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3 *《“探界者”钟扬》 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3 *《“探界者”钟扬》 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68.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09 16:07:31

文档简介

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3 *《“探界者”钟扬》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敛(li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
B.调侃(k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 婉拒(wǎn)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 戛然(jiá) 屋脊(jǐ) 超负荷(hè)
【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奇葩”的“葩”应读“pā”;
B项,“奠定”的“奠”应读“diàn”;
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毛坯房”的“坯”应读“pī”。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峻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
B.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垫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C.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D.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惋拒。
【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见的字形的识记方式。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峻工”应改为“竣工”;
B项,“垫定”应改为“奠定”;
D项,“惋拒”应改为“婉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本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
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符合语境。
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
③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④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
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①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②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③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
④而我们采集的种子
⑤但我毫不畏惧
A.③⑤④②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②③⑤① D.①③⑤④②
【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语段中钟扬阐述了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见解。按事理逻辑顺序排列,首句应该是③,先交代清楚话题,可以排除C、D;
⑤后面应该解释“我”不畏惧的原因,接①;④②和后面的“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构成假设推理,连接紧密。可以排除A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B.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尽管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
C.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D.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以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项,“通过”滥用,去掉“通过”“的”。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尽管”改为“如果”。D项,介词误用,把“以”改为“根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6.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顺序是(  )
超越海拔六千米,________________。
①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②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③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④倒下的时候
⑤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⑥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超越海拔六千米的结果应该是“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故第一句选②,“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与“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相对应,故接下来选①,紧接着写倒下的时候怎么样,故接着选④⑤,“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的是“藏波罗花”,故接着选③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7.下面对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以事写人,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了解了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所报道的模范人物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给我们塑造出一位鲜活的劳动模范。
C.《“探界者”钟扬》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展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感人至深。
D.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作为报道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答案】B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项,“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错误,对张秉贵的报道没有虚构。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等,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这样一种耐心,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发展成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当下为人类建一处种子的“庇护所”。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近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庇护所”。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象征了他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精准的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10.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答案】8.D
9.B
10.示例: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庇护所”。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于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传记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3)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传主的价值观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8.D.张冠李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错,根据文中“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可以知道,钟杨开展科普教育的地区主要在上海,而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故答案为:D。
9.B.属于强加因果,“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而非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故答案为:B。
10.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探究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注意题干中限定的概括角度: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从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概括作答。可将“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概括为: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
可将“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概括为: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
可将“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概括为: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故答案为:示例: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庇护所”。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于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 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 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 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材料二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材料三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材料四
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 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
(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13.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答案】11.B
12.B
13.①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②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③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④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钟扬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曲解文意,“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分析,钟扬只是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并不代表“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故选B。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错误,由原文“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了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可知,当下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他这么做是想当下也让中国有话语权,因此,其意义不仅在当下,而且也在未来。C项,“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作为原因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分析可知,原因是钟扬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项,“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一段内容分析,“遵照他的愿望”无中生有。
故选B。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由原文“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可知,体现了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由原文“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可知,体现了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由原文“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可知,体现了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由原文“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可知,体现了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14.阅读下面一则人物通讯,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王光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调整,以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就像控制论发明者维纳说的那样‘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最能取得丰硕成果’。”
1974年8月,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 工程”)。
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
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细致的调查分析,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下来。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有些人开始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Lever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选自《光明日报》)
(1)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这四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探界者”钟杨》主要展现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这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使张秉贵、钟杨这两个人物形象活了起来。
C.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增添可读性。
D.“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这些语句体现了新闻报道者的立场。
(2)人物通讯往往会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格,本文主要择取了三个典型事件对王选院士进行了报道,本文已就第三个事件拟写出小标题,请拟写第一、第二个事件小标题,要求能概括典型事迹,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2个字。
1)   
2)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3)人物通讯时常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请从本文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并结合文本说说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答案】(1)A
(2)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3)“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1)A项,“主要展现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说法不当,《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探界者”钟杨》文章通过报道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作为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在植物学领域、科普工作、教书育人、科技援藏等方面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用有限的生命,实践着伟大的目标和理想,表现了钟扬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赞扬了钟扬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的精神。
(2)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王选院士“调整研究方向”的具体情况,其中具体交代了原因,还有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取得成功的结果介绍,文本中有“跨领域研究”“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等内容,可据此概括出答案。第二部分开头就写了“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下文则是记述了几个具体事件,是从精神品质上对其进行赞颂,因此可把第一段作为概括性的内容,从中找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得答案。
(3)先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第二部分“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是刻画人物较为细腻之处,分析时可针对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概括出其精神品质,“为省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而“18年来,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则展现了一个对科学执着坚守、乐于奉献的科学家的形象,文章就是想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赞颂其优秀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让读者感受到内容的真实性,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故答案为:⑴A

1、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⑶ “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拟写标题的能力。本题需要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标题。概括时可参考第三部分的标题,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要正确找出并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其作用。首先在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仔细分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再组织语言作答。
三、综合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根,①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②   ,家谱一经纂修完毕即成为决定和颁布家庭成员在宗族内的身份、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家庭成员资格的确认,还保证了个人对于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族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还能保证对其子孙的荫庇。③   ,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私刑中,除籍被认为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
【答案】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失去了家族成员的合法资格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本语段本段主要谈“家谱”的重要性。第一个空是总写,其意思与是“他们的根”相似,而后面又是讲“财产”,又是讲对“子孙的荫庇”显然是对“安身立命”有作用,因此①“是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空,后文有关键词“资格”,是什么资格呢?继续后面有“家庭成员资格”,讲“确认”问题,因此②“对家庭成员资格的认定”
第三空,是对第二空的对立面,所以应该是“失去家庭成员资格”。
故答案为: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失去了家族成员的合法资格。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6.下图是题为“拖后退”的漫画,请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构图要素:   
寓意:   
【答案】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箭头状跑道上,一个学生正在奋力奔跑,后面有四只手拖住了他的“后腿”;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因素,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落空。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可知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箭头的跑道上,一个学生奋力奔跑,四只手拖住他的后腿,由此可知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目标落空。
故答案为: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箭头状跑道上,一个学生正在奋力奔跑,后面有四只手拖住了他的“后腿”;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因素,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落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 ① 。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 ② 。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 ③ 。
【答案】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语段大意是:科学家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造福社会。
①处从“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处,可推断要填内容与“不同科学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相关;
②处从“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和“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处,可推断要填内容与“科学工作者都要有普及科学的责任”相关;
③处从“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和前面所论述的内容,可推断要填内容与“让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相关。
故答案为: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点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
阅读“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8.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20.阅读完“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6分)
【答案】18.B
19.A
20.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以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
【知识点】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18.B.由文中第十五段“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可见“钟扬自己”采摘到错误。
19.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钟扬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种子,A项的表述过于拔高。
20.主要从普通人和科学家两个角度来谈钟扬的优秀品质即可。作为普通人,他在生活上十几年如一日,不追求物质享受,“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作为科学家,他又精益求精,“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甚至有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却仍旧坚持继续攀登,可见他不畏艰难,勇于奉献。
21.《“探界者”钟扬》一文中“种子达人”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用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
【答案】主要叙述在种子研究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事迹和贡献:将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引用人物语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引用钟扬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其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其对工作的热爱。“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引用他在采集高山雪莲时出现高原反应情况下说的话,表现其不畏艰险的精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种子达人”一节的写作思路是:第1段先写钟扬在上海生活期间的艰苦,表现其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然后转入对“种子达人”的叙写。对“种子达人”的叙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2-3段,写钟扬将种子研究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第4-6段,通过“钟扬为什么要收集种子”的疑问,引出钟扬的演讲,他的理想就是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第5-10段,主要叙述钟扬采种子工作中的事件,有钟扬语言、外貌等的正面描写,也有同事的侧面衬托,以此表现钟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主要表现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引用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找到引用的具体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本节中人物语言主要是对钟扬的语言描写,以直接引用为主,主要有:“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这些语言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作用,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考生要结合引用语言的具体语境分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主要叙述在种子研究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事迹和贡献:将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引用人物语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引用钟扬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其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其对工作的热爱。“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引用他在采集高山雪莲时出现高原反应情况下说的话,表现其不畏艰险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使人物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人物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人物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答题切入口:对人物、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2.4.3 *《“探界者”钟扬》 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收敛(liǎn) 奇葩(bā) 原核(hé) 拟南芥(jiè)
B.调侃(kǎn) 撰写(zhuàn) 奠定(jiàn) 脑溢血(yì)
C.悲怆(càng) 婉拒(wǎn) 担当(dāng) 毛坯房(pēi)
D.跌宕(dàng) 戛然(jiá) 屋脊(jǐ) 超负荷(hè)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这是钟扬为2016年刚刚峻工的上海自然博物馆(以下简称“自博馆”)参与写作的500多块图文展板之一。
B.换言之,先锋者为成功者垫定了基础,它们在生命的高度上应该是一致的。
C.钟扬曾经这样回忆自己高考的经历,他就读的是如今鼎鼎大名的黄冈中学。
D.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惋拒。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①昨晚,中央纪委公布了中央巡视组对14个省区的反馈情况,开门见山、一针见血地指出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整改意见。
②夜晚的金盘夜市随处可见熙熙攘攘的人群,满满的烟火气息,市民游客抛开白天的烦恼或忙碌,尽享海口独特的夜生活。
③社会上有一些人禁不住毒品暴利的诱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制造、贩卖毒品的道路,最终将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从根本上说,诚信原应该是最起码的商业道德,但苹果公司却对东方的衣食父母非常傲慢,而这种无与伦比的傲慢挑战着中国消费者的耐心。
⑤作为一部精品,取材于真实事件的《破冰行动》不仅人物形象饱满,而且剧情跌宕起伏,成为时下坊间谈论的热点。
⑥这篇小说对人物的刻画刻骨铭心,复杂而精准地塑造了一个集阳光与阴霾于一身、无法笼统定义的都市外乡人形象。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⑤⑥ D.③④⑥
4.填入下列横线上的语句,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对于生命的意义,钟扬这样说。
①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
②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
③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
④而我们采集的种子
⑤但我毫不畏惧
A.③⑤④②① B.③⑤①④② C.④②③⑤① D.①③⑤④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钟扬的母亲回忆,钟扬在考上少年班以后就开始补习数学、物理,因为老师说他这两门考得不好。
B.作为一个植物学家,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尽管发现它开花并且结了种子,我会用手抓一把,一摊开里面一般有200颗。
C.因为学科跨度大、文字要求高,她先后联系的几家高校都因这个项目难度太大而婉拒。
D.他从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更会以每个学生的特点为他们量身定制一套个性化的发展规划,不让一个人掉队。
6.下面是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钟扬的颁奖词,横线上应填句子的顺序是(  )
超越海拔六千米,________________。
①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
②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
③你热爱的藏波罗花
④倒下的时候
⑤双肩包里藏着你的初心、誓言和未了的心愿
⑥不求雕梁画栋,只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
A.①②③④⑤⑥ B.②①④⑤③⑥
C.②①③④⑥⑤ D.②①③⑥④⑤
7.下面对 《喜看稻菽千重浪》《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扬》三篇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一文以事写人,使读者清晰地了解了袁隆平的科学探索之路,还了解了他作为一位科学家的精神品格。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所报道的模范人物张秉贵没有感天动地的宏伟业绩或英雄行为,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给我们塑造出一位鲜活的劳动模范。
C.《“探界者”钟扬》记述别人对钟扬的印象及回忆,通过多视角再现钟扬的形象,展现的人物形象不仅全面系统,客观真实,而且感人至深。
D.三篇文章选取了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劳动者作为报道对象,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追记优秀共产党员、复旦大学教授钟扬
张烁
大德曰生
你可知,一粒袁隆平教授培育的杂交水稻种子,让我国占世界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2%的人口?
你可知,仅仅20多株被西方“植物猎人”引进的我国野生猕猴桃枝条,发展成了新西兰经济的支柱产业?
你可知,英国皇家植物园邱园,收集有全世界最多的豆科植物种子,一旦全球变暖,英国将占据粮食作物的基因优势?
“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钟扬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当下为人类建一处种子的“庇护所”。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千米,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 4000 多万颗种子,占到了西藏高等植物的近1/5。他的理想,是在未来10年间,收集西藏植物的1/3以上,如果有更多人加入,也许30年就能全部收集完……
“最好的植物学研究,一定不是坐在办公室里做出来的。”钟扬有些“傲娇”地与学生共勉,这也成为他一生大写的标注。
党员本色
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2015年5月2日,51岁生日当晚,他突发脑出血,血管中流出的殷红鲜血化作CT片上大块惊人的白斑。从医院出来,医生给他规定了3条“铁律”:一是戒酒,二是吃药,三是绝不可再去西藏。担心钟扬的人们“舒了口气”:这个“钟大胆”,可以在进藏上消停消停了吧。
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怕在家人那里“落埋怨”,就偷偷一个人行动。很多人不解,他连命都不要了,到底想要什么?钟扬,他仿佛对一些人们热衷追逐的事从不在乎,又仿佛对一些人们不可理解的事格外执拗。
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它们在艰苦环境中深深扎根,顽强绽放……他曾深情写下这样的诗句:世上多少玲珑的花儿,出没于雕梁画栋;唯有那孤傲的藏波罗花,在高山砾石间绽放。这是高原植物的品格,也是钟扬,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
先生之风
“教师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全心浇灌就会开出希望之花。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的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于是,他想把西藏大学的“造血机制”建起来,打造最好的平台,把学科带到新高度。
事实上,钟扬的视野从没离开过下一代。“科学知识、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要从小培养,现在让孩子们多一点兴趣,说不定今后就多出几个科学家。”谁能想到,一个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的大教授,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多年来,钟扬以巨大热情投入科普教育中,参与了上海科技馆、自然博物馆建设,承担了自然博物馆500块中英文图文的编写工作,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30场科普讲座。钟扬,是有口皆碑的明星科普专家。
高原永生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返程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这就是那个像守护生命一样守护祖国植物基因库,在青藏高原跋山涉水50多万千米,数次攀登至海拔6000多米,收集了4000多万颗种子,打响了“植物保卫战”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不顾高血压、心脏肥大,坚持16年援藏,让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的人吗 这就是那个从教30余年,立志要为每个少数民族培养一位植物学博士的人吗
钟扬那带着湖南味的普通话依然回荡在耳边:“任何生命都有结束的一天,但我毫不畏惧,因为我的学生会将科学探索之路延续下去,而我们采集的种子,也许会在几百年后的某一天生根发芽,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
(摘编自2018年3月26日《人民日报》)
8.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走进西藏,最初是出于生物学家的使命感: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种子的“庇护所”。
B.钟扬托物言志,写诗赞颂藏波罗花深深扎根高原,能在艰苦环境中顽强绽放。这朵孤傲顽强的小花象征了他的生命品格。
C.在漫长的科考途中,帮助西藏大学建好生态学科,留下一支优秀科研团队,成为钟扬的新梦想、新目标。
D.钟扬艰苦援藏16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标题《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指钟扬自己。
B.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这是钟扬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
C.文中交代了钟扬突发脑出血和遭遇车祸去世的具体时间,这样精准的表述饱含了对钟扬离世的无限哀痛之情。
D.文中多次引用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10.钟扬在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等方面有自己的价值观。请结合材料,探究在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如果将植物的分布在世界地图上标注,青藏高原是一块少有记载的空白。更让人忧虑的是,人类对种子的研究步伐,远远追不上植物消逝的速度……钟扬要做的,就是为祖国盘点青藏高原的植物“家底”。
1964年出生于湖北黄冈的钟扬,少年早慧,勤奋刻苦。1979年,钟扬考取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谁曾想,这个无线电专业毕业的少年,因1984年被分配到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而与植物结缘。
植物学中,也有“领土”。“晚清时期中国贫穷落后,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英国人先后来华采集了几万颗种子、2 000多种珍稀植物。”钟扬心中发酸。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 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
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
这个想法,终因复旦大学和西藏大学的结缘成为现实。自此,钟扬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双肩包,带着学生开启了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经常七八天吃不到热饭。晚上,住的是牦牛皮搭的帐篷,冬天,盖三床被子也无法抵御寒冷;路上.常常被突袭的大雨冰雹困在山窝窝里……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 000个优质的种子。夜以继日,殚精竭虑,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
如今,这些种子被精心保存在零下20摄氏度、湿度15%的冷库中,仿佛坐上了一艘驶向未来的时空飞船,将在80年到120年后,为那时的人们绽放生机。16年来,钟扬和学生们走过了青藏高原的山山水水,艰苦跋涉50多万公里,累计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近西藏植物的1/5。
这些年,除了为国家收集植物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
初始援藏,钟扬想为青藏高原盘点植物“家底”。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
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申请到西藏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第一个理学博士点,为藏族培养了第一位植物学博士,带领西藏大学生态学科入选国家“双一流”……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
2017年9月25日凌晨5时许,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在为民族地区干部授课途中,钟扬遭遇车祸,生命定格在了53岁。
钟扬的骨灰被他的学生庄严地撒入奔腾不息的雅鲁藏布江,奔腾不息的浪花会将他的骨灰送到青藏高原的每个角落,成为祖国山河的一部分,而他,永远也不会与这片深爱的土地分离。
(张烁《一粒种子的初心与梦想》)
材料二
在上海自然博物馆,近500块中英文展板上的文字都经他反复斟酌。上海自然博物馆图文项目负责人鲍其泂说,当初找到钟扬,没敢奢望他会接下这个要求高但回报少、时间紧却周期长的“烫手山芋”。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就揽下了。每条不到200字的文稿,涉及天文、地质、生物、人文等学科,文字要求兼顾准确性、前沿性和可读性,通常一天只能讨论十几块图文。钟扬常和他们一字一句斟酌,他的50岁生日就是在自然博物馆的讨论会中度过的。
(颜维琦《钟扬,用一生书写种子的故事》)
材料三
红树是一种适应海岸生活的植物,以往最北存活在浙江温州。一次钟扬提出,现在气温变暖了,也许上海也能种活。这是前人不曾有过的设想。上海的海岸线很脆弱,如果有红树,对于生态保护将大有裨益。钟扬在南汇投入了这项尝试。从小苗长大需要50年,成为红树林则要100年甚至更久,种树者自然看不到这一幕。但钟扬说,这是我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董少校《复旦钟扬:不忘初心追梦人》)
材料四
世界范围的种质资源赛在发达国家一直不见硝烟地进行着,耗资8 000万英镑的英国邱园“千年种子库合作计划”就旨在以技术输出的方式纳入各国的种质资源。
(王丹阳《青藏高原上的“种子方舟”》)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钟扬带领学生收集了上千种植物的4 000多万颗种子,为中国植物种子库丰富了种质资源。
B.在西藏大学,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培育了科研人才,将生物多样性研究推向世界。
C.钟扬积极参与上海自然博物馆的建设,斟酌、讨论中英文展板上的图文,耗费了大量心力。
D.钟扬为保护上海脆弱海岸线而创造性地尝试种植的红树,是他希望献给未来上海的礼物。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钟扬收集种子,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造种子的“诺亚方舟”,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
B.过去中国缺乏种子资源保护意识,在植物学研究中缺失话语权,这坚定了钟扬为国家收集种子的决心。
C.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因此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钟扬一生矢志报国,他去世后,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让他与深爱的土地相融。
13.作为科学家,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科学精神?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14.阅读下面一则人物通讯,完成下面小题。
当代毕昇:记两院院士王选
王光荣
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王选被人们誉为“当代毕昇”。他研制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引发了我国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迈入光与电”的一场技术革命。他主持开发的华光和方正电子出版系统,占据国内99%的报业市场和90%的书刊(黑白)出版业市场,以及海外80%的华文报业市场,并打入日本、韩国,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58年,王选教授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毕业并留校在无线电系当了助教。在此后的3年里,王选一直在计算机硬件第一线上跌打滚爬。然而,1961年他却对自己的研究领域作了重大的调整,以他的话来说,是“从硬件转向软件,但不放弃硬件,而是从事软硬件相结合的研究,以探讨软件对未来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影响”。
当问及调整研究方向的原因时,王选说:“当时我阅读了国外许多文献,50年代国外有名的计算机体系结构使我赞叹不已,同时不断问自己,为什么只能欣赏别人的成果,而不能有自己的创新思想?我试图寻找创造的源泉,即那些创新构思的背景,逐步领悟到程序和应用对硬件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只有了解软件,才算真正懂得计算机。后来的实践证明,我的选择是正确的。软硬件两方面的知识和实践是我能够承担激光照排系统研制的决定性因素。这一选择使我深切地体会到,跨领域研究是取得创新成果的重要因素,就像控制论发明者维纳说的那样‘在已经建立起来的学科之间的无人空白区上去耕耘,最能取得丰硕成果’。”
1974年8月,我国制定了国家重点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简称“748 工程”)。
北京大学从1975年开始从事其子项目“汉字精密照排系统”的研究工作,王选作为技术负责人领导这一科研项目。他在调研了国际技术发展方向后于1976年做出决策:跨过日本流行的第二代光学机械式照排系统、欧美流行的第三代阴极射线管式照排系统,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
对于这一创造性想法,王选有他自己深刻的思考。经过对国内外状况细致的调查分析,他坚信数字式存储(第四代机)将是代表技术发展的方向。科学研究有时可以采取这种迂回策略,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
1975年王选开始研究激光照排时,正病休在家。为了解国外的研究状况和发展动向,他常拖着病体到中国科技情报所查阅资料。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下来。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
但王选从来没有埋怨过生活,他深知科研的乐趣在哪里。他十分推崇这样一句话:“献身于科学研究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掉常人所能享受到的不少乐趣,但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很多乐趣。”几十年的科研攻关,有三件事让王选教授兴奋不已:一是在攻克技术难关时,冥思苦想,几周睡不好觉,忽然一天半夜灵机一动,想出绝招,使问题迎刃而解。这种愉快和享受是难以形容的。二是自己的研究成果被广泛采用,这种成就感是金钱所买不来的,是最大的酬报。三是发现年轻的杰出人才并委之以重任。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1993年,56岁的王选又一次做出了令人震惊的决定:退出科研第一线,全力扶持年轻人。他说:“今后看我贡献的大小,主要看培育出多少个年轻人。”有些人开始又不理解了,人家60多岁的老人在一线搞科研的也很多,王选是不是想“见好就收”?但王选心里很清楚,他深刻地意识到并非每个领域的科学研究都欢迎年长者。计算机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年轻人具有明显的优势。他说自己的两次创造高峰——1964年从事软硬件研究和1975年研制激光照排项目,分别只有27岁和38岁。
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在王选教授培养下,一批敢于创新、勇于拼搏的青年科学家走到了科研前沿。1993年方正研究院任命肖建国(36岁)、阳振坤(28岁)、汤炽(28岁)三位年轻人担任研究室主任。肖建国主持完成了第一个中文彩色报纸编排系统,汤炽提出并主持实现了采用面向对象技术的新一代排版软件;而阳振坤博士也领导完成了由我国独立研制的PostScriptLever2照排系统。王选教授杰出的科技成就和人格魅力,感召了一大批年轻的科技工作者。他们正在为我国的计算机信息处理事业奉献着青春和才智。
(选自《光明日报》)
(1)本文和《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都刻画了平凡而伟大的劳动者,对这四篇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和《“探界者”钟杨》主要展现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
B.《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探界者”钟杨》这两篇文章,作者使用鲜明个性化的语言,使张秉贵、钟杨这两个人物形象活了起来。
C.本文多次引用王选院士的话,更好地呈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崇高的精神境界,也使作品更具真实性,增添可读性。
D.“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慧眼金睛,识千里良驹”这些语句体现了新闻报道者的立场。
(2)人物通讯往往会选择典型事件来表现人物品格,本文主要择取了三个典型事件对王选院士进行了报道,本文已就第三个事件拟写出小标题,请拟写第一、第二个事件小标题,要求能概括典型事迹,每个小标题不超过12个字。
1)   
2)   
3)扶植新秀,甘为人梯
(3)人物通讯时常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请从本文找出典型的细节描写,并结合文本说说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三、综合表达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对于中国人来说家谱承载着的是他们的根,①   。之所以如此说,是因为家谱的存在首先在于②   ,家谱一经纂修完毕即成为决定和颁布家庭成员在宗族内的身份、等级的资格证书。同时家庭成员资格的确认,还保证了个人对于家族共有财产的权利,甚至在百年之后,家族成员资格的拥有还能保证家族对其提供墓茔的维护、血食的供给,还能保证对其子孙的荫庇。③   ,就会沦为无所依傍的孤魂野鬼。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家族的私刑中,除籍被认为是比死刑更严厉的惩罚手段。
16.下图是题为“拖后退”的漫画,请写出漫画的构图要素并说明其寓意。要求:语言简明,句子通顺。
构图要素:   
寓意: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科学家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用于造福社会,这是其职责所在。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 ① 。但是,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 ② 。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这反过来又促进科学的发展。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就会 ③ 。
阅读“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完成以下各题。
18.下列对课文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钟扬辞去武汉植物研究所的工作来到复旦大学一直到最后,住房条件都没有太大改善,这和光鲜亮丽的上海形成了强烈对比,也和他后来担任的复旦大学的职位产生了巨大反差。
B.经过数年的寻找,钟扬自己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最终寻获“植物界小白鼠”——拟南芥,也攀登到了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最高点。
C.探寻生命的边界时,钟扬甘愿成为一个先锋者——一个牺牲个体的优势以换取整个群体乃至物种新的生存空间和发展机遇的先锋者。
D.钟扬无论在上海还是西藏,都为国家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19.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中的“种子”一语双关,既是指他收集的种子和培养的学生,又是指钟扬自己。
B.“生命延续”这部分,西藏大学的老师展示了钟扬2017年6月24日一天的密密麻麻的具体行程安排,这样的精准表述了钟扬“有一种想把时间抢回来的劲头”。
C.文中多次引用了钟扬说过的话,直接表现了钟扬的内心世界,更好地塑造了钟扬的形象,使文章更加真实、准确、可信。
D.钟扬曾说:“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正是这种胸怀天下的使命感,让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奔跑前行,直至生命尽头。
20.阅读完“种子达人”与“生命延续”这两部分,你认为钟扬身上体现了哪些优秀品质?(6分)
21.《“探界者”钟扬》一文中“种子达人”一节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引用人物语言有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音形相近字字音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
A项,“奇葩”的“葩”应读“pā”;
B项,“奠定”的“奠”应读“diàn”;
C项,“悲怆”的“怆”应读“chuàng”,“毛坯房”的“坯”应读“pī”。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考生识记现代汉语字音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字音重点考核多音字、形声字、形似字、音近字、方言、生僻字等,多音字注意据义定音,要找规律,结合词义、词性、运用场合等记忆。
2.【答案】C
【知识点】同音字字形分辨;音形相近字字形分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识记现代汉语常见字字形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常见的字形的识记方式。字形题从表象上看主要考核双音节词语和成语,有时会考核三字的专业术语和熟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A项,“峻工”应改为“竣工”;
B项,“垫定”应改为“奠定”;
D项,“惋拒”应改为“婉拒”。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重点在于辨别容易混淆的同音字和形近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本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
3.【答案】B
【知识点】成语的使用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成语的把握能力。
①开门见山:比喻说话写文章直截了当,符合语境。
②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符合语境。
③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不能退缩回头。主要强调一种精神、气魄。褒贬误用,不合语境。
④无与伦比:没有能比得上的(多含褒义)。这里修饰“傲慢”,褒贬误用。
⑤跌宕起伏:形容事物多变,不稳定;也比喻音乐音调忽高忽低和故事情节的曲折。符合语境。
⑥刻骨铭心:比喻牢记在心里,永远不忘。而语境意思是对人物刻画深刻,故不合语境。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成语主要有语意内涵不明、褒贬误用、对象错配、似是而非四种误用方式,成语只能分类记忆,没有什么捷径,如果不知道意思一切方法都失灵,所以要注意平时的积累。
4.【答案】B
【知识点】语句连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语段中钟扬阐述了对于生命的意义的见解。按事理逻辑顺序排列,首句应该是③,先交代清楚话题,可以排除C、D;
⑤后面应该解释“我”不畏惧的原因,接①;④②和后面的“到那时,不知会完成多少人的梦想”构成假设推理,连接紧密。可以排除A项。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
5.【答案】C
【知识点】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
【解析】【分析】A项,“通过”滥用,去掉“通过”“的”。B项,关联词使用错误,把“尽管”改为“如果”。D项,介词误用,把“以”改为“根据”。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
6.【答案】B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超越海拔六千米的结果应该是“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故第一句选②,“跋涉十六年,把论文写满高原”,与“超越海拔六千米,抵达植物生长的最高极限”相对应,故接下来选①,紧接着写倒下的时候怎么样,故接着选④⑤,“绽放在高山砾石之间”的是“藏波罗花”,故接着选③⑥。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语言表达连贯和文章逻辑顺序安排,需要通读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内容。连贯类题目做题时要注意把握基本内容,初步分层归类,先在小范围内排序,然后再考查层次间的衔接,这其中应先找出关联词、代词以及表时间、地点的词语,然后据此进行句间连缀排列。在上面排列的基础之上,再通读语段,检查确定。
7.【答案】B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项,“作者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之上适当虚构”错误,对张秉贵的报道没有虚构。通过语言、细节、动作等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日常生活中的张秉贵。通过人们的悄悄议论侧面描写,还有细节描写等,让读者真实地感受到了张秉贵体贴入微的服务态度。还有一位不讲理的、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并没有因为顾客的态度而改变自己的态度,一如既往地站在顾客的角度为顾客考虑、服务,最后终于感动了顾客,使其和张秉贵说明了自己生气的缘由。通过这个气呼呼的女顾客来买糖,张秉贵这样一种耐心,细心的态度,我们又进一步看到了张秉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真心。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答案】8.D
9.B
10.示例: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庇护所”。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于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知识点】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对文本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判断;传记类
【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此类题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能快速找出题目各选项在文章中的对应句子并进行比对,得出正确结论。
(2)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辨析,解答筛选文中信息的题目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
(3)本题考查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传主的价值观的能力。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分析即可。
选择题主要是考查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因此在考题设置选项时,往往具有迷惑性,仅仅是理清了文章思路还不够,只有掌握了命题的设错规律,才能更准确地识破选项陷阱,排除错项。因此了解错误选项的设置方法,是提高答题准确率的关键。
8.D.张冠李戴,“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科普教育、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错,根据文中“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出版了3本科普著作和6本科普译著,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可以知道,钟杨开展科普教育的地区主要在上海,而非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故答案为:D。
9.B.属于强加因果,“文章开头用袁隆平等三个事例强调了植物基因库在国家建设中的关键作用”应是钟扬收集种子的直接原因,而非成为科普专家的直接原因。故答案为:B。
10.这道题重点考的是探究钟扬身上体现出的价值观与人生的关系。注意题干中限定的概括角度:植物学研究、共产党员的追求和教师的责任三个方面。根据这三个方面,从文中找到对应的段落,然后概括作答。可将“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概括为:钟扬作为科学家,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诺亚方舟”。
可将“经年累月的高原工作,让钟扬的身体频发警报”“离开ICU刚半年,他又进藏了。开始不敢坐飞机,就辗转坐火车”“研究植物一辈子,万千植物中,钟扬最爱高原植物……这个有着26年党龄的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概括为: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
可将“钟扬说,每个学生都是一颗宝贵的种子……钟扬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爱的种子--学生们”“每个月却坚持抽出两天去上海的中小学开科普课……每年主讲三十场科普讲座”概括为:钟扬作为教师,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故答案为:示例:①价值观是每个人的信念体系,它直接影响每个人的人生轨迹(理想追求、生存方式、道德品格和事业成就)。②钟扬在事业追求上,胸怀天下,理想崇高,不怕吃苦。立志为祖国、为人类负责,建立种子的“庇护所”。③钟扬作为共产党员,顽强执着,脚踏实地,不计荣辱。他深深扎根于艰苦环境,毫不畏惧,一生坚守他的人生追求。④钟扬认为教师就要追求薪火相传,他倾注心血培育学生,热情投入科普教育。
【答案】11.B
12.B
13.①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②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③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④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知识点】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过于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
(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解答此类题型,考生通读所有材料,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对材料进行筛选整合。此题要求结合材料分析钟扬身上体现的科学精神,可结合文本内容分析。
11.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B项,曲解文意,“钟扬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错误,结合文本内容“16年艰苦磨砺,钟扬帮助西藏大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第一’……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分析,钟扬只是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并不代表“开创了全新的生态学科”。故选B。
12.本题主要考查对文本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A项,“其意义不在当下,而在未来”错误,由原文“西方人从中国拿走的珍稀种子和苗木,把英国这个只有1500种植物的岛国装扮成了世界植物的圣殿,更让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话语权。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要为祖国守护植物基因宝库;作为对人类负责的植物学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样性不断遭到破坏的当下,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可知,当下西方在植物学研究中掌握着话语权,所以他这么做是想当下也让中国有话语权,因此,其意义不仅在当下,而且也在未来。C项,“青藏高原是植物学研究的空白地带,地理环境恶劣,科考道路艰辛”作为原因错误,结合文本内容“漫长科考道路上,他慢慢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将科学研究的种子播撒在藏族学生心中,也许会对未来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分析可知,原因是钟扬意识到“这片神奇土地需要的不仅仅是一位生物学家,更需要一位教育工作者”,所以钟扬着力培植当地科研力量。
D项,“学生们遵照他的愿望将其骨灰撒入雅鲁藏布江”错误,结合文本最后一段内容分析,“遵照他的愿望”无中生有。
故选B。
13.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筛选和归纳能力。由原文“作为中国植物学家,钟扬立誓,……为人类建一艘种子的‘诺亚方舟'”可知,体现了着眼未来的创新精神;由原文“为了规避种子遗传之间的杂交问题,每走50公里,才能采一个样;一个地方的两棵取样植物,至少相隔20米;一个物种,需要5000个优质的种子”可知,体现了严守规程的谨严精神;由原文“不仅填补了西藏高等教育的空白,更将西藏大学生物多样性研究成功推向世界”可知,体现了填补空白的探索精神;由原文“野外科考的艰苦超乎人们想象……一个夏天,他和学生们能采500个样”可知,体现了不畏艰辛的实干精神。
14.【答案】(1)A
(2)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3)“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知识点】分析文本的结构,概括文本的主题;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欣赏文本的形象;品味精彩语句的表达艺术;新闻报刊、对话访谈类
【解析】【分析】(1)A项,“主要展现科学家重视实践、实事求是的精神”说法不当,《喜看稻菽千重浪——记首届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袁隆平》这篇人物通讯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科学家袁隆平重视实践,实事求是,敢于向权威宣战,大胆创新的精神,也表现了他引领“绿色革命”的宏愿。《“探界者”钟杨》文章通过报道钟扬作为植物学家,作为耸立在雪域高原上的精神坐标在植物学领域、科普工作、教书育人、科技援藏等方面所付出的种种努力和取得的成就,用有限的生命,实践着伟大的目标和理想,表现了钟扬对国家、对事业、对科学深沉的爱,赞扬了钟扬在工作中勇于开拓、勤于耕耘、甘于奉献的精神。
(2)第一部分主要写的是王选院士“调整研究方向”的具体情况,其中具体交代了原因,还有采取跨越式发展的技术路线,直接研制国外尚无商品的第四代激光照排系统并取得成功的结果介绍,文本中有“跨领域研究”“用创新的设计,绕过按常规方式发展会遇到的巨大困难,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往往能够走出一条事半功倍的捷径”等内容,可据此概括出答案。第二部分开头就写了“王选常说,科学研究本身带来的愉快是最大的报酬,是一种高级享受。几十年来,他淡泊名利,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了自己热爱的科学事业”,下文则是记述了几个具体事件,是从精神品质上对其进行赞颂,因此可把第一段作为概括性的内容,从中找关键词语进行概括即可得答案。
(3)先找出文中的细节描写,第二部分“当时条件很艰苦,没有项目经费。王选常为节省5分钱的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是刻画人物较为细腻之处,分析时可针对这些细节表现出来的人物特点概括出其精神品质,“为省公交车费,提前一站下车”“为节省复印费,许多资料都是手抄”让读者看到的是一个不怕吃苦的人物形象,而“18年来,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则展现了一个对科学执着坚守、乐于奉献的科学家的形象,文章就是想通过这些细节描写赞颂其优秀的品质,使人物形象更加的丰满,让读者感受到内容的真实性,读来让人肃然起敬。
故答案为:⑴A

1、跨领域研究,跨越式发展
2、淡泊名利,献身科学
⑶ “节省5分钱”“提前一站下车”“许多资料都是一笔一划手抄”“而在此后长达18年的科研道路上,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节假日”这些细节,生动地表现出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以及王选院士的执着坚守与刻苦奉献精神。细节描写能够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内容更加真切感人。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人物形象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⑵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及拟写标题的能力。本题需要分析每个部分的内容,根据主要内容概括出标题。概括时可参考第三部分的标题,同时注意字数要求。
⑶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细节描写,要正确找出并结合人物形象分析其作用。首先在文中找出细节描写的句子,仔细分析对表现人物的作用,再组织语言作答。
15.【答案】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失去了家族成员的合法资格
【知识点】语句连贯;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主要根据上下文语境来填写,本语段本段主要谈“家谱”的重要性。第一个空是总写,其意思与是“他们的根”相似,而后面又是讲“财产”,又是讲对“子孙的荫庇”显然是对“安身立命”有作用,因此①“是安身立命之本”;
第二空,后文有关键词“资格”,是什么资格呢?继续后面有“家庭成员资格”,讲“确认”问题,因此②“对家庭成员资格的认定”
第三空,是对第二空的对立面,所以应该是“失去家庭成员资格”。
故答案为:是他们安身立命之本;对家族成员资格的认定;失去了家族成员的合法资格。
【点评】 此题考查学生补写语句的基本能力。解答时要认真体会各道横线的上下文,根据具体的语境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上下文句式要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
16.【答案】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箭头状跑道上,一个学生正在奋力奔跑,后面有四只手拖住了他的“后腿”;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因素,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落空。
【知识点】图文转换
【解析】【分析】根据漫画可知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箭头的跑道上,一个学生奋力奔跑,四只手拖住他的后腿,由此可知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目标落空。
故答案为:在标明“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箭头状跑道上,一个学生正在奋力奔跑,后面有四只手拖住了他的“后腿”;学业负担过重、沉溺电子产品、审美观念偏差、学校担心学生安全等因素,使“增强青少年体质”的目标落空。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图文转换,要求考生将图表中的信息转换成语言文字信息,但一般不需要也不允许我们进行想象甚至虚构。这类题答题思路是:先看标题,再看图示,不放过图示中的文字,然后概括答题。
17.【答案】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知识点】语言表达简明、准确、鲜明、生动
【解析】【分析】 本语段大意是:科学家的职责就是把自己的科研成果奉献给人民,造福社会。
①处从“我们不好比较这些贡献的大小与影响,因为科学不同,特别是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存在差别”处,可推断要填内容与“不同科学起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相关;
②处从“无论从事何种学科专业的科学工作者”和“经过科学普及,人们逐渐了解了相关的科技成果……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处,可推断要填内容与“科学工作者都要有普及科学的责任”相关;
③处从“如果科学家忽视这种责任”和前面所论述的内容,可推断要填内容与“让科技成果得不到有效利用和发挥”相关。
故答案为:①它们所引起的效应是不同的 ②都不应忘记科学普及的责任 ③妨碍科技成果作用的发挥
【点评】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理解文段大意,理清结构层次,然后根据前后语境,推测空句的内容和句式,注意关联词和标点符号。
【答案】18.B
19.A
20.个人生活(普通人):不计较得失,对生活品质不讲究。
理想追求(科学家):不怕吃苦,深深扎根艰苦环境,毫不畏惧,勇于奉献,用生命在高原行走、攀登,以满腔热忱投身科研一线。
【知识点】传记类;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点评】 (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中信息、把握文章内容要点的能力。做题前要通读材料,读懂材料内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充分理解。然后将选项内容和原文逐一比照分析。
(2)本题综合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结构思路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
(3)本题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从文章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广泛深入阅读考试大纲中规定的重点作家作品,掌握作品的内容、手法、技巧、感情,结合语境准确分析。
18.B.由文中第十五段“钟扬带着学生在海拔6 000多米的珠峰北坡,采集到了……”可见“钟扬自己”采摘到错误。
19.A.“种子达人”这一部分主要写了钟扬冒着生命的危险收集种子,A项的表述过于拔高。
20.主要从普通人和科学家两个角度来谈钟扬的优秀品质即可。作为普通人,他在生活上十几年如一日,不追求物质享受,“对生活品质不讲究”;作为科学家,他又精益求精,“主动到西藏采集种子”“随时出现的高原反应和长时间的体力透支”“迈着长期痛风的腿在青藏高原上刷新一个植物学家的极限”甚至有时“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却仍旧坚持继续攀登,可见他不畏艰难,勇于奉献。
21.【答案】主要叙述在种子研究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事迹和贡献:将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引用人物语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引用钟扬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其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其对工作的热爱。“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引用他在采集高山雪莲时出现高原反应情况下说的话,表现其不畏艰险的精神。
【知识点】理解概括文本主要内容;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
【解析】【分析】小题1: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分析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要先通读全文,了解和把握全文的内容和主旨,在此基础上,联系上下文,结合文本内容对文章某一内容要点进行分析和概括。
“种子达人”一节的写作思路是:第1段先写钟扬在上海生活期间的艰苦,表现其对生活品质不讲究;然后转入对“种子达人”的叙写。对“种子达人”的叙写主要分为三个层次:第2-3段,写钟扬将种子研究的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第4-6段,通过“钟扬为什么要收集种子”的疑问,引出钟扬的演讲,他的理想就是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第5-10段,主要叙述钟扬采种子工作中的事件,有钟扬语言、外貌等的正面描写,也有同事的侧面衬托,以此表现钟扬的工作状态和精神风貌,主要表现钟扬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小题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中引用的作用。答题时首先找到引用的具体句子,结合上下文分析,然后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本节中人物语言主要是对钟扬的语言描写,以直接引用为主,主要有:“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这些语言发生在不同的场合,有不同的作用,直接引用人物自己的语言,对于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精神风貌更加真实、可信,更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考生要结合引用语言的具体语境分析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故答案为:主要叙述在种子研究方面的事迹和贡献。
事迹和贡献:将足迹延伸到了气候恶劣、人烟稀少的青藏高原;努力为人类建一个来自世界屋脊的种子“宝库”;在西藏采集种子获得的惊险和惊喜。
引用人物语言:“一个基因能够拯救一个国家,一粒种子能够造福万千苍生。”引用钟扬对收集种子工作价值的阐释,表现其作为植物学家的责任心和使命感。“我最喜欢的植物是蒲公英。”“我最讨厌的植物是什么呢?椰子。”引用他调侃地谈收集种子的乐事,表现其对工作的热爱。“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引用他在采集高山雪莲时出现高原反应情况下说的话,表现其不畏艰险的精神。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分析与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文章的核心内容,特别是侧重于对文章要点的具体把握,这是解答本文的关键所在,在解答的时候要突出这一点内容。直接采用大量原始材料——引用,可以更好地突出人物的特点,揭示人物的精神面貌,对人物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引用诗词,可以从侧面烘托和丰富人物的思想精神,使人物显现出一种古朴文雅的风格。引用故事,可以增强文章的活泼度,使文章更具有可读性。引用人物在书信、日记中的表白,它可以印证作者的观点,也可以使人物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答题切入口:对人物、读者、文本、作者的作用(四方面入手)。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