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初考试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历史下册期初考试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3-09-05 22:06:41

文档简介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注:1、全卷满分l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所有各题答案均写到“答卷”上。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30小题,共60分。
1.距今约170万年,我国境内已经出现了目前已知的最早的人类,他是
A.山顶洞人 B.北京人 C.河姆渡人 D.元谋人
2.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建筑遗迹,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学会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建造房屋,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进步。他们的建筑采用的是
A.半地穴式 B.砖瓦式 C.高楼大厦式 D.干栏式
3.“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每年清明节,为纪念中华民族的这位人文始祖,数万华夏子孙会聚在他的陵前,以“九鼎八簋”的传统礼制及浩大乐舞举行祭祖活动。你知道这位“人文始祖”是
A.尧 B.舜 C.禹 D.黄帝
4.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成。探究下列哪些历史事件,有助于我们了解国家产生和形成时期的社会面貌?
①夏朝的建立 ②西周分封制的实行 ③丝绸之路的开辟 ④北魏孝文帝改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古人有云“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之后又有人说“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两句话分别是针对哪两个时期政治格局的描述
A.春秋、战国  B.东周、春秋  C.西周、春秋  D.东周、战国
6.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7.小明一次考试成绩不太理想,他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要学____卧薪尝胆,不学____纸上谈兵。”横线上的两位人物分别是
A.晋文公、白起 B.勾践、白起 C.勾践、赵括 D.晋文公、赵括
8.战国时期,群雄逐鹿,诸侯纷争。今天的山东省所在地隶属于战国七雄中的
A.齐  B.赵  C.燕  D.秦
9.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蒙恬被封为将军,后因破齐有功被拜为内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长官)。蒙恬的升迁主要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的延续?
A.奖励耕织 B.推行县制 C.承认土地私有 D.奖励军功
10.青铜器司母戊鼎因鼎腹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而得名,这里的“司母戊”是属于
A.甲骨文 B.小篆 C.金文 D.行书
11.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十回:“松闻曹丞相文不明孔孟之道,武不达孙吴之机。”这里的“孔孟之道”指的是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12.如果你想去考察右图中展示的古代水利工程,应当去
A.四川都江堰 B.河南安阳
C.湖北荆州 D.浙江余姚
13.一篇题为“中国足球不是民企沃土,多家俱乐部已揭竿而起”的评论文章分析了中国足球投资环境的问题。评论文章中引用的成语“揭竿而起”源自
A.国人暴动 B.陈胜、吴广起义 C.楚汉之争 D.佛教东来
14.大禹治水、李冰修建都江堰、王景治理黄河等传说与史实说明
①洪涝灾害一直是中华民族的心腹之患 ②人类无法有效控制大自然的洪涝灾害③中华儿女一直在与肆虐的洪水做抗争 ④古人治理洪涝灾害方面没有取得成就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5.为了把地方管理权力集中到中央,以加强中央集权,秦朝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A.修筑长城 B.统一文字 C.实行郡县制 D.设立丞相
16.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规定,监察部对国务院各部门及其国家公务员、国务院及国务院各部门任命的其他人员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其领导人员实施监察(参见下图)。秦始皇、汉武帝在中央设置的类似功能的官员或机构分别是
①太尉 ②御史大夫 ③司隶校尉 ④丞相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7.对汉武帝的“大一统”理解正确的是
A.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统一于中央 B.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开发
C.消除了诸侯王国的分裂割据势力 D.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18.比较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两项思想政策,你认为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举措目的相同:为了维护中央集权 B.主要内容相同:重视儒家学说
C.颁布实施者相同: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D.消极影响相同:束缚思想文化
19.“张骞说:我通;班超说:我也通。卫青说:我打;霍去病说:我也打。”这句诙谐有趣的话所反映的史实是
A.通西域,北击匈奴 B.通吐蕃,南击南蛮
C.通夷洲,西击党项 D.通南中,东击东胡
20.两汉时期,造纸术、《九章算术》、“麻沸散”、《伤寒杂病论》、地动仪等一系列科技成果相继涌现。这些科技成果涌现的根本原因是
A.国家统一、经济发展 B.科学家不断创新
C.统治者高度重视 D.春秋战国奠定基础
21.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A.张衡 B.司马迁 C.王充 D.蔡伦
22.太史公曰:“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来说明他的代表作之规模宏大。那么,这位太史公的杰作是
A.《史记》 B.《孙子兵法》 C.《伤寒杂病论》 D.《九章算术》
23.以下关于汉代医学成就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B.张仲景被后世尊称为“医圣”
C.张仲景制成“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
D.华佗擅长外科手术和针灸
24.他是东汉末年的一个军阀,最初势力并不大,但他多谋善断,很有眼光,他控制了皇帝,用皇帝的名义向其他军阀发号施令。据此判断“他”是
A.袁绍 B.曹操 C.刘备 D.诸葛亮
25.三国鼎立局面是东汉末年以来军阀混战的结果,也是从分裂割据走向逐步统一的过渡。下列关于三国史实叙述正确的是
①魏国——220年——曹操——洛阳
②魏国——220年——曹丕——洛阳
③蜀国——221年——刘备——成都
④蜀国——221年——诸葛亮——成都
⑤吴国——222年——孙权——建业
⑥吴国——222年——孙策——建业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③⑥ D.②④⑤
26 .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是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下 ②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③南方统治者生活奢侈 ④南方相对稳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7.北魏孝文帝改革与秦国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主要原因是
A.符合当时统治阶级的利益 B.顺应当时历史发展的趋势
C.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D.得到最高统治者的支持
28.掌握历史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我们学习的重要任务。三国两晋南北朝长达近三个世纪的历史时期最主要的阶段性特征是
①国家产生 ②民族融合 ③国家统一 ④政权分立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9.在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有过深远影响,自明清以后不少学者从各方面对它进行了深入细致的专门研究,形成了一门内容广泛的“郦学”。它是指
A.《史记》 B.《水经注》 C.《农政全书》 D.《伤寒杂病论》
30.如果暑假想到云冈石窟去旅游,你需要提前了解的信息中不包括
A.洛阳市的天气 B.最佳交通线路 C.雕塑欣赏知识 D.佛教相关知识
二、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如有错误,请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31.老子是伟大的教育家,他开始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32. 秦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称为“连横”。
33. 嬴政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定都洛阳。
34.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繁华的城市是建康。建康就是今天的广州。
35.东晋人王羲之的行书代表作是《女史箴图》,现存有唐朝人的摹本。
三、材料题:1题,共10分。
36.阅读下列材料:
汉武帝下令允许诸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侯国,使之无力与中央抗衡。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政策。他还派张骞出使西域,汉朝和西域的交往日趋频繁。张骞为开通丝绸之路做出了重要贡献。丝绸之路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请回答:
(1)据材料判断下列结论的正误。在“答卷”括号里划“√”或“×”。
①汉武帝采取措施削弱诸侯王国的势力。(1分)
②汉武帝时期儒家被确立为封建正统思想。(1分)
③汉武帝鼓励各家学派共同发展。(1分)
(2)请问汉武帝采用了什么办法使地方侯国无力与中央抗衡呢?(2分)
(3)张骞历经艰辛通往西域,他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继承?(2分)
(4)“丝绸之路”是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那么“丝绸之路”的路线是如何的呢?(3分)
四、小作文题:15分。
37.中国古代科技领先世界,文化光辉灿烂。今天的中国正乘着改革的东风迈向更大的辉煌。今年8月底,东莞市未来10年的文化发展蓝图浮出水面。我市将用10年左右的时间,把东莞建设成为城市精神充分彰显、人文底蕴日益厚实、公共文化成熟完善、文化产业繁荣发展、文化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强、文化产业强、文化影响力强、城市形象好的全国公共文化服务名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现代文化产业名城、岭南文化精品名城。
请你介绍东莞在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以上取得的文化成果(如文化广场、文艺演出、文学影视、书画比赛、体育竞技、民俗风情、节日庆典等);或者对东莞未来的文化现象做一个大胆的预测;或者为东莞将来的文化发展提出建议。
要求:写一篇小论文,要写标题,要有自己的观点,要结合东莞的实际,能自圆其说,力求文字通顺,150字以上。
5
4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期初考试
七年级历史答题卷
姓名:____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二、判断改错题:先判断,如有错误,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31.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2.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3.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4.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35.________ ____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__
三、材料题:1题,共10分。
36.(1)① _______ (1分); ② _______ (1分);③ (1分)。
(2)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四、小论文题:1题,共15分
37.写一篇小论文,要写标题,要有自己的观点,要结合东莞的实际,能自圆其说,力求文字通顺,150字以上。
题 目 :
100字
200字
300字
400字东莞市光正实验学校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七年级第1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2分,30题,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C B A A C A B D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D C D A D C C D D A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A B D D B A A B B
二、改错题:找出错误并作简要更正,每小题3分,5题,共15分。
31. ___《隋律》___改为_ 《唐律疏议》_____
32. ___李春 __改为_ 孙思邈_ ____
33. ___活字印刷品_改为___雕版印刷品______
34. ___日本__ __改为__天竺/古印度_____
35. _唐太宗_改为__唐玄宗 或者 _《霓裳羽衣舞》_改为_《秦王破阵乐》
三、材料题:1题,共10分。
36.(1)答:_选贤用能_(2分)。(如果回答“知人善任、唯才是举等只得1分,意思答到可适当给分。)
(2) 吐蕃 (2分)。
(3) 唐朝皇帝 (2分)。
(4)_盛唐时期的政治清明,经济繁荣,文化开明,外交政策开放,民族政策开明以及社会风貌是昂扬进取。(政治、经济、文化、外交政策和民族政策以及社会风貌共六点,答对1-2点给1分,3-4点给2分,5点给3分,6点给4分,意思答到可适当给分。)
四、作文。
37.标题的好与不好1-3分,无标题该项0分;
写满200字3分,不够200字酌减;
是否结合材料,有中心思想,能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言之有理0-3分;
是否能做到史论结合,结合身边的事例,观点鲜明或者新颖给0-4分;
文字表达(通顺、优美、严谨等)0-2分。
注:作文标题与主题一样的,作文以“0”分处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