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望岳》教学设计(表格式)

文档属性

名称 21《望岳》教学设计(表格式)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1 20:19: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望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多次朗读,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3、青年杜甫的豪情。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多次朗读,围绕“望”,表现泰山的巍峨高大、遮天蔽日的形象。
2、名句蕴含的人生哲理。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公元七一二年正月,春天的脚步,缓缓移到伊洛河的下游,在黄河南岸巩县城东的瑶湾村,一个新的生命伴随哭声而降临。 他的父母,无论如何也不会想到,这个普普通通的幼儿,将会成为照耀中国诗坛的一颗万古璀璨的巨星。他就是杜甫。今天,就让我们与杜甫同行,去聆听他笔端流淌的心声。
二《望岳》背景介绍
二十多岁的杜甫,曾壮游齐赵,广交朋友,游历山川。听,泰山脚下,年轻的诗人正浅吟低唱,策马扬鞭,我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看桃吐丹霞,看柳垂金线;看
如黛青山涨满了我的眼帘。强盛的大唐帝国,如日中天,正如我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华。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是我不懈的追求和梦想!
揭开诗词面纱,了解景、情、人
一读《望岳》,望到什么
如果你就是诗人杜甫,正徜徉于齐鲁广阔的天地间,望见泰山,诗兴大发,不禁脱口而出:“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请同学们用你认为合适的方式,吟诵《望岳》吧。
2、请一位同学诵读《望岳》,其他同学展开想象,站在杜甫的角度,想一想,杜甫望到了什么 拿起笔来,在书上圈点勾画。
总结:看来杜甫不但望到了云层、归鸟等景物,还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和神奇秀美。
二读《望岳》,体会心情
望到如此壮阔景象的年轻的诗人,心情会是怎样的呢 请同学们大声的自由朗读2—3遍,体会一下吧。
重点讲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句。
孔子曾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可见,“小”的不仅是众山,“小”的还有天下,可见泰山之高峻。我们知道,泰山是五岳之首,雄伟高峻。杜甫此次并未登上泰山之巅,但这两句诗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表达了诗人定要登上人生顶峰的远大理想。
三读《望岳》,望到杜甫
在这朗读中,你一定望到了泰山的雄浑高大、神奇秀美;你也一定望到了诗人杜甫的身影,那你望到了一个怎样的杜甫
四品《望岳》,探讨写作特色?
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示例:1、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
总结
这就是杜甫,青年时怀有凌云之志的杜甫,仰望泰山,他神思飞扬,渴望凌人生之绝顶,渴望“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作业
背诵并默写全诗。
读杜甫的《春望》和《登岳阳楼》,体会杜甫在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又有怎样的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