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司马光
教学目标:
1.认识“司、跌”等5个生字,会写“司、庭”等7个字。
2.能正确跟读课文,注意词句间的停顿。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并用自己的话讲故事。
4.能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重点:正确朗读,并能借助注释读懂故事。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简单说出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
教学流程:
(一)谈话引入新课
1、请同学们看图片猜故事的名字。(司马光砸缸)这个故事跟谁有关?(司马光)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司马光小时候的故事,伸出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齐读课题。板书课题:24.司马光
2、了解复姓。司马光姓什么?(司马)他的姓是一个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诸葛、上官、欧阳、皇甫、---)司马光他姓(司马),名(光)。
3、了解司马光。司马光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他写过一本治国之道的书叫《资治通鉴》。
(二)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1、自由读文,发现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读完了想一想课文在语言上与我们以前学过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抽生回答,得出结论:语言短信而精炼,有些字的后面有序号。)
2、认识文言文和注释 :A、古人用这样简洁的语言写成的文章叫文言文,也叫古文。B、在一些文字的后面有序号,序号对应的是文中字的解释,称为“注释” 。
3、读通顺,多种形式读,读出节奏。
这样的文章怎样读呢?师教读一遍,生读,(师强调节奏与停顿)画出节奏再读。抽几人读,及时评价,读得不对的地方及时纠正。全班齐读。(同学们读得非常好,读出了文言文的韵律美。)
(三)思读,读懂意思
1、交流学习文言文的方法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难句反复读、批注问题)如何学习文言文呢?学习文言文可以借助插图和注释(看注释和插图);可以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可以查阅资料书和在网上查找资料学习(查找资料书);遇到较难理解的句子,反复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读-难句);还可以在句子旁边把自己的所思所想加以批注(批注-问题)。
2、自主学习。下面我们就来用刚才交流的方法学习课文吧。
读课文,遇到不理解的地方借助学过的方法来解决。
3、小组合作学习:同桌一起学习,相互讲一讲这个故事。
4、全班交流
(1)、分清文中人物:群儿、一儿、众、光、儿。
在这个故事中有哪些人物?请你们边读课文边把文中表示人物的词圈起来。(“群儿”,“一儿”,“众”,“光”,“儿”)。群儿:一群孩子。一儿:指掉进水瓮里的孩子。“众”:其他孩子(不包括司马光和掉进瓮里的孩子)。光:司马光。儿:掉进瓮里的孩子。
(2)、教书写“庭”,庭就是庭院。这个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哪儿?(庭院),。你是借助文中的注释来理解的。看来,借助注释是理解文言文很好的方法。人物有哪些?(群儿),他们在干什么?(戏:嬉戏,游戏),于:在的意思。在庭院里玩耍就叫“戏于庭”, “戏于庭”字面意思:玩耍在庭院里,读起来不通顺,学习文言文时我们可以用调换的方法来理解。“于庭戏”意思就是“在庭院里玩耍。” 在庭院里玩耍就叫“戏于庭”,那么在树林里玩耍就叫“戏于林”,在公园里玩耍就叫“戏于园”,在泳池里玩耍就叫“戏于池”。想象一下他们此时的心情如何?(高兴)可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
(3)、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A、起因:“一儿凳瓮,足跌没水中”。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认识“瓮”:口小肚大的陶器。什么是口小肚大呢?当我们借助注释不好理解时,还可以借助图来理解。看图理解瓮。
“凳瓮”是什么意思?“凳”:爬。跌:掉进。没:淹没。“没”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mo”,是沉下的意思。(一个小孩爬上瓮,脚下一滑,他就跌入瓮中。在理解这句时我们给它增补了一些字词来帮助我们理解。
师:再读句子,看看发生了什么意外?此时的情况怎样?瓮很大,水很深,小孩掉进水里会怎样?引导学生反复读“一儿凳瓮,足跌没水中”,读出危急的语气。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救出那个孩子,否则就有生命危险。如果你就是那个孩子,你会怎么做?如果你是其中的小伙伴,看到这样的情况会怎样?
B、经过:当危难发生时,那一群和他一起玩耍的孩子都去哪儿了?“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板书:众弃之
“弃”:抛弃,丢弃的意思。想一想,这一群孩子丢下落水的孩子后,他们可能去做什么?他们有的(惊慌失措),有的(仓皇逃跑),有的(急忙跑去找大人),有的------但情况危急,此时再去找大人来得及吗?(来不及)
此时有一个孩子与其他孩子表现不一样,他就是司马光。课文题目是司马光,为什么还要写其他孩子呢?因为司马光与其他孩子不一样。不一样在哪里?板书:“光击瓮”。“光持石击瓮破之”找出这句中的动词,“持:击:破:”师边读边做持石击瓮的动作,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我发现老师持石击瓮的动作快,读得也快。)因为他想赶快把瓮击破把小孩救出来,要读出这种急切的心情,所以读得有力,读得快。生边读边做动作。(读得有力,读得快)什么破了?破之:“之”指瓮。那结果怎样呢?
C、故事的结果:“水迸,儿得活”,迸:涌出。得活:得救。司马光把瓮击破了,孩子得救了。你觉得司马光是个什么样的人?(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板书。
(三)再读,会背会讲
1、看图讲故事。下面谁能借助图来讲一讲这个故事?(抽1-2生讲)
评价:不仅讲得正确,还非常生动。
2、引导学生用记人物、记事件的方法记忆故事内容
3、悟读,读出形象
感悟司马光的精神品质。这个故事选自《宋史.司马光传》,这本书写的全是司马光的故事。在这本书中,故事是这样记录下来的。竖着写,而且没有标点符号,要从右往左读。谁来读一读?(他居然会读古书了,真了不起。)大家一起读一遍。
(四)总结收获
(五)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
24.司马光
众弃之
光击瓮
沉着冷静 机智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