式的特色或者优点。概念诠释:标题式文章是一种较常见的写作模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手法方面:首先明确使用了何种哪些表现手法或者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别举例说明,最后点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①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一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点评】本题考查对结构、手法等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25.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2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2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9.当记者询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具体是怎样的时,他激动地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请以袁隆平的话为参照,以“我做过一个梦”开头,另选对象,再仿写一组句子。
30.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31.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答案】25.A
26.B
27.C
28.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
29.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故乡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居民像鸟儿一样自由,楼房像森林一样错落有致。
30.埋头几十年,成就杂稻之父
31.他潜心研究数十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满天下万人赞,却仍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语言得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小作文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掌握能力。平时要积累句号、问号、引号等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着重考查引号,应了解引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句辨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用、排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应了解这三种修辞的概念、把握其特点和构成规律,最后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主要语病是句子成分赘余和搭配不当,应在平时掌握常见的病句特征,最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根据语境填写,注意语意连贯和字数限制。答题原则是瞻前顾后,抓住句子的主语,看句式的呼应和语意的衔接连贯。
(5)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
(6) 本题考查对对联内容与结构特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题意进行解答。首先明确对联的规则,上下联之间相对应的词汇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再者上联的最后的一字要是仄声韵。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则要是平声韵。然后按照内容进行组织。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拟写颁奖词,首先,要对获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他(她)做的什么事情值得赞扬,他(她)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歌颂。其次,颁奖词的语言要精练,要能高度概括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文辞优美,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
25.A.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殊含义,这里是指90岁以上;
B.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直接引用;
C.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
D.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强调。
故答案为:A。
26.“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借代、顶真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27.原句句子成分赘余,主语是“他”,第二个句子中“传授”是谓语,“杂交水稻技术”是宾语,应去除“的”,排除AD两项。原句搭配不当,“克服……问题”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克服”改为“解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28.第①空,前面是“水稻是”,后句是“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解释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吃水稻,此处可填“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第②空,根据前面的“因此”和后面的“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填写,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吃水稻,所以要提高水稻产量,此处可填“提高水稻的产量”。
故答案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
29.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以“我做过一个梦”为开头仿写,注意句式一致,注意内容贴切。仿写的开头是“我做过一个梦”,应自选对象,写出梦的内容,采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仿写的句式是“我做过一个梦,梦见……的……像……一样……,……像……一样……,……像……一样……”,仿写注意语意连贯。
故答案为: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故乡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居民像鸟儿一样自由,楼房像森林一样错落有致。
30.首先明确题干内容,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对联的内容是赞美袁隆平。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都是动宾短语,是介绍了袁隆平的贡献。那么上联就可以按照这个结构来写,可以写成:埋头几十年,成就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埋头几十年,成就杂稻之父。
31.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明确拟写颁奖词主要需关注两点:一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整合概括,如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成名后仍奋斗在田间;二是表达对其的赞美之情。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拟写可即。
故答案为:他潜心研究数十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满天下万人赞,却仍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1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同步练习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田埂(gěng) 贬斥(biǎn) 饥馑(jǐn) 颁发
B.淤泥(yū) 花蕊(lěi) 山麓(lù) 撼卫
C.籼稻(shān) 稻菽(shū) 蕴藏(yùn) 签署
D.分蘖(niè) 一蔸(dōu) 掖着(yè) 陨落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摇篮 漫山遍野 遴选 遐思迩想
B.蔽塞 计日程功 料峭 轻手摄脚
C.丰姿 孽根祸种 稗益 功亏一篑
D.消受 精疲力尽 凛冽 娇揉造作
3.下列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袁隆平以“杂交水稻之父”的美名誉满天下,无形资产评估超过1 000亿,可当他面对共和国总理时,却直言不讳地申请 2 000美元的科研经费。作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为了“杂交水稻”的科研成功,他挺身而出,勇于担当。他精通田间地头的每一样活计,一身泥土气息,却是地地道道的城里知识分子出身。他是位逢开会就请假的全国政协常委,生活中却是个率性而为,排球、游泳、下棋、打牌、小提琴样样精通的“老顽童随便走到哪里,都是个炙手可热的嘉宾。
A.誉满天下 B.直言不讳 C.挺身而出 D.炙手可热
4.对下面一段文字主要意思的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临摹名帖时,法帖的轮廓和神韵会潜移默化地塑造我们当下的心境。不断临帖的过程,其实就是与古人神交的过程。在笔、纸、手、心长时间的磨合中,以前粗糙的书写方式逐渐被改变,同时性情中焦躁、杂乱的成分也会被削弱,静谧的书香墨海能渐渐陶冶出精神之光。“旧我”不断褪色后,温文尔雅的君子形象将卓然而立。
A.练习书法的关键,是凝神聚力、平心静气地临摹名帖。
B.只有温文尔雅、卓然而立的君子,才能成为著名书法家。
C.研习书法可以怡养性情,提升个人品昧,提高精神境界。
D.书法要靠领悟,悟明书法之道,才能不断提高书法水平。
5.()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与其它三句作用不同的一项是( )
A. 前些年一家有影响的报纸在头版刊登了一篇贬斥杂交稻的文章,说杂交稻是“三不稻”——“米不养人,糠不养猪,草不养牛”。
B.轻风起来时,点点随风飘散,那更是杨花了。——这时偶然有几点送入我们温暖的怀里,便倏地钻了进去,再也寻它不着。
C.我在大连的公司干得挺顺心。老板对我不错,工资也挺高——我能喝口水吗?
D.当你洗手时,时间从你的指缝里溜走——于是你又慨叹:“时间过得真快了!”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位杂交水稻专家的研究成果,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率先在世界上实现“超级稻”目标。
B.9月18日上午,年过8旬的袁隆平院士亲自来到隆回试验田基地,查看超级稻生长状况。
C.由于杂交水稻的研究成功,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粮食自给自足难题做出了重大贡献。
D.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
7.课文《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写了袁隆平哪四个方面的内容?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分别体现了袁隆平作为一名科学家的哪些方面的品质?并请结合文本四个小标题所引领的内容,在下列横线上填出合适的内容。
袁隆平是一位 的实践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研究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捍卫者;
袁隆平是一位 的寻梦者。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生活趣事
袁隆平老师的中国梦就是粮食增产,让十几亿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进而让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有饭吃,吃得好。从他的梦想来认识袁老师,就能理解这位老科学家为什么总是精力充沛,锲而不舍地追求杂交水稻增产的新高度,就能理解国际水稻专家们为什么给他取名为“杂交水稻之父”,就能理解湖南省近两届省委书记为什么称他为“80后”,就能理解为什么半个多世纪以来他总是身不离田间,被农民尊称为“米菩萨”。
“米菩萨”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关于他的外语水平,有人误认为不过是“二两棉花——弹(谈)不上”,其实不然1992年,我随袁老率领的代表团赴菲律宾参加第二届杂交水稻国际研讨会,并应邀在会上作报告,报告后留有十分钟时间给专家们提问。刚开始还比较顺畅,但当一位日本专家问到中国防治稻瘟病使用哪些农药时,我有点接不上。农药的名称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难记且不好发音。袁老师看到我面露难色,立即小跑着登上讲台,帮我救场事后,我很感激地说:“我还没来得及喊‘救火’,消防员就跑过来了。”
早在1999年,经专业评估事务所评估,仅“袁隆平”这个品牌,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另外还拥有“隆平高科”百分之五的股份。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1994年6月,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举行的庆典活动上,袁老师将他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的1.5万美元奖金全都捐献出来,设立“袁隆平杂交水稻奖励基金”。首届颁奖评选出24人,他们是在艰难的开创年代大力支持杂交水稻研究和为推广杂交水稻做出重要贡献的杰出代表。
我曾陪他去北京出差,在国家计委、科委、农业部等机关奔忙。付的士费时,如果跑的这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袁老师会争着付钱;倘若无关,任凭我怎么赖着他掏钱他都是“冷水褪鸡——一毛不拔”。我笑着说:“都是办公事,何必泾渭分明。”他嘿嘿一笑。
“文革”期间,袁老师还在安江农校教书,春播季节指挥生产的上级领导不顾寒潮南侵,命令限期完成稻谷播种任务,结釆发芽的种谷全部烂在泥里。袁老师深感惋惜,就此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即水、肥、土、种、密、保、工、管)还应加一个“时”字,让生产领导者明白不违农时的重要性。这是何等科学合理的建言,可就是这个“时”字,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幸免这场大祸之后,袁老师自嘲:“只怪自己不关心政治。”
长期的工作劳累,特别是水稻杂交试验与推广中要熬受日晒、风吹、雨淋,再加上饮食不定时,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肠炎。而他又最怕在医院耽误时间,好在他有个特殊单方: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颇有临时性的疗效。袁老师的爱人邓哲随时为他备着这些“私家秘方”,连出国时也备以急用。我们都笑说:“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袁老师既是一个分秒必争忘我工作的科学家,又是个喜乐善玩的乐天派。他的业余生活丰富多彩,游泳、打麻将、下象棋、拉小提琴、打气排球、打乒乓球、开摩托车、驾驶汽车等,他都是行家里手,袁老师家住长沙市东湖街道,近年来,他年年参加社区的气排球比赛,特别喜欢与独居、空巢老人竞技,切磋球艺。他襟怀豁达,爱开玩笑,和蔼可亲。大千世界对他来说,“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
(有删改)
8.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袁隆平被尊称为“米菩萨”和“杂交水稻之父”,是因为他的梦想是粮食增产,让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让全世界人有饭吃,吃得好。
B.“文革”期间,袁隆平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还应加一个“时”字,这一科学合理的建言差点儿被视为篡改“最高指示”,袁隆平自嘲“只怪自己不关心政治”。
C.文中说仅“袁隆平”这个品牌的市值就为一千亿元,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了,这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
D.最后一段说袁老师“分秒必争忘我工作”,又说他“喜乐善玩”,看似互相矛盾,其实这正是袁老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
9.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段照应了标题,引出下文对袁隆平的具体介绍,凸显了袁隆平的思想性格和理想追求,字里行间饱含着对袁隆平的崇敬、赞美之情。
B.在选材行文上,文章选取了袁隆平老师生活中的几件趣事,且以“我”的口吻娓娓讲述,读来真实亲切。
C.语言质朴平实,趣味性强,比如“冷水褪鸡———毛不拔”“二两棉花——弹(谈)不上”等歇后语的运用,使文章显得生动诙谐。
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首段统领全篇,以下具体讲述若干生活趣事,最后一段对上文内容进行了总结。
10.文中写了袁隆平的哪些生活趣事?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11.“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中国梦以及他坚韧执着的追梦精神打动了很多人,通过本文来看,袁隆平有哪些优良品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①2001年春节过后的第二天,湖南长沙马坡岭笼罩在薄雾之中,空中不时飘下雨点。袁隆平眯起双眼,出神地打量着这片几百亩大的试验田,然后跨过水渠,迈步走进田间。他蹲下身子翻看着土壤。
②我跟随在他身后不禁产生了瞬间的错觉:这难道就是几天后就要赴京,领取由国家主席亲自签署、颁发的国家最高科技奖的科学家吗?他看上去更像一个地道的湖南农民。这使我想起了农民送给他的“泥腿子专家”“泥腿子院士”的称谓。
③挽起裤腿走下稻田,是人们从播种到收获季节见到的袁隆平最标准的“形象”。人们常提出的一个疑问是: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
④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
⑤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他在1961年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
12.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自然段中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体现了他热爱并献身农业科研的精神。
B.“挽起裤腿走下稻田”,进一步强调了袁隆平是一位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C.第①段首先对环境进行了描写,说明袁隆平工作之勤奋、工作之辛苦、工作之谨慎。
D.第②段最后一句从另一个角度高度评价了袁隆平的科学贡献。
13.下列对文段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中几个生动形象的动作突出了袁隆平工作认真、敬业的科学精神。
B.第①段中对袁隆平的描写采用了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C.文中对袁隆平的生动形象的描写表现了他对待科学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
D.“泥腿子院士”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这位农业科学家注重实践的特点。
14.“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杂交水稻之父
1982年的一个秋日,马尼拉洛斯巴洛斯镇国际水稻研究所的学术报告厅里,正在举行国际水稻科技界的盛会,座无虚席。会议开始,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农业部前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庄重地引领袁隆平走上主席台。这时,屏幕上赫然打出袁隆平的巨幅头像,下方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行特大黑体英文字。报告厅里顿时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国际同行的推崇,确实使袁隆平感受到了心智与汗水的价值,以及来自光明正大的竞争对手的真诚友谊和温暖。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
会后,袁隆平跟斯瓦米纳森博士开玩笑说:“您今天这样‘突然袭击’,大张旗鼓地‘贩卖’我,可真叫我有点措手不及呀。”“我就是特意要给您一个惊喜呀!”“可我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时,您竟然给我定了个每月800美元的实习研究生工资!”袁隆平笑着说。那一次他曾向斯瓦米纳森提出严正抗议,准备拂袖而去。经斯瓦米纳森反复道歉,极力挽留,并把他重新定为特别研究员,每月工资提到1750美元,他才留了下来。
“哈哈,您还记得那件事哪!说实话,那时候我们看您在国内地位也很低似的,这里给您待遇太高,反而使我们丢份。加上那时我们毕竟还没有亲眼见过成功的三系配套杂交水稻,所以给您定工资估计为您在国内的10倍,想来您该可以接受。没想到您还很有气派!而第二年我们就看到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所以我们后来一直为那件事感到惭愧。今天,也算是我们正式为您正名吧!”
“哈哈,原来阁下您也曾亲自参与歧视我的‘勾当’啊!坦率地说,我们在国内是从来不争经济利益的。可是,到了您这里,拿多少钱可就关系到中国科学家的尊严了,所以我一定要跟您‘斗争’到底啊。不过,中国有句老话,叫作‘不打不相识’。这就像我们国际科技界的朋友们,实际都是同一阵地上的竞争对手。但是也正因为在同一阵地上竞争,才有机会成为朋友啊!我和您一见面就‘打了一仗’,所以我们的友谊也将更加长久。是不是?”袁隆平说。
袁隆平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使水稻平均亩产比原先增加20%以上。这项世界领先的科技成果,不仅有助于中国以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而且惠及全世界。为此,他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院长西瑟罗纳先生介绍袁隆平当选的理由是:“袁隆平先生发明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 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说“邓小平送来了好政策,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他专门花钱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袁隆平把他的研究生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这些研究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有人便跟袁隆平开玩笑说:“您老人家送出的人才都飞了,您可是白费心血了!”袁隆平则认真地回答说:“你们不要见识短浅。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一旦祖国有条件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他们随时都会回来的。相反,如果他们回来而又无用武之地,那又叫人家回来干什么呢?”
(摘编自庄志霞《袁隆平传》)
15.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斯瓦米纳森博士在他主持召开的一次国际水稻科技界会议上的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
B.袁隆平因为发明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杂交水稻技术,为全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杰出贡献,被美国科学院选聘为外籍院士。
C.湖南郴州农民曹宏球为了感谢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专门花钱请人雕了一尊汉白玉的袁隆平石像供在家里。
D.袁隆平的研究生经他介绍到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攻读博士学位,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E.本文通过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相关事迹的描述,表现了一位伟大的科学家的博大胸怀以及勇于探索、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
16.尽管被国际同行称为“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内心却“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这是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17.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见识短浅”。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三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问题。
材料一:
袁隆平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种田人”——中国一半以上的农田都种上了杂交稻种。民间一度流传,两个“平”让中国人吃上了饭: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他艰苦卓绝的研究为曾经被饥饿困扰的国家带来希望,国家的鼎力支持为他带来了盛名,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那么,真实的袁隆平是怎样的?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神坛下,是无数人的拭目以待;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
2014年10月,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从历史发展、现实数据的角度对网友的质疑一一进行驳斥,承认有问题,但也绝不是一些“居心叵测”之人描述的那样,文章不卑不亢。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
材料二:
2000年,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隆平高科许诺每年提供200万元的科研经费,以及由姓名使用权换算而来的5%股本。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
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他说:“我就是个‘过路财神’。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
材料三:
“失败那么多次,消耗那么多时间,究竟是什么支撑你?”记者问道。
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
这便是科学家的本心,他们天然对获得答案有着强烈渴望。为了这种渴望,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A.袁隆平的研究给国家带来了希望,获得了国家的大力支持,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
B.袁隆平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和豁达,对于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
C.在《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一文中,袁隆平承认“三不稻”确实有问题,这体现了他作为科学家的责任和担当。
D.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完全是因为他不愿意放下研究水稻的事业。
19.作为一位负有盛名的科研人员,袁隆平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20.袁隆平“坚守”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坚守”和“放弃”的关系是什么?请结合文本分析说明。
三、综合表达
21.阅读下面的文字,将其概括为一句话新闻。不超过30个字。
今年9月28日,由袁隆平挂帅的“海水稻”项目将在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等国家示范基地进行实地测产。专家公布了海水稻理论测产结果最高为亩产620.95公斤,远远超出了预估的亩产300公斤,这一数字基本追平了淡水稻的平均亩产量。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
全球有9.5亿公顷盐碱地,其中1亿公顷(15亿亩)在中国,2.8亿亩可以开发利用。
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
22.请根据下面文字创设的情境,结合你的感触写一副对联。要求:对仗工整,语言浑成,音韵和谐。
默哀!5月22日下午1点07分,“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他几十年如一日,不辞辛苦、殚精竭虑,终于实现了杂交水稻技术的历史性突破。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袁 隆平曾经说过,他有过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的梦,一个是杂交水稻引进到全球各地的梦。这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家的梦,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之梦。
那一片片稻田,那一阵阵稻香,就是他留下的足迹!
上联:
下联:
23.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解决的?
24.写人物通讯,可选的事例很多,但是作者围绕主题,选取可以突出人物个性的事例,选材精,不庞杂。《 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 》的作者是用什么样的结构和手法将这些具体、典型事例贯穿起来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投入杂交水稻的研究,“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半个世纪以来,袁隆平一身泥、一身水,奋斗在田间,被称为“中国最著名的农民”。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成功研究出“二系法”杂交水稻,创建了超级杂交稻技术体系,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始终居于世界领先地位。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袁隆平表示,水稻是①,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因此,②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
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多年坚持下田的袁隆平,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有人感叹:袁隆平长得比农民还农民。如今,袁隆平虽已功成名就,但依然奔走在田间,为他的“禾下乘凉梦”和“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而努力。他的团队在内蒙古兴安盟1000亩盐碱地水稻基地完成试种测产。该基地pH接近9,盐度高于0.6%,属于不毛之地。现在,这里不仅长出了水稻,试种结果还远远超过了预期。
25.下列语句中的引号,标示特殊含义的一项是( )
A.“90后”袁隆平让中国人的饭碗牢牢地端在了自己的手中。
B.“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这是袁隆平的名言。
C.他发明了“三系法”籼型杂交水稻。
D.他为确保我国粮食安全和世界粮食供给做出了卓越贡献,荣获“国家最高科技奖”等多项荣誉。
26.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反复 比拟 借代 B.引用 排比 比拟
C.排比 夸张 顶真 D.引用 顶真 夸张
27.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B.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克服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C.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解决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D.他也曾多次赴印度、越南等国,传授的杂交水稻技术以帮助这些国家攻克粮食短缺和饥饿问题。
2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9.当记者询问袁隆平的“禾下乘凉梦”具体是怎样的时,他激动地说:“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杂交水稻的茎秆像高粱一样高,穗子像扫帚一样大,稻谷像葡萄一样结得一串串。”请以袁隆平的话为参照,以“我做过一个梦”开头,另选对象,再仿写一组句子。
30.下面是一幅赞美袁隆平的对联的下联,请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
上联:
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
31.请结合材料内容,为袁隆平拟写一则颁奖词。要求:不少于6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形声字的分辨;形近字的分辨;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A无误;
B项,“花蕊”的“蕊”应读“ruǐ”,“撼卫”应为“捍卫”;
C项,“籼稻”的“籼”应读“xiān”;
D项,“掖着”的“掖”应读“yē”。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字形能力。此类题主要考查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生僻字的字音。多音字要依照“据义定音,音随义转”的特点,区分一般词语与专用词语的读音、词性辨别读音等。平时要善于积累,同时要结合词义、词性、汉字“六书”等相关知识及技巧进行辨析。
2.【答案】D
【知识点】同音字的分辨;形似字的分辨
【解析】【分析】 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ABC无误;
D.“娇揉造作”中“娇”应改为“矫”。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字形。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课后读写,特别是同音字与形近字;同时还要结合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3.【答案】D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 A.誉满天下:美好的名声天下皆知。使用正确。
B.直言不讳:说话坦率,毫无顾忌。形容一个人说话毫无隐瞒。使用正确。
C.挺身而出:形容面对着艰难或危险的事情,勇敢地站出来。使用正确。
D.炙手可热的意思是手一靠近就感觉很热,比喻权势大,气焰盛。句中指“他”受欢迎,而不是权势大,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D。
【点评】 本题考查成语辨析与运用能力。此类题目要准确把握成语的含义和用法,结合语境具体分析,然后做出判断。注意常见的成语错误类型:望文生义、重复、褒贬不当、用错对象、矛盾。
4.【答案】C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文段强调的是书法对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即塑造人的心境,怡养人的性情,陶冶人的精神等。由此分析,C项最恰当。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概括语段内容的理解、概括、语言简洁表达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这是一道压缩语段的题目,压缩语段有拟写新闻标题(或一句话新闻)、提取关键词、概括并评价材料的内容、下定义等几种类型。概括材料的内容要区分材料的文体特征,注意有新闻类、叙述类、说明类、议论类和寓言类,新闻类注意提取新闻的要素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结果,然后根据材料的性质确定重点,重点注意新闻中的导语;叙述类注意事件的过程;说明类注意提取物件的组成、作用,议论类注意提取论点,寓言类注意虚构的内容对应的生活中的真实现象。
5.【答案】A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表示补充说明;B、C、D表示转折中转换话题。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必须掌握各种标点符号的基本用法。另外,标点符号运用起来也有很大灵活性,必须与语段的思路层次结合起来考虑,才能用得准确。
6.【答案】B
【知识点】语序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 A.语序不当。“不仅对解决中国乃至全世界的粮食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而且也使中国……”递进关系不当,应该把“不仅”“而且”领起的内容互换。
C.成分残缺。句子主语残缺,应删除“由于”。
D.成分残缺。“流传着”的宾语残缺,可在“民以食为天”后加宾语“的说法”。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语病题通常的做法是压缩看主干有没有残缺、搭配不当等毛病,再看压缩掉的修饰成分与主干之间是否存在修饰不当的毛病,最后看句子中有没有典型的语病特征,比如表并列的词,是否、能否、好坏等两面的词,是、成为、变成表判断的词。
7.【答案】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
【知识点】欣赏作品的形象;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文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
利用文本中的四个小标题,概括所写的内容。四个小标题为: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一部分,结合“2001年春节刚过,袁隆平领奖前仍在稻田里工作。那是1960年7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后……匆匆赶到试验田”分析,袁隆平热爱并献身于农科研事业。采用了倒叙的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1960年7月的一天,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表现了袁隆平对科学的严谨、一丝不苟和敢于实践的科学精神。结合人物的精神品格分析,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
第二部分,1960年袁隆平敏锐地发现了“天然杂交稻”的杂种第一代。可分两个层次。前五个自然段都是写袁隆平的研究情况,围绕挑战权威、自创新说来展开。后两个自然段写袁隆平的独特发现和介绍他的创新成果。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
第三部分,这部分是说明袁隆平是“真理的捍卫者,是事实的追随者”,主要围绕“三不稻”和“玉米稻”这两个情节来写的。1992年袁隆平发表文章批判贬斥杂交稻的文章。1993年袁隆平要求对推广“玉米稻” 持慎重态度。这部分在选材上的特点有两个:一是有个性,突出了袁隆平对于杂交水稻的认知的与众不同。二是选材精,不庞杂。写出了人物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怕吃苦,勤于实践的品质。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
第四部分,写了①一个梦——三个比喻构成排比,写出了袁隆平梦想和希望的美好;②战略设想——三个战略发展阶段,写出了袁隆平目标远大,不断进取;③两个心愿——“超级杂交稻”合成;让杂交稻走向世界。1986年以来,袁隆平提出并实现了杂交水稻育种的战略思想,为我国粮食大幅度增产作出了突出贡献。写出了袁隆平矢志为中国和世界人民作贡献,不断挑战自我,不断进取的品格。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故答案为:第一问:四个方面的内容:①实践是他发现真理的途径;②创新是他的灵魂和本质;③实事求是是他的立场和态度;④引领“绿色革命”是他的心愿。
第二问:袁隆平的品质:①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从实践中发现真理的工作方法;②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学术品格;③坚持真理,捍卫真理,不计个人风险得失的道德操守;④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理想志向。
第三问:袁隆平是一位扎根农田,挥洒汗水,专注敬业,严谨认真的实践者;袁隆平是一位不迷信权威,不动摇,不退却,极具韧性的研究者;袁隆平是一位勇于担当,坚持实事求是,不计个人风险的捍卫者;袁隆平是一位心怀天下,情系世界,生命不息,追求不止的寻梦者。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概括文本内容及鉴赏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
【答案】8.C
9.D
10.①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
②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日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③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答“文革”那件事亦可)
11.①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②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针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言。④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只需答出三点,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文段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段内容的能力。应明确写人物事迹的语段,并能够概括出主要事件,注意语言简洁,一定要抓住主要事件进行,概况成什么人做什么,什么事怎么样的兴衰。
(4)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的能力,作答时明确题目要求,根据原文筛选出正确信息,然后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言之成理即可。
8.C.“这旨在说明致身于农业完全可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圆自己的创业梦”错,第三段提到“袁老师早已是中国的名义‘首富’,另外还拥有‘隆平高科’百分之五的股份。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袁老师致身于农业,不是为了金钱,不是我们理解的创业,而是不断为国家培养优秀人才,为研究杂交水稻作出自己的贡献。选项不合文意。
故答案为:C。
9.D.“文章采用了总分总式结构”“最后一段对上文内容进行了总结”错,文章是总分式结构,最后一段继续讲述袁隆平的生活趣事,而并非对上文内容的总结。
故答案为:D。
10.由第二段“但当一位日本专家问到中国防治稻瘟病使用哪些农药时,我有点接不上。农药的名称有化学名、商品名、通用名,难记且不好发音。袁老师看到我面露难色,立即小跑着登上讲台,帮我救场”可知,袁隆平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由第四段“付的士费时,如果跑的这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袁老师会争着付钱;倘若无关,任凭我怎么赖着他掏钱,他都是‘冷水褪鸡——一毛不拔’”可知,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目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由倒数第二段“袁老师患上了严重的胃病和肠炎。而他又最怕在医院耽误时间,好在他有个特殊单方: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我们都笑说:‘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可知,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
故答案为:①外语水平高,在一次会议上,不等人求救就小跑上台为同事救场;
②北京出差时,如果跑的那趟车和杂交水稻项日有关,就会争着付的士费,否则绝不掏钱;③胃病、肠炎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吃杨梅罐头,“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答“文革”那件事亦可)
11.第一段提到“袁隆平老师的中国梦就是粮食增产,让十几亿中国人有饭吃,吃得好;进而让全世界七十多亿人有饭吃,吃得好”,可见袁老师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第三段提到“足够多的钱,不图享受,而是用于培养、奖励杂交水稻研究的人才,显示出袁老师的人梯精神和人格力量”,可见袁老师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倒数第三段提到“春播季节指挥生产的上级领导不顾寒潮南侵,命令限期完成稻谷播种任务,结果发芽的种谷全部烂在泥里。袁老师深感惋惜,就此提出‘农业八字宪法’”“还应加一个‘时’字”,领导不顾实际情况,不能实事求是,胡乱指挥,袁老师针对这个情况提出“农业八字宪法”,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科学合理的建言。倒数第二段提到袁老师生病时的行为,“胃病发作时,吃糯米饭或糯米粑粑;肠炎发作时,吃杨梅罐头”,他人评价是“袁老师用糯米粑粑向疾病抢时间”,可见袁老师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
故答案为:①有理想有追求,袁隆平把解决百姓吃饭问题当作自己的人生理想当作中国梦。②淡泊名利,奖掖后进,甘为人梯。③坚持真理,实事求是,针对“农业八字宪法”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言。④珍惜时间,分秒必争,忘我工作。
【答案】12.C
13.B
14.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知识点】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筛选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主题、结构思路、观点态度、句段含义、创作意图等进行分析概括。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中国的稻田里如何走出了袁隆平这样一位世界级的农业科学家?’请根据文意回答”,然后通读全文,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概括总结。
12.C项,“工作之谨慎”错,原文第一段并未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故答案为:C。
13.B项,“心理描写”错,第一段中并没有心理描写。
故答案为:B。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中国在现在和将来相当长的岁月里,都是一个农业大国,‘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可见原因之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自古流传;
由原文“到了当代,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世界上什么事情最大,吃饭的事情最大”可总结出:农民出身的毛泽东说吃饭的事情最大;
由“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可见:我国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
由原文“那时在湖南一所偏僻山村农校——湘西雪峰山麓的安江农校任教的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拼尽毕生精力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可见:青年袁隆平便下定决心,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故答案为: ①自古以来就流传着“民以食为天”的说法。②毛泽东曾经说过,吃饭的事情最大。③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普遍发生的饥馑给袁隆平留下了刻骨铭心的印象。④青年袁隆平就下定决心,要用农业科技战胜饥饿。
【答案】15.B;E
16.斯瓦米纳森的推崇使他产生了对比联想;他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的承认,且杂交水稻技术被他们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
17.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人才的成长;一旦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发挥作用,他们也会随时回来。
【知识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传记;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寻找细微的差别,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需要首先确定信息所在的答案区间,然后加以分层概括最后提取答案。
(3)本题考查理解人物思想感情和筛选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先明确观点,再从文本筛选信息分析自己的观点。
15.A 项,“……隆重推介,使袁隆平作为世界著名水稻专家而广为人知”表述不准确,由下文“1980年第一次应邀来合作研究”“ 中国政府给您颁发了科技特等发明奖”“而且您的伟大成果也让我们亲眼看到了”的表述来看,在这次会议之前,袁隆平就已经国内外闻名,广为人知了。C项,“袁隆平专门给他送来了好种子”的表述有误,原文中“袁隆平送来了好种子”的意思是说袁隆平培育出了好的水稻种子。
D项,“为了成为超过老师的杰出学者,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 曲解文意。由袁隆平的话语“优秀的人才的成长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让他们通通窝到我的手下来,受着我的思想束缚,而且我还无法给他们提供一流的研究条件,怎么能使他们成长为超过我的杰出学者呢 ”可知,袁隆平的学生学成后都选择留在外国工作,是需要广阔的自由天地和更好的研究条件。袁隆平的目的是让学生成为超过自己的杰出学者。
故答案为:BE。
16.由文中“想到国内学术界某些权威至今仍然把自己看作湘西泥巴地里滚出来的土老帽儿,把杂交水稻技术视为不值一提的雕虫小技,袁隆平内心不由得黯然掠过一丝淡淡的悲哀”可知原因,同时,这种联想是由斯瓦米纳森博士的一番话引起的。
17.首先要确定表达袁隆平看法。答案区间应该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袁隆平回答别人的玩笑的话语中,把袁隆平的这段话加以分层概括即可得出答案。组织答案时,注意从“国家需要”“成长需要”的角度分析,注意对段内的关键句中的关键词语的提取。
【答案】18.D
19.①专注科研 ②不慕名利 ③勇于担当 ④甘于奉献 ⑤乐于创新
20.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知识点】社会科学类;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点评】(1)此题重点考查筛选整合文中信息和重点句子含义的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做题时从原文中找到分析每个选项的有效内容,然后把选项与之一一对应,分析即可。
(2)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本题要求概括传主的品质,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清题干要求,其次确定答题区间,第三要勾画出相关语句,第四进行整合。
(3)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此类题一般的答题模式为:第一步,找出题干中的关键词语,确定筛选对象;第二步,在把握全文内容要点的基础上,在文中找到题干信息对应的语句或段落并加以概括。
18.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这既为他带来了盛名,也不可避免地给他带来了争议”曲解文意,原文是“持久不衰的盛名也给他带来了争议”;
B项,“对于外界对他的所有争议,他都不予理会”以偏概全,原文是“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
C项,“超级稻”和“三不稻”概念混淆。
故答案为:D。
19.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能力。
由“他对《环球人物》记者说:‘我日日下田,而已。’”“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概括出专注科研;由“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他的名字,就是金字招牌”“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说:‘我不适合,当院长,意味着我要离开杂交水稻的研究岗位。’隆平高科成立不久,袁隆平辞去了董事的职务,埋首新一轮超级稻的研究”概括出不慕名利;由“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隆平高科要上市,想要使用袁隆平的名字。他没同意,后来多位国家级领导劝说,加上他考虑到隆平高科成立后,杂交水稻研究可以不再需要外国人投资,就同意了”概括出勇于担当;由“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一连10天在医院照顾妻子,那是他在中年时代与妻子最长的一次独处:在病床前为她念诗、唱歌、讲故事……等妻子醒来,他又继续踏上了前往田野的路”概括出甘于奉献;由“他说:‘讲大道理的话,就是为人民服务。但我觉得还有一方面是我的好胜心,有一个内在的动力,我就是还想争取新的东西。’”概括出乐于创新。
故答案为: ①专注科研 ②不慕名利 ③勇于担当 ④甘于奉献 ⑤乐于创新
20.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他的眼睛里,却只有秧苗摇曳的一亩田。他身上有科学家的固执,也有历史亲历者的豁达。对待外界的争议,他尽量选择消化于田间。其他的争议他不予理会,但关于超级稻,他绝不退让”“他在《环球时报》上发表题为“请别再向超级稻泼脏水”的文章……结尾处他写道:‘超级稻研究事关国家荣誉和粮食安全,无论遇到什么困难,我绝不会退缩。’”分析他的坚守;根据“许多人说袁隆平卖掉股份就能轻松拿到上亿元,他说:‘我一分钱都不能卖,我一卖,隆平高科就垮掉了。人家会想,隆平高科是不是有什么问题了?’”“上世纪80年代他最负盛名时,湖南省组织部请他出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正厅级。他拒绝”“袁隆平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上世纪70年代里唯一一次请假还是妻子突发病毒性脑炎的时候”分析他的放弃;“我们一生有很多东西需要坚守,如果浮躁了,就难以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有些事情,我们也要勇于放弃,必要的放弃,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坚守”,这是对“放弃”与“坚守”的辩证理解,据此分析“放弃”与“坚守”的关系。
故答案为: ①袁隆平坚守的是他的水稻研究,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他几十年如一日,不管失败多少次仍然坚持创新;无论别人对他的研究有着怎样的争议和质疑,他都不卑不亢地回应,并对国家和人民负责。②袁隆平放弃的是对名利的追求、对家人的守护。袁隆平不愿担任省农业科学院院长,后来还辞去隆平高科董事的职务,一开始不愿意用自己的名字命名“隆平高科”,都说明他放弃了对名利的追求;为了研究,他错过了母亲的弥留之际,错过了儿子的成长,错过了与妻子大部分的相处时光。③他的“放弃”是另外一种“坚守”。他放弃了名利,放弃了对家人的守护,都是为了坚守他对科学的追求和对国家与人民的责任。这“坚守”与“放弃”正体现了袁隆平的甘于奉献、勇于担当的精神品质。
21.【答案】袁隆平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知识点】压缩语段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中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
此题属于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注意抓住句子“这意味着中国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袁隆平院士希望通过耐盐碱杂交水稻的研发和推广,让盐碱地像普通耕地那样造福人类”作答。
故答案为:袁隆平高产“海水稻”试种成功,未来在中国2.8亿亩盐碱地推广。
【点评】此题考查压缩语段中写一句话新闻的能力。一句话新闻是由一个短句构成的新闻。常常是用一句话把那些有重要意义的、为群众普遍关心的、新近发生的事实报道出来。让读者在最短的时间内读到更多的消息。一般压缩为“谁怎么样”,在字数允许的范围内多写。
22.【答案】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文学常识;文化常识
【解析】【分析】本题要求根据所给的文字创设的情境拟写一副对联。文字情境一共有三段:第一段写“杂交水稻之父”在长沙去世。第二段介绍了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以及杂交水稻大范围的推广后产生的效益——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实现了袁隆平的梦想。第三段,是一句抒情性文字,指出一片片稻田,一阵阵稻香,就是袁隆平留下的足迹。三段文字的关键点在第二段上,袁隆平不辞辛劳,亲力亲为,田间地头搞科研,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培育出杂交水稻,不仅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还为中国乃至全世界人的吃饭问题作出了巨大贡献。根据以上分析按照对联要求进行拟写即可。拟写时最好突出袁隆平的贡献——解决人们吃饭问题。
故答案为:上联:耕耘数载心系苍生只为百姓腹饱体键;下联:朴素一生身先垂范换得万户库满粮丰
【点评】本题考查学会拟写对联能力。拟写对联时要注意上下联字数相等,句式相同;平仄合律,音韵和谐,对联的上下句的平仄一定是交叉对仗;语意相关,深刻新颖。写好对联的关键要注意“词对”和“意对”,所谓“词对”主要指形式上的词性相对、结构相对、平仄相对等,所谓“意对”主要指感情的抒发和意境的营造能够相对。
23.【答案】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一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的质疑: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该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归纳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本题一题两问,问袁隆平在研究杂交水稻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的办法。他遇到的困难是:从“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表明水稻具有杂交优势,“无优势”论是没有试验依据的推论”可概括出他研究杂交水稻,认为杂交水稻有前景,这是受权威论断否定的。从“勇敢地向‘无优势’论这一传统观念挑战,”“他还得顶着研究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是‘对遗传学的无知’等权威学者的指责和压力。” 可概括出,有人嘲笑他对遗传学无知。从“然而国内外都没有这一先例,国际上有著名学者断言:不可能。还有学者认为,像水稻这样一朵花只结一粒种子的“单颖果作物”,利用杂种优势必然制种困难,无法应用于生产”可总结出,有些学者质疑,他们认为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而袁隆平应对的办法是,“在独立开展杂交水稻研究很长时间之后,袁隆平才从国外资料中了解到”“袁隆平不打算退却”“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他不迷信权威的每一个观点”“根据自己直接观察到的一些事实”“他根据自己的实践,以科学家的胆识和眼光断定杂交水稻研究具有光辉的前景,他决心义无反顾地坚持研究。”可总结出面对困难时,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故答案为:①权威论断的否定:杂交无优势。②一些人的嘲笑:对遗传学的无知。③有些学者的质疑:杂交制种无法应用于生产。以上三点都是袁隆平在研究中遇到的困难,但他并不迷信权威,而是认真分析,勇于创新,大胆试验,用事实证明了他的培育杂交水稻的理论设想是科学的,是切实可行的。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筛选文本重要信息的基本能力。筛选信息归纳要点,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然后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整体处理。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在具体的文章中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概括性的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
24.【答案】①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一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知识点】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分析作品的结构和表现手法;理解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结构、手法等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
结构方面主要是概括行文思路,需要分层并归纳层意。首先总体说明结构特色,即使用小标题的结构模式。然后结合小标题分别说明大体意思。最后总结小标题结构模式的特色或者优点。概念诠释:标题式文章是一种较常见的写作模式,即围绕话题把一篇文章划分为几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给它们加上一个简洁、恰当的小标题。使用小标题,便于将众多的材料分门别类地组织,从多个方面或多个角度来展示材料、表达主题,使行文条理清楚;能吸引读者;让读者在通读全文前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一个概括性的了解;在阅读过程中更快更准确地理解文章内容并了解写作意图;在阅读全文后留下更为深刻的印象。
手法方面:首先明确使用了何种哪些表现手法或者表达方式,“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然后结合文本内容分别举例说明,最后点出表达效果。
故答案为:①小标题(布局谋篇精细、巧妙)。
作者按人物的品质和事迹分类,列小标题组织材料。
曾记否,到中流击水——工作态度、方法
创新是科学家的灵魂和本质——学术品格
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道德操守
饥饿的威胁在退却——理想志向
特点:条理清晰明白,重点突出;语句精妙、结构工整;内容深刻,形式灵动。
②记叙为主,夹以描写、议论、说明。
多种灵活的表达方式。如说明袁隆平是怎样发现真理时,采用了倒叙手法,追述了袁隆平科学实践的过程(那是1961年7月的一天——发起挑战):发现特异稻(欣喜)→护理特异稻(满怀希望)一试种特异稻(失望)→分析研究(自信)→发现真理(收获)。
【点评】本题考查对结构、手法等写作特色的分析理解能力。一般组织答案的步骤:第一步,指明运用了哪一种描写手法。第二步,结合具体情节分析这种描写手法在文句中是如何体现的。第三步,明确有何效果或作用。要点明此手法突出了人物的什么形象特点。
【答案】25.A
26.B
27.C
28.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
29.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故乡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居民像鸟儿一样自由,楼房像森林一样错落有致。
30.埋头几十年,成就杂稻之父
31.他潜心研究数十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满天下万人赞,却仍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知识点】标点符号的使用;正确运用常见修辞手法;语言得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小作文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常见标点符号掌握能力。平时要积累句号、问号、引号等常见标点符号的用法。此题着重考查引号,应了解引号的用法并结合语句辨析。
(2)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引用、排比和比拟等修辞手法的掌握能力。应了解这三种修辞的概念、把握其特点和构成规律,最后结合相关语句具体分析。
(3)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主要语病是句子成分赘余和搭配不当,应在平时掌握常见的病句特征,最后结合句子具体分析。
(4)本题考查学生在语境中补写语句的能力,应根据语境填写,注意语意连贯和字数限制。答题原则是瞻前顾后,抓住句子的主语,看句式的呼应和语意的衔接连贯。
(5)本题考查学生仿写能力,目的是考查学生灵活使用各种句式、表情达意的能力。仿句要仿形式,句式结构一致,手法修辞相同。仿句要仿写内容,语意切合语境,情感色彩统一。
(6) 本题考查对对联内容与结构特点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要根据对联的特点,结合题意进行解答。首先明确对联的规则,上下联之间相对应的词汇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再者上联的最后的一字要是仄声韵。而下联最后一个字则要是平声韵。然后按照内容进行组织。
(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综合表达的基本能力。拟写颁奖词,首先,要对获奖对象有一定的了解,了解他(她)做的什么事情值得赞扬,他(她)的什么精神品质值得歌颂。其次,颁奖词的语言要精练,要能高度概括人物身上的闪光点,要文辞优美,饱含深情,富有感染力。
25.A.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殊含义,这里是指90岁以上;
B.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直接引用;
C.引号的作用是标示特定称谓;
D.引号的作用是标示强调。
故答案为:A。
26.“与大地贴得更近,看天空才会更远”运用了引用的修辞手法;“每一次挑战,都是对初心的坚守;每一次攀登,都是对意志的考验;每一次前行,都是对目标的追赶”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早早披上了‘下田黑’,那是紫外线照射后的作品”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文中没有使用夸张、反复、借代、顶真的修辞手法。
故答案为:B。
27.原句句子成分赘余,主语是“他”,第二个句子中“传授”是谓语,“杂交水稻技术”是宾语,应去除“的”,排除AD两项。原句搭配不当,“克服……问题”动宾搭配不当,应把“克服”改为“解决”,排除B项。
故答案为:C。
28.第①空,前面是“水稻是”,后句是“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解释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吃水稻,此处可填“最主要的粮食作物”。
第②空,根据前面的“因此”和后面的“对保证粮食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填写,世界上有一半以上的人吃水稻,所以要提高水稻产量,此处可填“提高水稻的产量”。
故答案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提高水稻产量
29.需要联想寻找相关材料,语言得体简明连贯。本题要求以“我做过一个梦”为开头仿写,注意句式一致,注意内容贴切。仿写的开头是“我做过一个梦”,应自选对象,写出梦的内容,采用排比和比喻的修辞。仿写的句式是“我做过一个梦,梦见……的……像……一样……,……像……一样……,……像……一样……”,仿写注意语意连贯。
故答案为:我做过一个梦,梦见故乡的城市像花园一样美,居民像鸟儿一样自由,楼房像森林一样错落有致。
30.首先明确题干内容,根据材料的具体内容,拟写出上联,对联的内容是赞美袁隆平。下联“造福亿万众,充盈口粮之仓”都是动宾短语,是介绍了袁隆平的贡献。那么上联就可以按照这个结构来写,可以写成:埋头几十年,成就水稻之父。
故答案为:埋头几十年,成就杂稻之父。
31.就本题而言,首先要明确拟写颁奖词主要需关注两点:一是对人物生平事迹的整合概括,如袁隆平潜心研究杂交水稻,成名后仍奋斗在田间;二是表达对其的赞美之情。然后再结合材料内容进行拟写可即。
故答案为:他潜心研究数十年,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名满天下万人赞,却仍只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