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中国的自然资源(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2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08-10 17:24: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单元强化练习-第三单元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0分)
下列资源,不属于下图中阴影斜线部分的是( )
A. 钢铁
B. 花岗岩
C. 海鱼
D. 温泉
读中国耕地资源与水资源统计表,完成下列题目。
总世界
排名 人均
世界排名 北方
占比 南方
占比
耕地资源 4 40% 60% 40%
水资源 6 25% 20% 80%
下列属于非可再生资源的是( )
A. 耕地资源 B. 矿产资源 C. 水资源 D. 森林资源
关于耕地资源和水资源说法错误的是( )
A. 总量均居世界前列 B. 人均占有量较少
C. 耕地资源南多北少 D. 水资源南多北少
2019年中国耕地总面积居世界第三位,而人均耕地面积较少。据此完成下列题目。
我国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的主要原因是( )
A. 耕地总量不足 B. 人口数量庞大 C. 国土面积狭小 D. 山区面积广大
针对我国耕地资源现状,我们应该( )
A. 扩大牧区耕地规模 B. 增加围湖造田面积
C. 切实保护现有耕地 D. 提高山区耕地比重
读我国土地资源分布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题目。
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土地资源类型齐全 B. 各类土地资源分布较为均衡
C. 草地多分布在东部丘陵地区 D. 可供开垦为耕地的荒地较多
适宜发展畜牧业而成为我国四大牧区的省级行政区域单位是( )
A. 藏、新、陇、青 B. 藏、青、甘、内蒙古
C. 藏、新、青、内蒙古 D. 新、宁、川、内蒙古
读我国某土地利用类型(阴影区)分布图,完成下面题目。
该土地利用类型是( )
A. 旱地 B. 林地 C. 水田 D. 草地
图示阴影区最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
A. 沙漠化 B. 耕地面积减少 C. 水土流失 D. 草场退化
读下列漫画,完成下列题目。
下列对我国水资源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缺乏
B. 我国南方城市不存在水资源供应不足的问题
C. 兴建水库可缓解水资源季节变化大的状况
D. 南水北调工程可以缓解北方严重缺水的状况
漫画所示,实施阶梯水价的根本目的是( )
A. 增加自来水公司收益 B. 人为抬高自来水价格
C. 减少社会用水需求 D. 增强全民节水意识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支流,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全长562千米。读东江水系示意图(图a)和东江流域月均降水量柱状图(图b),完成下列题目。
历史上东江流域洪涝与干旱灾害频繁,其中( )
A. 旱灾多发生在4—6月 B. 旱灾多发生在7—9月
C. 洪涝多发生在4—9月 D. 洪灾多发生在10—12月
东江流域修建水库的主要目的是( )
防洪
发电
供水
灌溉
美化环境
调节气候
A. B. C. D.
20世纪60年代建成的“东深供水工程”,主要向香港供水,工程沿线有6座拦河闸坝和8级抽水站。修建闸坝和抽水站的作用是( )
A. 利用地势,由北向南自流 B. 逐级提升水位,越过丘陵地形
C. 提高东江水能梯级开发效率 D. 防御东江流域洪涝与干旱灾害
如图是我国内蒙古高原某地示意图,读图回答下题。
图中反映了我国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是( )
A. 荒漠化 B. 盐碱化 C. 水污染 D. 过度开采地下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30.0分)
(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图为漫画《所剩无几》《能源危机》。
材料二 我国自然资源的现状。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耕地资源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面积
总量居世界
的位次 3 4 6 5
人均量与世界
人均量比值 不到1/2 2/5 1/4 1/3
(1)材料一漫画《所剩无几》揭示了我国自然资源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是 。
(2)材料一漫画《能源危机》反映的是我国下列哪种资源相对短缺( )
A.煤炭
B.石油
C.铁矿
D.水
(3)假如你是我国能源部部长,你认为下列哪些途径可保障国家的能源供给( )
扩大进口渠道
开发新材料、新能源
大量砍伐木材,作为替代能源
改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
培养节约能源意识
严禁开采石油、煤炭等能源
A.
B.
C.
D.
(4)材料二反映了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 。
读我国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藏高原的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2)横断山脉主要受来自 洋的暖湿气流影响,气候湿润,土地利用类型以 为主。
(3)说出我国耕地的主要分布规律及自然成因。
(4)图中甲地区由于水土流失,出现了规模不等的“红色荒漠”。分析这里水土流失的成因。
1.【答案】A
2~3.【答案】B、C
4~5.【答案】B、C
6~7.【答案】A、C
8~9.【答案】D、D
10~11.【答案】B、D
12~14.【答案】C、A、B
15.【答案】D
16.【答案】(1)人口增长
(2)B
(3)C
(4)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17.【答案】(1)草地
(2)印度 林地(林地和草地)
(3)耕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季风区);南方以水田为主,北方以旱地为主;成因:东部平原、丘陵面积广,地形较平坦,土壤肥力较高,利于耕作;东部为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南方降水较多(湿润区)以水田为主,北方降水较少(半湿润区)以旱地为主。
(4)自然原因: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大且多暴雨,对土壤的冲刷力强;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坡地较多,坡面水流速度快,对土壤的侵蚀力强。人为原因: 人类采伐林木、毁林开荒、采矿等行为破坏了植被,使地表裸露,同时使表层土壤的结构变疏松,加剧了水土流失。
第2页,共2页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