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11《反对党八股(节选)》课件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共14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8.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08-10 21:25:4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4张PPT)
毛泽东
反对党八股
教学目标
理清文章思路结构,把握作者观点
目标一
学习本文边破边立、分项列举的论证方法
目标二
赏析本文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
目标三
“读书人,最不齐;滥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朝皇帝。案上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唏嘘,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日昏迷,就教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清·徐灵胎——《刺时文》
解题
八股文是中国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考试制度规定的一种特殊文体。每篇文章都要按“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来写,每一段落都要死守固定的格式,内容也只许为圣贤立言。这种文章后来就成了只讲形式、死板空洞的文章的代名词。
党八股指革命队伍中某些人所写的文章,这种文章对于事物不加分析,只是搬用一些革命的名词术语,言之无物,空话连篇,如同“八股文”,所以称之为党八股。
《反对党八股》是毛泽东同志于1942.2.8在延安干部会议上的讲演。毛泽东同志的这篇讲演和《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是整风运动的基本著作,是党思想建设的重要文献。
写作背景
本文共10段,根据论述内容可分为几个部分?
1:提出中心论题: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2~9 :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
10:反对党八股的重大意义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引论) (本论) (结论)
梳理全文结构
提出论题
总领下文
列举罪状
条分缕析
提示中心
结束全文
梳理文章内容
党八股有哪些罪状?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内容空洞
动机不纯
目的不明
缺少文采
形式主义
责任心不足
危害后果
文章形式
根源
危害
思想内容


文章核心观点是什么?
要使革命精神获得发展,必须抛弃党八股,采取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
从文章内容推知,作者认为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文风”应该是什么样子的?
一空话连篇,言之无物。——
二装腔作势,借以吓人。——
三无的放矢,不看对象。——
四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五甲乙丙丁,开中药铺。——
六不负责任,到处害人。——
七流毒全党,妨害革命。——
八传播出去,祸国殃民。——
言之有物,内容充实
实事求是,以理服人
有的放矢,看清对象
丰富多彩,生动鲜活
抓住要害,解决问题
深入研究,认真负责
端正文风,有益革命
宣传出去,利国利民
课文第3 段主要讲的是写作态度问题,分四层论述。第一层,提出论点:党八股的第二条罪状是“装腔作势,借以吓人”。第二层,分析党八股的虚弱的本质。课文指出恶劣文风是“无赖”之后,引用鲁迅的话对这种文风进行批评,再用正反论证的论证方法指出科学的东西不怕批,而党八股却害怕驳。第三层,分析党八股的错误手段,说明写文章、做演说,要有严肃的战斗的科学态度。这一层用列举《苏联共产党(布)历史简要读本》内容的方法揭露党八股的错误。第四层,强调写文章、做演说要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真理,小结上文。
作者条分缕析,对每一条罪状都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论述,以第二条罪状为材料,分析论证思路。
作者条分缕析,对每一条罪状都展开了具有针对性的论述,以第二条罪状为材料,分析论证思路。
摆现象——论危害——挖根源——提方法。
本文有哪些论证特点?
① 严谨的结构。
本文以反对党八股立论,作为统领全篇的纲。依据论述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提出中心论题,指明文章的重点是“分析一下党八股的坏处在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具体分析党八股的八大罪状,分析其根源并指出克服的方法;第三部分,指出反对党八股、树立马克思列宁主义新文风的重大意义。全文纲举目张,主题鲜明,层次清楚,结构严谨。
②“分项列举,边破边立”和“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论证方法及思路。
第二部分,是对党八股八大罪状的具体分析,也是全文的重点。作者运用“分项列举,边破边立”的方法,一条一条列出党八股的罪状。对于每一条罪状的陈述,大体上是顺着“摆情况—论危害—挖根源—提办法”的思路展开的,从而大大增强了文章的说理性和论证力量。
本文有哪些论证特点?
③ 语言生动形象,表达新鲜活泼。
本文运用生动活泼、新鲜有力的语言,把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在词语的运用上,本文采用了大量的俗语,例如“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歇后语,例如“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成语,例如“装腔作势”“无的放矢”“莫名其妙”“津津有味”“祸国殃民”;文言词语,例如“得胜回朝”“下笔千言,离题万里”“文人学士”;方言词语,例如“瘪三”“蹩脚”。这些词语的恰当运用和巧妙安排,使得语言既通俗易懂,又生动有趣,使得文章妙趣横生,富有吸引力。