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 三上 第八单元 3.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新)版 三上 第八单元 3.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优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91.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0 11:04:0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存零用钱(小数的不进位加和不退位减)
教学内容
存零用钱。(教材第84~85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探究小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接连逛了两次文具店,总是在研究花钱的问题,你们想过存钱的问题吗 我们不能总是伸手向爸爸妈妈要钱,应该把我们手中的零用钱存起来,需要的时候再拿出来用,节俭也是一种美德啊,我们一起来看看淘气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深入挖掘教材的德育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告诉孩子们节俭也是一种美德。】
二 探究体验,经历过程
师:先说说你从表格中知道了什么。(课件出示教材第84页表格)
生:我知道了淘气1月份存钱11.5元,2月份存钱3.2元。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加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
生:淘气两个月一共存了多少零用钱
师:自己试一试算出结果。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师:把你的算法跟大家交流一下。
学生可能会说:
我们知道11.5元就是11元5角,3.2元就是3元2角,我们可以先计算11元+3元=14元,再计算5角+2角=7角,所以14元+7角=14元7角,即14.7元。
因为11.5元=115角,3.2元=32角,所以我们可以用竖式计算(如下所示):
1 1 5
+ 3 2
1 4 7
147角就是14.7元。
我们可以根据整数加法的计算方法进行笔算,笔算整数加法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法相同数位也要对齐,其实质就是小数点对齐(如下所示):
1 1. 5
+ 3. 2
1 4. 7
(对于学生的不同计算方法,只要正确就给予肯定,不强求统一,但要适时引导学生优化算法。)
师:这三种计算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呢
生:都是“元”跟“元”相加,“角”跟“角”相加,“分”跟“分”相加,也就是单位相同的数相加,与之前学习的整数加法中相同数位对齐是一致的。
师:我们计算得出淘气已经存了14.7元零用钱,他想买一个29.9元的书包送给灾区小朋友,他至少还要再存多少元 你是怎样想的
生:要求淘气还要再存多少钱,就是计算14.7元比29.9元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师:试着自己算一算。
学生尝试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情况,指导个别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师:把你的算法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生:我觉得用竖式计算比较简便,而且准确度比较高,所以我选择用竖式计算。结合我们已有的经验,笔算整数加、减法都要求相同数位对齐,小数加法的计算也要求相同数位对齐,所以小数减法也应该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29.9-14.7=15.2(元)
2 9. 9
- 1 4. 7
1 5. 2
答:他至少还要再存15.2元。
师:结合上面的问题,想一想,说说小数加、减法用竖式计算时小数点为什么要对齐。
生1:只有小数点对齐了,才是相同数位对齐。
生2:只要小数点对齐,就是“元”对着“元”,“角”对着“角”,“分”对着“分”,相同数位对齐之后,才能相加、减。
【设计意图: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倡导算法多样化,培养学生的灵活思维,在实际环境中引导学生探究“小数点对齐”的原因,加强学生对算理的理解,促进学生对小数计算方法的掌握。】
三 课末总结,梳理提升
师:在今天的学习中,你学会了什么
生:知道了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把小数点对齐,再从低位算起。
【设计意图:通过最后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加深印象。】
板书设计
存 零 用 钱
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教学反思
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因此教学时选取贴近学生生活的现实素材,利用具体情境,使学生真实地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教材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由此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学生实实在在地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从而更加亲近数学。为了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学数学、用数学,充分挖掘“小数加、减法”在生活中的原型,在众多的生活实例中,选取“存零用钱”这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并通过创造性的活动,恰到好处地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糅合在一起。在课堂上,由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出问题,发挥学生积累的竞赛经验,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学生的探索必然是积极主动的,从而对小数加、减法做出不同水平的解答。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