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狭隘( ǎi) 微不足道( wēi)
B.殉职( xùn) 教训(xùn) 拈轻怕重( zhān)
C.鄙薄( báo) 纯粹( cuì) 见异思迁( qiān)
D.热忱( chén) 担子(dàn) 冷冷清清( qīng)
【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 狭隘( ǎi) -----(ài);
B.有误, 拈轻怕重( zhān) -----(niān);
C.有误, 鄙薄( báo) -----(b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C.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纪念白求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询职”改为“殉职”;
B.正确;
C.“见意思迁”改为“见异思迁”;
D.“热沈”改为“热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B.在那烽火岁月里,无数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们的智慧、热血与牺牲,谱写了壮丽篇章。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见异思迁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每次周末大扫除,总有个别同学干活时拈轻怕重。
【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C项中“见异思迁”用来修饰“神秘现象”,显然不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纪念白求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联系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理解。根据“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一句的意思可知,“精神”指的是“共产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B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 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 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5.下列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沉痛悼念之情。
B.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文中的记叙内容成了本文的事实论据。
C.本文四个段落的内容层层深入,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本文多处使用成语,如“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答案】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文前三段是并列关系,第四段总结全文。四个段落间并非“层层深入”的关系。
故答案为: C。
【点评】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分析段落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注意选项中细微的错误,如内容是否无中生有,表述是否过于绝对化等。
6.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下面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有多种身份。
【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呼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恰当的称呼。
A:按照革命内部通行的称呼“白求恩同志”,A项无误。
B:因为白求恩是个医生,故称呼“白求恩医生”,B项无误。
C:因为是直接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所以要直称“白求恩”,C项无误。
D:说法不正确,这是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对白求恩的不同称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呼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要结合称呼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7.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答案】B
【知识点】纪念白求恩;议论;叙述;论证过程;分论点
【解析】【分析】A:有误,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也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式;B无误;C:有误,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论据;D:有误,《纪念白求恩》一文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属于议论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有表达方式的判断,有议论文要素、文章体裁、文章中心内容等等。做这种题,要扎实地学习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2)指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3)选文第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4)选文中作者把白求恩与一些人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答案】(1)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是为了强调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2)“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
(3)A
(4)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5)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经常见面的深深遗憾。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在第一段中强调了白求恩的年龄之大和来华中途之遥远,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可贵。
(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代词的指代内容会出现在这句话的前面或后面。据此可知:“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细读第一段可知,第一段列举了白求恩同志的具体事例,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也叫例证法。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比论证写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作者用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5)只的意思是仅仅,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作者未能与白求恩经常见面的遗憾。
故答案为:(1)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是为了强调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2)“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A
(4)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5)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经常见面的深深遗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要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的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
⑷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⑸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取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人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5)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答案】(1)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略
(5)做什么事都要有热忱。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却一直找不到原因。读完选文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学习缺乏热忱。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对学习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纪念白求恩;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1)一般中心论点都放在首段段末。当然要通读全文后在给出答案: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考题的常项。⑥段划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解复杂数学题的事例,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的论点,正反对比,使论点更突出。
(3)“填写一个事实论据哪一个更好”,哪一个能充分证明观点就用哪一个,观点是“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所以选冼星海例子为好。
【点评】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方式,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答案】为了中国的解放,他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他徘徊在死亡边缘。他不断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投入中国解放事业,他的热忱和高明的技术让伤口愈合,让生命继续。他将共产主义及国际主义完美地演绎在手术台前,他的医术让人称赞不已,而他的精神更是拯救中国的良药。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如火炬,照亮前方。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材料给出的是白求恩的介绍,其高尚的精神主要表现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上,可结合《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内容,抓住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来展开赞美,突出我们应学习的精神。
故答案为:为了中国的解放,他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他徘徊在死亡边缘。他不断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投入中国解放事业,他的热忱和高明的技术让伤口愈合,让生命继续。他将共产主义及国际主义完美地演绎在手术台前,他的医术让人称赞不已,而他的精神更是拯救中国的良药。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如火炬,照亮前方。
【点评】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颁奖词写作的基本要求,用简洁的语句描述人物事迹,并赞美其突出的精神品质。要注意情感与内容的融合,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11.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时方便些,他却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而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牛顿正是在这种“使不完的劲儿”的推动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来表现他的特点,写作过程中必须有精彩的亮点,把握住这个亮点进行具体描写,这样不仅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要运用上叙议结合的方法,即可。注意“叙”与“议”的结合要自然,“议”要中肯,语言不要过激。
故答案为: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时方便些,他却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而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牛顿正是在这种“使不完的劲儿”的推动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点评】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自立观点,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具体描写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品德品质等。结尾可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赞美之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部编版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册语文第12课《纪念白求恩》同步试卷
一、基础知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派遣(qiǎn) 狭隘( ǎi) 微不足道( wēi)
B.殉职( xùn) 教训(xùn) 拈轻怕重( zhān)
C.鄙薄( báo) 纯粹( cuì) 见异思迁( qiān)
D.热忱( chén) 担子(dàn) 冷冷清清( qīng)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询职。
B.凡亲身受过白求恩医生的治疗和亲眼看过白求恩医生的工作的,无不为之感动。
C.这对于一班见意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D.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沈。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些人对个人利益斤斤计较,而对广大群众的疾苦却漠不关心。
B.在那烽火岁月里,无数国际友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用他们的智慧、热血与牺牲,谱写了壮丽篇章。
C.自然科学领域中,有许多令人见异思迁的神秘现象,正等待着科学家们去破解。
D.每次周末大扫除,总有个别同学干活时拈轻怕重。
4.“每一个共产党员,一定要学习白求恩同志的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中的“精神”是指( )
A.国际主义精神 B.共产主义精神
C.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 D.对技术精益求精的精神
5.下列对《纪念白求恩》一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伟大的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精神,表达了对白求恩的沉痛悼念之情。
B.本文叙议结合,以议论为主,文中的记叙内容成了本文的事实论据。
C.本文四个段落的内容层层深入,高度赞扬了白求恩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D.本文多处使用成语,如“拈轻怕重”“见异思迁”“精益求精”等,具有言简意赅的表达效果。
6.文中用了“白求恩”“白求恩医生”“白求恩同志”三种称呼,下面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共产党员角度称白求恩为“同志"。
B.从病人和医务工作者角度称“白求恩医生"。
C.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直称“白求恩"。
D.换用不同的称呼,表明白求恩有多种身份。
7.下列说法无误的一项是 ( )
A.记叙和议论是两种不同的表达方式,记叙文和议论文是两种不同的文学体裁,所以议论文中不允许有记叙的成分。
B.《纪念白求恩》是毛泽东同志为悼念白求恩同志逝世而写的。文中高度赞扬了白求恩同志的共产主义精神。
C.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结论。
D.《纪念白求恩》一文的文体是记叙文。
二、阅读理解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白求恩同志是加拿大共产党员,五十多岁了,为了帮助中国的抗日战争,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去年春上到延安,后来到五台山工作,不幸以身殉职。一个外国人,毫无利己的动机,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每一个中国共产党员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
白求恩同志是个医生,他以医疗为职业,对技术精益求精;在整个八路军医务系统中,他的医术是很高明的。这对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对于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也是一个极好的教训。
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后来他给我来过许多信。可是因为忙,仅回过他一封信,还不知他收到没有。对于他的死,我是很悲痛的。现在大家纪念他,可见他的精神感人之深。我们大家要学习他毫无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
(1)作者为什么要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
(2)指出选文第一段中的三个“这”字,一个“这种精神”各指代什么。
(3)选文第一段文字运用的论证方法是( )
A.例证法 B.引证法 C.对比论证 D.比喻论证
(4)选文中作者把白求恩与一些人对比,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我和白求恩同志只见过一面”中“只”的表达作用是什么?
9.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谈热忱
①明朝的地理学家徐霞客,自幼喜爱寻幽探奇。他一生遍访名山大川,其间虽屡历险境,九死一生,却始终对自己钟爱的事业充满着热忱,最终完成了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他的经历告诉我们: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②热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力量,是热爱某项事业或工作的一种执着的感情,它能给一个人强大的力量。
③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收获更大的成果。众所周知,一个人在某个方面投入得越多,那么他在这方面收获成果的可能性就越大。而对于一个热忱的人来说,他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能够有满腔热情,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美国前总统卡特年轻时曾在海军服役。有一次他与海曼·里科弗将军谈话后发现自己在时事、文学、海军战术等方面存在许多不足。此后,他以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竭尽全力将自身蕴藏的潜力和创造力发挥出来,不但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海军军官,而且最终成为美国最高领导人。
④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热忱在本质上就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力量,它能够让你在面对困难的时候获得精神层面的一些支持,让你能够以苦为乐,用一种良好的心态去面对那些困难,从而克服那些困难,最终获得成功。居里夫人提取镭时,提取设备极其简陋,每天的工作单调乏味,但对科学研究的热忱使她乐在其中,最终她成功地从几十吨的矿物中提取了几克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陈景润在对哥德巴赫猜想进行证明时,每天只能待在狭小的屋子里,用手中的笔不停地在草纸上演算,但对数学的满腔热忱,让他感受不到外界环境的恶劣、自身工作的枯燥。常人无法忍受,他却乐此不疲,终于成功地摘下了数学王冠上的明珠。成功的道路上充满艰难险阻,只有怀揣满腔热忱,才能取得取后的胜利。
⑤那么,如何才能对一件事产生热忱呢?
⑥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比如,在解一道很是复杂的数学题时,如果没有兴趣,就不会认认真真地去解答这道题目了;但是,如果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从解答数学题中得到很多乐趣,不由自主地投入其中。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失去了兴趣,想把一件事做好是不可想象的。
⑦只有充满进取的欲望,才能激发出热忱。面对同一件事,如果你对自己说“我一定要做成某事”,那么就会抛弃一切杂念,全力将这件事办好;但是,如果你对自己说“这件事先试一试吧”,那么就可能对这件事有所保留,从而会减弱你的热忱程度。
⑧对于我们来说,如果不想碌碌无为地度过一生,就要选择一个能够激发自己热忱的事业。让我们充满热忱地学习、工作和生活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事业上的成功。
(原文有改动)
(1)请在选文中找出本文的中心论点。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选文第⑥段画线部分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若在选文第④段横线处填写一个事实论据,下面的两个例子哪一个更好?说说你的理由。
A.音乐家冼星海在延安时,没有钢琴供他练奏,可对音乐满怀热忱的他,以乐观的心态,用碗、碟、盆、罐等替代钢琴,经过长期酝酿,终于创作出了史诗般的作品——《黄河大合唱》。
B.周恩来总理从少年时期就树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抱定了救国救民的信念,以极大的热忱投人到伟大的革命事业当中,最终成为新中国的缔造者之一。
(5)请结合实际谈谈选文对你的启示。
三、语言表达
10.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模仿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的方式,为白求恩同志写一段颁奖词。
材料: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的医生。1936年德意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加拿大美国医疗队,于1938年初来中国,3月底到延安,不久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在一次为伤员施行急救手术时被细菌感染,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11.本文叙议结合,叙得简明扼要,议得精辟深刻。请自立观点,选取具体事例,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片段。15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常用字字音;多音字字音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字音。
A.有误, 狭隘( ǎi) -----(ài);
B.有误, 拈轻怕重( zhān) -----(niān);
C.有误, 鄙薄( báo) -----(bó);
D.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字音。考题中所涉及到的词语大都来自教材中的课文。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对字音的识记和积累,尤其是教材中的“读读写写”与“课下注释”,特别是多音字、同音字和形近字,拼读时应结合其在不同语境中的词性或意义加以区分和掌握。
2.【答案】B
【知识点】形近字字形辨析;纪念白求恩
【解析】【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
A.“询职”改为“殉职”;
B.正确;
C.“见意思迁”改为“见异思迁”;
D.“热沈”改为“热忱”。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要结合平时的课文学习来辨析字音字形。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掌握字的读音,要根据形声字的规律辨析字形。对一些多音字、形声字、形近字能准确辨析。
3.【答案】C
【知识点】近义成语适用范围对象辨析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成语的使用。
“见异思迁”意思是看见不同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
C项中“见异思迁”用来修饰“神秘现象”,显然不妥。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成语的理解与运用,首先要把握成语的准确含义,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分析与判断。成语的误用一般容易出现几种情况:色彩不当、轻重不分、词义不明、谦敬误用、语境不和等等。
4.【答案】B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纪念白求恩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句子中的关键词语的理解。解答时要联系文章的上下文和主旨来理解。根据“这种真正共产主义者的精神”一句的意思可知,“精神”指的是“共产主义精神”。
故答案为:B
【点评】“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是中考现代文阅读中的一个重要考点,考查考生根据上下文语境领悟词语含义的能力。所谓“文中” 二字告诉考生应从整体上感知全文,并根据具体语境来把握词义。所 谓“重要词语”,是指词语在文中的地位和作用相比较而言的。一般说来,以下词语是文中的重要语:1、体现作者立场观点的词语;2、表现文章主题思想的词语;3、反映深层次含义的词语;4、反映具体语言环境的词语;5、对文章结构起照应连接作用的词语;6、比喻、借代等特殊的词语;7、根据语境随情而作别种义项的词语等。
5.【答案】C
【知识点】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解析】【分析】本文前三段是并列关系,第四段总结全文。四个段落间并非“层层深入”的关系。
故答案为: C。
【点评】以选择题的形式来分析段落内容,要在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选项认真分析,注意选项中细微的错误,如内容是否无中生有,表述是否过于绝对化等。
6.【答案】D
【知识点】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呼的理解。解答时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恰当的称呼。
A:按照革命内部通行的称呼“白求恩同志”,A项无误。
B:因为白求恩是个医生,故称呼“白求恩医生”,B项无误。
C:因为是直接转述前线回来的人说的话,所以要直称“白求恩”,C项无误。
D:说法不正确,这是不同场合、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人对白求恩的不同称呼。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称呼的理解。解答此题要求学生注意对文本内容的阅读和理解,要结合称呼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理解。
7.【答案】B
【知识点】纪念白求恩;议论;叙述;论证过程;分论点
【解析】【分析】A:有误,议论文是以议论这种表达方式为主的文章,也可以运用其他的表达方式;B无误;C:有误,议论文的三要素是论点、论证、论据;D:有误,《纪念白求恩》一文夹叙夹议,以议论为主,属于议论文。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综合知识,有表达方式的判断,有议论文要素、文章体裁、文章中心内容等等。做这种题,要扎实地学习和积累,不断丰富自己的语文素养。
8.【答案】(1)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是为了强调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2)“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的精神”“共产主义的精神”。
(3)A
(4)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5)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经常见面的深深遗憾。
【知识点】分析议论文论证方法及作用;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比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作者在第一段中强调了白求恩的年龄之大和来华中途之遥远,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共产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的可贵。
(2)本题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一般情况下,代词的指代内容会出现在这句话的前面或后面。据此可知:“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辨析。细读第一段可知,第一段列举了白求恩同志的具体事例,这是举例论证的论证方法,也叫例证法。故选A。
(4)本题考查对比论证写法及其作用的理解分析。细读第二段可知,本段作者用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的态度与一班见异思迁的人,一班鄙薄技术工作以为不足道、以为无出路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种写法,是为了突出白求恩同志这种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重要性。
(5)只的意思是仅仅,结合语境可知,这个词语表现了作者未能与白求恩经常见面的遗憾。
故答案为:(1)突出白求恩的年龄和来华路途,是为了强调白求恩精神的难能可贵。
(2)“这”指代前文中的“一个外国人…自己的事业”。“这种精神”指代“国际主义精神、共产主义精神”。
(3)A
(4)强调了学习白求恩同志对技术精益求精精神的重要性。
(5)表达了作者对未能与白求恩同志经常见面的深深遗憾。
【点评】⑴本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提取,信息的筛选、分析、提取这类题,做题时,应首先明确信息筛选的方向,有了明确的目的,就有了筛选的范围和标准;
⑵本题考查理解内容和概括要点,答题时应注意,看到题目首先在审题后确定答题范围,提取答案时要精读相应的语段,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根据这些语句将最关键的核心的语句提取出来作答;
⑶解答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题目,首先要了解议论文有哪些论证方法及它们的特征,论证方法除了举例论证外,还有比喻证论、道理证论、对比论证等;
⑷根据具体内容判断。论证方法的作用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来说明论证方法的作用,即说明了什么问题,论证了什么观点;
⑸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作答时,需正确理解词语的本义,然后结合具体的语境分析其在表情达意上的效果即可。
9.【答案】(1)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列举徐霞客怀着对寻幽探奇的热忱,完成举世闻名的《徐霞客游记》的事例,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本文的中心论点,作为事实论据证明了中心论点。
(3)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具体突出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进而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
(4)略
(5)做什么事都要有热忱。我对自己的学习成绩不是很满意,却一直找不到原因。读完选文后,我意识到是因为我对学习缺乏热忱。所以今后我一定要努力培养对学习的热忱,全身心投入其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
【知识点】针对文中观点谈看法;纪念白求恩;中心论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
【解析】【分析】(1)一般中心论点都放在首段段末。当然要通读全文后在给出答案:一个有着热忱情感的人,更容易取得成功。
(2)论证方法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之一,也是考题的常项。⑥段划线部分运用的论证方法是举例论证和对比论证,列举解复杂数学题的事例,作用是具体有力地证明了“只有充满浓厚的兴趣,才能激发出热忱”的论点,正反对比,使论点更突出。
(3)“填写一个事实论据哪一个更好”,哪一个能充分证明观点就用哪一个,观点是“一个充满热忱的人能战胜各种困难。”所以选冼星海例子为好。
【点评】解答论证方法的作用的题目,需要熟练掌握每一种论证方法的具体作用和答题模式.举例论证:举了…的例子,具体有力地证明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具有说服力;道理论证:引用了…的名言、格言、俗语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的观点,具有权威性,使论证更有说服力;比喻论证:将…比作…,证明了…的观点,把抽象深奥的道理阐述得通俗易懂;对比论证:将…和…加以比较,突出强调了…的观点,使论证更加深刻,观点更加鲜明。
10.【答案】为了中国的解放,他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他徘徊在死亡边缘。他不断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投入中国解放事业,他的热忱和高明的技术让伤口愈合,让生命继续。他将共产主义及国际主义完美地演绎在手术台前,他的医术让人称赞不已,而他的精神更是拯救中国的良药。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如火炬,照亮前方。
【知识点】语言连贯;语言简明
【解析】【分析】材料给出的是白求恩的介绍,其高尚的精神主要表现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上,可结合《纪念白求恩》一文的内容,抓住他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认真负责来展开赞美,突出我们应学习的精神。
故答案为:为了中国的解放,他奔波于战火之间;为了挽救中国战士的生命,他徘徊在死亡边缘。他不断挥舞着手术刀,在战火硝烟中传递着共产主义精神,用博大的爱心为中国的解放事业撑起一片蓝天。他是一位真正的共产党人,将自己的后半生完全投入中国解放事业,他的热忱和高明的技术让伤口愈合,让生命继续。他将共产主义及国际主义完美地演绎在手术台前,他的医术让人称赞不已,而他的精神更是拯救中国的良药。白求恩永远定格在每个共产党人的心中,他如火炬,照亮前方。
【点评】本题考查颁奖词的拟写。解答此题首先要了解颁奖词写作的基本要求,用简洁的语句描述人物事迹,并赞美其突出的精神品质。要注意情感与内容的融合,语言表达的生动性。
11.【答案】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时方便些,他却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而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牛顿正是在这种“使不完的劲儿”的推动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知识点】微写作(片断写作)
【解析】【分析】选择一个你熟悉的人物来表现他的特点,写作过程中必须有精彩的亮点,把握住这个亮点进行具体描写,这样不仅能突出事情的重点部分要运用上叙议结合的方法,即可。注意“叙”与“议”的结合要自然,“议”要中肯,语言不要过激。
故答案为:据说,牛顿小的时候并不聪明,有一次,父亲叫他在门上打个洞,让大猫和小猫出去时方便些,他却打了一大一小两个洞,说是因为有两只小动物。尽管如此,牛顿在探索科学奥秘的过程中,因刻苦钻研而取得了累累硕果。一个人立了志,就像机器上安了发动机,就有了使不完的劲儿。牛顿正是在这种“使不完的劲儿”的推动下,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科学家。
【点评】由题意可知,本题要求学生自立观点,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写一个人物片段。具体描写显示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内心活动、处世态度、品德品质等。结尾可表达自己对人物的赞美之情。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