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新)八上-6.1 平均数【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新)八上-6.1 平均数【优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60.5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0 15:5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6.1 平均数
平均数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掌握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的概念,会求一组数的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数据的收集与处理的过程,发展学生初步的统计意识和数据处理的能力;通过有关平均数问题的解决,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小组合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引入
1. 展示课本第八章的章前文字、章前图和一组问题,引入本章主题。
2. 用篮球比赛引入本节课题:
篮球运动是大家喜欢的一种运动项目,尤其是男生们更是倍爱有加。
(1)影响比赛的成绩有哪些因素?(心理、技术、配合、身高、年龄等)
(2)如何衡量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怎样理解“甲队队员的身高比乙队更高”? 要比较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需要收集哪些数据呢?(收集两个球队队员的身高,并用两个球队队员身高的平均数作出判断)
在学生的议论交流中引入本节课题:“平均数”。
第二环节:合作探究
内容1: 算术平均数
教材提供的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 2011—2012 赛季冠亚军球队队员身高、年龄的表格,提出问题:
“北京金隅队”和“广东东莞银行队”两支篮球队中,哪支球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哪支球队队员更为年轻?你是怎样判断的?与同伴交流。
(1)学生先独立思考,计算出平均数,然后在小组交流。
(2)各小组之间竞争回答,答对的打上星,给予鼓励。
答案: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1.98m,平均年龄为25.4 岁;
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 m,平均年龄为24.1岁。
所以,广东东莞银行队队员的身材更为高大,更为年轻。
小结:日常生活中我们常用平均数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
一般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术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内容2: 加权平均数
想一想:小明是这样计算北京金隅队队员的平均年龄的:
年龄/岁 19 22 23 26 27 28[] 29 35
相应队员数 1 4 2 2 1 2 2 1
平均年龄﹦(19×1+22×4+23×2+26×2+27×1+28×2+29×2+35×1)÷
(1+4+2+2+1+2+2+1)﹦25.4(岁)
你能说说小明这样做的道理吗?
学生经过讨论后可知,小明的做法还是根据算术平均数的公式进行计算的,只是在求相同加数的和时用了乘法,因此这是一种求算术平均数的简便方法。
例1:某广告公司欲招聘广告策划人员一名,对A、B、C三名候选人进行了三项素质测试。他们的各项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 测试成绩
A B C
创 新 72[] 85 67
综合知识 50 74 70[]
语 言 88 45 67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
(2)根据实际需要,公司将创新、综合知识和语言三项测试得分按4:3:1的比例确定各人的测试成绩,此时谁将被录用?
引导学生思考讨论:第(1)(2)问中录用的人不一样说明了什么?从而认识由于测试的每一项的重要性不同,所以所占的比份也不同,计算出的平均数就不同,因此重要性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是很大的。
在学生认识的基础上,结合例1给出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而,在计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往往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如例1中4,3,1分别是创新、综合知识、语言三项测试成绩的权,而称
为A的三项测试成绩的加权平均数。
第三环节:运用提高[]
内容:1. 某次体操比赛,六位评委对选手的打分(单位:分)如下:
9.5 ,9.3 ,9.1 ,9.5 ,9.4 ,9.3.
(1)求这六个分数的平均分。
(2)如果规定: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余下分数的平均值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那么该选手的最后得分是多少?
2. 某校在期末考核学生的体育成绩时,将早锻炼及体育课外活动表现占成绩的20%,体育理论测试占30%,体育技能测试占50%。小颖的上述成绩分别为92分、80分、84分,则小颖这学期的体育成绩是多少?
3. 从一批机器零件毛坯中取出20件,称得它们的质量如下:(单位:千克)
2001 2007 2002 2006 2005
2006 2001 2009 2008 2010
(1)试求这批零件质量的平均数。
(2)你能用新的简便方法计算它们的平均数吗 ?
第四环节:课堂小结
内容:引导学生用“我知道了…”,“我发现了…”,“我学会了…”,“我想我以后将…”的语言小结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概念及运用。
第五环节:布置作业
● 板书设计:
[]
● 课后反思:
加权平均数
一、教与学目标:
1、让学生会求加权平均数,并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
2、能应用加权平均数解释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并能用它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利用它们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二、教与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用加权平均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难点:体会权的差异对结果的影响,认识到权的重要性.
三、教与学方法:探究与自学教学法
四、教与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下表是小红和小明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
项目选手 服装 普通话 主题 演讲技巧
小红 85 70 80 85
小明 90 75 75 80
计算得出:
85+70+80+85=320
90+75+75+80=320
两人的总分相等,似乎不相上下
作为演讲比赛的选手,你认为小明和小红谁更优秀?你用什么方法说明谁更优秀?
(通过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给出对四项得分适当划分比例,突出各项成绩在总分中所起的作用,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加权平均数的概念。)
(二)、探究新知:
1、问题导读:
(1)仿做教材
(2)例2中的4:4:2表示应聘者期末各科平均成绩、作文比赛成绩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项目在评聘中的重要程度。我们分别把它们叫做____________。
(3)一般地,如果n个n个数据,,……,的重要程度用连比::…:表示,其中,,…,也叫做数据,,……,的_______,那么这n个数据的平均数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仿做教材
2、合作交流:
小颖在做例2时,用的是以下算式,判断小颖做得是否合理?
解:∵4+4+2=10
∴小颖、小亮、大刚的个人总分分别是:
(把自己的想法与同伴交流一下,并与例3做对比)
3、精讲点拨:
例题:某单位欲从内部招聘管理员一名,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进行了笔试和面试两项测试,三人的测试成绩如下表所示:
测试项目[来 测试成绩
甲 乙 丙
笔试 75 80 90
面试 93 70 68
民主评议 50 80 70
(1)如果根据三项测试的平均成绩确定录用人选,那么谁将被录用(精确到0.01)?
(2)根据实际需要,单位将笔试、面试、民主评议三项测试得分按4:3:3的比例确定个人的成绩,那么谁将被录用?
(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权数的作用很大,那么权数有何意义?)
(在计算加权平均数时,常用权数来反映对应的数据的重要程度,权数越大的数据越重要.)
(三)、学以致用:
1、巩固新知:
(1)、求21、32、43、54的加权平均数.
①、以 、 、 、 为权数.
②、以0.4、0.3、0.2、0.1为权数.
(2)、一组数据由2、3、4、5、6构成,其中2的权数为0.2,3的权数为0.4,4的权数为0.1,5的权数为0.2,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3)、下表是小红和小明参加一次演讲比赛的得分情况:
①、计算两人的总分,比比谁的得分高?
②、如果在评分时服装占5%、普通话占15%、主题占40%、技巧占40%,你能说明是谁最优秀吗?请说明理由.
项目选手 服装 普通话 主题 演讲技巧
小红 85 70 80 85
小明 90 75 75 80
2、能力提升:
(1)、一组数据中有5个4、3个5、2个6、2个7,试用两种方法求这组数据的平均数.
四、达标测评:
1、选择题:
(1)、某蔬菜市场某天批发1000千克青菜,上午按每千克0.8元的价格批发500千克,中午按0.6元价格批发200千克,下午以0.4元的价格将余下的青菜批发完,这批青菜的平均批发价格为( )。
A 、0.5元 B、0.6元 C、0.64元 D、0.55元
(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先以6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分,再以7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25分,又以80千米/时的速度行驶15分,那么,该车行驶这段路程的平均速度约为( )(精确到1千米/时)
A 、60 B、70 C、75 D、80
2、填空题:
(3)、 评定学生的学科期末成绩由期考分数, 作业分数, 课堂参与分数三部分组成, 并按3:3:4的比例确定. 已知小明的数学期考80分, 作业90分, 课堂参与85分, 则他的数学期末成绩为 .
(4)、1、小亮家上个月支出伙食费用800元,教育费用200元,其他费用500元,本月小亮家这三项费用分别增长了10%,30%和20%,小亮家本月的总费用比上个月增长的百分比是__________________。
3、解答题:
(5)、老师在计算学期总平均分的时候按照如下标准进行;作业占10%,测验占30%, 期中考试占25%,期末考试占35%,小丽和小明的成绩如下表所示:
学生 作业 测验 期中考试 期末考试
小丽 80 75 71 88
小明 76 80 68 90
分别求小丽和小明的总平均分。
(6)、为推选一名同学参加学校演讲比赛,班里组织了一次选拔赛,由教师组成评委,对甲、乙、丙三名候选人分别从演讲内容、语言表达能力和感染力三方面打分,评委打分的结果如下表:
测试项目 演讲内容 语言表达能力 感染力
甲的成绩/分 9.0 8.6 8.0
乙的成绩/分 8.0 9.2 8.2
丙的成绩/分 9.4 8.8 7.5
(1)如果按三项得分的算术平均数确定优胜者,谁是优胜者?
(2)如果三项得分分别按25%,35%,40%的比例计算总成绩,谁是优胜者?
(3)哪一种计算方法比较合理,你认为要选哪一个学生去参加比赛?
五、课堂小结:
1、权数不仅表示数据的频数,还可以表示数据在整体中的重要程度即数据在整体中所占的比例。
2、谈一谈算术平均数与加权平均数的联系和区别。
六、作业布置:
习题
七、教学反思:
教学中我发现在学生运用加权平均数的公式解题时,导致出错的原因就是直接弄错了哪些数字是“数据”,哪些数字是数据的“权”,因而错用了公式。这是学生的难点,也是课堂教学中要重点突破的地方。首先要弄清学生对“权”重的理解不到位的原因是什么:由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学习基础有差异,对本知识点的理解能力高低不同;大部分学生认为该内容看起来简单易学,兴趣不大。小学学生已经学习过(不加权)平均数的计算,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习惯于用所有数据之和除以数据总个数来求得平均数这一计算方法。在学习加权平均数时,易局限于以前的思路。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