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情跟踪习题(word版有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情跟踪习题(word版有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沪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08-10 09:39: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情跟踪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 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 D.③为设计实验
2、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海水晒盐 C.汽油挥发 D.矿石粉碎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5、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新医药的研制 B.单晶硅的使用
C.杂交水稻的成功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O2 B.N2 C.CO2 D.H2O
7、如图中,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存放酒精灯的方法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 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 用彩纸折幸运星 D. 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9、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10、酸菜是东北风味食品之一,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白菜 B.白菜切丝 C.加盐腌渍 D.控温发酵
1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B.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液滴
C.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D.容器内壁的水是晶莹透亮的水滴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B.车胎爆炸
C.钢铁生锈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1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
B.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灯
D.试管装好液体后,立即将火焰固定在试管中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二、填空题
15、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 (1)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 (2)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 (3)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 (4)研究空气成分
16、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液态空气;
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汞,⑨二氧化硫。
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17、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图中常用于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H(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D ,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某同学在量8mL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 8mL(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
18、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 环节.大家真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
操作:________ 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________ 现象________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真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 (一条即可)
19、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图1表示了空气的组成情况。保持A气体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原因是______。
图2装置可以粗略地测定空气的组成。能作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实验证据是______ 。
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液氧,控制温度的范围在______ 。已知液氮的沸点为,液氧的沸点为。
下列有关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污染源着手
B 二氧化碳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空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D 德国将自2030年起,在全欧停止使用以汽油等为燃料的汽车,这将减少空气污染
21、下表呈现了2种常见的错误操作,请写出正确操作。
序号 (1) (2)
错误操作
闻气体气味 取用固体
正确操作 ________ ________
三、简答题。
22、青冈小城夜晚时候路灯就开始照亮,既美化了小城,又方便人民的出行,路灯的灯罩是聚苯乙烯制成推测灯罩可能具有的性质(三点).
四、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2022—2023学年化学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学情跟踪习题含答案
沪教版(全国)九上第1章 开启化学之门
一、选择题。
1、一元硬币的外观是: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一些同学认为: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在讨论时,有同学提出: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就这一过程而言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③为实验 B.②为猜想假设
C.①为观察 D.③为设计实验
【答案】A
2、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海水晒盐 C.汽油挥发 D.矿石粉碎
【答案】A
3、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
A.量取9.5mL的液体可用100mL的量筒
B.试管、烧杯、蒸发皿等仪器可在酒精灯火焰上直接加热
C.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D.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量
【答案】D
*4、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 镁粉用于制作照明弹 B. 钨用于制作白炽灯丝
C. 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D. 氮气用作焊接金属时的保护气
【答案】B
5、如图所示不是体现化学造福人类的是(  )
A.新医药的研制 B.单晶硅的使用
C.杂交水稻的成功 D.隔水透气材料的发明
【答案】C
6、空气成分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是( )
A.O2 B.N2 C.CO2 D.H2O
【答案】B
7、如图中,往酒精灯里添加酒精和存放酒精灯的方法中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答案】D
*8、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用鲜牛奶和乳酸菌制酸牛奶 B. 用糯米等原料做甜酒酿
C. 用彩纸折幸运星 D. 用小苏打水、柠檬酸等制汽水
【答案】C
9、某同学提出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蜡烛燃烧的产物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在科学探究中这句话属于( )
A.建立假设 B.设计实验 C.收集证据 D.作出结论
【答案】B
10、酸菜是东北风味食品之一,下列制作过程中,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清洗白菜 B.白菜切丝 C.加盐腌渍 D.控温发酵
【答案】D
11、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
A.冲洗时倒出的水是无色透明的
B.仪器内壁的水既不成股流下也不聚成液滴
C.容器内壁看不到污物,呈无色透明状
D.容器内壁的水是晶莹透亮的水滴
【答案】B
12、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B.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C. 阿伏加德罗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
D.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答案】C
13、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稀有气体通电发光 B.车胎爆炸
C.钢铁生锈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答案】C
14、下列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给物质加热时,应使用酒精灯的外焰部分
B.酒精灯的火焰必须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
C.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时必须先熄灭酒精灯
D.试管装好液体后,立即将火焰固定在试管中液体的中下部加热
【答案】D
二、填空题
15、将左边科学家与他们相应的研究成果用直线连接。
a.门捷列夫 (1)放射性的钋和镭
b.居里夫人 (2)元素周期表
c.诺贝尔 (3)研究炸药,改进引爆装置
d.拉瓦锡 (4)研究空气成分
【答案】a(2); b(1); c(3); d(4)。
16、有下列物质:①液态氧气;②氮气;③五氧化二磷;④液态空气;
⑤二氧化碳;⑥食盐水;⑦氖气;⑧汞,⑨二氧化硫。
请用这些物质的数字代号填空:
(1)属于混合物的是: ;
(2)属于纯净物的是: 。
【答案】(1)④⑥; (2)①②③⑤⑦⑧⑨。
17、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
(1)图中常用于反应容器,且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是 H(填编号,下同)
(2)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可以选择仪器D ,使用该仪器时正确的读数方法是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某同学在量8mL水时,俯视读数,则该同学实际量得水的体积< 8mL(填“>”、“<”或“=”);
(3)向酒精灯中添加酒精可以选择仪器
【答案】(1)H;(2)D;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3)F。
18、甲同学对厨房管道煤气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于是就将该问题带到了活动小组.过程中甲首先提出:管道煤气的燃烧产物是什么?乙同学立即发言:我认为其产物是二氧化碳、水蒸气.乙同学的发言属于实验探究中的________ 环节.大家真对乙同学的说法设计了合理的实验方案,你帮他们完成验证上述两种气体的操作及现象。
操作:________ 结论:产物有水蒸气
操作:________ 现象________结论:产物有二氧化碳
真对该探究过程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________ (一条即可)
【答案】猜想与假设;用冷而干燥的器皿照在火焰上方;将上述实验的器皿迅速倒转倒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白烟的成分是什么
19、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挑战有能源问题、粮食问题和环境问题等。化学家们希望通过化学方法解决这些问题,为人类的发展与进步做出更大贡献,以下研究课题有:
①合成高效化肥
②消除汽车的有害尾气
③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
④寻找高效催化剂,在低能耗情况下分解水制取氢气
⑤研制人造皮肤和血管
⑥研制植物营养液,进行无土裁培
请将上述问题归类,并把序号填在相应横线上:
(1)能源问题: ;
(2)粮食问题: ;
(3)环境问题: 。
【答案】(1)④ (2)①⑥ (3)②③
20、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图1表示了空气的组成情况。保持A气体化学性质的微粒是______填化学符号;
将浓硫酸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小,原因是______。
图2装置可以粗略地测定空气的组成。能作为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的实验证据是______ 。
工业上可利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获得液氧,控制温度的范围在______ 。已知液氮的沸点为,液氧的沸点为。
下列有关空气污染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防治大气污染应从污染源着手
B 二氧化碳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
C 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进入空气后可形成硫酸型酸雨
D 德国将自2030年起,在全欧停止使用以汽油等为燃料的汽车,这将减少空气污染
【答案】(1) (2)浓硫酸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3)水槽内的水被吸入钟罩内至第一刻度处
(4) (5)ACD
21、下表呈现了2种常见的错误操作,请写出正确操作。
序号 (1) (2)
错误操作
闻气体气味 取用固体
正确操作 ________ ________
【答案】用手扇闻气体;左手水平拿好试管,用镊子或药匙取药品,放在试管口处,再慢慢将试管直立,使药品慢慢滑落到试管低端
三、简答题。
22、青冈小城夜晚时候路灯就开始照亮,既美化了小城,又方便人民的出行,路灯的灯罩是聚苯乙烯制成推测灯罩可能具有的性质(三点).
【答案】耐腐蚀;耐高温;绝缘。
四、阅读回答问题。
23、18世纪前后,人们把元素等同于一种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的物质,即单质。“燃素说”和“燃烧的氧化学说”一度成为科学家争论的焦点。
材料一:1723年,施塔尔提出“燃素说”:燃素也是一种元素,燃素存在于一切可燃物中。如金属含有燃素,金属燃烧时金属释放燃素后成为金属灰(实际是金属氧化物);金属灰与燃素结合又会重新变回金属。
材料二:1766年,卡文迪许制得氢气并认为它是燃素;1773年,舍勒研究发现,可燃物燃烧需要一种他称为“火空气”的单质参与;1784年前,人们认为水是一种元素;1796年,普里斯特利制得可在“脱燃素气”中燃烧的“可燃空气”,也把它当作燃素。
材料三:1777年,拉瓦锡建立了“燃烧的氧化学说”,认为可燃物中不存在燃素;1801年,克鲁克香克证明了普里斯特利所谓的“可燃空气”是一氧化碳,从而结束了“燃素说”与“燃烧的氧化学说”之争。
(1)用你所学的燃烧条件分析,材料二中的“火空气”是 。
(2)“燃素说”自提出后就引起争议。下列是当时科学家分析的事实或现象,用“燃素说”解释不合理的是 。(可多选)
选项 事实或现象 用“燃素说”解释
A 金属成分比金属灰简单 因为金属燃烧时燃素从金属中逸出
B 加热金属灰通入氢气,金属灰变回金属 因为氢气是燃素
C 木炭与金属灰一起加热变回金属 因为木炭富含燃素
D 铜在空气中加热后质量增加 因为金属铜中含有燃素,加热后有燃素逸出
E 燃素(氢气)与脱燃素气(氧气)结合成为水 因为水是一种元素
【答案】(1)氧气; (2)A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