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五年级 学期 秋季
课题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2.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孩子们,翻开历史的长卷,中华上下五千年的辉煌与沧桑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把目光锁定在1860年,位于北京西北郊的那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的名字叫做——圆明园。板书:圆明园。没错,请孩子们跟着老师板书。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皇家园林的园。齐读,圆明园。课前,孩子们收集了圆明园的资料,谁能来分享一下。师评:看来孩子们课前都花了功夫去收集,了解得很全面。 圆明园体现了中国古代造园艺术之精华,被誉为是万园之园。今天,就让我们穿梭时空的隧道,去寻找这无与伦比的皇家园林! 二、新授课 (一)整体感知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相信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肯定难不倒你们。谁愿意来读一读。评:字正腔圆,声音洪亮! 孩子要注意这里是“玲珑剔透”剔读一声,记住了吗? 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每一个词语都是一幅优美的图画,现在同学们能不能用你们的朗读让大家感受到这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呢,有信心吗?我们一起来读读! 2.孩子们读得准确又响亮,而且还让我们感受到了那一幅幅美丽的画面,现在我们就把这些美丽的词语送进课文里,谁愿意来读一读课文,老师找三位同学来读,请你读第二自然段,你读第三自然段,你读四自然段。其他同学仔细听,思考这三个自然段给我们介绍了圆明园的哪些方面?待会儿我们来交流。 师评:同学们读得流利,听得认真。 (二)精读理解 谁来说一说作者介绍了圆明园的哪些方面?生交流。 1.第二自然段:介绍的是圆明园的 布局板书:布局 评价:你一下子就抓住了这段的主要内容,真是了不起。请你把“布局”两个字写到黑板上。是怎样的布局呢?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吗?没错,众星拱月。思考一下什么是众星拱月。(板书:众星拱月)什么是众星拱月呢?谁来说,生:许多星星环绕着月亮。想想作者把什么比作月亮? 生:圆明园 师:把什么比作星星呢? 生:周围的小园 师评:请你将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师:没错,请看,周围的小园环绕着圆明园,这样的布局就是“众星拱月”,那“众星拱月”这个词说明什么? 生:园子非常多,说明圆明园很大。那么圆明园有多大呢?有谁查过资料?圆明园总面积340公顷,那么我们学校占地约0.4公顷,大致估计一下,圆明园相当于多少个我们学校?圆明园相当于800多个我们学校那么大,可见这座园林的规模相当的大! 2.第三自然段:除了布局独特之外,圆明园还有什么特点呢?许多中外风景名胜。没错,也就是不同形态的建筑。请你把“建筑”两个字写在黑板上。请孩子们快速的读一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建筑景物。边读边想象画面。(板书:建筑) (不动笔墨不读书,孩子们要边读边勾画关键词句,也可以将你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谁来说说,你发现了园中有哪些建筑景物?生交流。从这一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还有谁也找到了这部分,说说你的体会。生预设:体会到圆明园内的景物很多,而且很美丽。景物不但多,而且还很美,那这些景物美的风格一样吗?不一样,有的金碧辉煌,有的玲珑剔透,有的象征着热闹街市,还有的象征着田园风光,他们美得不一样,说明每个景物都有自己的特点,可以说是风格各异。请你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我们来读一读这一句。(板书:风格各异)师评:读得很有画面感。园中还有些什么景物呢?谁来说说。这些各地名胜你去过吗?预设:去过:请你给大家讲讲那里的景色。没去过:你能想象一下这些地方的景色是怎样的吗?生预设:景色非常美丽,能具体描绘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可能有怎样的湖啊?波光粼粼,还有一轮什么?明月。平静的湖面映着一轮明月。苏州的狮子林可能有什么啊?许许多多雕刻成狮子的石头。圆明园内还有许多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请你来读一读吧!还有许多景物是根据古代诗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想象一下蓬岛瑶台可能是怎样的呢?像仙境般的景物,武陵春色呢?可能景色像春天的景色一样生机勃勃。师评:孩子,你描绘得很具体。请你来美美的读一读这一句吧!除了有这些民族建筑,园中还有什么?西洋景观。所以让我们漫步在园内,有如漫游在天南海北,饱览着中外风景名胜,流连其间,仿佛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犹如幻想般的境界吧。配乐播放风景图片。圆明园内除了有这些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有什么啊?还有许多历史文物。 3.第四自然段:没错,还有许多历史文物。(生板书:文物)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藏品。 师:我们来欣赏一下圆明园内的历史文物。我看很多同学已经不由得发出赞叹了,现在我们就把这种赞叹读出来吧。(师板书:奇珍异宝)你们看,通过“上自”、“下至”这些词语让我们了解到什么啊?圆明园的文物历史悠久,各种奇珍异宝繁多,难怪人们说它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也是最大的艺术馆。孩子们,读到这里,你有怎样的感受?你看,圆明园中拥有众星拱月般的精妙布局,风格各异的建筑,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作为一个中国人你感到怎么样?自豪骄傲。是啊,同学们,就在我们感到自豪的的时候,1860年的一场浩劫使得这一切全都毁灭。孩子们跟老师一起板书。(板书:的毁灭)这个词,写起来容易,但读起来却让人心里沉甸甸的。请大家轻声读课题。是谁毁灭了圆明园?英法联军。他们是怎么毁灭圆明园的? 4.第五自然段:请孩子们快速读一读第五自然段,注意表示时间的词语,勾画相关动词,再来交流你的感受。 预设:谁来说一说,这一段出现了几次时间,这些时间段英法联军对圆明园分别做了什么?生预设:19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抢劫圆明园,师评:“抢劫”这个词用得非常准确。10月18日,19日火烧圆明园。你勾画了哪些动词?通过表示时间的词语和这些动词你体会到了什么?生预设:体会到了英法联军的贪婪、残暴、无耻。孩子们,这些可恶至极的强盗为了销毁证据,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让圆明园内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让我们来看看那惨痛的一幕!(播放火烧圆明园影片)板书:灰烬,一把大火,圆明园内的一切都化为了灰烬。(课件出示字幕,师配乐朗诵)圆明园中没有了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没有了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一起说)没有了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也没有了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没有了仿照各地名胜建造的景物,也没有根据古代文人诗情画意建造的景物;没有了民族建筑,也没有了西洋景观。没有宏伟的建筑景物,也没有最珍贵的历史文物。所以课文开头才会有那句,一起读。“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开篇短短一句话却出现两次“不可估量”,说明什么啊?生预设:说明英法联军对圆明园所造成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也就是没有办法去计算。师评:孩子,你回答得非常准确。 (三)情感升华 1.昔日的圆明园是那样的宏伟,那样的辉煌,那样令我们感到自豪,可此时的圆明园,却因为英法联军的强盗行为而化为了一片灰烬。孩子们,想一想,如果此时你就站在圆明园的废墟旁,你想说些什么?请孩子们站起来,假如此时你在废墟旁,你想说,你又会说什么呢?你也想说。预设:圆明园啊,你就这样被毁灭了,太可惜,太惋惜了。不要忘记历史的耻辱。师评:孩子们,老师非常能理解你们此刻的心情,带着这样愤怒的痛恨的惋惜的心情,我们一起读读最后一段,注意要读好关键词语。 2.孩子们请坐!让我们暂时从悲伤的情绪中走出来,好吗?老师有个疑问,想要请教你们。你们看,这篇文章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那为什么作者用了大量的篇幅去描写昔日的辉煌,是作者偏题了吗?还是他另有想法?谁能为我解答?没关系,大胆的谈谈你的看法。生交流。师点拨:孩子,你说得很对,作者这样写并不是偏题,而是运用了一种独具匠心的写作手法。课文以大量的篇幅描绘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能够让我们更加热爱圆明园,以圆明园为骄傲。而就是这个我们引以为傲的皇家园林却被英法联军肆意抢夺、破坏、烧毁,这更能激起我们对侵略者的痛恨,对祖国的热爱。)(板书:勿忘国耻) 3.好了,孩子们,这节课的最后,老师想问你们,圆明园的毁灭对你们有什么启示吗?思考一下。谁愿意来分享?师评:说得太好了,看来这节课对你们的影响很深远。 所以同学们,圆明园的毁灭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贫穷就要受欺辱,落后就要挨打。毁灭了的圆明园之所以没有再重建,就是要时刻警醒我们“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板书: 圆明园的毁灭 布局 众星拱月 建筑 风格各异 灰 文物 奇珍异宝 烬 勿忘国耻(红色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