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一、基础巩固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北美和大洋洲等地从南欧、北非、东南亚、拉丁美洲等地吸收了大量劳动力。这反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流动的特点是( )
A.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B.高素质人才成为移民主力
C.难民等非法移民是移民主体
D.造成了移民国经济的动荡
2.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很多发达国家采取了限制性移民政策,即严格控制移入人口的数量,有差别、有选择地吸纳移民。20世纪8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倾向于吸纳移民中的( )
A.富有者阶层 B.体力健壮的青年
C.高素质人才 D.廉价劳动力
3.有学者认为,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智力出口的顺差和商品出口的逆差”的局面,这种局面( )
A.实现了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的平衡
B.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
C.促进了世界人口的全球性流动
D.不利于发达国家的发展
4.2000年12月4日,联合国大会决定,从2001年起,每年的6月20日为“世界难民日”,其目的是( )
A.协调国际社会处理难民问题
B.规范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C.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
D.根除世界难民产生的原因
5.为救助难民提供行动准则的《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签订于( )
A.1950年 B.1951年
C.1966年 D.2000年
6.当今世界很多国家鼓励海外移民,被称为移民国家,这些移民国家文化的特点是( )
A.种族文化冲突非常尖锐
B.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
C.实际是各种文化的拼盘
D.都出现了文化大一统的趋势
7.新加坡的语言非常复杂,马来语、华语、英语和泰米尔语都是官方语言,这一局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新加坡( )
A.地处马六甲海峡,便于对外交流
B.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
C.民族矛盾尖锐,宗教信仰各异
D.疆域辽阔,各地语言复杂
8.美国学者亨廷顿曾指出:“东亚社会,正在发展……越来越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并拒绝那些由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材料意在说明( )
A.世界文明应具有多元性
B.经济全球化推动了文明的一体化
C.东亚社会引领世界发展
D.两极对峙格局下国际形势紧张
二、非选择题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主权国家概念没有出现之前以及国家间无明显边界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人类都生活在一个无限制的移民时代。然而,1648年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形成后,有一个重要的内容就是确定了国家的主权概念,划定国家边界。
材料二 国际移民组织和国际移民全球委员会发布的报告指出,21世纪以来国际移民数量不断上升,2000年国际移民数量为1.5亿,2005年这个数字上升到2亿,2015年,该数量已经增加到2.44亿,到2050年,预计这个数字将超过4亿。……今天比较突出的国际移民问题主要包括国际难民、非法偷渡、跨国人口贩运等。
——上述材料均摘自陈斌、周龙《“人类命运共同
体”视角下全球移民治理与中国角色》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国际移民问题日益严峻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非法移民日益猖獗的背景。
1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16年,欧美国家的民粹主义开创了凯歌猛进的新纪元。在欧洲,由于2015年以来欧洲难民危机的持续发酵,欧洲国家和美国接纳了越来越多的难民。但伴随着恐怖组织在欧洲地区发动的恐怖袭击日益增多,不仅在欧洲地区,而且在美国,一股排斥外来移民,反对欧洲一体化和全球化、主张民族国家利益优先的民粹主义思潮狂飙突起。在两年时间内,一向处于欧美国家主流政治话语边缘的民粹主义政治思潮大行其道。人们不禁要问,民粹主义的何种基本主张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
——摘编自宋全成《反移民、反全球化的民粹
主义何以能在欧美兴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粹主义兴起与外来移民的关系。
(2)结合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谈谈你对民粹主义的认识。
二、能力提升
一、选择题
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人口流动的重要特点是从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流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 )
A.政局稳定 B.鼓励移民
C.经济发达 D.环境优美
2.20世纪70年代初,中东战争后对劳动力的急需、印度长期经济发展的滞后所导致的富余劳动力的外流以及印度和中东地缘上的临近,使得中东地区成为印度劳动力输出的主要目的地之一。这说明印度移民( )
A.追逐经济利益是移民的主要目的
B.与中东有着相似的文化背景
C.临近中东便于往返于中东和印度
D.利用了两极格局解体的时机
3.阅读下表,你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
时间 1500— 1850年 1850— 1945年 1945— 2000年
主要 移出地 欧洲、非洲 欧洲、亚洲 亚洲、非洲、拉丁美洲
主要 移入地 美洲 美洲 西欧、北美洲、大洋洲
A.欧洲人口一直向外迁移
B.非洲人口绝对值一直下降
C.经济因素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原因之一
D.发达地区人口迁移到落后地区是主流
4.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到20世纪50年代初,大约有1 500万到2 000万移民获准进入英国、法国、德国和北欧国家。他们大多来自西班牙、葡萄牙、希腊等国家,也有来自印度、巴基斯坦、北非等其他地区。这股移民潮( )
A.有助于欧洲推进经济复兴计划
B.使冷战局势更加严峻
C.实质是宗教冲突下的难民问题
D.促使欧洲走向一体化
5.联合国难民署只是依据联合国大会决议设立的一个专门机构,并非一个正式的国际组织。难民署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的捐赠,这种捐赠是道义上的,而不是义务。这说明联合国难民署( )
A.在难民救助方面存在局限性
B.在难民救助方面没有起任何作用
C.始终受制于美苏两国
D.经费严重不足
6.美苏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难民不仅没有减少,反而逐年增加,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
A.和平与发展尚未成为世界潮流
B.世界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C.局部战争不断,国际热点增多
D.联合国的作用受到削弱
7.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联合国为解决难民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这些措施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
A.没有提出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
B.没有根除形成难民的原因
C.没有专门协调难民问题的官员
D.没有引起国际社会的重视
8.帕尔默等人在《冷战到全球化:意识形态的终结 》中写道:“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一支稳定的移民潮从印度、巴基斯坦、西印度群岛和非洲流向英国。而法国则吸收了来自其前北非殖民地,特别是阿尔及利亚的大批移民。荷兰成为许多印度尼西亚人的家园。”移民的涌入( )
A.导致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
B.为欧洲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
C.引发欧洲种族色彩的社会冲突
D.使欧洲种族和文化日益多元化
9.当发展中国家的移民涌入纽约那样的全球化城市,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国家的人“再也没有办法互相忽略了”,人们可能开始对自己的政治和社会上的效忠对象产生了迷惑。对材料理解准确的是( )
A.政治制度不同是阻碍移民的关键因素
B.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日益落后
C.全球化加剧国家之间移民问题的矛盾
D.经济全球化会改变人们的意识形态和观念
10.下面是“美国移民人口统计表”。下表信息说明( )
时间 欧洲 亚洲 拉丁美洲
1901—1920年 85% — 4%
1961—1970年 33% 13% 39%
1981—1990年 10% 38% 47%
A.白人已经成为美国人口的少数
B.拉丁美洲移民已经成为美国的主要族群
C.美国移民社会的特征更加明显
D.欧洲移民逐渐减少反映了欧洲的衰落
11.新加坡开国元勋李光耀在论述新加坡建国时说:“我们眼前困难重重,生存机会非常渺茫。新加坡不是个自然形成的国家,而是人为的……没有腹地,就像心脏少了躯体一样。”在这里李光耀强调了新加坡是( )
A.多元的移民国家 B.没有前途的国家
C.没有首都的国家 D.狭小的城市国家
二、非选择题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全球化进程中有两个显著图景:一是南方劳动力向北方流动,在一轮轮移民浪潮中,最主要的是南方国家的智力人才和非熟练劳动力流向北方国家。二是贸易引致的就业岗位特别是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岗位越来越多地流向了南方国家。上述两种流动方向相反、同时进行,两种流动渐进地促进了全球范围内人力资源重新配置,引发了世界劳动力市场格局的变化,也引发了日益频繁的移民限制和贸易摩擦。
就业岗位流动对北方国家劳动力市场冲击更大,影响更持久。对南方国家而言,就业岗位的流入为积极融入全球化的南方国家获得了就业创造的机遇,也有利于抑制智力外流。
——摘编自任志成《移民、贸易对世界劳动力
市场影响的比较分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经济全球化是如何影响两种“流向”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就业岗位的流动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不同。
13.阅读材料,完成下面要求。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一结束,首先离去的当然是来自欧洲的犹太难民。他们感谢中国上海这个城市使自己免遭纳粹毒手,但他们毕竟只是把上海看作临时避难地,并无长期居留下去的思想准备。一俟世界各地硝烟散尽,和平恢复,他们便着手去寻找一个可以永久居留的新家园。此外,他们大都有家属和亲友没能逃离欧洲或逃到了世界其他地方,在战时他们失去了联系,因此战争一结束,他们便急于探寻亲人的下落或去与亲人团聚。这也是他们在战后急于离开上海的一个原因。
——摘编自潘光、周国建《二战后在华犹太人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海能够容纳犹太难民的背景,并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欧洲犹太难民离开中国的原因。
一、基础巩固
1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中的移民主要是合法移民,他们弥补了发达国家劳动力不足的问题,促进了发达国家经济的发展,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人口流动的特点是由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A项正确。
2答案:C
解析: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随着新兴产业的发展和发达国家的产业升级,发达国家对拥有较高教育程度和专业素养的人才的需求量激增,倾向于吸纳移民中的“知识精英”,C项正确。
3答案:B
解析:所谓的“智力出口的顺差”是指发展中国家的人才流失,其和“商品出口的逆差”一样都阻碍了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不平等的国际经济秩序的一部分,B项正确。
4答案:C
解析:确立“世界难民日”以期引起国际社会对难民问题的重视,但不可能根除世界难民问题,C项正确。
5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1年联合国通过《关于难民地位的公约》,规定救助难民的行动准则,故B项正确。
6答案:B
解析:移民社会的居民由不同文化传统的民族组成,各种文化相互交融,逐渐形成多元一体的移民文化,B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新加坡是具有移民社会特征的城市国家,承认马来语、华语、英语、泰米尔语为官方语言,有利于多元文化和谐共处,B项正确。
8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东亚社会”“伸张自己的文化价值”“拒绝……西方‘强加’给它们的文化价值”,可知作者认为世界文明应该是多元的,不是单纯的“西方文明”,故A项正确;B项中“一体化”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C项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国际形势紧张”,故D项错误。
9参考答案:(1)原因:主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经济全球化推动移民数量增多;非法移民威胁国际安全。
(2)背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经济差距不断扩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战乱不断,人民生活困难;发达国家严格限制低素质移民。
10参考答案:(1)关系:外来移民造成失业率上升,间接影响了社会福利水平;恐怖分子借助难民身份发动恐怖袭击,威胁了民众的安全;移民的文化传统与欧美主流文化发生冲突。
(2)认识: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不可阻挡的潮流,包括民粹主义在内的反全球化思潮一直存在,但不可能阻挡全球化进程。国际社会需要高度重视民粹主义兴起的社会背景,积极妥善应对,努力克服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二、能力提升
1答案:C
2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中东战争后对劳动力的急需、印度长期经济发展的滞后”,可知追逐经济利益是移民的主要目的,A项正确。
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45—2000年世界人口呈现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徙的趋势,故A、D两项错误。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人奴隶贸易受到限制,非洲人口呈现出增加的趋势,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济因素是人口迁徙的主要原因,C项正确。
4答案:A
5答案:A
解析:联合国难民署的经费大部分来自发达国家,对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表明联合国难民署在难民救助方面存在局限性,A项正确。
6答案:C
解析:两极格局瓦解后,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潮流,但是,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国际恐怖主义泛滥、地区冲突不断,造成局部战争不断,世界难民不降反增,C项正确。
7答案:B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联合国把解决难民问题的重点放在了“救助”,而对于形成难民的主要原因——战争和地区冲突、宗教或部族矛盾等问题无能为力,使难民数量逐年增加,B项正确。
8答案:D
9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移民对于文化认同产生“迷惑”,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文化融合不断增强,这改变了移民的意识形态和观念,D项正确。
10答案:C
11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没有腹地,就像心脏少了躯体一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光耀强调的是新加坡是个狭小的城市国家,D项正确。
12参考答案:(1)影响方式: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金融、贸易和劳动力的全球流动。为了寻求更高的收益,发展中国家的高素质人才和青壮劳动力流向发达国家,形成第一种“流向”。资本主义国家为降低成本,提高利润,将企业迁往发展中国家,形成第二种“流向”。
(2)发达国家:低素质劳动岗位减少,引发本土低素质劳动力对移民的不满。 发展中国家: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就业率,有利于抑制高素质人才的外流。
13参考答案:背景:德国法西斯疯狂迫害、屠杀犹太人;世界上许多地方不愿接受犹太难民;上海作为租界的特殊性。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出于他们自身寻求家园和团聚的需求;民族文化差异带来的不适;中国内战爆发造成的不稳定因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