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词诵读《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课件 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共1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2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14:43: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在你心中苏轼是一种怎样的形象?
大江东去,
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一蓑烟雨任平生、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老夫聊发少年狂,
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踌躇满志的苏轼
豪放不羁的苏轼
旷达自信的苏轼
豁达乐观的苏轼
城子

苏 轼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苏 轼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
明月夜,短松冈。
读背诗歌,完成默写
1.在漫长广阔的时间空间之中,又隔阻着难以逾越的生死之间的界限,作者倍增“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2. 苏轼在《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中 ,“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三个长短句,又把现实与梦幻混同了起来,把死别后的个人种种忧愤,包括在容颜的苍老,形体的衰败之中。
3.“______ ____ ”,是记叙,写自己在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在念中的故乡,在那个两人曾共度甜蜜岁月的地方相聚、重逢。“__________,__________。”那小室,亲切而又熟悉,她情态容貌,依稀当年,正在梳妆打扮。
千里孤坟  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 尘满面 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
小轩窗 正梳妆
悼亡诗,古代诗歌题材之一,一般是丈夫追悼亡妻之作,始于西晋潘岳的《悼亡诗三首》。后题材扩大,现在广义的也指对亡故亲人或朋友表达追悼、哀思的诗歌。代表诗人有潘岳、元稹、李商隐、纳兰性德等。
悼亡诗
用词写悼亡,是苏轼的首创。
公元1055年,一对新人结婚了。新郎是19岁的四川才子苏东坡,新娘是16岁的王弗。新郎羽扇纶巾,雄姿英发,新娘也是年轻美貌,天资聪颖,一对新人可谓才子佳人。王弗贤淑端庄,曾对苏轼的事业、为人处事进行过多次有识见的告诫、嘱咐。王弗生前,不但是苏轼生活上的伴侣,而且是文学上的知音,事业上的贤内助。可惜天妒良缘,红颜薄命,王弗26岁时就去世了,这对诗人是一个沉重的打击。
公元1075年,苏东坡来到密州,这一年正月二十日夜,他梦见爱妻王氏,便写下《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的悼亡词。此时诗人四十岁,其妻王弗去世整十年。题目上“乙卯”,指的就是这一年。
背景解读
词作中出现了哪些意象 这些意象构成了怎样的意境 从词中你读出了词人何种感情
(千里) 孤坟
(明) 月
(短) 松冈
意境:凄楚、悲凉
情感:真挚思念 孤寂哀伤
研读赏析
“茫茫”二字传达出了一种莫可名状的空寂凄清之感。“两茫茫”,就不只是讲词人这一面的心情和感受,也同时包含了九泉之下的妻子在内。生者和死者,一样的情思,一样的哀绪。生死相隔,死者对人世是茫然无知了,而活着的人对逝者,也是同样的。恩爱夫妻,撒手永诀,转瞬十年。这里将无知作有知写,虽是虚空悬想,却更见得夫妻二人生前相知相爱之深,死后刻骨相思之切,以及相思而不得相见之痛。“两茫茫”所表现出的感情,凄婉、沉痛,直笼罩全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中的“两茫茫”怎样理解?
在“自难忘”之前加了“不思量”?这是否矛盾?
不矛盾。 “不思量”不是真的不去思量,而是因为相思实在太苦,太伤人,故而不敢思量,但结果却是“自难忘”。“不”初看自相矛盾,仔细领会,却是诗人更深一层的情怀。因为这种思念,不一定是一种有意识的每时每刻的思念,而是一种难以中断的无意识的思念,更显出思妻之情的深沉。
“夜来幽梦忽还乡”中“幽”和“忽”如何理解?
“梦”是“幽梦”。
一个“幽”字写出了梦境之缥缈朦胧。
“忽”写出了梦中还乡的快捷,突出了梦境恍惚迷离的特点,与上阙“十年”“千里”漫长的时间及阔远的空间相照应,表现了作者梦中还乡的喜悦心情(或表现了作者似喜实悲的心情)。
词人为何独独梦到“小轩窗,正梳妆”这个细节?
夫妻恩爱生活的生动写照。写出了一对年轻夫妻相亲相爱的和美关系和幸福生活的情景。
夫妻相见,自有万端感慨;万语千言,从何说起呢?语言又是那么的笨拙和苍白。那就只有流泪了。词中用“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描述这一情景,我们还学过与此语境相似的诗句吗
-------------,-----------。白居易《琵琶行》
-------------,-----------。柳永《雨霖铃》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赏析一:词人从梦中醒来,仍然沉浸在深深的哀痛之中,清冷的明月之夜,长满小松林的坟冈,都是自己思念妻子而柔肠寸断的地方,表达出对亡妻永不能忘怀的浓郁情思。
赏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一句。  
赏析二:词人从梦中醒来,想象在千里之外的荒郊月夜,那长着小松树的上冈上,妻子一定会年复一年地为思念丈夫而悲伤。
写自己怀念亡妻,却料想对方为怀念自己而柔肠寸断,这是什么手法?
对写
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
对比(妻子生前的幸福和死后的凄凉)
以景结情(“以景结情”是诗歌的一种构思立意技巧,它是指用景物来传达、暗示出作者的感情、寄托。往往是在诗歌的议论或抒情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形象含蓄,耐人寻味。)
白描(小轩窗,正梳妆)
动作细节描写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强烈的对比效果,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有时能形成渲染烘托的作用,从而突出诗歌的中心。
词中包含四种“隔”,作者用以表达自己对妻子深切的思念,请结合词句加以分析。
生死,是一种“隔”;
妻子葬千里之外的故乡,是一种“隔”;
岁月沧桑,即使相逢也认不出,又是一种“隔”;
梦中还乡,千言万语无从谈起,还是一种“隔”。
这首词,虽题为记梦,实际是通过记梦来抒写对亡妻真挚的爱情和深沉的思念。全词感情深挚,充满一种凄婉哀伤的调子。
虚实结合,是这首词在艺术表现上的显著特色。
梦是虚幻的、缥缈的,然而梦中人的感情却显得那么真挚、深沉,实实在在。
正是因为借助于梦境的虚幻与缥缈,才格外地显得情真意切。
归纳总结
拓读—带给我们感动歌诗词名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如何让你遇见我,在这最美丽的时刻,为这,我已在佛前求了五百年,求佛让我们结一段尘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