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14:5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咏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东汉末年的蔡文姬能分辨琴声音律,晋朝的才女谢道韫能出口成诗。两个女孩子尚且如此聪慧,你们身为男子汉,应当时时提醒告诫自己要努力。(《三字经》)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志:记载】。分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雅量等三十六篇,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较全面地反映出
当时士族的生活方式和精神
面貌。该书对后世笔记
文学影响甚大。
自能感知
请同学来给回顾一下《世说新语》。
大声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断句。
zāi




zūn
fǒu
cán
不:同“否”(fǒ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哉: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
课文中有几个句子请同学来尝试断一断。
/
/
/
/
“陈太丘”“太丘”“元方”都是人名。
文言文断句时,人名、地名、官名等可以作为辅助断句的标志。
但最准确的断句要根据意思来断句。
(1)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2)太 丘 舍 去
(3)元 方 时 年 七 岁
(4)元 方 入 门 不 顾
根据断句,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自能发现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1.这篇文言文该如何准确翻译?
2.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3.这篇文言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
自能参与
【学路指南】
(1)个人学习:2分钟
阅读课文,圈出难理解的字词,尝试理解文章大意(方法:A.结合课下注释;B.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C.联系上下文;D.结合生活实际;E.古今对照……)。
(2)小组学习:3分钟
在小组进行交流,选出你们喜欢的句子进行讨论:①挑选出重点字词并解释;②翻译所选句子(注意:重点字词,原则上翻译一字一词,不要遗漏)。把你们的成果写在小白板上。
(3)小组汇报,组间补充。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就丢下(他)离开了。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在)门外玩耍。
期行:约定同行。期,[古]约定,[今]日期。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离开。舍,舍弃。去,[古]离开,[今]到、往。
乃:①才。②竟。③表判断,是。
时年:当时的年龄。时,当时。年,年龄、岁数。
戏:玩耍。
省略句
(友人)过中不至
太丘舍(友人)去
(在)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有来,已经离开了。”朋友便发怒说:“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人的尊称。
不:同“否”(fǒ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哉: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
相:相互,[又]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自己(友人)。
委:[古]舍弃,丢下。[今]委屈,委托。
而:这里表顺承,可翻译为“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别人。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自己。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元芳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您)正午时分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惭:惭愧→感到惭愧(意动用法)。
引:[古]拉,牵引。[今]引导。
之:①代词。②的。③动词,到、往。
顾:①回头看。②拜访(三顾茅庐)。
意动用法: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名词、形容词)
自能建构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1.聪慧明理。聪慧的元方在面对客人的无礼谩骂时,直接指出是客人不守信用在先,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2.言辞犀利。元方在回击时先指出客人“过中不至”是无信的表现,再指其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理有据,义正词严。
3.个性率真。结尾面对友人的惭愧和示好,元方“入门不顾”既在维护自家的尊严,又表现出了孩童的率真。
这篇文言文要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诚实守信
要懂礼貌、讲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 ”“ ”的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 、 、 ,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 。
课堂小结
无信
聪慧明理
诚实守信
无礼
言辞有理有据
个性率真
自能拓展
表演小剧场
断句演练
陈太丘诣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断句释义
陈太丘诣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陈寔拜访荀淑,由于家境贫穷生活俭朴,没有仆人供役使,便让陈纪驾车,陈谌拿着手杖跟在后面,陈群年龄还小,放在车中。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荀爽依次斟酒,其余六个儿子准备食物。荀彧也还幼小,坐在荀淑膝前。当时太史上奏:“有德才兼备的人向东出行。
断句演练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断句释义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卓越的才能,和陈諶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他们父亲的功业德行。他们互相争论,不能决定谁更有功德,就去征询陈寔的意见。
陈寔说:“除纪难以做兄长,陈谌难以称弟弟,他们的功德难分高下。
比一比背诵这篇文言文,看看谁又快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