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统编版(2019)历史 选择性必修3 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练习(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6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08-13 08:29:5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四单元同步练习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朝,丝绸和香料从其原产地中国和亚洲东南部向西运输到中亚、伊朗和罗马帝国。这反映了当时(  )
A.亚欧国家间的商业贸易繁荣
B.西方普遍使用中国的丝绸
C.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
D.陆路贸易取代了海路贸易
2.公元前53年,罗马的克拉苏率军进攻帕西亚,在卡雷受到帕西亚人的抵抗,帕西亚人使用丝制的军旗竟使罗马人眼花缭乱,最终克拉苏大败而归。由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 (  )
A.丝绸在公元前1世纪已经传到西方
B.战争使罗马人了解到丝绸的作用
C.丝绸最初在西方仅仅用于制作军旗
D.战争促使中国丝绸大量传入欧洲
3.汉朝人在出使西域时往往打着张骞的旗号——然张骞凿空,其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张骞),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此信之。这说明张骞(  )
A.在西域有崇高的威望
B.解除了匈奴对西域的威胁
C.使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
D.开启了西域与中原的交流
4.20世纪末,“黑石号”沉船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被发现并打捞出水,遗物中瓷器数量众多,高达6万余件,年代主要集中于9世纪左右,多数是长沙窑、越窑、邢窑及广东各窑口的产品。这些瓷器(  )
A.以青花瓷和粉彩瓷为主
B.代表制瓷业的最高水平
C.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运出
D.完全出自官营工匠之手
5.“南海一号”是一艘沉没于800多年前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出水瓷器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专家们认为“南海一号”具有非同寻常的学术价值,其可供研究的“学术价值”主要体现了(  )
A.宋朝造船技术登峰造极 
B.“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
C.“草原丝绸之路”不断发展
D.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
6.汉朝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朝安史之乱后,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  )
A.东南沿海地区文化影响力上升
B.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C.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7.古丝绸之路是一条文化之路、商贸之路、友谊之路。在中国西北地区的丝绸之路上发现大量古代的遗迹、遗物。下列遗物中,可能出现在汉朝的是(  )
A.丝绸、曲辕犁      
B.玉米、水排
C.丝绸、罗马金币 
D.唐三彩、宝石
8.唐朝时期,“波斯锦”“胡锦”“番锦”通过丝绸之路,不断输入中国,中国内地也生产“胡式锦”。当时长安、洛阳等地的汉族人民受回纥风俗的影响,喜欢穿回纥服装,出现了“回鹘衣装回鹘马”的现象。这说明唐朝时期(  )
A.社会生活开放多元
B.官营丝织业占主导
C.民族交融出现高潮
D.中外交流全面深入
9.甘蔗原产自印度,原本用作王室贡品或贵族奢侈品。16—18世纪甘蔗被探险家和殖民者带到巴西、海地等地区,由非洲黑人奴隶大量种植,制成蔗糖销往世界各地,18世纪末已成为大众均能承受的调味品。这主要是因为(  )
A.生产技术的革命性变化
B.洲际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C.全球化趋势越来越明显
D.经济发展缩小贫富国家差距
10.有学者认为,15、16世纪世界首次出现了南北美洲和东欧(与西伯利亚一起)生产原料,非洲提供人力,亚洲提供各种奢侈品,而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的现象。这表明当时(  )
A.亚非拉美地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世界市场以西欧为中心
C.殖民战争被经济贸易活动取代 
D.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11.下图所反映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B.亚非拉地区的小农经济迅速解体
C.交通通信工具的发展方便了世界联系
D.“商业革命”促进了世界贸易的扩展
12.1930年美国通过的《斯穆特—霍利关税法》规定,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为避免这一现象的再次重演,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社会采取的措施是(  )
A.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B.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C.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建立北美自由贸易区
13.17—18世纪的英格兰人曾以喝啤酒和麦芽酒的形式喝掉他们谷物总产量的一半,后来他们又转向喝中国茶,茶水里还要添加从牙买加舶来的食糖,从最底层的农民到最高层的贵族,英格兰人普遍消费茶叶,而且消费量极大。材料反映了(  )
A.国际贸易影响了英格兰人的生活习惯
B.英格兰人开始崇尚东方人的生活方式
C.中英两国的生活方式已经基本上趋同
D.饮茶成为英格兰人炫耀富足的方式
14.有英国学者认为,在某些情况下,生活中很少有比把时间用在名为下午茶的仪式上更令人惬意的事了。结合下图,你认为英国的“下午茶”(  )
玛丽·卡萨特的名画《茶》
A.是英国上流社会时髦的一种社交形式
B.是达官贵族炫耀财富身份的一种方式
C.是英国工薪阶层补充能量的重要途径
D.是高档酒店举行大型舞会的伴生现象
15.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拍摄的一幅照片。该照片可以表明(  )
A.近代文明礼仪被普遍接受
B.民众的服饰带有政治色彩
C.妇女是时尚的引领者     
D.近代社会生活的新旧杂陈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第16题10分,第17题12分,第18题11分,第19题11分,第20题11分,共55分)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汉朝时期的丝绸之路自长安经河西走廊通向中亚。经这条路运往西方的商品有蚕丝、丝织品、铁器等,输入中国的商品有葡萄、石榴等。汉朝丝绸之路引发了各国互相接触的强烈愿望。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材料二 唐朝丝绸之路畅通,“伊吾之右,波斯以东,职贡不绝,商旅相继”的局面形成后,丝绸大量输往许多国家,外来物品也纷纷涌入。丝绸是唐朝赋税的重要来源,也是政治外交的主要礼物,唐初赠帛与彩缎予突厥,稳定边疆形势。“秦汉以来,唐马最盛”,“绢马贸易”满足了西域各政权渴望得到的丝绸,西域骏马也极大地改善了唐朝的军队装备。外来物品如金银带把杯、彩釉玻璃等器皿传入中原,激发了唐朝工匠的仿制兴趣和创新热情,工艺技术的模仿和审美情趣的启示,最终使唐朝手工业品的制作风格发生了改变。
商贸活动带来了文化融合的多元格局。西域音乐、舞蹈、绘画,给传统文化注入清新的气息,以外来乐舞为参照,中国古代“功成作乐”的礼仪制度进行了更新改造。敦煌壁画描绘出只交纳商税、不承担政府义务、定居唐朝境内创业的外国商旅,莫高窟珍藏的大量佛门经文,以及融合西方艺术创造出崭新东方美的造像,将人类共同的美、共同的人性经过潜移默化的整合后,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出来。在不同文明的碰撞过程中,唐朝文化得到了极大的补充和发展,并汇集为开创新时期的动力,最终形成了以唐为核心向四周辐射的文化圈。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1)比较材料一、材料二,指出汉、唐丝绸之路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丝绸之路对中外文明发展的影响。(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丝绸之路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再之后发展成为当时世界上最繁忙的物流大通道。物质交流的同时,中国文化与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也相互间交集共生。丝绸之路是让中国融入世界,并渐而有发言权和影响力的一条大国之道。
——摘编自穆涛《汉代的政治丰碑和国家隐痛》
材料二 绝大多数历史学家认为:公元1500年前后是人类历史的一个重要分水岭,从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历史才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在此之前,人类生活在相互隔绝而又各自独立的几块陆地上,没有哪一块大陆上的人能确切地知道,地球究竟是方的还是圆的,而几乎每一块陆地上的人都认为自己生活在世界的中心。公元1500年前后的新航路开辟,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由此,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特点。(6分)
(2)比较丝绸之路和新航路开辟引发的经济文化交流的不同。(6分)
18.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张骞 罗马 胡萝卜 玄奘 长安 泉州
四大 发明 理学 马可· 波罗 丝绸 《送子 天王图》 瓷器
从“文化传播交流与人类文明进步”的某个侧面,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主题;再补充一个符合该主题的关键词,运用这四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11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一些生物学家认为,自物种大交换发生后,生物系统中曾经截然不同的地方都变得相似了。“冒烟的草叶”是第一个扩散到欧洲、亚洲和非洲的产品,成为大交换浪潮的浪头。大交换的影响是多方位的。马克思曾经指出:“世界历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这个历史结果是经历了15、16世纪以来一系列重大转折之后才出现的。
——摘编自吴于廑《世界史》、[美]查尔斯·
曼恩《1493:物种大交换开创的世界史》等
材料二 1842年,英国废除了制成品的特别出口税,并降低了海关税则上不少于750个税目的进口税,同时再次开征所得税以弥补预期的收入损失。1845年英国取消520种关税,并废除其余原料进口税。1846年废除了直接损害工业资产阶级利益的《谷物法》。1860年,英、法签订了一项自由贸易条约,条约规定两国互享最惠国待遇,减免双方重要商品的关税。此后,英国又与许多国家订立了带有自由贸易性质的通商条约。
——摘编自徐寒《世界历史百科全书》
(1)指出材料一中“冒烟的草叶”的传播路径。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15、16世纪以来世界发生的打破各国、各地区、各民族间封闭状态的一系列重大转折。(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废除或降低关税的原因,并分析其积极影响。(7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500年以后,西班牙人是果园爱好者,除了给美洲带来橄榄树和欧洲葡萄树外,还带来了种类繁多的水果。作为回报,美洲印第安人贡献出非常丰富的粮食作物,特别是玉米和马铃薯,此外还有木薯、番茄。动植物的交换并不限于欧亚大陆和南北美洲之间,整个世界曾卷入这种交换。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大工业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因为它消灭了各国以往自然形成的闭关自守的状态。
——摘编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三 经济全球化是近年国际问题中的热门话题,专家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前者为全球化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后者为全球化提供了体制上的保障。”
——摘编自陈宝森《经济全球化进程刚刚开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后人类经济活动的新变化。造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4分)
(2)材料二认为“世界历史首次开创”以哪一历史事件为起点 指出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格局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加强的原因。(4分)
1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丝绸之路,汉朝丝绸之路沟通了东西方贸易,故C项正确。
2答案:A
解析:在罗马人与帕西亚人的战争中,“帕西亚人使用丝制的军旗竟使罗马人眼花缭乱”,这反映出当时丝绸已经传到西方,故A项正确。
3答案:A
4答案:C
5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与“草原丝绸之路”无关,排除C项;“登峰造极”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题干材料“出水瓷器……品种极多,其中有许多‘洋味’十足的瓷器”反映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兴盛,B项正确;题干材料体现不出手工工场的生产状况,D项错误。
6答案:B
解析:丝绸之路由以陆路为主到以海路为主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经济重心的南移,B项正确。
7答案:C
解析:曲辕犁最早出现于唐朝,A项错误;明朝时玉米传入中国,B项错误;汉朝时商人们载着丝绸等货物,通过丝绸之路运往中亚、西亚,再转运到更远的欧洲,罗马金币也是经由汉朝丝绸之路流入中国的,C项正确;唐三彩最早出现于唐朝,D项错误。
8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说明,唐朝时期唐朝人的服饰衣料深受回纥风俗的影响,这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开放多元,A项正确。
9答案:B
10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西欧则指挥这些全球性活动”,说明美洲、东欧、非洲、亚洲都处于从属地位,西欧是获利最大的地区,B项正确。
11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的时间“1800—1880年”,可知此时处于两次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贸易的发展,A项正确。
12答案:C
解析:为避免题干材料中“进口商品的税率平均从40%升至48%。其他国家纷纷做出反应,全球贸易总量缩水达60%以上”现象的再次出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削减关税、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故选C项。
13答案:A
14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生活中很少有比把时间用在名为下午茶的仪式上更令人惬意的事了”,可知英国的“下午茶”是为了惬意地度过下午的某段时光,图片中的人物在优雅地喝着下午茶,由此可知当时的“下午茶”是英国上流社会一种时髦的社交形式,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15答案:D
解析:图片中人物的服装有西装、旗袍和长袍马褂,体现出近代社会生活新旧杂陈的现象,故D项正确;A项中“普遍接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图片中人物的穿着,体现不出政治色彩,故B项错误;图片中有男士穿西装的现象,无法说明妇女是时尚的引领者,故C项错误。
16参考答案:(1)变化:从地域上看,汉朝丝绸之路从中国出发,主要通向中亚;唐朝丝绸之路覆盖了西亚、南亚乃至非洲东海岸。从内容上看,汉朝以商业贸易为主;唐朝从商业贸易扩展到文化、民俗、政
治、军事、手工业工艺等领域。从对象上看,汉朝以西域和中亚地区的政权和国家为主;唐朝扩大到南亚、西亚等国家。
(2)影响:壮大了唐军实力;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推动了唐朝手工业工艺的创新与发展;引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形成了儒家文化圈。
17参考答案:(1)特点:我国古代丝绸之路是民生路、商业路、世贸路;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互利互惠;持续时间长,是长达千年的中西交通要道。
(2)中心不同:丝绸之路以中国为中心;新航路开辟以西欧为中心。范围不同:丝绸之路范围为亚非欧;新航路开辟涉及整个世界。方式不同:丝绸之路以和平交流为主;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各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以暴力掠夺为主。后果不同:丝绸之路加强了各个国家之间的友好交往;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市场逐渐形成。
18参考答案:示例:
主题:张骞通西域的影响
关键词:张骞、长安、丝绸(胡萝卜)
添加关键词:苜蓿
简要阐释: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发展史上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公元前138年,汉武帝派遣张骞沿河西走廊出使西域,计划联合大月氏等政权共击匈奴。张骞一行从长安出发,但在途中被匈奴人俘虏,羁留十余年,后辗转抵达大月氏。张骞把在西域各国的见闻,以及各国想与汉朝往来的愿望,向汉武帝进行汇报,使汉朝了解到西域的具体情况。张骞出使西域大大推进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和贸易的繁荣。汉朝的丝绸源源不断地沿着丝绸之路传向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而胡萝卜、苜蓿等物种也经丝绸之路传到中原。
19参考答案:(1)路径:美洲——欧洲——欧美之外的地区。转折:新航路开辟;海外殖民扩张;开启世界市场的形成之路,世界逐渐从分散走向整体。
(2)原因: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英国工业资产阶级急需掠夺原料、拓展海外市场;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兴起。积极影响:有利于英国海外市场的开拓,促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促进了国际贸易的飞速发展,推动世界逐步步入自由贸易时代;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拓展和工业文明的传播。
20参考答案:(1)变化:世界逐渐连成整体,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原因:新航路的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起点:工业革命。特点: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
(3)原因: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国的改革开放;两极格局的瓦解;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的推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