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故事》
教学目标:
1.会写“搁、综”等13个字,会写“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习目标:
1.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学会本课“搁、综”等13个生字和“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2.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在此基础上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整体感知“好的故事”。
教学重点: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朗读、交流、订正互助等方式学会本课“搁、综”等13个生字和“预告、烟雾”等15个词语。
教学难点:能联系上下文,借助资料理解难懂的词语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PPT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
预习提纲:
1. 给课后生字表中的每个生字注音,记住这些生字,再给每个生字找两个左右的形近字并组词,写在预习本上。
2. 对照课后生字表,用钢笔在文中圈出含生字的词语,借助拼音和工具书读得正确流利,再通读课文至少3遍。
3、想一想课文主要内容。
导学过程
一、导入揭题
1.谈话:在鲁迅先生的许多文章中,有很多处写梦境,而梦里大多写到的是故乡情景,可见鲁迅先生的故乡情节是心中自然的情愫,并非偶然。本文也是一篇和故乡有关的故事,一个充满美好梦想的故事。今天,我们大家一起来走进鲁迅先生,走进鲁迅先生的内心世界,走近他心中那好的故事……(板书课题:好的故事)
2.介绍写作背景:《好的故事》是《野草》中比较突出的一篇散文诗。作于1925年,当时全国大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着一系列的革命运动。在封建军阀段祺瑞统治下的北平,更是一片黑暗。在这样的背景之下,鲁迅蔑视黑暗,憧憬光明。十月革命的胜利和五四运动的精神鼓舞着他,虽说中国当时是黑暗的,但他坚信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好的故事》就作于这样的背景之下。
二、明确目标 1.学生自由读目标 2.指明学生解读目标
三、预习反馈
学习活动(一)
1.学生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懂词语,读通句子,然后在小组内开火车读生字词并口头组词,交流识字方法,并在小组内开火车读课文。
2.请同学们自主阅读《好的故事》这篇课文,结合课文内容,思考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什么,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再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①小组内开火车认读生字,口头组词,帮扶、交流识字方法。
②组内互改、订正、补充
3.展示分享
①请每组4号组员读词语,全班订正、跟读。
② 请一个组的代表交流思考的问题,其他组的补充。
③订正完成后,选派同学将组内解决不了的记录在黑板上,会的同学去教。 3.评价点拨(预设)
① 明确这篇课文共12个自然段,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3):在昏暗的夜,朦胧中,“我”看到一个好的故事。
第二部分(4—11):具体描述了这故事的美丽、优雅、有趣。
第三部分(12):“我”从梦中回到现实,‘我’总记得这一篇好的故事。
②作者为我们讲的“好的故事”指的是一个梦境。
四、师生活动
再读课文、研习探究
学习活动(二)
1.请大家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来概括眼前这个好的故事。
2.作者对梦境的描写共分为几个部分,分别是什么?简要概括一下,并在小组内讨论交流。
【活动过程预设】
1.自主学习:出示学习活动内容,明确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
2.合作探究:组内交流分享,小组互助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3.展示分享:
①请两个小组代表读一读找出来的话。。
②指名汇报交流描写梦境的部分非。
4.评价点拨(预设):
①这故事很美丽、幽雅,有趣,许多美的人和美的事,错综起来像一天云锦,而且万颗奔星似的飞动着,同时又展开去,以至于无穷。
②(精讲点拨)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借回忆以前来写眼前梦境,表现了作者对眼前之景的憧憬和向往;第二部分写所见故事更加清晰,作者的情感更加强烈和对理想的坚定。
五、当堂训练
1.看拼音写词语。
yōu yǎ jǐn dài dànɡ yànɡ huǒ yàn shùn jiān
( ) ( ) ( ) ( ) ( )
2.比一比,组词语。
综( ) 锦( ) 萍( ) 藻( ) 掷( )
踪( ) 绵( ) 苹( ) 澡( ) 郑( ) 六、总结延伸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我们下节课将继续学习这篇课文。回家搜集有关《野草》的资料读一读。
板书设计
26.好的故事
易错字:瞬 凝 骤
现实——昏沉的夜
课后要求:阅读课后“阅读链接”,了解写作背景,进一步读懂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