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奥会专题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京冬奥会专题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6.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粤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0 17:46: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北京冬奥会教案》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一节情境教学,是在学生进行完地理必修内容学习后结合当下时事热点,对2022年北京冬奥会进行回顾,调动自身的地理思维对其中可能存在的考点进行预测并且深入了解其中涉及到的地理知识。
教学目标
据本节课的结构和资料分析,结合当前年级学生的心理结构及其认知特征,我制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冬奥会举办地的分布特点以及不同区位条件对于冬奥选址的影响,了解人工降雪相比于天然降雪的优势,了解冬奥会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所产生的积极影响。
过程与方法:学会通过阅读材料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学会通过多方面比较看到冬奥举办地选址的综合性。
情感与价值观目标:了解2022北京冬奥会是一场举世瞩目值得被载入史册的盛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主题贯穿始终,不仅体现了自然之美、人文之美、文化之美,还诠释了新时代中国可信、可爱、可敬的形象,从而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觉贯彻北京冬奥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教学重点
不同区位条件对于冬奥选址的影响
人造雪相对于天然降雪的优点
哈尔滨未能成为冬奥承办城市的原因
冬奥顺利举行对于举办地旅游业所产生的积极意义
教学难点
人造雪相对于天然降雪的优点
哈尔滨未能成为冬奥承办城市的原因
教学方法
地理是一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学科,所以在学习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知其然”更要让学生“知其所以然”因此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直观演示法:利用图片、视频等手段进行直观演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2.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经过创设情景等活动形式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团体讨论法: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团体和分组语境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由于本课题资料与社会现实生活的关系比较密切,学生已经具有了直观的感受,能够让学生自我阅读材料并思考,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讨论,然后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对本框题知识的认知更清晰、更深刻。
学情分析
我们常说:“现代的文盲不是不懂字的人,而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人”,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异常重视学法的指导。让学生从机械的学答向学问转变,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这节课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本事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思考评价法、分析归纳法、自主探究法、总结反思法
教具
多媒体课件、黑板
教学过程
导入:历经七年艰辛努力,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4月8日上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我们来一同回顾一下。
播放视频
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胜利举办,举国关注,举世瞩目。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一道,克服各种困难挑战,再一次共创了一场载入史册的奥运盛会,再一次共享奥林匹克的荣光。那在这个举世瞩目的盛会中我们看到有很多方面都与地理息息相关,那我们可不可以从中总结出来一些考点呢,接下来让我们共同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首先观看历届冬奥会的举办城市地图,分析有什么分布特点?
读图总结分布特点: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北美居多,亚洲(日本、韩国、2022年中国)较少;南半球、低纬度、极地地区没有分布。
思考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分布特点?带着这个问题我们继续深入学习
思考2不同区位条件对于冬奥会选址的影响
(1)气温:读世界气温分布地图与冬奥会举办城市地图进行对比,总结规律,冰雪运动对于温度有一定要求,大部分城市处于0°至-10°等温线之间,时间多为一月至二月,北半球的冬半年。
(2)降雪:降雪形成的条件首先是要有丰富的降水需要满足水汽充足、降温、大量的凝结核。其次是温度要低纬度高、受冬季风影响大以及海拔较高。
仅管我国北方冬季会大量降雪,但由于我国是季风气候,季风气候的一大特点就是不稳定,气候的不可控因素太多,同时天然降雪在粒径、硬度、含水量等方面也达不到比赛赛道的要求,所以必须进行人工造雪
思考:为什么冬奥赛事偏爱人造雪,它有什么优点
1、人造雪比天然降雪密度大,雪道更结实.
2、人造雪融点高,保存时间比天然降雪更长.
3、人造雪的冰粒大小可以设计,满足不同赛事的不同需求.
知识迁移:与人工降雪有关系的高考题(2019·课标全国Ⅲ)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解释浙江省室外滑雪场雪道建设和维护成本较高的原因。
1、因无天然积雪,初始造雪量大,人工造雪要消耗大量电力和水资源;
2、气温较高,融雪快,需经常补雪。
(3)地形:①高山滑雪项目需要落差800~1000米、需要适于修建雪道的山地地形②与平原地区相比,高山地区的气温更低、降雪期更长、降雪量更大。有利于确保有充足的雪量
由谷爱凌引入首钢滑雪大跳台2022年2月8日,谷爱凌夺得2022年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大跳台金牌 。2月15日,获得2022年北京冬季奥运会女子自由式滑雪坡面障碍技巧银牌 。2月18日,获得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女子U型场地技巧金牌。
首钢滑雪大跳台坐落于首钢老工业园区北区,是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
思考3:对举办地旅游业的影响
1、增加旅游资源数量和种类
2、扩展旅游线路
3、增加旅游目的地的知名度
5、扩大客源市场
6、增加旅游收入
7、促进基础旅游设施建设和交通改善
思考4:与北京、张家口相比,哈尔滨举办冬奥会的不利条件?
冬奥申办之初,我国著名的冰城哈尔滨呼声较大,但最终没有被选为承办城市的原因是什么?
1、哈尔滨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过于寒冷干燥,并不适合户外运动,容易冻伤运动员以至于发挥不佳。
2、因为地形影响,亚布力和帽儿山都缺少适合高山滑雪项目的同时具备足够落差和长度的比赛雪道
3、节俭办奥运的理念考虑,北京等地基础设施完善,许多场馆可以略加改造后直接使用,如鸟巢、水立方。
总结:
为什么冬奥会的举办地为什么呈现出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欧洲、北美居多,亚洲(日本、韩国、2022年中国)较少;南半球、低纬度、极地地区没有分布的特点?
1.承办冬奥会花费较大,举办地多为发达国家,大部分发展中国家难以负担,因此亚洲与南半球较少
2.冬奥会对于气温有一定要求,温度过高雪道容易融化,而温度较低容易对运动员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低纬度地区和极地地区没有分布。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