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o) 闲游(xián) 闪烁(shuò)
B.灯笼(lóng) 此刻(kè) 珍奇(zhēn)
C.模糊(mú) 物品(pǐn) 不甚(shèng)
D.陈列(chéng) 流星(liú) 宽广(kuān)
【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无误;
B:“笼”应读“long”;
C:“模”应读“mó”,“甚”应读“shèn”;
D:“陈”应读“chén”。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下列诗句重音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答案】D
【知识点】重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重音的理解和辨析。在诗句中重读的字词是根据词句在诗句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确定为重读:一是其对比作用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和短语;二是列举的同类词语;三是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四是在文中其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D:重读字词:定能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重读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掌握重读字词的理解,结合诗句的表情达意进行判断。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答案】B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 “我想那” 后面是想的内容,“缥缈的” 是“空中”的修饰词,“定然有”后面是有的内容,“美丽的”是“街市”的修饰词。故这句话应该这样划分: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的节奏,解答时应当从语句的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答案】D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
ABC三项都没有使用比喻,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流星”比作“灯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考生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进行逐项的辨析和判断。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想象的一项是( )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答案】D
【知识点】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想象的理解。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ABC都运用了想象,D没有运用想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想象表现手法的了和判断。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想象的基本概念,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辨析。
6.下列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
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豪情。
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D.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
A.有误,“ 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错误。
C.有误,“ 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 ”错误。
D.有误,“ 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把握课文的主旨,可以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与作品中诗歌的意象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7.下列句子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②⑤①
【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观点是“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②引出话题“成都人喜欢蜡梅”,⑤指出观点“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①举例说明,③和⑤按时间顺序举例说明,先举宋代黄庭坚的例子,再举明代《花疏》中的例子。即:②⑤①③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8.下列有关《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B.《天上的街市》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C.郭沫若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这是诗人的联想。
D.《天上的街市》中,“定然”“定能够”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诗人坚信理想世界的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天上的街市》中并无强烈的情感宣泄,而是含蓄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9.对“远远的街灯明了”中的“街灯”和“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街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街灯”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理想中的“街灯”,后者指现实中的“街灯”。
B.两个“街灯”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人间现实生活中的“街灯”,后者指想象中的、理想中的“街灯”。
C.两个“街灯”同中有异,既指现实中的“街灯”,又指理想中的“街灯”。
D.两个“街灯”的含义相同,都指现实中的“街灯”。
【答案】B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A:错误。 前者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想象中的“街灯”;
B:正确:
C:错误。前者是实写,指人间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街灯”;
D:错误。前者是实写,指人间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街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分清实指和虚指内容即可。
10.默写。
(1)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 。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4)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答案】(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对这首诗的积累默写,这些字都比较好写,但不要把“街灯”写成“明星”,还有里面的“的”字要注意不要写成“地”。
故答案为: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⑵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⑶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⑷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 —— ——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
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首诗第一节写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可以看出这一节描绘的画面是:天上美丽街市图。第三节诗,诗人想象天河不甚宽广,牛郎能够骑着牛儿自由地来来回回和织女相会,因此这一节诗描绘的画面是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第四节诗写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闪”形容的明星,“点”形容的是街灯,“明星”会闪闪发光,但“街灯”需要点才能发光。因此不能互换。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由的、理想的社会,那里的每一样东西都那么美,那里的人是多么的自由,作者遣词造句的时候要符合整首诗所创设的意境,因此 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这首诗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天上怎么会有街市,作者必须引导读者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这样联想才比较合理。故C分析正确。
(5)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主旨进行分析,这首诗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牛郎和织女也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这样才符合诗歌的主旨,如果诗歌不这样改编,牛郎和织女还是隔河相望,就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背离。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天上美丽街市图 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⑵ 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⑶ 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⑷ C
⑸ 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⑶。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诗歌首节作用的能力。诗歌的首节作用和文章首段的作用比较接近,因此答题时应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作用。
⑸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诗歌的意象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他所选取的意象必须与他所表达的感情相吻合。因此答题时应结合诗歌主旨进行分析。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 。
(2)诗人用“星星”象征 ,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 。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 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 “自己的光圈” 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诗人之所以创设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⑵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⑶ 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⑷ 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的内涵。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其表面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附诗歌鉴赏】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星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诗人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诗人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三、语言表达
13.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①牵牛花开放了, 。
②笼中的小鹦鹉, 。
③月光照在地上, 。
【答案】好像奏响的小喇叭;好像失去了自由的囚犯;好像薄雾笼罩的水面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仿句要求,运用大自然某一现象,反映一个事理,句式上可用“事特+特点,那是告诉我们--”这样的形式表达。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看起来就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
似流水一样,从天空中泻下来.
故答案为:好像奏响的小喇叭;好像失去了自由的囚犯;好像薄雾笼罩的水面。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14.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下面的图形组合成一幅简单的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提示:每个图形可运用一至两次;绘画技巧不作为评分要求,但要让人看明白)
要求:①方框内画出你要组合的画;②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③描述画面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椭圆)(大小不论,方向不论)(方向不论,长短不论)
【答案】这是一幅“青山绿水”图。两个三角形代表两座山,山上草木青翠,郁郁葱葱。山脚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泊,湖水碧蓝,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远处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知识点】漫画释义;活动设计;天上的街市
【解析】【分析】综合考查。(1)考查根据所给图形画出组合画的能力。要求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此题要仔细观察辨别图形,运用联想和想象,组合一副有意义的图画。(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根据画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要组织成一段景物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描写有条理。
故答案为:这是一幅“青山绿水”图。两个三角形代表两座山,山上草木青翠,郁郁葱葱。山脚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泊,湖水碧蓝,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远处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点评】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描述画面语言生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20课《天上的街市》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缥缈(piāo) 闲游(xián) 闪烁(shuò)
B.灯笼(lóng) 此刻(kè) 珍奇(zhēn)
C.模糊(mú) 物品(pǐn) 不甚(shèng)
D.陈列(chéng) 流星(liú) 宽广(kuān)
2.下列诗句重音标注错误的一项是( )
A.远远的街灯明了 B.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D.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3.下列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C.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D.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4.下列句子中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D.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5.下列各句中没有运用想象的一项是( )
A.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B.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C.你看,那浅浅的天河,定然是不甚宽广。
D.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6.下列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
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了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的豪情。
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D.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缥缈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7.下列句子排序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比如它的名字,是“蜡梅”还是“腊梅"呢?很多人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是“蜡梅”,成都植物园的牌子也写错了。
②成都人喜欢蜡梅,是自然的。
③我们可以用黄庭坚的诗注作证,“京洛间有花,香气似梅,亦五出(五瓣)而不能晶明,类女功捻蜡所成,京洛人因谓蜡梅。”
④明朝的《花疏》中写,蜡梅是寒花,绝品,人以腊月开,故以腊名,非也,为色正似黄蜡耳。
⑤但惟其自然,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
A.②①③④⑤ B.②⑤①③④ C.④①⑤②③ D.④③②⑤①
8.下列有关《天上的街市》一诗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一向以强烈的情感宣泄著称,《天上的街市》也是这样的风格。
B.《天上的街市》流露出诗人对现实社会的失望和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C.郭沫若将“远远的街灯”比喻为天上的明星,又将“天上的明星”说成是人间的街灯,这是诗人的联想。
D.《天上的街市》中,“定然”“定能够”等极其肯定的词语,表明诗人坚信理想世界的存在,对美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9.对“远远的街灯明了”中的“街灯”和“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中的“街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两个“街灯”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理想中的“街灯”,后者指现实中的“街灯”。
B.两个“街灯”的含义不一样,前者指人间现实生活中的“街灯”,后者指想象中的、理想中的“街灯”。
C.两个“街灯”同中有异,既指现实中的“街灯”,又指理想中的“街灯”。
D.两个“街灯”的含义相同,都指现实中的“街灯”。
10.默写。
(1)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 。
(2)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
(4)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二、阅读理解
11.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你看,那浅浅的天河,
定然是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
定然在天街闲游。
不信,请看那朵流星,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1)按照提示概括这首诗每小节展现的画面。
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 —— ——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能不能互换?请说明理由。
(3)“不信,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朵”本来是形容“花”的量词,这里用来形容“流星”。有什么妙处?
(4)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的作用是( )
A.描绘出了一幅迷人的夜景图,抒发了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添了一层神秘色彩。
C.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5)诗中牛郎织女在天上的生活和民间传说不同,诗人为什么要这样改编?
12.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星星
臧克家
我爱听
人家把星
叫作星星。
夜空是另一个世界,
星星是它的子民,
谁也不排挤谁,
彼此密密地挨近。
它们是那么渺小,
渺小得没有名字,
它们用自己的光圈,
告诉自己的存在。
仰起脸来,
向着那白茫茫的银河,
一,二,三,你数!
呵,它们是那么多,那么多……
1946年8月4日午于沪
(1)“谁也不排挤谁,彼此密密地挨近”传达出诗人希望现实生活中 。
(2)诗人用“星星”象征 ,二者之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如 ; 。
(3)第三节诗中“自己的光圈”指什么?
(4)这首诗要表达的主旨是什么?
三、语言表达
13.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的句子。
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①牵牛花开放了, 。
②笼中的小鹦鹉, 。
③月光照在地上, 。
14.请发挥联想和想象,用下面的图形组合成一幅简单的画,然后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提示:每个图形可运用一至两次;绘画技巧不作为评分要求,但要让人看明白)
要求:①方框内画出你要组合的画;②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③描述画面语言生动,100字左右。
(可大可小,也可以是椭圆)(大小不论,方向不论)(方向不论,长短不论)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A
【知识点】形近字字音;形声字字音
【解析】【分析】A无误;
B:“笼”应读“long”;
C:“模”应读“mó”,“甚”应读“shèn”;
D:“陈”应读“chén”。
故答案为:A。
【点评】解答本题,要注意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同音字和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区别字的用法。
2.【答案】D
【知识点】重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朗读重音的理解和辨析。在诗句中重读的字词是根据词句在诗句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确定的,一般有以下四种情况可以确定为重读:一是其对比作用及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词和短语;二是列举的同类词语;三是表情达意的重点字词;四是在文中其照应、强调作用的词语。D:重读字词:定能够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字词重读的掌握和运用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掌握朗读的方法,掌握重读字词的理解,结合诗句的表情达意进行判断。
3.【答案】B
【知识点】主谓句
【解析】【分析】 “我想那” 后面是想的内容,“缥缈的” 是“空中”的修饰词,“定然有”后面是有的内容,“美丽的”是“街市”的修饰词。故这句话应该这样划分: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朗读的节奏,解答时应当从语句的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来分析。
4.【答案】D
【知识点】比喻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辨析。
ABC三项都没有使用比喻,D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流星”比作“灯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手法的理解和判断的能力。考生要掌握常见的修辞手法,结合语句进行逐项的辨析和判断。
5.【答案】D
【知识点】联想想象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表现手法:想象的理解。想象是一种特殊的思维形式。是人在头脑里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束缚。ABC都运用了想象,D没有运用想象。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想象表现手法的了和判断。解答此题要求考生掌握想象的基本概念,结合诗句的内容进行辨析。
6.【答案】B
【知识点】理解文章中心思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中心主旨的把握。
A.有误,“ 表达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错误。
C.有误,“ 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 ”错误。
D.有误,“ 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把握课文的主旨,可以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与作品中诗歌的意象两个角度分析即可。
7.【答案】B
【知识点】句子排序
【解析】【分析】 这段文字主要表达的观点是“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②引出话题“成都人喜欢蜡梅”,⑤指出观点“有时候我们对所爱的东西并不深究”,①举例说明,③和⑤按时间顺序举例说明,先举宋代黄庭坚的例子,再举明代《花疏》中的例子。即:②⑤①③④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加强阅读领悟能力的培养,具备较强的逻辑分析能力,通过抓关键词,抓中心句,句与句之间的连接词去逐句推敲。句段的表达顺序主要有空间顺序、时间顺序、逻辑顺序多种,其中逻辑顺序最为复杂,有因果关.系、层递关系、主次关系、总分关系、并列关系。
8.【答案】A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作家作品
【解析】【分析】A《天上的街市》中并无强烈的情感宣泄,而是含蓄地表达对黑暗现实生活的不满,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BC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诗歌的全面理解能力,涉及内容、主题、感情等方面。需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选项逐一比对。
9.【答案】B
【知识点】体味诗歌的意象
【解析】【分析】A:错误。 前者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想象中的“街灯”;
B:正确:
C:错误。前者是实写,指人间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街灯”;
D:错误。前者是实写,指人间现实中的“街灯”,后者指将天上的星星想象成“街灯”。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词义的理解,要结合语境。分清实指和虚指内容即可。
10.【答案】(1)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2)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3)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4)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知识点】一般性默写
【解析】【分析】根据对这首诗的积累默写,这些字都比较好写,但不要把“街灯”写成“明星”,还有里面的“的”字要注意不要写成“地”。
故答案为:⑴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⑵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⑶ 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⑷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
【点评】本题考查诗文名句默写能力。平时学习中对于课本要求背诵的诗文内容要熟记于心,做到背诵无误,书写无误,理解无误。连续性默写,根据前后句的提示来填写;理解性默写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
11.【答案】(1)天上美丽街市图;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2)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3)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C
(5)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境;体会诗歌意象;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根据题目提示,分析诗歌所描绘的人、景、物并展开联想和想象,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再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首诗第一节写街灯明星相互辉映图,从“我想那缥缈的空中,定然有美丽的街市”可以看出这一节描绘的画面是:天上美丽街市图。第三节诗,诗人想象天河不甚宽广,牛郎能够骑着牛儿自由地来来回回和织女相会,因此这一节诗描绘的画面是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第四节诗写牛郎织女天街闲游图。
(2)结合诗句内容分析,“闪”形容的明星,“点”形容的是街灯,“明星”会闪闪发光,但“街灯”需要点才能发光。因此不能互换。
(3)结合诗歌意境分析,这首诗给我们创造了一个美丽的、自由的、理想的社会,那里的每一样东西都那么美,那里的人是多么的自由,作者遣词造句的时候要符合整首诗所创设的意境,因此 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4)这首诗的题目是“天上的街市”,天上怎么会有街市,作者必须引导读者进行合理的联想和想象,因此第一节的四句诗,诗人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把读者的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作铺垫,这样联想才比较合理。故C分析正确。
(5) 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及主旨进行分析,这首诗给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牛郎和织女也应该是自由的,快乐的,这样才符合诗歌的主旨,如果诗歌不这样改编,牛郎和织女还是隔河相望,就与作者的写作意图相背离。据此分析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天上美丽街市图 牛郎织女骑牛相会图
⑵ 不能。“闪”修饰的是“明星”,“点”修饰的是“街灯”。星“闪”、“点”灯才合常理。
⑶ 诗人将形容“花”的量词“朵”用来形容流星,形象地表现了“流星”和“花朵”一样美丽。
⑷ C
⑸ 把民间传说中牛郎织女隔河相望的悲剧,变成了牛郎织女能骑着牛儿来往、生活幸福美满的喜剧,这样的改编使诗歌流露出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情调,表达了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给诗中的幻境涂上了一层更加迷人的色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概括诗歌画面的能力。答题时应抓住句中的主要景物准确概括,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概括时一要忠实于原文,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⑵本题考查赏析古诗炼词的能力。答题步骤:①解释该词在句中的含义;②展开联想把该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点出该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⑶。炼词,即根据内容和意境的需要,精心挑选最贴切、最富有表现力的字词来表情达意。答题时不能把该词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⑷本题考查诗歌首节作用的能力。诗歌的首节作用和文章首段的作用比较接近,因此答题时应在理解全诗内容的基础上分析其作用。
⑸本题考查分析诗歌意象的能力。诗歌的意象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他所选取的意象必须与他所表达的感情相吻合。因此答题时应结合诗歌主旨进行分析。
12.【答案】(1)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2)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3)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知识点】把握诗歌主题;体会诗歌意象;推敲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感悟抒情主人公的情感倾向
【解析】【分析】(1)结合这首诗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排挤”, 利用势力或手段使不利于自己的人失去地位或利益想把他的合伙人从挤出去。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相排挤,而诗人创设的这个理想的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没有排挤,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相亲相爱,团结互助。据此分析答题即可。
(2)结合诗歌内容和主旨分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把现实和理想联系起来即可知道诗人用“星星”象征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二者的共同之处比较多,如数量都非常多;都非常渺小,都很平凡,默默无闻等。
(3)星星虽然很渺小,但也有自己的光圈,也能给浩渺的夜空做出自己的贡献,联系其象征意义可知, “自己的光圈” 也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4)结合诗歌写作背景和诗歌内容分析,诗人给我们创设了一个理想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与人之间都是平等的,他们互相帮助,团结合作,每个人都能做出自己的贡献。诗人之所以创设这个理想的境界,就是他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对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满。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 人与人之间要平等、友爱、团结合作
⑵现实生活中的人民群众;都非常渺小,默默无闻;数量都很多
⑶ 星星对夜空的贡献,象征人民对社会的贡献。
⑷ 诗人通过对星星的描绘,表达自己对黑暗现实的不满,赞美了默默奉献的平凡的民众,号召人们应平等、团结,各尽其能,为社会做贡献。
【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内涵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诗歌内容和主旨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体会诗句的内涵。
⑵本题考查分析诗歌的形象及其象征意义。诗歌的形象一定要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而要把握诗歌的象征意义,则需要结合诗歌内容和写作背景进行分析。
⑶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关键语句的能力。答题时要在理解其表面意义的基础上再结合诗歌的象征意义进行分析。
⑷本题考查分析诗歌主旨的能力。分析诗歌的主旨,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诗词中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大多较为含蓄,诗人往往将感情融入景、物、人、事的描写中。
【附诗歌鉴赏】
《星星》是一首咏物抒情诗,诗人通过“托物言志”的写法,表达自己深切的感受。诗歌赞颂了大自然中茫茫银河里不可胜数的“星星”,它们是那样的纯洁、无私,寄托了诗人美好的理想和追求,全诗采用了象征的手法,以“星星”象征广大的人民群众,它们亲密无比、纯真团结。“星星”虽然渺小,但它们却用它们的光圈,驱赶黑暗和邪恶,充分展示了它们的存在和价值。从诗人对“星星”的赞美中体现了诗人对人民的历史作用的深刻认识,同时又从诗人对“星星”所聚居的“另一个世界”的赞美中,透露出他对黑暗社会的憎恶及对人民主宰的世界的热切期望。
13.【答案】好像奏响的小喇叭;好像失去了自由的囚犯;好像薄雾笼罩的水面
【知识点】续写式仿写
【解析】【分析】解答本题,首先要审视好被仿写句的特点,如句式,修辞运用,语意表达等方面,再是注意语意通顺、连贯。仿句要求,运用大自然某一现象,反映一个事理,句式上可用“事特+特点,那是告诉我们--”这样的形式表达。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
看起来就像一个被困的小精灵。
似流水一样,从天空中泻下来.
故答案为:好像奏响的小喇叭;好像失去了自由的囚犯;好像薄雾笼罩的水面。
【点评】本题考查语句补写。补写要看示例,续写要把握好语境,改写要注意变化。答题时弄清句式结构特点、前言语意,弄清句子所在的语境后,再予以针对性作答。
14.【答案】这是一幅“青山绿水”图。两个三角形代表两座山,山上草木青翠,郁郁葱葱。山脚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泊,湖水碧蓝,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远处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知识点】漫画释义;活动设计;天上的街市
【解析】【分析】综合考查。(1)考查根据所给图形画出组合画的能力。要求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此题要仔细观察辨别图形,运用联想和想象,组合一副有意义的图画。(2)考查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根据画出的画面,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内容,要组织成一段景物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描写有条理。
故答案为:这是一幅“青山绿水”图。两个三角形代表两座山,山上草木青翠,郁郁葱葱。山脚有一个椭圆形的湖泊,湖水碧蓝,像一面镜子,微风吹来,荡开一圈又一圈的涟漪。远处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灿灿的太阳,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大地。
【点评】画面要有一定的意义或主题;描述画面语言生动。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