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二单元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测评(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3.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3 08:16:1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测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人类在早期区域文明诞生过程中取得了诸多成就,如古代埃及的象形文字、孟菲斯城,古代中国的甲骨文、二里头文化遗址,古代希腊的字母文字、雅典卫城等。据此判断,人类走向文明时代的显著特征是(  )
A.文字的出现和国家机器的产生
B.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
C.国家机器的产生和法律的制定
D.阶级的出现和文明的多元
2.“1901年人们在埃兰古城苏萨(今属于伊朗)发现一个黑色的玄武岩圆柱:其上端有   从太阳神沙马什手中接过权杖的浮雕,下方用    铭刻着除序言和结语外,共有282条的法律条文。法律条文包括诉讼手续、损害赔偿、租佃关系、债权债务、财产继承、对奴隶的处罚等。” 以上两处横线应填入(  )
A.商汤 甲骨文 
B.屋大维 拉丁字母
C.汉谟拉比 楔形文字
D.亚历山大大帝 希腊字母
3.“万岁,尼罗河!你在这大地上出现,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正义的建立者,人们打开心怀,以嘉言赞美你,并向你的大水致意!……”最早记录上述诗歌的文字最有可能是(  )
A.甲骨文        B.象形文字
C.楔形文字 D.玛雅文字
4.“什尔巴克,这是个你也知道的市镇,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那是个古老的市镇,诸神都在那里存身。是他们让诸大神泛起洪水……”上述文字出自(  )
A.《吉尔伽美什》 B.《罗摩衍那》
C.《摩诃婆罗多》 D.《荷马史诗》
5.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人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尽的,外界的环境和人事常常变化,知识也不断在更新,人要对过去的一切观念重新梳理,不断形成新的观念和认识。这反映出他主张(  )
A.知识即美德
B.人不必遵守法律判决
C.人要追求自由平等
D.人要不断地认识自我
6.苏格拉底认为节制是获得幸福的智慧;柏拉图提出了正义、智慧、勇敢、节制四大德性;西塞罗倡导节制是灵魂各部分的和谐。这表明(  )
A.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在古希腊
B.古代西方的节制观念被普遍认同
C.古希腊哲学以道德为研究中心
D.古代西方的道德观具有理性色彩
7.《十二铜表法》规定,不允许债权人搞饥饿体罚,要求监禁债务人不得使其挨饿。还规定“如果欺侮人,即殴打行为,则罚款25阿司”。这反映出《十二铜表法》(  )
A.使平民的权益得到了保障
B.有鲜明的人文关怀色彩
C.调整了贵族与平民的关系
D.维护债务人的财产利益
8.古罗马修建的科洛西姆竞技场运用希腊古典柱式的实践使他们领悟到层层柱式建筑的妙处:建筑经分割而显得秀巧,它能够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古罗马建筑(  )
A.反映了罗马帝国等级森严
B.彰显了罗马的人文精神
C.说明了罗马奴隶制的残忍
D.体现了罗马对古希腊遗产的继承
9.“从3世纪起,由于罗马奴隶制社会陷入危机,统治阶级迫切要求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因而着手进行法律汇编工作。”据此可知,查士丁尼主持编纂《查士丁尼法典》(  )
A.树立了古代法律制度典范 
B.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志的强化
C.维护了西罗马帝国的统治 
D.教化了罗马帝国的公民
10.11—12世纪西欧的法律课上,教授们往往不是首先讲授现行法律,而是引入具有现实意义的法律问题,并依据罗马法条文以及教会法对它们进行分析。这主要表明罗马法(  )
A.是中古西欧的文化符号
B.是维护天主教的工具
C.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D.催生了人文主义思想
11.“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属于罗马。”这句西方谚语中的“罗马的宏伟”得益于(  )
A.颁布了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B.吸收和传承了古希腊文化
C.罗马法体系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要
D.建立了中央集权国家
12.中世纪的欧洲被称为“黑暗时代”,人性和思想自由遭到扼杀,导致这种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欧封建社会等级森严
B.当时民众的文化水平较低
C.神权控制人们的精神生活
D.保守狭隘的封闭心态
13.“1453年,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心。”上述材料主要是(  )
A.探讨西罗马帝国灭亡的原因
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14.高丽时期出现以宋本为底本的雕版印刷《史记》《汉书》,朝鲜时代则存有金属活字印本,逐渐形成具有“本土化”色彩的历史文本,在版本中占据多数。这说明古代朝鲜 (  )
A.弘扬原典的历史价值 
B.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C.重视中国历史的考据 
D.在吸收中华文化的基础上创制了本民族文化
15.玛雅各城邦都很重视自己的历史,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现已发现的石碑或石柱就有数百个。这些历史碑铭(  )
A.使人们全面了解玛雅文化
B.主要记载了玛雅的政治事件
C.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
D.客观地记载了玛雅的历史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2分,第17题10分,第18题10分,第19题13分,第20题10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因而不受法律保护。这是《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思想。《汉谟拉比法典》的基本特征是对奴隶主给予法律保护。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要赔偿奴隶主的损失即可;盗窃或隐藏他人奴隶者处死。消除他人奴隶标记者断指或处死;殴打自由民或反抗主人的奴隶处割耳之刑。
——摘编自李纯武等《简明世界通史》(上册)
材料二 印度的种姓制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的相关规定说明的问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片中所蕴含的信息。(6分)
(3)综合材料一、材料二,分析《汉谟拉比法典》和印度种姓制度的共同历史价值。(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罗马人最早的法律是于公元前450年前后制定的《十二铜表法》,这是一部简单、保守、代表农业民族的成文法。随着商业和帝国的发展,生活愈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能满足需要。……尤其是考虑到当时存在这样的观念:一个民族无论去何处,总携带它自己的法律。罗马人设立专门法庭来审理这类案件。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外来民族中有许多法律制度,但是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万国法》,即国际法。他们认为这部法律对罗马人与非罗马人皆可适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十二铜表法》“保守”的主要表现。(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促使罗马人制定《万国法》的原因。(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帕特农神庙,公元前447年动工,公元前438年建筑本体完工,外部装饰于公元前432年结束。1687年,威尼斯军队炮轰城堡,引爆了堆放在神庙里的炸药,把庙顶和殿墙全部炸塌。19世纪初,英国驻君士坦丁堡的大使埃尔金,雇用工匠把表现雅典娜勋业的巨型大理石浮雕群像劫走。许多原属神庙的古物,现散落在不列颠博物馆、卢浮宫、哥本哈根等地。19世纪下半叶,神庙曾进行过部分修复,但已无法恢复原貌,现仅留有一座石柱林立的外壳。
——摘编自周海霞《人类发现之旅》
材料二 万神殿是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的建筑,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阿克里巴)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现今所见的万神殿主体建筑是亚德里亚诺大帝于120—124年所建,为43.4米高的圆形堂,其内仍供奉罗马的所有神祗。公元609年万神殿被赠予教皇,随即改为天主教堂,更名为圣玛丽亚教堂,后《拉特朗条约》将其定为意大利国立教堂。也正是因此,万神殿才在后来幸存下来。
——摘编自盛文林《世界名城背后的故事》
(1)根据材料,概括古罗马的万神殿与古希腊的帕特农神庙最初用途的相似之处。(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些艺术成就的精神内涵。(2分)
(3)根据材料,概括万神殿所体现的罗马建筑的艺术特点。(3分)
(4)结合帕特农神庙和万神殿的历史,归纳破坏或损害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因素。(3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建筑方面,古代玛雅人修建了不少金字塔。金字塔最高的可达70米,其规模之巨大、施工难度之高,令人吃惊。古代玛雅的金字塔和古埃及的金字塔在建筑形式上有着明显的不同。埃及金字塔的塔顶是尖的,而玛雅金字塔却是平顶,塔体呈方形,底大顶小,层层叠叠,塔顶的台上还建有庙宇;在用途上也不一样:埃及金字塔是法老的陵墓,而玛雅的金字塔除个别外,一般是用来祭祀或观察天象的。
——摘编自魏新《图说世界著名建筑》
材料二 玛雅文明何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迅速衰败了呢 对其衰败原因众说纷纭,考古学界提出了以下假说:玛雅人居住在如此狭小的面积上,人口无节制的繁殖,兴盛时期曾达到数百万人口。这样一个庞大的群体,在当时那个年代,应该是个庞大的社会负担。……玛雅人当时选择的居住地区土地不肥沃,不适宜种谷物、稻米,只能种些红薯之类的副食品充饥,或者以木瓜、香蕉、柑橘之类的果品为食。而且所收获的数量肯定远远满足不了人口增加的需求,数以万计的人长期解决不了饮食问题,必然对社会形成一种危机。……中美洲一度也曾是强烈地震频繁发生的地方,部分地区也深受台风、飓风之苦。历史上的玛雅人所居住的地区,也难免会遭受地震之害和风灾之苦。……据考证,玛雅人昌盛时,居住地区是比较文明卫生的,而且医疗条件也好于在周围的其他人类。然而相邻人类的侵扰和交流,把当时存在于社会上的种种传染病有意无意地传播到了玛雅人的居住区,从而导致传染病的流行。以上这些原因可能会导致大规模、闪电般的移民,繁荣昌盛的玛雅石造城市,几乎在一夜之间成了孤城。
——摘编自邓在虹《透析远古谜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玛雅金字塔和古埃及金字塔的不同之处。(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玛雅文明迅速衰败的原因假说。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解开玛雅文明衰败原因的途径。(7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人类的历史证明,一个社会集团,其文化的进步性往往取决于它是否有机会吸取邻近社会集团的经验。一个社会集团所获得的种种发现可以传给其他社会集团;彼此之间的交流愈多样化,相互学习的机会也就愈多。大体上,文化最原始的部落也就是那些长期与世隔绝的部落,它们不能从邻近部落所取得的文化成就中获得好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从史前史到21世纪》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古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0分)
1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三个区域文明均涉及文字的出现和城市的兴起,故B项正确;国家机器包括法庭、军队、监狱等,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法律,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中未涉及阶级的出现,故D项错误。
2答案:C
3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是古埃及的诗歌。甲骨文是古代中国的文字,排除A项;古代埃及的文字是象形文字,B项正确;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排除C项;玛雅文字是美洲玛雅人创造的文字,排除D项。
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它的位置在幼发拉底”,可知该文学作品出现在两河流域。《吉尔伽美什》是古代两河流域的著名史诗,故A项正确;《罗摩衍那》和《摩诃婆罗多》是古代印度的文学作品,故B、C两项错误;《荷马史诗》是古希腊文学的早期代表,故D项错误。
5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苏格拉底认为人对真理的追求是无止尽的,人要随着外界环境和人事的变化来不断地重新认识自我,故D项正确。
6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中三位哲学家强调节制是一种品德,体现了古代西方的思想家具有理性的思维,故选D项;西塞罗是古罗马人而非古希腊人,排除A项;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哲学家的思想,不代表大众的态度,排除B项;古希腊哲学以人为研究中心,排除C项。
7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不允许债权人搞饥饿体罚,要求监禁债务人不得使其挨饿”“如果欺侮人,即殴打行为,则罚款25阿司”,可知《十二铜表法》有鲜明的人文关怀色彩,故选B项;题干材料没有反映《十二铜表法》对平民权益的保障,排除A项;根据题干材料“不允许债权人搞饥饿体罚,要求监禁债务人不得使其挨饿”,可知反映的是债权人与债务人的关系,排除C项;《十二铜表法》维护债权人的财产利益,排除D项。
8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使人在庞大的建筑面前感到亲切而悠然自得”,可知反映出古罗马建筑彰显罗马的人文精神,B项正确。
9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将反映本阶级意志的现行法律固定下来,借以维持和巩固其统治地位”,可知法典反映了统治阶级意志的强化,B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法典的影响,A项错误;《查士丁尼法典》是拜占庭帝国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C项错误;法律是强制性规范,并非教化公民,D项错误。
10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依据罗马法条文……对它们进行分析”,可知罗马法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C项正确。
11答案:B
解析:古罗马继承并发展了古希腊文化的优秀部分,在法律、文学、史学、建筑和历法等领域多有建树。罗马逐渐走向强盛,成为地中海地区的霸主,故B项正确;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颁布的,故A项错误;罗马法的发展是“罗马的宏伟”的表现,而非原因,故C项错误;罗马未建立中央集权的国家,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中世纪欧洲的基督教会控制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基督教会通过从教皇到各级神职人员的等级制度,严格控制人们的思想,宣扬神性,压抑人性,故C项正确。
13答案:B
解析:拜占庭帝国继承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融汇了基督教文化和来自西亚、北非的文化,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了重大影响;拜占庭帝国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故B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宋本为底本的雕版印刷”“金属活字印本”“‘本土化’色彩”,可知古代朝鲜吸收古代中华文化,创制本民族文化,D项正确;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弘扬原典的历史价值;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发明的,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重视中国历史的考据,C项错误。
15答案:C
解析:玛雅各城邦习惯把国家的重大事件用象形文字刻在石碑或石柱上,一般每隔20年就立石记事一次。这些历史碑铭有助于人们了解玛雅文化,故C项正确;“全面了解”说法绝对,故A项错误;玛雅的重大事件并非只有政治事件,故B项错误;历史碑铭具有主观性,故D项错误。
16参考答案:(1)问题:《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法典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
(2)信息: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明显的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之间不允许通婚等。
(3)价值:通过法律或制度的形式规定了奴隶社会的社会秩序,都属于人类政治文明的表现之一。
17参考答案:(1)主要表现:掺杂着原始、落后的古老习俗(如“同态复仇”原则);保留了某些维护贵族特权的不合理法规。
(2)原因:商业和帝国发展导致生活日益复杂,原先的法律不再满足需要;民族法律观念下外事裁判官的长期司法实践;需要部分承认被征服地区的民族利益或给外邦人以必要的法律保护。
18参考答案:(1)相似之处:用于供奉诸神。
(2)精神内涵:人文主义。
(3)艺术特点:粗犷、豪迈。
(4)因素:战争破坏、后人偷盗或侵略者劫掠、宗教破坏。
19参考答案:(1)不同之处:形式上,古代玛雅金字塔顶部多为平台,上面建有神庙,可拾级而上;古埃及金字塔形状呈角锥体。用途上,古埃及的金字塔主要用作法老的陵墓,而古代玛雅金字塔主要用来举行祭祀活动、观测天象。
(2)原因假说:人口膨胀、粮食危机、自然灾害、疾病传播。途径:玛雅象形文字的成功释读、考古发掘、历史研究的深入。
20参考答案:示例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交流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古代印度文化传播到东南亚,推动东南亚国家文化的进步,在东南亚产生了广泛影响。古代朝鲜和日本吸收中华文化,并结合本国国情创造出本土文化,推动了文化的进步与发展。例如古代朝鲜和日本都在学习汉字的基础上,创制本民族文字。而美洲印第安人与其他大陆几乎处于相互隔绝的状态,虽创造辉煌的玛雅文化、阿兹特克文化和印加文化,但缺乏与外界交流,具有封闭性和保守性。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独立发展的印第安文化几乎毁灭殆尽。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