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夏天里的成长
说一说夏天里谁在成长?
绿蔓、竹子林、高粱、花蕾、石头(苔藓)、草坪、菜畦、小猫、小狗、小鸡、小鸭……
这些生物在夏天成长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哪句话能说明这个特点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从哪句话、哪个词能看出生物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地看得见地长
长势:几寸、半节。
时间:一天、一夜、“昨天……今天……明天……”、几天、个把月。
加关联词
( )草长,树木长,( )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因为草长,树木长,所以山是一天天变丰满。
合理。作者写到“什么都在生长时”,运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巧妙引来轨道、柏油路,说它们也在长,让人恍然大悟,机智而诙谐。
不合理。并不是真正的长,只是天热引起的膨胀而已。
文章本来在说“万物迅速生长”,第三段却说到铁轨、柏油路的生长,你觉得这样说合理吗?为什么?
人在夏天成长有什么特点呢?
小学——中学中学——大学或快或慢
总是要长
你是怎么理解文中的两句谚语的?
“六月六,看谷秀”:农历六月初六,就到处可见齐腰深,秀出穗的谷子了,谷穗吐金后谷苗让农民们欣喜不已。
“处暑不出头,割谷喂老牛”:处暑的时候,谷子如果还不出穗,就没收成的希望了,就像无用的荒草一样,只能割掉喂牛吃了。
道理
热天:不是指季节,而是指利于学习知识,利于成长的时间、环境等,主要指青少年时期。
长:不仅仅指身体的成长,年龄的增长,体重的增加,还要看知识的积累,认识的提高,对时间的珍惜,对机遇的把握,努力学习。
请快速浏览梁衡的《夏感》,将两篇文章作者对夏天的感受联系起来,说一说你的思考。
语言特点
使用的语言都是我们熟悉的语言,浅显易懂,这种表达虽没有华丽的词汇,却用得恰到好处,让人感到亲切、自然、朴实。
梁容若
梁容若(1904年—1997),河北行唐人。早年就读于北平师范大学,后留学日本。1948年到台湾。历任台湾大学、台湾师范大学、东海大学中文系教授,《国语日报》总编辑。1975年退休后到美国游学。1981年回国任北京师范大学客座教授。
著有散文集《蓝天白云集》、《容若散文集》、《坦白与说谎》、《南海散文集》。
精读文本第二段
围绕“迅速生长”这个中心词,写了哪些事物的生长?
1
你又是从哪里体会到它们的迅速生长的?
2
3
除了“迅速生长”外,这些事物还有什么特点?
试思考文中的这些句子顺序是否能打乱?
生物从小到大,本来是天天长的,不过夏天里的长是飞快地长,跳跃地长,活生生的看得见的长。①邻家的小猫小狗小鸡小鸭,个把月不过来,再会面儿,它已经有了妈妈的一半大。②你在豆蓬瓜架上看绿蔓,一天可以长出几寸;你到竹子林、高粱地里听声音,在叭叭的声响里,一夜可以多出半节。昨天是苞蕾,今天是鲜花,明天就变成了小果实。 ③ 一块白石头,几天不见,就长满了苔藓;一片黄泥土,几天不见,就变成了草坪菜畦。
4
精读文本第三段
这一段中写到了哪些事物的生长?
1
2
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事物的生长?
3
这些事物与第二段所写的事物有什么不同?
教学目标
学习把握文章中心句,体会文章选取适当的材料表现中心的写作方法。
体会文章主旨
01
02
说一说这里在写谁的生长?
这一段的中心句是哪一句?
体会文章主旨
03
说说你对本段中心句的理解。
人也属于万物的范畴,作者为什么要把人的成长放到最后来写?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