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新)七上-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优质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新)七上-5.5 应用一元一次方程——“希望工程”义演 【优质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08-10 15:5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班海数学精批——一本可精细批改的教辅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积分、计费问题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积分问题
【知识与技能】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掌握用方程计算球赛积分一类问题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学生在从事探索性活动的学习过程中,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态度,借助学生身边熟悉的例子认识数学的应用价值.
【教学重点】
1.让学生知道球赛积分的算法.
2.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弄清题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等量关系.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上一课时我们探究了有关销售中的盈亏问题,通过学习学生应初步掌握了有关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决办法.本课时我们继续探讨有关球赛积分表的问题,先来看一个问题:
暑假里,《新晚报》组织了“我们的小世界杯”足球邀请赛,勇士队在第一轮比赛中共赛了9场,得分17分.比赛规定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勇士队在这一轮中只负了2场,那么这个队胜了几场?又平了几场呢?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球赛积分表问题
设问1:通过观察积分榜,你能选择出其中哪一行最能说明负一场积几分吗?进而你能得到胜一场积几分吗?
【教学说明】教师让学生观察教材或课件中的积分表进行思考.
观察积分榜,从最下面一行数据可以看出:负一场积1分;设胜一场积x分,从表中其他任何一行可以列方程,求出x的值,如可以从第一行列方程10x+4=24.
由此得x=2.
即:负一场积1分,胜一场积2分.
设问2:你能用式子表示总积分与胜、负场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如果一个队胜m场,则负(14-m)场,胜场积分2m分,负场积分(14-m)分,总积分为2m+(14-m)=m+14.
设问3:某队的胜场总积分能等于它的负场总积分吗?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设一个队胜了x场,则负了(14-x)场.如果这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则得方程2x-(14-x)=0.
由此得x=14/3.
由于x的值必须是整数,所以x=143不符合实际,因此没有哪个队的胜场总积分等于负场总积分.
【教学说明】以上探究中,教师通过逐层提出问题,根据具体情况放手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探索解题思路,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这样能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另外,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渗透特殊值法、分类讨论思想,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一份试卷共25道题,每道题都给出四个答案,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要求学生把正确答案选出来,每题选对得4分,不选或选错扣1分,如果一个学生得90分,那么他选对几题?现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有得83分的同学吗?为什么?
【教学说明】本题要注意其结果是否符合实际,这题可让学生板演后再讲解.
【答案】一个学生得90分,他选对23题;若有500名学生参加考试,不可能有得83分的同学.
四、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教师通过以下问题引导学生小结:
(1)由学生谈谈本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学后有何感受?
(2)由学生说说在积分问题中有哪些基本等量关系?
1.布置作业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积分问题的解题思路告诉我们:表格数据能够给我们提供重要的解题信息,而利用方程解决这类问题不仅可求得具体数值,而且还可以进行推理判断.另外,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让学生进行检验.由于本课时的学习有了上一课时作为基础,所以教学时教师应注意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并合作交流,而教师仅起引导作用.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计费问题
【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旅游、选灯、用电、水费、用气、电信等问题的方案设计,弄清各类问题中的等量关系,掌握用方程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
通过一个开放式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去发现,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用方程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伴交流的乐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弄清题意,设计出各类问题的最佳方案.
【教学难点】
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问题.
一、情境导入,初步认识
生活中,有许多问题的解决有多种多样的方案,而这些方案中有的较好、有的欠佳,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实际情况从中找出最佳方案.本课时的内容就是围绕这一话题展开的,下面我们给出了几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教师让学生分成三组进行讨论,并在10分钟后,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发言.
问题1 电价问题
据我们调查,我市居民生活用电价格为每天7时到23时每度0.47元,每天23时到第二天7时每度0.25元.请根据你家每月用电情况,设计出用电的最佳方案.
问题2水费问题
我市为鼓励节约用水,对自来水的收费标准作如下规定:每月每户用水不超过10吨部分按0.45元/吨收费,超过10吨而不超过20吨部分按0.8元/吨收费,超过20吨部分按1.3元/吨收费,某月甲户比乙户多交水费3.75元,已知乙户交水费3.15元.
问:(1)甲、乙两户该月各用水多少吨?(自来水按整吨收费)
(2)根据你家用水情况,设计出最佳用水方案.
问题3用气问题
某市按下列规定收取每月的煤气费:用煤气如果不超过60m3,按每立方米0.8元收费;如果超过60m3,超过部分按每立方米1.2元收费.怎样用气最节约?请设计出方案来.
【教学说明】以上三个问题均是与本课时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对于这三个问题的发言肯定有所欠缺,教师要予以鼓励并加以补充,只要学生有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方案这种意识并能大致说出方案即可.因为下面的栏目中将具体探讨选择方案的问题.
二、思考探究,获取新知
探究 电话计费问题
【教学说明】在和学生共同探究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应事先向学生普及一下电话计费方面的问题,如什么叫“月使用费”、“主叫”或“被叫”,电话计费目前怎么操作的,然后设计几个问题,让学生循序渐进地逐步深入.
设问1:观察表格,你认为电话计费与什么有关?
学生对此作出回答,教师予以点明:电话计费与主叫时间有关.
设问2:当一个月内通话150分钟和350分钟时,按两种计费方法各需多少元?
教师让两个学生分别作答,教师给予点拨:
当t=1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
当t=350时,按方式一[58+0.25×(350-150)],应交108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
【教学说明】此处讲解时,教师可画图以帮助学生理解.
设问3:当t小于150、t大于150且小于350或t大于350时,按两种计费方式各需交多少元?
教师可结合图进行分析,并及时与学生互动.
当t小于150时,按方式一和方式二应分别交58元、88元.
当t大于150且小于3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0.25(t-150)元,按方式二应交88元.
当t大于350时,按方式一应交58+0.25(t-150)元,按方式二应交88+0.19(t-350)元.
设问4:有没有一个时间点,按两种方式交费都是一样的?
此处教师应让学生找出这个时间点,然后解这个方程.
即58+0.25(t-150)=88.
解得t=270.
注意如有学生认为当t大于350时交费一样,教师可让学生先解这个方程,然后从实际角度回答这是不可能的.
设问5:你知道如何选择方案最省钱?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设问4让学生回答:
当t<270时,选择方式一省钱;
当t=270时,选择方式一和方式二是一样的;
当t>270时,选择方案二省钱.
【教学说明】通过这个问题的探究,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有关按照实际问题选择最佳方案的思路,教学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进行互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三、典例精析,掌握新知
例 某地上网有两种收费方法,用户可以任选其一:A计时制:1元/小时,B包月制:80元/月,此外,每一种上网方式都加收通讯费0.1元/小时.
(1)某用户每月上网40小时,选用哪种上网方式比较合算?
(2)某用户每月有100元钱用于上网,选用哪种上网方式比较合算?
(3)请你为用户设计一个方案,使用户能合理地选择上网方式.
【分析】(1)分别计算出两种上网方式上网40小时的消费额,进行比较;(2)分别计算出两种方式下的上网时间,进行比较;(3)设每月上网m小时两种上网方式的消费额相等,再进行分析.
解:(1)如果用户每月上网40小时,则选择A需支付40×(1+0.1)=44(元),选择B需支付80+40×0.1=84(元).
因为44<84,所以选用A方式比较合算.
(2)设用户选择A方式用100元可以上网x小时,选择B方式用100元可以上网y小时.
由题意,得(1+0.1)x=100,80+0.1y=100.
解得x=100011,y=200.
因为100011≈91<200,所以选用B方式较合算.
(3)设每月上网m小时两种上网方式的消费额相等.
由题意,得(1+0.1)m=80+0.1m.
解得m=80.
故当每月上网不足80小时时,选用A上网方式比较合算;当每月上网80小时时,两种上网方式的消费额相等;当每月上网超过80小时时,选用B方式比较合算.
四、运用新知,深化理解
1.教材第106页练习第2题.
2.甲种货车和乙种货车的载重量及每种车运费如下表所示,现有货物13吨,要求一次装完,并且每辆车要满载,探究怎样安排运费最省?需要多少钱?
甲 乙
载重量(吨/辆) 3 2
运费(元/辆) 50 40
【教学说明】这两道题中,第2题稍难,教师要提示学生先要用含x的式子表示出安排乙种货车要多少辆,然后根据题意列方程.
【答案】1.当复印张数为60页时,两处的收费相同.
2.安排3辆甲种车和2辆乙种车,运费最省,需230元.
五、师生互动,课堂小结
教师先对前面各小组交流的方案进行简单评价作出小结,小结过程中,注意结合问题本身.
1.布置作业: 2.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的练习.
课程改革的目的之一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加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本章内容涉及大量的实际问题,丰富多彩的问题情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快乐更容易激起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在本课时中,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移动电话收费,旅游费用等问题展开探究,使学生在现实、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中经历多角度认识问题,多种策略思考问题,培养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配套问题和工程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理解工程问题和产品配套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
2.会用这些等量关系列一元一次方程解决这类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探索能力、分析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让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产生对数学的兴趣,养成认真听他人发言的习惯,感受与同学交流的乐趣。
【重点、难点】
重点:根据题意列出方程。
难点: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从数量关系中提炼出等量关系。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1.通过已会知识的复习,引出新课,并在练习题的设计上逐步深入。
2.通过自学、思考、交流等活动,激发学习情绪,营造学习气氛,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自主探讨。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导入新课
学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工程问题和产品配套问题的基本等量关系。
(2)能运用这些等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 掌握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二、复习回顾,打好铺垫
1. 一项工作,甲独做3小时可完成,则甲的工作效率为____;乙独做6小时可完成,则乙的效率为____;若甲乙合作则合作效率可表示为_____。
2. 一件工作,甲用10天可以完成,现在甲独做了a天,则甲的工作量为____。
3. 一项工作,由一个人独做40天可完成,现由4个人共做5天,则完成的工作量为_____。(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
4. 一件工作,甲独做用8天可以完成,乙独做用6天可以完成,若甲乙合作x天可以完成任务,则可列方程为_______。
小结归纳
三、自学探究,以学定教
(一)工程问题:整理一批图书,由一个人做要40h完成,现计划由一部分先做4h,然后增加2人与他们一起做8h,完成这项工作,假设这些人的工作效率相同,具体应先安排多少人工作?
【自学指导】1.一个人的工作效率你可以算出来。
2.设先安排x人工作,你可表示出后来工作的人数。
3.分别表示出先后完成的工作量。
4.用“总工作量=先后工作量之和”列出方
练习1.一条地下管线由甲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12天,由乙工程队单独铺设需要的24天。如果由这两个工程队从两端同时施工,要多少天可以铺好这条管线?
练习2. 一项工程,甲单独做需30天,乙单独做需要50天,现在甲乙合作,且施工期间乙休息了14天,这项工程要几天完成。
小结过渡
(二)配套问题: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个螺母。1个螺钉需要配2个螺母,为使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名?
【自学指导】1.思考螺钉总数与螺母总数间有什么关系。
2.设x人生产螺钉,可代出生产螺母的人数。
3.据题意可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
练习1.华中服装厂有14人生产校服,每人每天可生产3件上衣或4条裤子,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可配成一套,怎样分工可使每天生产的上衣和裤子刚好配套?
小结归纳
练习2. 制作一张桌子要用一个桌面和4条桌腿,1m3木材可制作20个桌面或者是400条桌腿,现有12m3木材,应怎样计划用料才能使制作的桌面和桌腿刚好配套?
四、总结归纳
五、布置作业
感谢您下载使用【班海】教学资源。班海——老师们都在免费用的数学作业精细批改微信小程序!
一键发布配套作业 & AI智能精细批改
(任务-发布任务-选择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