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一单元
1、古代埃及
2、古代两河流域
3、古代印度
第一单元主题:古代亚非文明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发源河流:
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
发展历程:
兴起
统一
强盛
灭亡
文明代表:
苏美尔、古巴比伦
(1)楔形文字、阴历、60进制
目的:
内容:
地位:
意义:
维护奴隶主立利益
等级、奴隶、经济
第一部成文法典
文化遗产、源远流长
文明成就:
(2)《汉谟拉比法典》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 第三课
古代印度
学习目标
古代印度的发展历程
古代印度种姓制度的内容、特点
古代印度的地理位置
佛教的创立及传播
古印度的地理位置:
1、地 理 位 置
古代印度在地理上是指今天的南亚次大陆。
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国。中国古代称它为“身毒”或“天竺”。
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
“次大陆”:面积比洲小,在地理上或政治上有某种程度独立性的陆地。
印度河
2、发展历程
公元前23-18世纪,印度河流域存在着哈拉帕和摩亨佐·达罗等早期文明遗址。这个文明一度繁荣,后来因不明原因衰亡,长期不为人所知。
早期
文明: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摩亨佐·达罗(位于今巴基斯坦)(公元前2400年-前1700年)占地260公顷,由卫城和下城两部分组成。
卫城四周建有高耸的塔楼。城内有大浴池、大粮仓、宽敞的会议厅以及其他许多公共建筑。古城还有宽阔的大道、合理配置的小巷、完整的排水系统和精致的汲水井等。
城市总体规划先进科学,在当时可谓土木工程中的一项伟大成就,很多人将其称为“青铜时代的曼哈顿”。1980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摩亨佐·达罗
2、发展历程
公元前1500年左右,中亚的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定居下来,从事农业生产。印度北部逐渐出现了许多小国家。
出现
国家: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雅利安人是雅利安人的自称,意为“高贵的人”。
其原为俄罗斯乌拉尔山脉南部草原上的一个古老游牧民族,迁移至中亚平原。
大约在公元前14世纪,雅利安人南下进入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他们往南驱逐古达罗毗荼人,最终和古达罗毗荼人一起融合成了今天体征独特的南亚次大陆人。
雅利安人
2、发展历程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除半岛最南端外,印度基本上实现了统一。首都华氏城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人口最多的大城市之一。
强盛
统一: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孔雀王朝(约公元前324年到约公元前187年)是古印度著名的奴隶制王朝,因其创建者出身于一个饲养孔雀的家族而得名。
亚历山大大帝曾在灭亡波斯帝国后侵入印度西北部,出身刹帝利贵族的青年率领当地人民揭竿而起,击败了西北印度的部队,并宣布了印度的自由。之后他率军推翻了难陀王朝的统治,掌握了政权,建立了孔雀王朝。
约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末王被大臣所杀,孔雀帝国正式结束,该王朝是第一个基本统一古印度的政权。
孔雀王朝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孔雀王朝覆灭后,印度区域一带不断被外族和外国所入侵。这些入侵的国家积极地把自身的的文化思想输入印度,而古印度文明则不断受到排挤。
同时,伴随着中亚地区阿富汗境内的突厥人的兴起,北印度遭到十几次的入侵。虽然他们最终并没有在印度建立起其有效统治,但他们所信仰的伊斯兰教在印度区域的影响力却在不断扩大。
最终,在遭受频繁的外族入侵后文化侵蚀后,古印度文明彻底走向了灭亡。
没落
约公元前
23-18世纪
印度河流域出现了
摩亨佐·达罗、哈拉帕
早期文明遗址
早期文明
约公元前
1500年
约公元前324-187年
雅利安人入侵建立小国
出现国家
强盛
孔雀王朝
基本统一
外族入侵
灭亡
古印度文明没有延续下去
发展历程
3、文明成就
文明成就: 阿拉伯数字
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由阿拉伯人传向欧洲,之后再经欧洲人将其现代化,人们以为是阿拉伯发明,所以称其为“阿拉伯数字”。
古印度别名黄金之国、大象之国
4、种姓制度
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其实质是用以维护奴隶主的利益的制度。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种姓制度将所有人划分成数个等级,包括:
婆罗门(第一等)、刹帝利(第二等)、吠舍(第三等)、
首陀罗(第四等),以及被排除在外的贱民。
种姓制度
摩亨佐达罗城市与浴池复原示意图
贱民:主要是罪犯、战俘或是跨种姓婚姻者,地位低下,只能从事诸如清洁工、抬尸人等最低贱的工作。
阅读课文内容填写以下表格
婆罗门
祭祀
刹帝利
军事
行政
吠舍
农业
商业
首陀罗
古代印度的婆罗门祭司编造说:造物主梵天用自己的嘴创造出婆罗门,用手创造出刹帝利,用腿创造出吠舍,用脚创造出首陀罗。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
理发师儿子的故事反映出种姓制度具有什么特点?
世代相传、贵贱分别、互不通婚、界限森严
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发展有什么影响?
②对后世:障碍了社会的进步
①对当世:激化了社会矛盾
种姓制度
那时,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理发师的儿子爱上了一个少女。他父亲告诫说:“儿子,你不要把愿望寄托在办不到的事情上。你是理发师的儿子,属于低级种姓(首陀罗)。而那个女孩属于高级种姓(刹帝利)。刹帝利的女儿是不能与你结婚的。”
对种姓制度的评价
种姓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维持统治;但本质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制造了种族隔离,激化了社会矛盾。
佛教产生的背景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1.创立时间:
2.创始人:
3.教义:
(1)早期佛教反对第一等级婆罗门的特权,提出“众生平等”,不拒绝低种姓的人入教。
(2)佛教宣扬“忍耐顺从”,得到国王和一些富人的支持。
公元前6世纪
乔达摩·悉达多 —— 释迦牟尼
众生平等,忍耐顺从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4.发展:信仰佛教的民众日益增多,佛教一度成为印度最重要的宗教之一。
5.传播
(1)时间:
(2)路线:
古代印度
中亚地区
锡兰(斯里兰卡)
中国新疆
中国内地
朝鲜日本 越南等国
缅甸、泰国、柬埔寨等国
公元前3世纪后,佛教开始向外传播。
公元1世纪(西汉末年),佛教传入中国。
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莫高窟
释迦摩尼创立佛教
古代印度知识总结
发源地域:
南亚 印度河流域
发展历程:
早期文明
出现国家
强盛统一
阿拉伯数字
等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舌、首陀罗
实际:维护奴隶主的利益
文明成就:
佛教
种姓制度:
人物
时间
教义
传播
古埃及文明
公元前3500
公元前3500
公元前23世纪
公元前2070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古印度
中国文明
1. 人类最早的文明是在适合农业耕种的大河流域产生的,雅利安人在恒河流域等建立了一系列国家。在国家形成过程中,出现了贵贱分明、职业世袭、法律地位不平等的种姓制度。该制度发端于( )
A. 古代埃及 B. 古巴比伦
C. 古代印度 D. 古代罗马
C
A
2. 阿拉伯数字在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运用相当广泛,它的发明者和传播者分别是( )
A. 古代印度人、阿拉伯人
B. 古代阿拉伯人、中国人
C. 古代印度人、巴比伦人
D. 古代阿拉伯人、印度人
A
3.玄奘游历印度时记录:“城镇和村庄都有几扇内门,城墙又宽又高……屠夫、渔夫、舞 女、刽子手和清道夫之类的人不能住在城里,且行走时只能走路的左边……"这印证 了印度历史上的哪一制度( )
A. 种姓制度 B. 庄园制度
C. 城邦制度 D. 封君封臣制度
C
4.古代印度文明有其独特的魅力。下列内容属于古代印度文明的有( )
①佛教 ②阿拉伯数字
③《马可·波罗行纪》 ④种姓制度
A.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D
5. 乐山大佛为弥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国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与此尊坐像相关宗教的创始人是( )
A.耶稣 B.李耳
C.穆罕默德 D.乔达摩悉达多
D
6. 下图反映了古代历史上一种森严的社会制度,下列选项与图片内容相符合的是( )
古代中国——分封制
古希腊——民主政治
古巴比伦——君主专制制度
古印度——一种姓制度
(2021·齐齐哈尔)古代亚非地区的文明古国创造了辉煌灿烂的文明成果,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下列文明古国与文明成果搭配正确的是( )
A. 古埃及——甲骨文
B. 古印度——金字塔
C. 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
D. 中国——种姓制度
C
(2019·曲靖)古代印度人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作为历史最悠久的文明古国之一,印度具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下列与印度相关的古代文明成就是( )
A. 帕特农神庙
B.《汉谟拉比法典》
C. 公历的产生
D. 发明从“0”到“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D
(2019·桂林)在伊朗的苏撒古城旧址,考古队发现了刻有文字的黑色玄武岩石柱,文字内容被确认为历史上已知最早的较为完备的成文法典。通过这一考古发现,我们可以了解( )
A.古巴比伦
B.古埃及
C.古印度
D.古罗马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