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辟蹊径花自开
——选材新颖 创意表达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是九年级作文复习课,主题为有创意的表达。有创意的表达是一种较高的写作要求,教材中从选材、角度、语言、形式四个方面层层递进地对有创意的表达提出要求。本课首先专注解决创意表达的基础——选材新颖,这也是大部分学生应当要达到的写作目标,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温儒敏教授指出写作是一种思维训练,写作可以训练一个人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而创意表达的背后是思维的激活,这种思维的创新可以通过写作的选材进行训练。
在九年级下册教材中指出,要写“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自己经历、体验、感受中那些富有个性特征的东西”还举了史铁生和冰心选取不同的材料来赞美母爱的例子来说明选材的重要性。因此本课的写作主题设置为父母的“不一样的爱”。父母之爱的题材是学生从小到大都写过的,因为熟悉,所以如何写出新意更为重要,因此能够训练学生从选材上进行创意表达。
本课选择了一组关于鲁迅父亲形象的群文,和朱自清《背影》片段,请学生研读其中选材上的创意。通过群文阅读,反思自己选材上的不足,重新选材,提升创意表达的能力。
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面对中考作文考试,大量的写作训练某些程度上让他们的作文千篇一律,成为应试的模板。亲情主题在考场作文中是最常见的主题,写好这类作文,对于学生的应试有现实的帮助。
教学中运用创意表达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跳出常规,在平凡的题材中,在普通的生活里发现那些被忽视的细节,写出不一样的爱。这样的训练能让学生举一反三,在其他题材的写作中拥有创意表达的目光和思维,写出不一样的好作文。
写作课堂应以写作实践为主,因此这一节课中,从学生的选材实践出发,在群文阅读的帮助下去思考讨论,并提升选材及表达的创意。
教学目标
1.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发掘亲情类作文的选材。
2.从创意选材的角度发现文章的精彩,并学会创意表达。
教学重难点
有创意的表达写作实践首先要从独特的选材开始。
教学环节
一、课堂导入,明确主题
1、出示一次月考作文选材情况,引起学生重视。
在正式上课前,老师想给大家看一组数据。老师统计了一次月考作文中大家的选材情况,请大家来看看。这些作文材料大家都写过吗?那么选择这样的作文材料来完成一篇考场作文,到底能得多少分?占了84%,84%意味着平均水平,平均水平意味着平均分数,36-38分。那么,要想在七万考生中杀出重围,让你的作文在阅卷老师眼前一亮,到底应该怎么做?
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
2、出示作文题目,展示学生的创作片段,看学生的初次选材。
高尔基曾说过:“爱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如何教育孩子オ是一件大事。”父母不仅仅在生活上关心我们,更是精神成长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良苦用心都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只是,你是否注意到并读懂了?
请认真阅读以上材料,以《不一样的爱》为题,写一篇作文。
请学生点评学生片段写作。
3、“不一样的爱”,这是一个有关亲情类的作文题目,是中考经常出现的,老师给大家做了个中考材料集锦(出示中考材料集锦)
5、这些材料大家一定都写过,那有什么问题呢?这样的材料之所以是平均水平就是因为窄、空、俗。选材面很窄,就停留在父母亲对我们日常吃穿的关心上;内容很空洞,流于低幼的空喊口号,无真情不动人;这些材料还很大众化,这些材料并不能塑造出专属于你的爸爸妈妈,爸爸妈妈应该是独一无二的,怎么能和别人一样呢?
6、“选材新颖,创意表达”可以帮我们这个忙。那么我们怎么选择关于父母的材料进入作文?
二、群文阅读,发现创意
1.展示鲁迅的两张图片,(询问同学关于两幅画的感受)一张木刻画为沧桑严肃,一张与海婴合照温柔亲切。
2.请学生阅读关于鲁迅父亲形象的一组文章,发现选材上的创意。
在这些文章里,读到了哪些鲁迅对孩子的爱,这些爱跟我们平常所写的爱有什么不同的?(分组完成阅读任务)
怀念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从福建馆叫的菜,有一碗鱼做的丸子。海婴一吃就说不新鲜,许先生不信,别的人也都不信。因为那丸子有的新鲜,有的不新鲜,别人吃到嘴里的恰好都是没有改味的。
许先生又给海婴一个,海婴一吃,又不是好的,他又嚷嚷着。别人都不注意,鲁迅先生把海婴碟里的拿来尝尝,果然不是新鲜的。鲁迅先生说:“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杀是不对的。”
回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直到海婴长大了,有时候老要跑到他的书斋里去翻弄他的书本杂志之类;当这样的时候,我总看见他含着苦笑,对海婴说:“你这小捣乱看好了没有?”海婴含笑走了的时候,他总是一边谈着笑话,一边先把那些搅得零乱的书本子堆叠得好好,然后再来谈天。
记得有一次,海婴已经会得说话的时候了,我到他的书斋去的前一刻,海婴正在那里捣乱,翻看书里的插图。我去的时候,书本子还没有理好。鲁迅一见着我,就大笑着说“海婴这小捣乱,他问我几时死;他的意思是我死了之后,这些书本都应该归他的。
记忆中的父亲——鲁迅(节选)
周海婴
叔叔在他供职的商务印书馆参加编辑了《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这两套丛书每套几十册,他一齐购来赠给我。母亲把内容较深的《少年文库》收起来,让我看浅的。我耐心反复翻了多遍,不久翻腻了,就向母亲索取《少年文库》,她让我长大些再看,而我坚持要看这套书。争论的声音被父亲听到了,他便让母亲收回成命,从柜子里把书取出来,放在一楼内间我的专用柜里任凭取阅。这两套丛书,包含文史、童话、常识、卫生、科等等,相当于现在的《十万个为什么》,却偏重于文科。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
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为我赖着不肯去学校,卷起报纸假意要打我屁股。但是,待他了解了原因,便让母亲到学校向教师请假,并向同学解释:确实不是赖学,是因气喘病发作需在家休息,你们在街上也看到的,他还去过医院呢。这才解了小同学堵在我家门口,大唱“周海婴,赖学精,看见先生难为情”的尴尬局面。
思考:阅读选文,请思考选材的创意在哪?
篇目 选材 创意
萧红《怀念鲁迅先生》 孩子坚持鱼丸是不新鲜的,鲁迅认真查看 平等对待孩子,不高高在上
郁达夫《回忆鲁迅》 孩子爱翻书,问父亲几时死 宽容孩子,读懂孩子爱书的心
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鲁迅》 允许看书,替我向同学解释 尊重孩子的阅读选择,协调伙伴关系。
3、围绕选文讨论,发现选材上的创意
通过群文中的选材,我们发现鲁迅作为父亲的独特之处,作家正是敏锐地发现了鲁迅处理问题与常人的不同,将之写进文章,因而给了我们一个完全不同的鲁迅,打动了读者。这几篇文章的成功之处首先就在于选材上的独特创意。
意图说明:作家毕飞宇说:“要用写作的方式去阅读,才能发现更多的奥秘”。阅读与写作一直是硬币的正反面,相辅相成。课堂利用相同家教题材的群文阅读,主角又是学生们既熟悉又陌生鲁迅,在突破对于鲁迅刻板印象的过程中,发现了文章选材上的创意是打动读者的重要因素,因而促进了写作选材思维的创意表达。
4、再次出示题目,再读题目。
引导学生关注题目中容易被忽视的关键词:“更是精神成长上的引路人;他们的良苦用心都蕴含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回看学生的选材,发现学生的选材往往就是学习和生活上的关心,很多选材又没有具体的细节,显得空洞无力。
5、面对普通材料时,应该怎么做?就更应该从中去挖掘细节,从细节中看父母对你的爱。再看朱自清对他父亲的描述,为什么这样大家可能都经历过的普通事件也能让人觉得写得好?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我买票,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们只认得钱,托他们只是白托!而且我这样大年纪的人,难道还不能料理自己么?我现在想想,我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思考:父亲送我去上学这样的事件稀松平常,朱自清是如何写得感人?你觉得有哪些原因?
明确:父亲送我去读书的经历是大家可能都会经历的,但为什么朱自清写的就能让人感动?面对普通材料,如何在大众中脱颖而出?我们需要创意的表达。通过读《背影》的片段发现,作者通过大量的细节描写,包括父亲的外貌、语言、动作,同时,还通过自己的“紫毛大衣”和父亲的“深青布棉袍”形成对比,面对父亲当时的爱护关心的不以为意与后来的后悔形成对比,通过深情细致的刻画,给我们呈现了一位细心、关怀、体贴、爱护孩子的父亲。这提示我们,面对大众的材料,只要我们去发现挖掘当时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并饱含深情地写下来,也一样可以打动人心,一样可以在普通的事件中塑造出丰满的人物形象,独一无二的形象。
小结:回顾一开始我们所看到的作文片段,我们会发现选材很大众,表达也不到位,我们只是笼统地写,不独特,无真情,不切题。不论是父亲鲁迅还是朱自清的父亲,都从生活中的点滴出发,看到人物的细节之处,挖掘细节,蕴含真情,从而打动人心。
三、自我修改,当堂提升
通过前面的群文阅读,学生对自己的原来选材或表达中的缺陷有了明确的认识,也有了借鉴和修改的方向。通过再次读题,请学生拿起笔,修改自己的作文选材。
师生讨论,展示创意选材。
意图说明:一堂作文课,归根到底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提升中。以学生的实际出发,也以学生的训练提升结東,让学生在反复的阅读讨论借鉴中掌握创意选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