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第八单元《学习园地》说课稿(一)
人教部编版
说教材
这个《语文园地》包括“交流平台”“识字加油站”“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四个板块。
“交流平台”——引导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识字加油站”——引导学生发现以“目”为部首的字的特点,会认5个生字。
“词句段运用”——区分近义词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帮助妈妈整理购物清单,能将物品分类。
“日积月累”——积累四句名言警句。
二、说学情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能和同学交流默读的感悟,也能通过联系句子及查字典来辨析近义词,分类列购物清单,学生也能完成。教师应主要关注“日积月累”中的几句名言警句,引导学生理解意思,感悟其中的道理。
三、说教学建议
这是本学期最后一个语文园地,学生经过前面的学习,对如何学习语文园地已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教学本次语文园地时,教师要适当放手,相信学生,引导学生自我探究,让他们品尝探究后的喜悦。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把自己关于默读的体会与同学交流分享,积累默读的方法。
2.会认5个汉字,发现与“目”有关的字词的特点。
3.区分近义词,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4.能将物品进行分类。
5.积累四句古代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过程与方法】
1.创设交流平台,培养学生勇于表达的能力。
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语言,积累句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悟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增强热爱祖国文化的意识。
五、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区分近义词,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2.交流分享默读的体会。
难点
积累四句名言警句,感悟其中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
学生:课前梳理一下本单元的学习收获。
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交流平台
1.导入激趣,了解默读。
师:同学们,当看到一篇美文时,你们会怎样读。
(1)指名学生回答。
师:有时我们会朗读,有时我们会默读。老师很喜欢默读。
(2)课件出示默读的好处。
★默读不影响别人,不受环境限制,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应用最广。
★默读的速度比朗读时快得多,可以大量阅读,可以博览群书。
★默读时可以默默地思考、比较、推敲、揣摩,可以自由地停顿下来重复看、反复想,从而促进思考,促进理解的深入。
师:本学期,我们学会了默读,那你们知道默读应该怎样去读吗?
2.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师:你们在默读课文时会做些什么?
3.教师小结:默读时,可以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还可以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把没读懂的地方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默读适合深入思考,我们大家都要把这种方法运用好。
(二)、日积月累
1.课件出示下面四个句子及其出处。
○爱人若爱其身。——《墨子》
○不迁怒,不贰过。——《论语》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师:和同桌读读这四个句子,说说你们的发现。
2.学生自由读,读后交流。
3.教师引导学生读,指导学生认准字,读通顺。
4.指名学生读。
师:现在我们把句子读熟了,那这四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5.小组交流讨论。
6.教师相机指导。
○爱人若爱其身。
关心别人就像关心自己一样。
○不迁怒,不贰过。
不迁怒于人,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仁爱的人爱人,礼让的人尊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赠人美好的言辞,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师:了解了这四句话的意思,你们从中明白了什么?
7.学生交流体会。
8.同桌尝试背诵。
9.指名背、齐背。
七、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爱人若爱其身。
不迁怒,不贰过。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八、教学反思
此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学得快实际上也应证了我的想法是对的,其次在上完本课后,我让学生互相讨论本课学后收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5个汉字,发现与“目”有关的字词的特点。
2.区分“陆续、连续、继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3.读词语,整理购物清单。
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认5个汉字,发现与“目”有关的字词的特点。
难点:区分“陆续、连续、继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识字加油站
1.课件出示“眨、瞪、瞅、眶、睹”五个生字,引导学生发现这些字的共同点。(都带有“目”)
2.学生指认生字。
3.和同桌互认生字。
4.出示文中的“扇面”,请学生读出“扇面”上的字。
5.课件出示词语。
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6.齐读词语,想想这些词语都与什么有关。(目)
二、词句段运用
(一)区分“陆续、连续、继续”,并用它们各写一句话。
1.自读句子,思考: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调换吗?
2.学生交流。
3.教师总结:这三个词语都带有“续”,但是意思却有区别。“陆续”表示前后相继,时断时续;“连续”表示一个接一个;“继续”表示连下去;不间断。我军的伤员是时断时续地抬下来;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一个接一个地救治伤员,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他低下头,不间断地帮我把扣子钉好。如果调换词语,就不能准确地表达句子的意思和人物的品质,所以不能调换。
4.学生用这三个词语各写一句话。
5.全班交流写的句子,教师相机指导。
(二)整理购物清单。
师: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课件出示词语)。东西太多了,妈妈怕买的时候会有遗漏,所以想请你帮她整理一份购物清单,让她买起来既方便又不会遗漏。你会怎么帮她拟定呢?
1.小组内读一读这些词语,注意读准确。
2.指名学生读。
3.指名学生分类。
零食:饼干
水果:橙子
菜:鲫鱼
面类食品:速冻饺子、馒头
生活用品:毛毯、牙刷、菜板、充电器、枕头、垃圾桶、棉拖鞋、沐浴液、衣架
板书设计:
语文园地
分类要做到既方便又不会遗漏。
教学反思:
在这个语文园地的教学中,我注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较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探讨、交流,灵活运用掌握到的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能力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小学语文三年上册第八单元《学习园地》说课稿(二)
人教部编版
说教学目标:
1.能交流、总结默读的基本方法。
2.能根据形声字的特点认识“眨、瞪”等5个生字,大致理解和“目”有关的词语的意思。
3.能辨析“陆续、连续、继续”3个副词的用法并选择其中一个写句子。
4.能分类整理购物清单,体会分类列清单的好处。
5.朗读、背诵关于如何待人的名言,大致了解名言蕴含的道理。
说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巩固根据部首大致判断字义的识字方法,识记生字;学会区分、运用近义词。
2.学会分类整理,引导学生了解更多的生活常识,提升其社会实践能力。
3.积累、背诵圣人语录,感悟中国传统文化,体悟爱给予我们的温暖、希望和力量。
说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导语: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只要下工夫反复诵读文章,就能慢慢理解文章的意思。因此,在学习中,经常进行不同形式的朗读训练,能帮助我们较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事实上,阅读文章除了朗读,还有默读。朗读可以让我们在声韵节奏中感受作者的情感,默读则可以让我们边读边思考,从而对课文进行更深入的探究。默读是阅读实践中使用更广的一种形式。在本单元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慢慢了解也熟悉了“默读”的阅读策略,今天,我们来正式认识一下“默读”。
1.出示默读的基本要求:“不出声,不指读”,引导学生回顾交流自己是怎么做的。
预设:不出声,不指读,重点是目光浏览,在心里记住关键词句。根据学生交流的实践经验,提示学生思考,如果发出声音,用手指着读,会有什么影响。(影响阅读速度)
2.引导学生交流默读的方法。
过渡: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大家肯定会有很多问题,比如说,碰到不认识的字词该怎么办,碰到不太理解的词句是停下来还是继续往下读,等等。说说看,你们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预设:(1)遇到不认识的字词,先圈出来,读完之后再想办法弄清楚。
(2)有些词语的意思,读完下文,可以做出初步推测。
(3)不太理解的地方,试着先跳过去,看读完了能不能弄清楚。
(4)实在不明白的地方,可以在书上画一画,过后写下自己的思考和疑问,向别人请教或是与别人讨论。
3.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了解“三到”读书法。
过渡:(出示课件:提速度,做标记,动脑筋)同学们做得真好!的确,默读时,我们要做到:不发声读,不动嘴唇;不用手指着读;还要边读边思考。此外,默读时要少把注意力放在字词上,多放在对内容的理解上。而且,默读时要注意减少眼停的时间与次数,尽量不回视,逐步扩大视力感知范围。做到了这三点,相信我们默读的速度就会加快。那怎样才能不降低阅读的质量呢?有“三到”,眼到、手到、心到。谁来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设:(1)眼到:要认清每一个字,不能一目十行,避免养成不求甚解的不良习惯。
(2)手到:不动笔墨不读书。默读时,边读边动笔。可以画出重点词句,或标出段中的层次,记下自己不懂的问题,提高默读的效果。
(3)心到:集中注意力,一边读一边想,理解词句的意思和前后内容的内在联系。读了以后,能对自己提出不懂的问题,检验读进去了没有。
4.出示本单元课文标题,引导学生回顾自己带着什么问题默读了课文,是怎样通过默读理解课文内容的。
预设: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教师总结,提醒学生带着问题默读,对理解课文内容大有帮助。
5.指名学生再读一读“交流平台”中小伙伴的话,了解默读的好处和适用范围。
?默读的时候不要发出声音,也尽量不要用手指着读,否则会影响阅读速度。
?我默读时,会随时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画出来,读完后再想办法弄清楚它们的意思。
?默读时,带着问题边读边思考,能帮助我理解内容。没读懂的地方我会标记出来,联系上下文进一步思考,或者向别人请教。
小结:默读时由于省去了发音的动作,所以速度快,不互相影响,保证环境的安静,便于更集中地思考、理解读物的内容,并且不易疲劳,易于持久。默读的应用范围十分广泛,读书报,查资料,看通知、布告、信件等,都可用到默读。
二、识字加油站
1.出示“目”字的演变过程,教师总结。
小结:同学们,你们看,“目”字外面的方框表示眼眶,里面的两横表示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有很多汉字都与眼睛有关。大家看看,你们认识这些与“目”有关的字吗?
2.出示“识字加油站”中的5个生字,导学生字。
(1)这些生字你会读吗?自己练读。
(2)指名学生领读生字。
(3)引导学生运用动作演示的方法识记生字,教师相机指导。
眨:形声字。表示眼睛很快地一闭一开。用眼睛时间长了眼睛会发涩,所以右边是个“乏”字。
瞪:形声字。动作演示“瞪”。“登”的意思是上、升,加上“目”,眼睛上、升,表示睁大眼睛。
瞅:形声字。用加一加的方法:目+秋=瞅。
3.小游戏:老师做动作,学生猜词语。相机出示课本上的5个词语。
眨眼 眼眶 怒目圆睁 目瞪口呆 耳闻目睹
(1)你会读这些带“目”字的词语吗?同桌互读,教师相机正音。
(2)运用多种方式识记、掌握这几个词语的意思。
预设:引导学生做一做“眨眼”的动作,指一指“眼眶”,发现与眼睛的动作有关的词语常常含有带目字旁的字。再联系生活实际,拓展说几个这样的词语,如“眯缝”“瞄准”“盯住”等。几个四字词语,可以借助表演理解,也可以逐字理解。
怒目圆睁:发怒时瞪大了眼睛。形容很愤怒。近义词:怒目而视、横眉怒目。
目瞪口呆:瞪大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受惊而愣住的样子。反义词:淡定自若、从容不迫。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反义词:捕风捉影、闭目塞听。
4.根据形声字的构字特点,运用偏旁加熟字的方法,识记“眶”“睹”。
5.出示填空,学生做一做语境运用题,巩固字词。
填空:周末,哥哥和妹妹在家玩躲猫猫的游戏。只听“啪”的一声,妹妹不小心把妈妈最喜欢的花瓶打碎了,哥哥(耳闻目睹)这一切,惊得(目瞪口呆),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妈妈回来了,看到满地的碎片,顿时(怒目圆睁)。
三、词句段运用
(一)近义词辨析运用。
1.出示“词句段运用”第1题中的几个句子。
?我军的伤员陆续从火线上抬下来。
?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他低下头,继续帮我把扣(kòu)子钉好。
2.学生自由读课本上的句子,思考: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可以互相替换吗?
3.学生汇报发言,说说自己的体会。
4.教师小结后,出示三个词语的区别。
过渡:同学们体会得很准确。这三个词语虽然意思相近,但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不能混用。(出示区别)
陆续:表示一个一个,时断时续。
连续:表示不间断地持续。
继续:完成一件事,中途停下来,之后接着做。
5.出示填空,学生做一做语境运用题,巩固辨析。
(1)我(连续)三年去了爷爷奶奶家过暑假。
(2)电影散场了,观众(陆续)离开了电影院。
(3)过了一会儿,他们(继续)往前走。
6.出示“夏季,小伙伴们在游泳馆游泳”的情境图,引导学生用3个副词分别写话。
示例:已经(连续)几天高温了,小伙伴们(陆续)来到游泳馆游泳。大家在泳池里玩球、泼水嬉戏,玩得筋疲力尽。我休息了一会儿,(继续)和小伙伴比赛游泳。
(二)整理购物清单。
1.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回忆超市的分区一般有哪些。
2.学生自由表达,根据回答情况,写下分区名称。
3.教师过渡,出示“词句段运用”第2题。
快过节了,妈妈准备去超市买下面的东西,请你帮她整理一份购物清单。
鲫鱼 速冻饺子 头 橙子 毛毯 牙刷 菜板
饼干 充电器 头 垃圾桶 棉拖鞋 浴 衣架
4.学生识字读词。分小组读,自由读,教师相机纠正字音。
5.引导学生根据刚才的超市分区,对物品进行分类。
(1)食品:鲫鱼、速冻饺子、馒头、橙子、饼干;
(2)洗漱用品:牙刷、沐浴液;
(3)家居用品:毛毯、菜板、充电器、枕头、垃圾桶、棉拖鞋、衣架。
提示:可以按食品、生活用品分成两大类;也可以按蔬菜、水果、生鲜、床上用品、卫生用品、家用电器等分类。只要学生的分类合理即可。
6.引导学生回顾列清单的步骤,认识列购物清单的好处。
步骤:(1)分类。按照要去的超市或市场列出所有物品的类别。
(2)整理。根据分类把要购买的东西填入列出的表中。
(3)采购。按照购物清单到指点区域购物。
好处:你们瞧,列购物清单既方便又不会遗漏,省时省力,提高效率,还可以避免冲动消费呢。
7.实践运用:请大家帮助妈妈列一份购买年货的清单。
(1)家居日用:
(2)服饰鞋帽:
(3)生鲜蔬果:
(4)零食熟食:
(5)五金家电:
(6)花卉盆景:
四、日积月累
1.出示“日积月累”中的几个句子。
?不迁怒,不(èr)过。——《论语》
爱人若(ruò)爱其身。——《墨子》
?仁(rén)者爱人,有礼者敬人。——《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bó);伤人以言,深于矛(máo)戟(jǐ)。——《荀子》
2.教师范读名言,学生跟读,读好停顿。
3.学生自由朗读,交流自己的理解。
过渡:请大家再多读几遍,和同桌交流一下读了名言后的理解。
4.全班交流,教师讲解大意,梳理小结。
(1)不迁怒,不过。(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不两次犯同样的错误。)
(2)爱人若爱其身。(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貌的人尊敬别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和别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用恶毒的语言伤害别人,比用长矛利戟刺人还要严重。)
小结:这些都是关于“与人为善”的名言。
5.引导学生联系本册课文,说一说课文中的人物是如何“与人为善”的。
示例:《掌声》中,同学们用善意的掌声鼓励自卑、忧郁的英子,使她重拾自信;《灰雀》中,列宁循循善诱,用温暖的方式感化男孩,使他知错能改。
6.学生朗读,背诵积累。
(1)自由朗读,尝试背诵。
(2)师生合作背诵,教师出前半句,学生背后半句。
(3)教师说意思,学生背句子。
7.拓展延伸。
过渡: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有关“与人为善”的名言呢?(出示课件)
?爱人利物之谓仁。——《庄子》
?积爱成福,积怨成祸。——《淮南子》
?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韩非子》
?仁者爱万物,而智者备祸于未形,不仁不智,何以为国?——《史记》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
8.学生齐读,摘抄积累。
五、课堂回顾
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新的阅读方式——默读,也认识了很多目字旁的字,这些字多跟眼睛有关。同学们还能分辨词语意思的细微差别,收集了很多关于仁爱的名人名言,真是收获满满呀!“温故而知新”,大家课后也要及时复习,把这些知识牢牢地记在脑海里。
教学反思
此次在教学识字加油站时,我采用了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学习。学生学得快实际上也应证了我的想法是对的,其次在上完本课后,我让学生互相讨论本课学后收获,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