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复习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东汉的兴衰 复习课件(27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3.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0 15:05:0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
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目录
易错知识点
05
01
知识梳理
02
重点句子
03
看图说史
04
随堂练习
06
素养提升
07
拓展阅读
08
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
1. 了解东汉的建立。
2. 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专权造成的社会动荡。
知识梳理
王莽
西汉
刘秀
东汉
奴婢
刑罚
内迁
光武中兴
东汉的兴衰
外戚
腐朽
衰亡
张角
有组织、有准备
打击
东汉的兴衰
序号 考点问题 解答 掌握程度
1 什么是“光武中兴”? 光武帝为了巩固统治,采取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到其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2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有什么特点? 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未掌握
□要巩固
□已掌握
重点句子
看图说史
1. 东汉宅院画像砖
(衬托出一派
__________
的世俗生活景象)
2. 陶院落(模型)
(透露出东汉__________
的情形)
安逸祥和
阶级对立
和社会动乱
易错知识点
1. 正确书写:“光武中兴”、外戚、宦官、黄巾起义。
2.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但东汉王朝并没有灭亡。东汉末年的军阀割据,结束了两汉大一统的局面。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 王莽是一位在历史上备受争议的人物。古代史学家以“正统”的观念,认为其是篡位的“巨奸”。以下时段属于王莽新朝时期的是(  )
A. 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6年
B. 公元前202至公元9年
C. 公元9年至公元25年
D. 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C
2. “(公元25年)九月,赤眉入长安,更始降,旋为赤眉所杀。光武则乘机南下,攻下洛阳,并定都于此。”后世称“光武”所建的政权为(  )
A. 西汉 B. 东汉
C. 蜀汉 D. 后汉
B
3. 右图所示的是四川成都出土的东汉彩绘陶击鼓说唱俑。塑像嘴部张开,开怀大笑,仿佛正进行到说唱表演中的精彩之处。假设他说唱的内容是歌颂当时人们幸福快乐的生活,那么他赞美的应该是(   )
A. 刘邦建立汉朝
B. “文景之治”
C.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D. “光武中兴”
D
4. 下列从西汉末年至东汉末年发生的一系列大事,按时间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黄巾起义 ②王莽干政 ③光武中兴 ④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①④
C. ②③④① D. ③④②①
C
5. 《后汉书·光武帝纪》记载,光武帝曾诏令说:“今边郡盗谷五十斛(hú),罪至于死,开残吏妄杀之路,其蠲(juān)除此法,同之内郡。”这道诏令所反映的统治措施是(   )
A. 释放奴婢,缓和矛盾
B. 监督官吏,惩处贪官
C.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D. 废除酷法,减轻刑罚
D
6. 汉朝时先后出现了“文景之治”“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促使这两个治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有(  )
A. 严刑峻法,法家思想治国
B.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C. 整顿吏治,严惩外戚宦官
D. 奖励耕织,推广铁器牛耕
B
7. 下图漫画形象地反映出的东汉后期政治的特点是(   )
A. 皇帝联合宦官打击外戚
B. 外戚利用宦官控制皇帝
C. 宦官依靠外戚控制皇帝
D. 外戚宦官交替掌握政权
D
8. “纵观东汉一代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即皇帝大都早殇,继位者必年幼,母后必易临朝称制,外戚易专权……这动摇了刘姓皇朝的根基,政治统治和社会秩序开始动荡。”材料表明(   )
A. 东汉末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B. 东汉王朝已不再是刘姓王朝
C. 外戚专权动摇东汉统治根基
D. 政治动荡导致农民起义爆发
C
9. 东汉末年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头裹黄巾,喊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口号。这次农民起义的领袖是(   )
A. 陈胜 B. 项羽
C. 刘邦 D. 张角
D
10. 《后汉书·皇甫嵩传》记载,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这主要表明黄巾起义(   )
A. 源于东汉朝政腐败
B.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
C. 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D. 建立农民阶级的政权
B
二、综合题
11. 东汉王朝享国195年,其统治在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中呈现出独特的一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兴盛篇】
材料一 南宋诗人陈亮曾说:“自古中兴之盛,无过于光武。”
材料二 民有嫁妻、卖子欲归父母者,恣听之。敢拘执,论如律。
——[南朝]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衰落篇】
材料三 下表列出了东汉中后期10个皇帝的即位年龄及寿命。
材料四 黄巾起义爆发后,起义军“燔烧官府,劫略聚邑,州郡失据,长吏多逃亡。旬日之间,天下向(响)应,京师震动”。
皇帝 和帝 殇帝 安帝 顺帝 冲帝 质帝 桓帝 灵帝 少帝 献帝
即位年龄/岁 10 1 13 11 2 8 15 12 14 9
寿命/年 27 2 31 30 3 9 36 34 14 54
(1)材料一中“光武”指的是谁?在他的统治时期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东汉光武帝刘秀。“光武中兴”。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减轻刑罚;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3)材料三的表格反映了什么问题?这些问题使东汉政局出现了什么现象?这种现象给东汉带来了什么危害?
皇帝即位年龄小,寿命短。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黄巾起义得到“天下向(响)应”的主要原因。
(5)从东汉的兴衰中,你能得到哪些历史启示?
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时局动荡不安,加上自然灾害频发,民间的反抗情绪日益蔓延,人民最终走上了反抗的道路。
执政者要勤于政事,关注民生,与民休息;只有政治清明,政府才能得到民众的拥护。(言之有理即可)
素养提升
(建武六年)六月辛卯,诏曰:“夫张官置吏,所以为人也。今百姓遭难,户口耗少,而县官吏职所置尚繁,其令司隶、州牧各实所部,省减吏员。县国不足置长吏可并合者,上大司徒、大司空二府。”于是条奏并省四百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
……
(建武七年)三月丁酉,诏曰:“今国有众军,并多精勇,宜且罢轻车、骑士、材官、楼船士及军假吏,令还复民伍。”
——[南朝]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
根据材料指出,汉光武帝在政治和军事方面采取了怎样的治理措施?这些措施会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政治上: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军事上:减少军人数量,令其解甲归田。有利于减轻农民的负担,增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促进经济发展。
拓展阅读
东汉初年的豪强政治
  西汉末年,地方豪强具有雄厚的经济基础。豪强之间通婚联姻,谋求政治地位,自然形成了庞大的政治势力。东汉政权就是以刘秀为首的这些豪强联合建立起来的。随后,东汉延续着这种政治格局,但也有新的发展,如杨联升说: “东汉的豪族,可分成两大类,一类是凭借中央势力而突然得意的,即宗室、外戚与宦官。一类是自己渐渐发展起来的,即一般高官及地方豪族。”东汉的政权被豪强把持,即使外戚、宦官突然得势控制了中央政权,但地方的政权结构也没有改变。因为各级地方行政机构通常是由地方大姓中的代表人物组成。汉代的刺史、太守、县令是由朝廷任命的,而他们的僚属却必须由当地人充当。
——摘编自韩中华《〈论衡〉与东汉初年豪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