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分式全章课件(共14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5章 分式全章课件(共14课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3-09-06 23:30:18

文档简介

课件22张PPT。15.1 分式 (第1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 本课由实际问题引入,通过类比分数的概念得到分
式的概念,并进一步研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课件说明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概念,能用分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
 2.能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学习重点:
分式的概念.  章引言: 
一艘轮船在静水中的最大航速为30 km/h,它沿江
以最大航速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与以最大航速逆
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相等,江水的流速为多少? 引出新知  顺流航行的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
  逆流航行的速度=轮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引出新知  问题1 顺流航行的速度、逆流航行的速度与轮船
在静水中的速度、水流速度之间有什么关系?  顺流航行90 km所用时间=逆流航行60 km所用时间.引出新知  问题2 这个问题的等量关系是什么?   解:设江水的流速为v km/h.依题意得:引出新知  问题3 应怎样设未知数?如何根据等量关系列出
方程? 探索新知  问题4 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为10 cm2,长为7 cm,宽应

为 cm;长方形的面积为S,长为a,宽应

为 cm.探索新知  问题4 填空:
(2)把体积为200 cm3的水倒入底面积为33 cm2的圆柱
形容器中,水面高度为 cm;把体积为V
的水倒入底面积为S 的圆柱形容器中,水面高度
为 . 探索新知  追问1 上面问题中得到的式子 , , , 哪
些不是我们学过的整式? 探索新知  追问2 式子 , , , 与以前学过
的整式不同,这些代数式有什么共同的特征?探索新知  分式的定义:
  一般地,如果A,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
字母,那么式子 叫做分式(fraction).分式 中,
A 叫做分子,B 叫做分母.  分式:运用新知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
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整式:运用新知  练习 下列式子中,哪些是分式?哪些是整式?两
类式子的区别是什么? 运用新知  问题5 我们知道,要使分数有意义,分数中的分
母不能为0.要使分式有意义,分式中的分母应满足什
么条件?为什么?运用新知  例1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
义?  解:(1)要使分式 有意义,则分母 ,
即 ;运用新知  例1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
义?  解:(2)要使分式 有意义,则分母 ,
即 ;运用新知  例1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意
义?  解:(3)要使分式 有意义,则分母 ,
即 .解:运用新知  练习1 下列分式中的字母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有
意义? 运用新知 练习2 下列分式中的x 满足什么条件时,分式的
值为零?解:(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你能举例说明什么是分式吗?
(3)如何确定分式有意义的条件? 课堂小结教科书习题15.1第1、2、3题. 布置作业课件20张PPT。15.1 分式 (第2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 本课通过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约分,学
习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利用分式的基
本性质约去公因式,将分式变形为最简分式或者
整式. 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的基本性质,体会类比的思想方法.
 2.掌握分式的约分,了解最简分式的概念.
学习重点:
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课件说明  问题1 下列分数是否相等?   追问 这些分数相等的依据是什么?   分数的基本性质. 引出新知  相等.   分数的基本性质:
  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
的数,分数的值不变.引出新知  问题2 你能叙述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引出新知  问题3 你能用字母的形式表示分数的基本性质吗?   分式的基本性质:
  分式的分子与分母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 整式,分式的值不变.探索新知  问题4 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想出分式有什
么性质吗? 探索新知  追问1 如何用式子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 (1)分子、分母应同时做乘、除法中的同一种运算;
(2)所乘(或除以)的必须是同一个整式;
(3)所乘(或除以)的整式应该不等于零. 探索新知  追问2 应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需要注意什么? 解:(1)正确.分子分母除以x ;
(2)不正确.分子乘x,而分母没乘;
(3)正确.分子分母除以(x -y).课堂练习解: 课堂练习运用新知  例2 填空:  像这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经过约分后的分式 ,其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像这样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式子,叫做最简分式.  运用新知  问题5 观察上例中(1)中的两个分式在变形前后
的分子、分母有什么变化?类比分数的相应变形,你联
想到什么?解:运用新知  例3 约分:   追问2 如果分式的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那么该
如何思考呢? 运用新知  追问1 由上例你能归纳出在分式中,找分子和分
母的公因式的方法是什么吗? 课堂练习  练习3 下列分式中,是最简分式的是:
     (填序号).(2)(4)解: 课堂练习  练习4 约分: 课堂练习  练习4 约分: 解: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时应注意什么?
(3)分式约分的关键是什么?如何找公因式?
(4)探究分式的基本性质和分式的约分的过程,
   你认为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归纳小结教科书习题15.1第4、6题. 布置作业课件16张PPT。15.1 分式 (第3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 分式的通分与分式的约分相同,都是重要的分式变
形;它是学习分式的加减运算的前提和基础,是分  
式加减运算的关键.分式的通分的依据仍然是分式
 的基本性质.本课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来学习分式
 的通分.分式的通分的关键在于确定最简公分母. 学习目标:
 1.了解最简公分母的概念,会确定最简公分母.
 2.通过类比分数的通分来探索分式的通分,能进
   行分式的通分,体会数式通性和类比的思想.
学习重点:
准确确定分式的最简公分母. 课件说明  追问2 如何确定异分母分数的最小公分母?     追问1 分数通分的依据是什么? 引出新知  像这样,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
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
式的通分. 探索新知  问题2 填空:   追问1 你认为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分式通分的关键是找出分式各分母的公分母. 探索新知  为通分要先确定各分式的公分母,一般取各分母的
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作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探索新知  追问2 上面问题中的分式 与  的公分
母是什么?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
  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各字母因式的最高次
幂的乘积. 探索新知  追问3 分式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如何确
定的? 探索新知  追问4 分式 与 的最简公分母是如
何确定的?   分母是多项式时,最简公分母的确定方法是:
  先因式分解,再将每一个因式看成一个整体,最后
确定最简公分母. 运用新知  例 通分:   解:(1)最简公分母是 运用新知  例 通分:   解:(2)最简公分母是 课堂练习解:(1)最简公分母是   练习 通分:课堂练习解:(2)最简公分母是   练习 通分:课堂练习解:(3)最简公分母是   练习 通分:(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分式通分的关键是什么?
(3)分式通分时,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什么? 归纳小结教科书习题15.1第7题. 布置作业课件18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1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节课是在学习了分式基本性质和因式分解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分式的乘除法. 通过类比分数的乘除
法法则,引申得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并且能运
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的乘除法法则,体会类比的思想.
 2.会根据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简单的运算,并理
解其算理.
学习重点: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的运用.课件说明(1)这个长方体容器的高怎么表示?  问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 时,
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容器内水面的高与容器高的比和容器内的水所占容
积的比相等. 所以水面的高度为    .    问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 时,
水面的高度为多少?创设情境,导入新知(2)容器内水面的高与容器内的水所占容积间有何关   
   系?平均每天工作多少hm2.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2,小拖拉机n天耕
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
的多少倍?(1)本题中出现的“工作效率”的含义是什么?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为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为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2,小拖拉机n天耕
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
的多少倍?(2)大拖拉机和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怎样表示? 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的

÷ 倍.
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2,小拖拉机n天耕
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
的多少倍?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在计算的过程中,你运用了分数的什么法则?你能
叙述这个法则吗?   如果将分数换成分式,那么你能类比分数的乘除法法则,说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吗?  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呢?    探索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问题3 计算:
  如何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乘法法则:
  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
作为积的分母.探索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探索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除法法则:
  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
与被除式相乘.  如何用文字语言来描述?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动脑思考,例题解析  例1 计算:解:课堂练习  练习1 计算:课堂练习  练习2 计算:课堂练习  练习3 求出问题1和问题2的计算结果.  问题1 一个水平放置的长方体容器,其容积为V,
底面的长为a,宽为b,当容器内的水占容积的 时,
水面的高度为多少?  问题2 大拖拉机m 天耕地a hm2,小拖拉机n天耕
地b hm2,大拖拉机的工作效率是小拖拉机的工作效率
的多少倍?(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分式的乘除法运算与分数的乘除法运算有什么
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教材第144页第1题;第145页第10、11题. 课件18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2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能够进行简单的分式乘除的基础
上,进一步学习如何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和分式
的基本性质进行分子或分母中含有多项式的分式的
乘除法,并能运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
际问题.学习目标:
 1.能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复杂计算.
 2.能运用分式的乘除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进行计算,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课件说明复习分式的运算  分子与分母分别是多项式的分式如何约分? 问题1 约分:复习分式的运算  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两个分式如何乘除? 问题2 计算:分式乘除法的计算  分子或分母是多项式的两个分式如何乘除呢?例1 计算:分式乘除法的计算解:分式乘除法的计算解:  解题策略:
对于分子与分母都是单项式的两个分式乘除,可直
接利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再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
约分,将最后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而对于分子或分母
中含有多项式的两个分式相乘,为了使算式简洁,也便
于找出分子与分母中的公因式,需要先将多项式因式分
解,把多项式化成整式的积的形式,然后利用分式的乘
除法法则进行运算,利用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约分,并
把最后的结果化成最简分式.分式乘除法的计算课堂练习 练习1 计算:课堂练习 练习2 计算:分式乘除法的应用  例2 “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a m(a
>1)的正方形去掉一个边长为1 m的正方形蓄水池后
余下的部分,“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是边长为
(a-1)m的正方形,两块试验田的小麦都收获了
500 kg.
(1)哪种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2)高的单位面积产量是低的单位面积产量的多少
倍?分式乘除法的应用 思考以下问题:
① 你能说出小麦的“单位产量”的含义吗?
② 如何表示这两块试验田的单位产量?
③ 怎样确定哪种小麦的单位产量高?
④ 你能列式表示(2)的问题吗?   解:(1)“丰收1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
(a2-1)m2,分式乘除法的应用单位面积产量是 kg/m2; “丰收2号”小麦的试验田面积是(a -1)2 m2, 单位面积产量是 kg/m2. ∵ 0<(a -1)2 <a2-1, ∴  < .即“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高.     所以,“丰收2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是
“丰收1号”小麦的单位面积产量的 倍.分式乘除法的应用  解:(2)   归纳解题步骤:
(1)先根据题意分别列出表示两个量的代数式;
(2)再根据题意列出相应的算式;
(3)最后通过计算解决问题. 分式乘除法的应用课堂小结  运用分式的乘除法法则计算分子或分母含有多项式
的分式主要步骤是什么?布置作业教材第144页第2题. 课件13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3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能够进行分式乘除运算的基础上,
进一步学习如何进行分式的乘方运算,研究如何进
行分式的乘、除、乘方的混合运算.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乘方的运算法则,能根据法则进行乘方
   运算,体会数式通性.
 2.能根据混合运算法则进行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
算.
学习重点:
分式的乘方及分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课件说明 例1 计算:  解: 探究分式的乘除混合运算课堂练习练习1 计算:  猜想:n 为正整数时        你能写出推导过程吗?试试看.
你能用文字语言叙述得到的结论吗?   探究分式的乘方法则  思考 你能结合有理数乘方的概念和分式乘法的法
则写出结果吗?  这就是说,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即探究分式的乘方法则  分式的乘方法则:
  一般地,当n 是正整数时,  运用分式的乘方法则计算解:例2 计算:   运用分式的乘方法则计算解:例3 计算:   运用分式的乘方法则计算  分式的乘除、乘方混合运算与分数的乘除、乘方混
合运算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吗?课堂练习 练习2 计算: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运用分式乘方法则计算的步骤是什么?它与整
式的乘方运算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3)分式的乘方与乘除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3(3)(4)题.课件17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4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概念和性质等知识的基
础上,类比分数的加减法来研究分式的加减法.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的加减法法则,体会类比思想.
 2.会运用法则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体会化归思想.
学习重点: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课件说明感受学习分式加减法的必要性   问题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
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
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1)甲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2)乙工程队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
(3)甲乙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感受学习分式加减法的必要性   问题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
(单位:km2)分别是S1,S2,S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
(1)什么是增长率?
(2)2010年、2011年的森林面积增长率分别是多少?
(3)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
少?探索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类似,它们实质相
同.观察下列分数加减运算的式子,你能将它们推广,
得出分式的加减法法则吗? 探索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同分母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
再加减.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解:    例 计算: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解:    例 计算:课堂练习   练习1 计算:  课堂练习   练习2 计算:  课堂练习   练习3 你能应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
和“问题2”吗?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问题1 甲工程队完成一项工程需n 天,乙工程队要
比甲队多用3天才能完成这项工程,两队共同工作一天
完成这项工程的几分之几?解: 即两队共同工作一天完成这项工程的     问题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
(单位:km2)分别是S1,S2,S3,2011年与2010年相
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解:   问题2 2009年、2010年、2011年某地的森林面积
(单位:km2)分别是S1,S2,S3,2011年与2010年相
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高了多少?运用分式的加减法法则 解: 即2011年与2010年相比,森林面积增长率提
高了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我们是怎么引出分式加减法法则的?
(3)在进行分式的加减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4、5题.  课件15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5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分式的加、减、乘、除、乘方
 运算的基础上,类比数的混合运算来研究分式的混
 合运算. 学习目标:
 1.理解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正确进行分式的混合运算.
 3.体会类比方法在研究分式混合运算过程中的重要
   价值.
学习重点:
 分式的混合运算. 课件说明探索分式混合运算顺序   问题 数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你能将它们
推广,得出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吗?  分式的混合运算顺序:
  “从高到低、从左到右、括号从小到大”.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例1 计算:   这道题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解: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通过对例1的解答,同学们有何收获?     对于不带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
(1)运算顺序:先乘方,再乘除,然后加减;
(2)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练习1 计算: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例2 计算:  解: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解: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通过对例2的解答,同学们有何收获?    对于带括号的分式混合运算:
(1)将各分式的分子、分母分解因式后,再进行计算;
(2)注意处理好每一步运算中遇到的符号;
(3)计算结果要化为最简分式.分式混合运算例题与练习   练习2 计算:  课堂小结 (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分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我们是怎么得到
它的?
(3)在进行分式混合运算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布置作业 教科书习题15.2第6题. 课件23张PPT。15.2 分式的运算 (第6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正整数指数幂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整数指数幂的性
质,并会用于计算,以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
于1的正数.学习目标:
 1.了解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2.了解整数指数幂的性质并能运用它进行计算.
 3.会利用10的负整数次幂,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
些小于1 的正数.
学习重点:
幂的性质(指数为全体整数),并会用于计算,以
及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一些小于1的正数.课件说明  将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中指数的取值范围由
“正整数”扩大到“整数”,这些性质还适用吗?复习引入新课  问题1 你们还记得正整数指数幂的意义吗?正整
数指数幂有哪些运算性质呢?探索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  问题2 am 中指数m 可以是负整数吗?如果可以,
那么负整数指数幂am 表示什么?(1)根据分式的约分,当 a≠0 时,如何计算 ? (2)如果把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
(a≠0,m,n 是正整数,m >n)中的条件m >n 去
掉,即假设这个性质对于像 情形也能使用,
如何计算?   数学中规定:
  当n 是正整数时,负整数指数幂的意义这就是说, 是an 的倒数.   111课堂练习 练习1 填空:
(1) = ____, = ____;
(2) = ____, = ____;
(3) = ____, = ____ (b≠0).探索整数指数幂的性质探索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问题4 类似地,你可以用负整数指数幂或0 指数
幂对于其他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进行试验,看看这
些性质在整数范围内是否还适用?归纳结论(1) (m,n 是整数);
(2) (m,n 是整数);
(3) (n 是整数);
(4) (m,n 是整数);
(5) (n 是整数).整数指数幂性质的应用 例1 计算:   解:  整数指数幂性质的应用解:   例1 计算:   课堂练习  练习2 计算:  问题5 能否将整数指数幂的5条性质进行适当合并?  根据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当m,n为整数时,
       , ,因此,
,即同底数幂的除法 可以转化
为同底数幂的乘法 .特别地,所以,即商的乘方 可以转化为积的乘方探索整数指数幂的性质  这样,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可以归结为:(1) (m,n 是整数);
(2) (m,n 是整数);
(3) (n 是整数). 探索整数指数幂的性质0.1=0.01= 归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探索:0.000 098 2=9.82×0.000 01=9.82× 0.003 5=3.5×0.001 =3.5×   规律:
对于一个小于1的正小数,从小数点前的第一个0算起至小数点后第一个非0数字前有几个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数时,10的指数就是负几. 如何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3 5和0.000 098 2呢?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 观察这两个等式,你能发现10的指数与什么有关呢?解:(1)0.3=3×10-1 ;
  (2)-0.000 78=-7.8×10-4 ;
  (3)0.000 020 09=2.009×10-5.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  例2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3;(2)-0.000 78;(3)0.000 020 09.解:1 mm =10-3 m,1 nm =10-9 m.答:1 nm3 的空间可以放1018个1 nm3 的物体.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小于1的小数   例3 纳米(nm)是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 nm =
10-9 m.把1 nm3 的物体放到乒乓球上,就如同把乒乓球
放到地球上.1 mm3 的空间可以放多少个1 nm3 的物体
(物体之间的间隙忽略不计)?课堂练习  练习3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0.000 01; (2)0.001 2;
(3)0.000 000 345; (4)0.000 000 010 8.课堂练习 练习4 计算:
(1)
(2)(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与正整数指数幂的运算
性质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2第7、8、9题.课件22张PPT。15.3 分式方程 (第1课时)八年级 上册分式方程是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它是整式方
程的延伸和发展,是人们对方程认识的一次提升.
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是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
其关键步骤是去分母.去分母时可能引起方程同解
性的变化.因此,检验分式方程的根是解分式方程
 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利用去分母的方法将
 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并把整式方程逐步化为最
简的形式,然后对分式方程的根进行检验,这一过程蕴含着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课件说明课件说明学习目标:
 1.了解分式方程的概念.
 2.会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简单
的分式方程,体会化归思想和程序化思想.
 3.了解解分式方程根需要进行检验的原因.
学习重点:
利用去分母的方法解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有未知数.   追问1 方程            
与上面的方程有什么共同特征?  追问2 你能再写出几个分式方程吗?    分式方程的概念:
  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  注意:
  我们以前学习的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它们的未知数
不在分母中.  练习 下列式子中,属于分式方程的是 ,
属于整式方程的是   (填序号).(2)(3)(1)  问题3 这些解法有什么共同特点?   总结:
  这些解法的共同特点是先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再解整式方程.  问题2 你能试着解分式方程 吗?   思考:
(1)如何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呢?
(2)怎样去分母?
(3)在方程两边乘以什么样的式子才能把每一个分母
   都约去呢?
(4)这样做的依据是什么?  总结:
(1)分母中含有未知数的方程,通过去分母就化为整
   式方程了.
(2)利用等式的性质2可以在方程两边都乘同一个式子
——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例如 解分式方程即解得则得到,  方程两边同乘各分母的最简公分母

  问题4 解分式方程:      是原分式方程变形后的整式方程的解,但不是
原分式方程的解.  原因:
  在去分母的过程中,对原分式方程进行了变形,而
这种变形是否引起分式方程解的变化,主要取决于所乘
的最简公分母是否为0.  检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
(1)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原分式方程,看左右两边是
否相等;
(2)将整式方程的解代入最简公分母,看是否为0.显然,第2种方法比较简便!  基本思路 将分式方程化为整式方程一般步骤:
(1)去分母;
(2)解整式方程;
(3)检验.  注意:
  由于去分母后解得的整式方程的解不一定是原分式
方程的解,所以需要检验. 例 解下列方程:  练习 解下列方程:(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思路和一般步骤是什么?解
分式方程应该注意什么?课堂小结教科书习题15.3第1(1)~(4)题.布置小结课件18张PPT。15.3 分式方程 (第2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的概念并能够
解简单的分式方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可化为
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的解法,归纳出解分式
方程的一般步骤,能够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学习目标:
 1.会解较复杂的分式方程和较简单的含有字母系
数的分式方程.
 2.能够列分式方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分式方程的解法,体会转化的数学思
想.
学习重点:
分式方程的解法.课件说明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例1 解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 ,得
   =3.
化简,得 =3.
解得 =1.
检验:当 =1时, =0, =1不是原分式 方程的解,所以,原分式方程无解. 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1)去分母,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
(2)解这个整式方程;
(3)检验.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 用框图的方式总结为:否是归纳解分式方程的步骤课堂练习 练习1 解方程:解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  解:方程两边同乘 ,得
= .
  去括号,得 =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

∴例2 解关于x 的方程解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 ∴ 所以,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解:例2 解关于x 的方程检验:当 时,x-a 0,课堂练习  解:方程两边同乘 ,得
=0.
    化简,得 =0.
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
∵  0,
∴  0,  练习2 解关于x 的方程  课堂练习 所以,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解:∴   练习2 解关于x 的方程    检验:当 时,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
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
施工速度快?(1)甲队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_,
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那么甲队半
个月完成总工程的____,乙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____,两队半个月完成总工程的 .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
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
施工速度快?(2)问题中的哪个等量关系可以用来列方程?
(3)你能列出方程吗?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
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
施工速度快?  解:设乙队单独施工1个月能完成总工程的 ,记总工程量为1,根据工程的实际进度,得方程两边同乘6x,得 2x +x +3 =6x.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
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
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
施工速度快?  解:解得 x =1.检验:当x =1时6x ≠0,x =1是原分式方程的解.  由上可知,若乙队单独工作1个月可以完成全部任
务,对比甲队1个月完成任务的 ,可知乙队施工速度
快.课堂练习  练习3 某车间有甲、乙两个小组,甲组的工作效
率比乙组工作效率高25%,因此甲组加工2 000个零件
所用的时间比乙组加工1 800个零件所用的时间少半小
时,问甲、乙两组每小时各加工多少个零件?(1)本节课学习了哪些主要内容?
(2)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有哪些?关键是什么?
解方程的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3)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步骤是什么?与列整式
方程解应用题的过程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3第1(2)(4)(6)(8)、4、5题. 课件16张PPT。15.3 分式方程 (第3课时)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式方程解法的基础上,
进一步探索在实际问题中,如何将等量关系用分
式方程表示,从而利用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学习目标:
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课件说明  例1 某进货员发现一种应季衬衫,预计能畅销,
他用8 000元购进一批衬衫,很快销售一空.再进货时,
他发现这种衬衫的单价比上一次贵了4 元/件,他用
17 600元购进2 倍于第一次进货量的这种衬衫.问第一
次购进多少件衬衫?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x2x8 00017 600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分析:方程两边都乘以2x,约去分母得,
17 600-16 000 =8x,
解得 x =200.  解:设第一次购进x件衬衫,由题意得,检验:当x =200时,2x =400≠0,
所以,x =2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第一次购进200件衬衫.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思考:
 (1)这个问题中的已知量有哪些?未知量是什么?
 (2)你想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关键是什么?  例2 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用相同的时间,
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表达问题时,用字母不仅可以表示未知数(量),
也可以表示已知数(量).  解:设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x km/h,由题意得  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例2 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用相同的时间,
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方程两边同乘 ,得
=
去括号,得 =  解:移项、合并,得 50x =sv. 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例2 某次列车平均提速v km/h.用相同的时间,
列车提速前行驶s km,提速后比提速前多行驶50 km,
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多少?解得 x = .检验:由于v,s 都是正数,当x = 时x(x+v)≠0,所以,x =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提速前列车的平均速度为 km/h. 探究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的步骤 上面例题中,出现了用一些字母表示已知数据的形
式,这在分析问题寻找规律时经常出现.例2中列出的
方程是以x 为未知数的分式方程,其中v,s是已知常数,
根据它们所表示的实际意义可知,它们是正数.  练习1 商场用50 000元从外地采购回一批T恤
衫,由于销路好,商场又紧急调拨18.6万元采购回
比上一次多两倍的T恤衫,但第二次比第一次进价
每件贵12元.求第一次购进多少件T恤衫.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解:设第一次购进x 件T恤衫,由题意得,方程两边都乘以3x,约去分母得,
186 000 -150 000 =36x,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解:解得 x =1 000.检验:当x =1 000时,3x =3 000≠0,所以,
x =1 000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
答:第一次购进1 000件T恤衫.   练习1 商场用50 000元从外地采购回一批T恤
衫,由于销路好,商场又紧急调拨18.6万元采购回
比上一次多两倍的T恤衫,但第二次比第一次进价
每件贵12元.求第一次购进多少件T恤衫.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练习2 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s km的博物馆参观,
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t min后,其余学生乘
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学
生骑车速度的2倍,求学生骑车的速度.解:设学生骑车的速度是x km/h,由题意得,方程两边同乘2x,得 2s -s =2tx.解得 x = .  检验:由于s,t 都是正数, x = 时,2x≠0,巩固列分式方程解实际问题  练习2 八年级学生去距学校s km的博物馆参观,
一部分学生骑自行车先走,过了t min后,其余学生乘
汽车出发,结果他们同时到达.已知汽车的速度是学
生骑车速度的2倍,求学生骑车的速度.所以,x = 是原分式方程的解,且符合题意.答:学生骑车的速度是 km/h.  (1)借助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时,应把握哪些主
要问题?
(2)本节课的分式方程的应用方面应注意些什么?
举例说明.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教科书习题15.3第6、7、8题. 课件14张PPT。第十五章 数学活动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本章的数学活动是对所学的分式的基本性质的拓
展、深化和应用,通过数学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从
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使
学生在探究、思考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
数学思维水平.课件说明 学习目标:
经历从具体的分式计算猜想出比例性质的过程,推
导出比例的性质.
学习重点:
合比式和合分比式的推导.数学活动1问题1 找一组都不为0的数a,b,c,d,使得数学活动1  问题2 利用刚才所选的数据进行探究,你能发现   
 和 , 和 这两组分式的值之间有什么关系吗?多
找几组这样的数试一试,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你能尝试用语言来叙述这两个分式的关系吗? ∴ ad =bc.数学活动1  证明:∵  在    的前提下,你能运用分式的基本性质和
运算法则对以上关系进行证明吗?∴数学活动1  问题3 根据刚才探究两个分式之间关系的方法,
继续利用满足 的  的这几组数值,计
算下列几个分式的值,并探究下列两组中两个分式之间
的关系,尝试进行相关的证明. 证明:∵数学活动1∴即 证明:∵数学活动1∴即 数学活动1  问题4 请按照上述探究的过程,继续探究下列两
个分式是否也相等呢?你能进行证明吗?数学活动1证明:∵∵∴∴  追问1 结合原有的 的前提条件,再结合已
经证明出的 这些
结论,你能尝试去证明吗? 由以上可知 合分比式: 更比式: 合比式: 反比式:   问题5 回顾整个探究的过程,当   时,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我们都得到了什么结论,
这些结论有什么作用?数学活动1课堂小结通过数学活动1的探究,你有什么收获? 布置作业课件12张PPT。第十五章 小结与复习八年级 上册课件说明对本章内容进行梳理、总结、建立知识体系,综合
应用本章知识解决问题.课件说明学习目标:
 1.复习整理本章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体系.解决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掌握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深化
  数学思想的认识.
学习重点:
建立本章知识结构,准确、熟练、灵活地进行分式的
 四则运算. 知识梳理  问题1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本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2)什么是分式?分式与分数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你
能举例说明吗?
(3)如何用式子的形式表示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与
分数的基本性质相同吗?你能举例说明吗?知识梳理  问题1 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4)怎样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依据是什么?请举
例说明分式的约分、通分与分数的约分、通分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5)如何用式子的形式表示分式的运算法则?在分式
四则运算中要注意什么?
(6)你能举例说明解分式方程的基本步骤吗?解分式
方程需要注意什么?为什么解分式方程要检验?体系建构  问题2 请同学们整理一下刚才回顾的主要知识,
根据它们之间的联系画本章的知识结构图.体系建构  问题3 结合本章知识结构图,再思考以下问题:
(1)本章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
联系?在分式的运算和解分式方程的过程中需要
注意什么?解分式方程为什么要检验?
(2)如何列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典型例题  例1 计算:典型例题  例2 解下列分式方程:典型例题  例3 列方程解应用题:
一辆汽车开往距离出发地180 km的目的地,出发后
第一小时内按原计划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小时后以原来
速度的1.5 倍匀速行驶,并比原计划提前40 min到达目
的地,求前一小时的行驶速度.(1)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你认为本章的核心知识是
什么?
(2)在学习过程中,还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哪些数学思想?课堂小结教科书复习题15第5、6、8、9、11题. 布置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